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了現在,陸平距離真相隻有一步之遙,溫允德或許是氣急脫口而出,從他的口供裏,已經可以得出,溫允德參與了刺殺欽差的大案中,一個主謀的身份是逃脫不了的。


    而林維寧,陸平也猜不出他是不是參與其中,不過,陸平認為溫允德說的十分在理,把林家的下人都抓起來,審一遍不就行了。


    金陵,原是明朝的南都,是江南最為繁華的城市,這座城市,即便是當初多鐸攻下之時,也不曾屠戮過。


    而在經過這些年的太平生活,金陵城內外已經聚集了近百萬的人口,人口的數量甚至已經超過了如今乾朝的京師,而如此繁華,自然也吸引了各地士紳居住於此。


    林府,座落於金陵的內郭城中,林府占地麵積並不算太大,不過,如今的金陵城中,說是寸土寸金也不為過,以林家的財力,自然能在內郭城中取得一席之位。


    而此時的林府中,雖說林老爺被青鸞衛請進去問話,但是城裏那麽多大戶人家都被請進去,因此,這些下人,還是和平日裏一樣,該吃吃,該喝喝,該照顧夫人少爺,也是絲毫不敢馬虎。


    而管家林貴可就不一樣了,他可是知道老爺究竟是做下了什麽樣的驚天大事,因此,在林維寧被帶走後,這兩天,那是寢食難安,事涉謀逆大案,金陵府都插不上手,林貴便是想打聽消息都沒法找到門路。


    林貴在府中,心不在焉的指揮小廝清掃地麵,然而,就在這時,一陣喧嘩聲傳來,一隊持械的青鸞衛推門而入,衝進了林府。


    為首一人,大聲喝道:“將所有人都帶走,門口貼上封條!”


    一群全副武裝的青鸞衛突然闖入,氣勢洶洶,隨著為首的官吏一聲令下,府中頓時陷入一片混亂,尖叫聲此起彼伏,林貴麵色蒼白,但心中有了不妙的感覺。


    麵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林貴極為恐懼,但又無能為力,隨著林府上下被抓捕歸案,案件也隨之告破。


    林維寧雖然將動手的人殺了,但是清理現場也有數人,且管家林貴更是親自動手下毒之人,根本沒法做到天衣無縫。


    隨著案件告破,陸平將林,溫二人,滿門收監,並將案卷起末,盡數上報於京師,等待天子的決斷。


    武進坤人還沒到金陵,因為他的事,便已經掀起了一陣風暴,林,溫二家,從繁華走向衰敗,也僅僅一日時間,富紳豪族或許在百姓的眼中高高在上,但在朝廷麵前,卻宛如泡沫一般,一戳即破。


    昭武四年,六月初三,武進坤的馬車進入了金陵城。


    一時間,金陵城中士紳大家,紛紛將目光注視在武進坤的身上,所有人都在等待武進坤的下一步,是做何打算。


    而就在抵達金陵的第二日,武進坤便以皇命欽差督察使的身份,召見金陵府大小官員。


    在會上,武進坤語氣堅定的表示,要對金陵府一帶,進行土地清丈工作,並狠辣的說道:“九州之地,唯江南富庶,然曆年稅賦不均,皆因權豪占據良田,苛剝黎庶,卻又逃避賦稅,今日,本官等奉詔清丈土地,正本清源,凡阻撓者,不論貴賤,一律嚴懲不貸。”


    朝廷要變法,要搞攤丁入畝的事,早就傳到了金陵,而且武進坤人還沒到,就傳來了遇刺的消息,隨後青鸞衛又很快的查出來是林維寧和溫允德所犯案,林溫兩家數代的家業,一朝灰飛煙滅。


    這些事,對金陵府許多士紳而言,太過於巧合了,有人甚至認為這是朝廷故意的,意在敲山震虎,而金陵官員卻是知道內情多一些,林溫二人,行刺欽差一案,已經是證據確鑿,但許多官員仍對變法能否功成持懷疑之心。


    但在武進坤的麵前,大小官員,紛紛表示,一定遵從朝廷旨意。


    武進坤在最後的結尾中,又說道:“攤丁入畝乃我朝之大計,旨在惠澤蒼生,減負於民。倘若有誰敢私藏寸土,便是抗旨違逆,其中幹係之大,還望諸位同僚細細思量!”


    隨後武進坤命金陵各府衙,以及青鸞衛聯合組建清丈隊,其共計二十六隊,武進坤預計兩月之內,將整個金陵府的土地全部測量,並編撰入黃冊。


    武進坤已經上書朝廷,請求新設黃冊司,隸屬於戶部下轄,於天下各城中皆設一處,用以管理土地買賣變更。


    而這份黃冊,將會一式三份,其一放置於各地的黃冊司,其二則置於各省城的黃冊部,其三則放置於京城的黃冊庫中。


    武進坤,其性剛直,不善言辭,其行事雷厲風行,甚少圓融,剛抵金陵,即布告金陵城,言:“攤丁入畝,勢在必行,土地清丈,刻不容緩,有阻攔者,絕不輕饒!”


    聞此宣言,金陵士紳,頗感惴惴不安,許多士紳根本不願接受攤丁入畝之策,隻是林溫二人的下場就在眼前發生,諸多士紳雖不敢明著反對,但在私底下,卻是吩咐手底下的人,給清丈隊使絆子,拖延時間。


    不是這些士紳不怕死,皆因舊規利於自己,人皆是貪戀既得利益,而不願割舍分毫。


    因此,許多人私下聚議,密謀對策,或是抨擊武進坤為人,比如什麽“武氏此舉,恐非為國,逞威弄權,隻為一己之私,實是酷吏無疑!”


    “此等法令,擾亂鄉俗,損我宗族福祉。”


    “祖業難承,新法何宜?”諸多言論紛紜,士紳的拒絕配合,也導致清丈土地之舉,進度緩慢,照此進度,兩月之限,怕是難以功成。


    可這些士紳沒有明著反對,隻是在暗中使絆子,這讓武進坤有一種,用力一拳,卻擊中棉花的無力感,而且武進坤才來到金陵不到十天,他的名聲,在這城中是直線下滑。


    而就在清丈推行困難之時,陸平對武進坤說道:“武大人,不如讓在下出麵,把這些士紳都聚集起來,或許會有些變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義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筆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筆道人並收藏南明義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