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的建議,等於沒有建議,趙用平聽後,隻是笑笑,轉而讓其他諸將發言,隻是如今正是天寒地凍之時,掘地道,埋炸藥,費時費力。
如今大軍雲集,輜重後勤從江南一路運到遼東,損耗頗大,雖然純以國力而言,再待在沈陽城下半年都能承受的住,隻是大家顯然已經等不了這般漫長的掘城時間。
而大部分將領都是提出,用火炮把城牆炸開一個缺口,而在散會後,高進庫私下找到趙用平。
高進庫壓低聲音,對趙用平說道:“趙帥,如今大軍雲集,雖說有將近二十萬人,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朝鮮義軍,蒙古聯軍,特別是朝鮮義軍,戰力低下,徒耗物資,不如強攻沈陽!”
趙用平聽出了高進庫的潛意思,二十萬人集結在沈陽城,軍糧耗的太厲害,把這些義軍當成炮灰,怎麽也能消耗城中守軍的軍械物資。
這時,高進庫又悄悄說道:“那個朝鮮王李淏,已經不止一次跟末將說,想要帶義軍返回朝鮮,而且不止那些義軍,就連蒙古諸部首領,很多人都說想要回去。”
對朝鮮和蒙古諸部而言,清朝眼看就要覆滅了,清廷已經再也不能威脅到他們的安全,況且打下沈陽他們又分不到什麽好處,蒙古諸部想要回去消化覆滅科爾沁部而得到的好處。
而李淏當初在一無所有時,想要上表歸附,但現在朝鮮已經光複了,他更願意回去當個自由自在的國王,而不是跑到京城去當乾朝的一個王爺。
趙用平思索片刻後,心中下定了決心。
次日清晨,趙用平正式下令,強攻沈陽。
近百門大炮,部署在西城方向,隨著轟隆隆的炮聲,沈陽之戰,徹底拉開序幕。
兵法雲,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沈陽是清廷最後的一座堡壘,已經沒有什麽可取巧之處,隻能進行一場激烈的攻城,才能奪取。
城頭上,濟爾哈朗扶垛眺望,隻見城中呈現出極為壯觀的一幕。
乾軍將士在城下,列成一個個的方陣,陣中各種攻城器械高聳,令城中的守軍,感到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濟爾哈朗在南麵,他的耳中已經聽到了西麵隆隆的炮聲,他知道,乾軍一定是想把西城炸塌,隻是如今乾軍的兵力眾多,四麵都可以是主攻,所以濟爾哈朗在哪一麵都沒有關係,事到如今,濟爾哈朗也隻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而在此時,無論是城上還是城下,雙方的基層軍官都在和士兵說著攻守要領。
戰略是由朝廷決定,戰術上,是由前線主帥所決定,而在真正開始兩軍搏殺時,卻是由基層的軍官來指揮,這具體的指揮可以詳細到雲梯該架在哪個垛口,哪幾個士兵在持盾,哪幾個士兵對城樓射擊,以掩護兄弟部隊登城。
趙用平見各陣都已準備就緒,隨即沉聲喝令,道:“擂鼓,進攻!”
“咚……咚……咚”隨著令旗的揮舞,上百名壯漢,便齊齊的擂起戰鼓。
“攻城!!”鼓聲響起,各部將領的命令很快傳到下方軍官,隨著軍官的呼喊聲,數萬將士發出陣陣低吼聲。
趙用平想用義軍和蒙古諸部來消耗守軍的物資,事可以這麽辦,但卻不能過於明顯,因此,第一天,趙用平讓乾軍本部,和朝鮮義軍輪流進攻沈陽城,表麵上,是一副一視同仁的樣子。
乾軍攻城並非蜂擁而上,而是將攻城分成三波。
第一波便是盾車,每輛盾車的後麵,都跟著火銃兵以及弓箭手,他們將在盾車的掩護下,在接近城牆後,用火銃和弓箭來壓製城頭守軍的火力。
第二波,則是推著登城雲梯的部隊,用來架設雲梯,以供後方部隊登城。
第三波才是攻城塔,撞錘,樓車,洞車等一係列大型攻城器械,而上萬義軍,便是跟著這些登城器械一起行動。
隨著乾軍的攻城部隊逐漸的接近沈陽城防,城上的火炮,開始陸陸續續的開火。
轟隆隆的炮聲響起,城頭上騰起陣陣白煙,炮彈從城頭呼嘯而下,射向了接近的盾車,炮彈落入盾車陣中,立刻濺起了一團團的泥土,偶爾擊中盾車的彈丸,立時就將木製的盾車砸的四分五裂,讓推著盾車的士兵,和盾車後麵的弓手,火銃手付出了傷亡。
隻是火炮的準度顯然不夠精準,盾車並不大,目標太小,彈丸很難擊中盾車,城樓上的火炮剛剛發射了兩輪,便被濟爾哈朗叫停。
濟爾哈朗並不是不知兵事之人,城中如今被乾軍四麵圍困,物資已經運不進來,所有的物資現在都很寶貴,不能就這麽浪費,因此他下令火炮停止射擊,而是要瞄著那些大型的攻城器械動手。
而在城下的乾軍,個個都是奮力的推著器械,朝著城牆而去,直到第三波乾軍進入了城頭火炮的射程內,城牆上的清軍,才再次發射火炮。
就在這時,“砰”的一聲巨響,一座大型的攻城塔被彈丸擊中,十餘斤的彈丸,毫不費用撕破擋在正麵的牛皮,將攻城塔內的木梯,圍擋全部砸爛,然後迅速的穿透而出,這座攻城塔雖沒倒,但是顯然已經失去了迅速登城的作用。
城上守軍,僅僅是一輪的火炮轟擊,就砸毀了數座攻城塔,洞車,樓車。
但這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乾軍士卒趁著城頭火炮換藥的間隙,無數士卒呼號著,奮力的推動著攻城器械,緩慢的逼近城牆。
而就在這時,第一波的盾車已經進入了城牆上守軍的射程。
“放銃!放銃!”
“射箭,放……”
城樓上的基層軍官揮刀怒吼。
一時間,彈丸呼嘯而至,箭矢連綿而落,乾軍士卒躲在盾車後麵,隻聽到砰砰砰的聲音,這是彈丸和箭矢擊中盾車的聲音。
城樓上箭矢如雨,火銃連綿不斷,不少乾軍士卒因為防護不及,一名接一名的士兵被守軍擊中,倒在了攻城的路上。
如今大軍雲集,輜重後勤從江南一路運到遼東,損耗頗大,雖然純以國力而言,再待在沈陽城下半年都能承受的住,隻是大家顯然已經等不了這般漫長的掘城時間。
而大部分將領都是提出,用火炮把城牆炸開一個缺口,而在散會後,高進庫私下找到趙用平。
高進庫壓低聲音,對趙用平說道:“趙帥,如今大軍雲集,雖說有將近二十萬人,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朝鮮義軍,蒙古聯軍,特別是朝鮮義軍,戰力低下,徒耗物資,不如強攻沈陽!”
趙用平聽出了高進庫的潛意思,二十萬人集結在沈陽城,軍糧耗的太厲害,把這些義軍當成炮灰,怎麽也能消耗城中守軍的軍械物資。
這時,高進庫又悄悄說道:“那個朝鮮王李淏,已經不止一次跟末將說,想要帶義軍返回朝鮮,而且不止那些義軍,就連蒙古諸部首領,很多人都說想要回去。”
對朝鮮和蒙古諸部而言,清朝眼看就要覆滅了,清廷已經再也不能威脅到他們的安全,況且打下沈陽他們又分不到什麽好處,蒙古諸部想要回去消化覆滅科爾沁部而得到的好處。
而李淏當初在一無所有時,想要上表歸附,但現在朝鮮已經光複了,他更願意回去當個自由自在的國王,而不是跑到京城去當乾朝的一個王爺。
趙用平思索片刻後,心中下定了決心。
次日清晨,趙用平正式下令,強攻沈陽。
近百門大炮,部署在西城方向,隨著轟隆隆的炮聲,沈陽之戰,徹底拉開序幕。
兵法雲,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沈陽是清廷最後的一座堡壘,已經沒有什麽可取巧之處,隻能進行一場激烈的攻城,才能奪取。
城頭上,濟爾哈朗扶垛眺望,隻見城中呈現出極為壯觀的一幕。
乾軍將士在城下,列成一個個的方陣,陣中各種攻城器械高聳,令城中的守軍,感到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濟爾哈朗在南麵,他的耳中已經聽到了西麵隆隆的炮聲,他知道,乾軍一定是想把西城炸塌,隻是如今乾軍的兵力眾多,四麵都可以是主攻,所以濟爾哈朗在哪一麵都沒有關係,事到如今,濟爾哈朗也隻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而在此時,無論是城上還是城下,雙方的基層軍官都在和士兵說著攻守要領。
戰略是由朝廷決定,戰術上,是由前線主帥所決定,而在真正開始兩軍搏殺時,卻是由基層的軍官來指揮,這具體的指揮可以詳細到雲梯該架在哪個垛口,哪幾個士兵在持盾,哪幾個士兵對城樓射擊,以掩護兄弟部隊登城。
趙用平見各陣都已準備就緒,隨即沉聲喝令,道:“擂鼓,進攻!”
“咚……咚……咚”隨著令旗的揮舞,上百名壯漢,便齊齊的擂起戰鼓。
“攻城!!”鼓聲響起,各部將領的命令很快傳到下方軍官,隨著軍官的呼喊聲,數萬將士發出陣陣低吼聲。
趙用平想用義軍和蒙古諸部來消耗守軍的物資,事可以這麽辦,但卻不能過於明顯,因此,第一天,趙用平讓乾軍本部,和朝鮮義軍輪流進攻沈陽城,表麵上,是一副一視同仁的樣子。
乾軍攻城並非蜂擁而上,而是將攻城分成三波。
第一波便是盾車,每輛盾車的後麵,都跟著火銃兵以及弓箭手,他們將在盾車的掩護下,在接近城牆後,用火銃和弓箭來壓製城頭守軍的火力。
第二波,則是推著登城雲梯的部隊,用來架設雲梯,以供後方部隊登城。
第三波才是攻城塔,撞錘,樓車,洞車等一係列大型攻城器械,而上萬義軍,便是跟著這些登城器械一起行動。
隨著乾軍的攻城部隊逐漸的接近沈陽城防,城上的火炮,開始陸陸續續的開火。
轟隆隆的炮聲響起,城頭上騰起陣陣白煙,炮彈從城頭呼嘯而下,射向了接近的盾車,炮彈落入盾車陣中,立刻濺起了一團團的泥土,偶爾擊中盾車的彈丸,立時就將木製的盾車砸的四分五裂,讓推著盾車的士兵,和盾車後麵的弓手,火銃手付出了傷亡。
隻是火炮的準度顯然不夠精準,盾車並不大,目標太小,彈丸很難擊中盾車,城樓上的火炮剛剛發射了兩輪,便被濟爾哈朗叫停。
濟爾哈朗並不是不知兵事之人,城中如今被乾軍四麵圍困,物資已經運不進來,所有的物資現在都很寶貴,不能就這麽浪費,因此他下令火炮停止射擊,而是要瞄著那些大型的攻城器械動手。
而在城下的乾軍,個個都是奮力的推著器械,朝著城牆而去,直到第三波乾軍進入了城頭火炮的射程內,城牆上的清軍,才再次發射火炮。
就在這時,“砰”的一聲巨響,一座大型的攻城塔被彈丸擊中,十餘斤的彈丸,毫不費用撕破擋在正麵的牛皮,將攻城塔內的木梯,圍擋全部砸爛,然後迅速的穿透而出,這座攻城塔雖沒倒,但是顯然已經失去了迅速登城的作用。
城上守軍,僅僅是一輪的火炮轟擊,就砸毀了數座攻城塔,洞車,樓車。
但這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乾軍士卒趁著城頭火炮換藥的間隙,無數士卒呼號著,奮力的推動著攻城器械,緩慢的逼近城牆。
而就在這時,第一波的盾車已經進入了城牆上守軍的射程。
“放銃!放銃!”
“射箭,放……”
城樓上的基層軍官揮刀怒吼。
一時間,彈丸呼嘯而至,箭矢連綿而落,乾軍士卒躲在盾車後麵,隻聽到砰砰砰的聲音,這是彈丸和箭矢擊中盾車的聲音。
城樓上箭矢如雨,火銃連綿不斷,不少乾軍士卒因為防護不及,一名接一名的士兵被守軍擊中,倒在了攻城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