第215章 皇朝震動,大軍來襲!
一刀一幡一聖人,我在異界屠仙神 作者:韶華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黎帝都,皇宮。
此時,大殿內正進行著朝會。
北荒大軍南下,鎮北關被破的消息傳了回來,滿堂震驚。
景仁帝震怒,險些昏倒在龍椅之上。
下麵參加朝會的百官也是滿臉驚駭。
“鎮北關破了!?”
好多人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以為是謠言。
那鎮北關可是北地第一雄關。
自建城之日起,已攔下不知多少次北荒大軍的進犯,從沒有發生過被破關的事情。
一時間,朝堂之上開始了激烈的議論。
“數百年了,鎮北關怎麽說破就被破了!”
“是啊,不是說鎮北關有將近三十萬大軍駐守嗎?怎麽也能抵擋一個月吧,豈能短短不到一日就被敵軍攻占?”
“哎......鎮北王一死,鎮北軍實力大減,如今北荒五十萬大軍來犯,還如此輕鬆攻破鎮北關,那北境拿什麽去抵擋北荒大軍......”
“噓!慎言,那鎮北王都死了,你說他作甚。”
“......”
“誰說不是呢,要是以前,還能緊急召集世家子弟和宗門勢力,和朝廷一起對抗北荒大軍,而如今,哎,那北境的世家和宗門被肆意屠戮,死的死,逃的逃,哪還能組織起一股力量去退敵!”
“諸位,我們那位鎮北侯楊淩,在北境肆意屠戮世家,解散宗門,搞出這麽多事情出來,這才給了北荒可乘之機,依我看,那楊淩說不準早就和北荒勾搭上了,除掉鎮北王,再把北境四州搞亂,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麵。”
“朝廷當立即派人拿下楊淩,治他的罪!”
朝堂之上很是熱鬧,大多數人並沒有思考退敵之策,反而大肆宣揚北境禍亂的根源,乃是楊淩所為。
其背後用意不言自明。
他們說這些話就是說給景仁帝聽的。
誰讓景仁帝如此縱容那楊淩在北境大肆屠戮世家大族和宗門勢力。
說起來,這朝廷之上諸公,很多都是出身世家大族,其中有些人平時還和宗門勢力來往頗為頻繁。
可以說,他們背後代表的並不是朝廷的利益,更多的是代表各自家族和宗門的利益。
楊淩屠戮世家,解散宗門,天然就是和他們作對。
在他們心裏,那楊淩已經成了十惡不赦的大魔頭,甚至是死敵。
若是有機會,他們當然不介意趁機多踩幾腳,落井下石。
龍椅之上,景仁帝好不容易緩了過來。
可依然雙眸緊閉,以手扶額,似是沒有聽到朝堂百官的議論聲。
“陛下,如今北境戰事吃緊,全靠鎮北軍抵擋恐怕力有未逮,朝廷還需盡快調兵前往支援!”
作為內閣首輔,蕭文江立刻向景仁帝請命。
“蕭大人,如今朝廷哪還有多餘兵馬可調,能調動的天策軍,早就去了北境,如今更是死傷了一大半!”
“是啊,蕭大人,帝都京畿重地,已經把天策軍都調走了,我看隻能去各州府調兵了。”
“州府就算了吧,他們哪有什麽戰鬥力,能擋得住北荒的虎狼之師?依我看,唯有從南境或者東境調兵北上!”
“......”
蕭文江的話剛說完,立刻便有數位官員站出來質疑他。
聞言,蕭文江眉頭一皺。
他沒有反駁,而是抬首看了一眼上方的景仁帝。
隻見景仁帝以手扶額,衝著下麵的百官揮了揮手。
一旁的太監總管會意。
“陛下有旨,退朝!”
此言一出。
大殿中的百官。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頓時有些懵逼。
北荒破關這麽大的事情,陛下怎麽不繼續議了。
就這麽草草退朝了。
不過,百官知道景仁帝心情不好,也不敢多言,便依次躬身退出了大殿。
......
和九黎皇朝失去鎮北關後的愁眉不展不同,遠在北荒的朝堂之上,卻是一片喜悅歡騰。
鎮北關素來以天險聞名天下。
可以說,有此關在,北荒皇朝就別想踏足北境一步。
數百年了。
他們終於攻占下了橫亙在他們麵前的天險雄關。
滿朝文武,各個難掩激動神色。
尤其是坐在龍椅之上的北荒女帝皇甫曦。
皇甫曦算是北荒皇朝有史以來最為出名的一位女皇帝。
自先帝駕崩之後,除了留下一個年僅十六歲的皇甫曦外,還有一個不到六歲的皇子。
當時的北荒當朝國師力排眾議,強勢推舉長公主皇甫曦登基為帝,而那位小皇子則被封為靖王。
為的就是怕一群老臣拿小皇子說事,想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持朝政。
而皇甫曦登基後,在那位國師的幫助下,用鐵血手段,血腥鎮壓了國內一批不滿她上位的文武大臣,算是徹底震懾了一幫宵小。
如今女帝已在位三十年,北荒皇朝國力也達到了頂峰,和九黎不相上下。
所以,皇甫曦一直厲兵秣馬,尋找時機想要重新奪回北境四州之地,以此為依托,再圖謀整個九黎之地。
攻占下鎮北關,就是北荒皇朝未來千秋大業的第一步。
也是最難的一步。
之前有鎮北王的百萬鎮北軍坐鎮北境,北荒皇朝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隻能偶爾占些小便宜。
如今卻不一樣了。
鎮北王宋嘯死了。
鎮北王府的勢力似乎也銷聲匿跡了。
這給了北荒皇朝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們立刻便有了行動。
“陛下,這天下氣運終於輪到了我北荒,如今大爭之世,鎮北關被破就是一個好兆頭,一統人族,天下歸一,我等在陛下的帶領下,定能實現人族真正的一統天下!”
正在這時,一名老臣出列,慷慨激昂開口道。
此話一出。
女帝和百官神色無不為之欣喜。
千秋大業的第一步邁出去了。
還如此順利。
他們心中當然高興。
......
與此同時。
北荒五十萬大軍,如同鋼鐵洪流一般,已經殺到了千仞關城下。
在位於城外三十裏處安營紮寨。
千仞關位於雷州北方邊陲,乃是雷州的門戶。
原本有鎮北關在前,所以千仞關內駐守的軍隊不大兩萬人。
如今鎮北關已破,那千仞關便成了阻擋北荒大軍的最重要的陣地。
一旦千仞關再失守。
那雷州門戶大開,接下來就是一馬平川。
整個雷州十六郡都要慘遭北荒五十萬大軍鐵蹄的肆意屠戮。
此刻。
千仞關城樓之上,鎮北軍統帥龐襄正帶著手下將士視察關城防務。
他駐足城樓,遠眺著對麵烏泱泱的北荒大軍軍營。
心中五味雜陳。
如今他手中掌握的鎮北軍主力,根本沒有出城和北荒大軍一戰的實力。
就連守城都是個未知數。
更別說,千仞關本就沒什麽可以依托的防禦工事。
能依靠的隻有將士的血肉之軀。
就在龐襄一籌莫展之時。
“報,大帥!不好了,出事了!”正在這時,一名將士火急火燎的跑上城樓,來到龐襄麵前。
“何事?”龐襄皺眉道。
“啟稟大帥,剛有人來報,我們請來的那位陣法大師,死了!”
此話一出。
龐襄如遭雷擊。
此時,大殿內正進行著朝會。
北荒大軍南下,鎮北關被破的消息傳了回來,滿堂震驚。
景仁帝震怒,險些昏倒在龍椅之上。
下麵參加朝會的百官也是滿臉驚駭。
“鎮北關破了!?”
好多人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以為是謠言。
那鎮北關可是北地第一雄關。
自建城之日起,已攔下不知多少次北荒大軍的進犯,從沒有發生過被破關的事情。
一時間,朝堂之上開始了激烈的議論。
“數百年了,鎮北關怎麽說破就被破了!”
“是啊,不是說鎮北關有將近三十萬大軍駐守嗎?怎麽也能抵擋一個月吧,豈能短短不到一日就被敵軍攻占?”
“哎......鎮北王一死,鎮北軍實力大減,如今北荒五十萬大軍來犯,還如此輕鬆攻破鎮北關,那北境拿什麽去抵擋北荒大軍......”
“噓!慎言,那鎮北王都死了,你說他作甚。”
“......”
“誰說不是呢,要是以前,還能緊急召集世家子弟和宗門勢力,和朝廷一起對抗北荒大軍,而如今,哎,那北境的世家和宗門被肆意屠戮,死的死,逃的逃,哪還能組織起一股力量去退敵!”
“諸位,我們那位鎮北侯楊淩,在北境肆意屠戮世家,解散宗門,搞出這麽多事情出來,這才給了北荒可乘之機,依我看,那楊淩說不準早就和北荒勾搭上了,除掉鎮北王,再把北境四州搞亂,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麵。”
“朝廷當立即派人拿下楊淩,治他的罪!”
朝堂之上很是熱鬧,大多數人並沒有思考退敵之策,反而大肆宣揚北境禍亂的根源,乃是楊淩所為。
其背後用意不言自明。
他們說這些話就是說給景仁帝聽的。
誰讓景仁帝如此縱容那楊淩在北境大肆屠戮世家大族和宗門勢力。
說起來,這朝廷之上諸公,很多都是出身世家大族,其中有些人平時還和宗門勢力來往頗為頻繁。
可以說,他們背後代表的並不是朝廷的利益,更多的是代表各自家族和宗門的利益。
楊淩屠戮世家,解散宗門,天然就是和他們作對。
在他們心裏,那楊淩已經成了十惡不赦的大魔頭,甚至是死敵。
若是有機會,他們當然不介意趁機多踩幾腳,落井下石。
龍椅之上,景仁帝好不容易緩了過來。
可依然雙眸緊閉,以手扶額,似是沒有聽到朝堂百官的議論聲。
“陛下,如今北境戰事吃緊,全靠鎮北軍抵擋恐怕力有未逮,朝廷還需盡快調兵前往支援!”
作為內閣首輔,蕭文江立刻向景仁帝請命。
“蕭大人,如今朝廷哪還有多餘兵馬可調,能調動的天策軍,早就去了北境,如今更是死傷了一大半!”
“是啊,蕭大人,帝都京畿重地,已經把天策軍都調走了,我看隻能去各州府調兵了。”
“州府就算了吧,他們哪有什麽戰鬥力,能擋得住北荒的虎狼之師?依我看,唯有從南境或者東境調兵北上!”
“......”
蕭文江的話剛說完,立刻便有數位官員站出來質疑他。
聞言,蕭文江眉頭一皺。
他沒有反駁,而是抬首看了一眼上方的景仁帝。
隻見景仁帝以手扶額,衝著下麵的百官揮了揮手。
一旁的太監總管會意。
“陛下有旨,退朝!”
此言一出。
大殿中的百官。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頓時有些懵逼。
北荒破關這麽大的事情,陛下怎麽不繼續議了。
就這麽草草退朝了。
不過,百官知道景仁帝心情不好,也不敢多言,便依次躬身退出了大殿。
......
和九黎皇朝失去鎮北關後的愁眉不展不同,遠在北荒的朝堂之上,卻是一片喜悅歡騰。
鎮北關素來以天險聞名天下。
可以說,有此關在,北荒皇朝就別想踏足北境一步。
數百年了。
他們終於攻占下了橫亙在他們麵前的天險雄關。
滿朝文武,各個難掩激動神色。
尤其是坐在龍椅之上的北荒女帝皇甫曦。
皇甫曦算是北荒皇朝有史以來最為出名的一位女皇帝。
自先帝駕崩之後,除了留下一個年僅十六歲的皇甫曦外,還有一個不到六歲的皇子。
當時的北荒當朝國師力排眾議,強勢推舉長公主皇甫曦登基為帝,而那位小皇子則被封為靖王。
為的就是怕一群老臣拿小皇子說事,想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持朝政。
而皇甫曦登基後,在那位國師的幫助下,用鐵血手段,血腥鎮壓了國內一批不滿她上位的文武大臣,算是徹底震懾了一幫宵小。
如今女帝已在位三十年,北荒皇朝國力也達到了頂峰,和九黎不相上下。
所以,皇甫曦一直厲兵秣馬,尋找時機想要重新奪回北境四州之地,以此為依托,再圖謀整個九黎之地。
攻占下鎮北關,就是北荒皇朝未來千秋大業的第一步。
也是最難的一步。
之前有鎮北王的百萬鎮北軍坐鎮北境,北荒皇朝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隻能偶爾占些小便宜。
如今卻不一樣了。
鎮北王宋嘯死了。
鎮北王府的勢力似乎也銷聲匿跡了。
這給了北荒皇朝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他們立刻便有了行動。
“陛下,這天下氣運終於輪到了我北荒,如今大爭之世,鎮北關被破就是一個好兆頭,一統人族,天下歸一,我等在陛下的帶領下,定能實現人族真正的一統天下!”
正在這時,一名老臣出列,慷慨激昂開口道。
此話一出。
女帝和百官神色無不為之欣喜。
千秋大業的第一步邁出去了。
還如此順利。
他們心中當然高興。
......
與此同時。
北荒五十萬大軍,如同鋼鐵洪流一般,已經殺到了千仞關城下。
在位於城外三十裏處安營紮寨。
千仞關位於雷州北方邊陲,乃是雷州的門戶。
原本有鎮北關在前,所以千仞關內駐守的軍隊不大兩萬人。
如今鎮北關已破,那千仞關便成了阻擋北荒大軍的最重要的陣地。
一旦千仞關再失守。
那雷州門戶大開,接下來就是一馬平川。
整個雷州十六郡都要慘遭北荒五十萬大軍鐵蹄的肆意屠戮。
此刻。
千仞關城樓之上,鎮北軍統帥龐襄正帶著手下將士視察關城防務。
他駐足城樓,遠眺著對麵烏泱泱的北荒大軍軍營。
心中五味雜陳。
如今他手中掌握的鎮北軍主力,根本沒有出城和北荒大軍一戰的實力。
就連守城都是個未知數。
更別說,千仞關本就沒什麽可以依托的防禦工事。
能依靠的隻有將士的血肉之軀。
就在龐襄一籌莫展之時。
“報,大帥!不好了,出事了!”正在這時,一名將士火急火燎的跑上城樓,來到龐襄麵前。
“何事?”龐襄皺眉道。
“啟稟大帥,剛有人來報,我們請來的那位陣法大師,死了!”
此話一出。
龐襄如遭雷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