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天,譚琳為了尹稚的事情,又跑了趟楚家。她得知冉女士已經不再堅持讓楚冉轉專業,隻要求他兼修經濟學。同時學習兩門不同的專業,過完今年的暑假,楚冉大概要忙瘋了。但這已經是互相妥協的最好結果。至於是不是那位楚先生從中起了作用,譚琳不得而知。


    經過周懷民家時,她繞了進去。她跟周懷民一直沒聯係過。賭氣賭到現在,氣消了,也該打破僵局了。


    還沒開進院子,譚琳的車被停駐在那的工程車擋住了。她下車查看情況。


    白色屋子被腳手架和安全網包裹著,裏麵傳出乒乒乓乓的響聲,顯然是在裝修。屋子周圍的草坪被踩得稀爛,有些慘不忍睹。遠點的地方有兩個臨時倉庫,一個貼著封條。另一個大門敞開,露出裏麵的建築材料。


    一位頭戴安全帽的管事看到譚琳,過來打招呼。他是楚家的執事。原來是周懷民想趁著出門的時候重新裝修。


    原本的裝修用了十多年,風格有些過時。再則,他嫌二樓的四間房太多,每個臥室空間又太小,計劃改成一間帶客廳的大套間和一間次臥。原本空置的閣樓改成客臥。一樓的書房會跟休閑廳合並成更大的書房。屋外的柱廊空間,將改成半開放的陽光房,與客廳相連接。這樣下雨的時候可以合上落地窗,不至於弄髒沙發,也便於防蚊蟲。


    譚琳望著在改造的屋子,心想這工程沒兩三個月完不成了。也就是說,周懷民有可能幾個月都不會回來。


    譚琳認為自己不能繼續無所事事地閑賦在家,就把想要工作的想法跟她爸提了。


    這段時間,譚家的評議會缺少人手,譚耀德便把譚琳安排進了評議會的審計部,開始給家裏打工。


    *


    太平洋上空的越洋航班裏,機艙內的燈光被調至昏暗。為了打發漫長的飛行時間,有人開著閱讀燈看書,有人閉目養神,有人看影片。


    譚琳戴著眼罩休息。她睡不著,正想著接下來的行程安排。


    她剛完成新工作的職前培訓,就要出差。一間華僑紀念館落成,需要一名既能代表七商社,最好還跟七族有關聯的代表出席,她正合適。譚家在大陸有些帳目要查,她可以。譚家要考察一個工業園,她也湊合。種種計較之下,譚琳成了性價比最高的人選,便被安排了這趟差事。


    一個頸枕飛到譚琳身上,她摘下眼罩,無奈地抓起枕頭,一位少年訕笑著過來取走,回去繼續跟同伴飛枕頭玩。直到教官咳了一下,他們才安分坐回位置。


    這是一隊由五族青少年組成的遊學團。譚琳是他們的領隊,這是她的另一份兼差。坐在她旁邊睡得流口水的譚琮,是副領隊。除了他們倆,還有一名導遊負責食宿安排,兩名教官負責維護秩序和安全。


    譚琳帶的這一支隊伍,是文化主題的遊學團。七賢學院每年都有不同的遊學團,他們是其中一支,趕在暑假人潮來臨之前完成旅程。其餘的遊學路線還可以是爬長城,當好漢;能去大漠跟駝隊穿越沙洲;也可以去肯尼亞看動物大遷徙,最遠的還有南極線路。


    十幾個小時的空中穿梭後,飛機終於降落。譚琳一群人行李眾多,稀稀拉拉地集合完畢,隨著導遊的安排入住酒店倒時差。


    數十年前的戰爭時期,七商社曾盡力募集善款、物資,助母國度國難。如今,母國日益強盛,便興建了紀念館來紀念那段曆史。閩地華僑紀念館正是由此而來。譚琳他們代表七商社前來參與開館活動。


    開館當天,風和日麗。好幾束氣球飄在空中,最大的那一束吊著禮花球。各色彩旗飄揚在風裏。


    領導上台講完話,拉開禮花球,飄落了滿地的彩紙碎片。文藝匯演的節目逐一上演,來自七賢書院的遊學少年團,也抱著樂器登台助興。


    賓主盡歡。


    過後,便是進館參觀。大人物們先進去,譚琳姐弟帶著大孩子們落在最後。


    紀念館大廳,麵向正門的牆上介紹著七商社的來曆。


    七商社的成立,最直接的原因是一百多年前的“排華法案”。生活在北美大陸的華裔商人麵臨著種種歧視與不公。華商群體遭受了嚴重的種族偏見和社會排斥。不單是對華商從事的行業門類進行限製,更是禁止給華商任何貸款。在這種逆境中,華商不得不抱團取暖,建立起自己的互助網絡和商業體係,以克服外部環境的不利因素。七商社,就是誕生於這種背景下的其中一間商會。


    後來,隨著政策鬆動,商會又成了華商之間的紐帶,以及與當地政府溝通的重要渠道,幫助華商解決法律、經濟等問題。


    發展到如今,除了商業領域的互助,還增加了文化交流,讓華人子弟接受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譚琳他們隨著展廳的布局慢慢前行,於黑白老照片前回顧曆史。


    展覽牆上掛著大幅照片,牆腳會堆放一些與曆史相關的布景,或物件。比如幾箱充滿年代感的貨物。


    “姐,這是我們家的船。”譚琮說。


    譚琳順著他的手指看去。


    果然是。


    照片是在碼頭拍攝的,工人正從船上卸貨。貨箱上有七商社的隱秘標誌,船首有譚家的代號。


    “欸?這是我家的。”另一位少年也有所發現。


    紀念館並沒有提及七商社創始家族的曆史。除卻楚家,當年六族商隊聯合出海的時代背景是洋務運動。那時候,很多人都在尋找辦法解救國家於危難之中,有人開工廠辦實業,六族選擇的是出海經商。後來那個朝廷亡了,屈辱並未結束,六族便合著七商社繼續支持母國,直至勝利。


    在那個極其艱難的時代,七族常在敵人眼皮底下行動,時刻麵臨危險。邱宗坤的父母與兄長,就是在一次運送物資的時候遇難身故的。正因如此,即便其他族長不屑邱宗坤,也敬重邱家做出的犧牲,沒有給邱宗坤難堪過。邱家因此人丁凋零,此番少年團都沒有邱家的人。


    隱藏自己避免暴露的規矩,正是從那時候養成的。這規訓如今深入各族人心,已成了他們的本能。


    少年們沒有在此時此地宣揚家史,不過家史與宏大曆史產生了交匯,這種奇妙的時空感應像一枚寶藏,少年們期望從故紙堆裏發現更多被時光藏起來的秘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隻是那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潘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潘珵並收藏隻是那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