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麵戰事平息後,乾朝上下都將目光放遼東,更多的物資開始支援朝鮮義軍,關中之地也開始轉為恢複經濟,清剿土匪等地方上的事務。


    漠西蒙古和中原距離挺遙遠的,此前也沒什麽仇怨,林士奇確實沒想到準噶爾會來打關中,一來還就是十萬騎兵。


    戰爭即將開始,那麽一切都將要為戰爭而服務,林士奇隨即下達各項軍令。


    一旁的書吏連忙記錄下來林士奇的命令:“第一,即刻派偵騎查明準噶爾的兵力,裝備,馬匹。


    第二,急令長城各隘口,加強巡視,一旦發現敵情,立刻點起烽火告警。


    第三,命各府征集民兵,丁壯,以充軍前。


    第四,疏散長城沿線的百姓。


    第五,軍報八百裏加急,急遞北京,報於朝廷!”


    在下完命令後,林士奇急令散在關中各地剿匪的部下返回西安。


    一時間,西安城門大開,一隊又一隊的信使揚鞭甩馬,加急將林帥軍令傳至四方。


    關中,永壽縣,當地人稱郎山的一座山下。


    梁三虎駐馬於山腳下,看著一隊又一隊的步軍在搜山,不禁的皺起眉頭,梁三虎沉聲道:“這幫土匪,敢把本將的勸降令不當回事,傳我軍令,郎山的土匪,不得收降,給我都砍了!”


    林士奇剿匪,肯定不是用大炮打蚊子,用數萬大軍打一個小山寨,而是命部將各自負責一個區域。


    隻是眾將的心氣都不是太高,趙用平趙大帥人家帶著部下去北方,這以後攻伐清廷,趙帥肯定是主帥,自己在這幹這剿匪的活,兩相一對比,諸將肯定是興致缺缺。


    梁三虎的命令剛剛發出,不遠處就傳來一陣馬蹄聲,梁三虎定眼一瞧,從南麵疾馳而來一隊數十人的騎兵。


    為首一人邊揚鞭邊高呼道:“梁統鎮……梁統鎮,林帥急令!”


    梁三虎驅馬上前,信使翻身下馬,隨即狂奔至梁三虎麵前,單膝跪道:“梁統鎮,林帥軍令!”


    梁三虎接過手令,展開一看,頓時麵露喜色。


    副將楊武烈問道:“統鎮,林帥有何軍令?”


    “漠西蒙古來犯,林帥調我等回師。”說完後,梁三虎合上軍令,轉頭對著楊武烈說道:“傳令下去,留一標人繼續剿滅郎山匪寇,你率餘部立刻返回西安,本將要先行一步,回西安商討軍議。”


    梁三虎下完軍令後,一夾馬腹,率一隊親衛,朝著西安方向,疾馳而去。


    同樣的場景發生在關中各地,諸將在接到軍令的第一時間,便率先返回關中,部隊則留給副將率領。


    昭武元年,臘月初十。


    一眾乾軍大將齊聚府衙,各將已經陸續趕回西安,在軍將齊聚後,林士奇便召開軍議,商討對漠西蒙古的作戰計劃。


    居主位的是林士奇,吳眺,張應維,梁三虎,袁宗第,賀珍與譚文等一眾高級將領分列兩側,相對而坐。


    林士奇端坐正中,環視四周,開口道:“諸位,此次準噶爾來勢洶洶,絕不可掉以輕心。”


    林士奇開了個頭,諸將皆是點頭應和,表示讚同,林士奇頓了頓,接著說道:“偵騎已經探查出來,漠西蒙古的騎兵約有十萬眾,牛羊無數,其部眾,披甲率不足一成,不過,全是騎兵。”


    張應維有些詫異,道:“披甲率不到一成,那不就是一群騎著馬的流賊嗎?”


    袁宗第哼了一聲,道:“什麽流賊!張將軍這話裏有話啊!”


    吳眺打岔道:“披甲率如此低下,由此可見,漠西蒙古看來窮的叮當響。”


    眾將議論紛紛,有言在長城擋住敵騎,有言誘敵深入,一舉殲滅蒙古騎兵。


    披甲率這麽低,就算都是騎兵,諸將也毫無畏懼,這幫全是輕騎兵,隻能騷擾,切斷後勤,根本不能突襲軍陣。


    建議在長城外擋住漠西蒙古的是擔心輕騎兵一破長城後,在關中之地,大肆擄掠,這對地方的破壞極大,這就會讓陛下覺得是大家夥的罪過。


    林士奇想了想,說道:“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在長城曠日許久的耗著,僧格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等窩囊仗,本帥不打!”


    ………………


    僧格率軍抵達河套後,清廷信守承諾,將元朝國璽交給僧格。


    僧格得到國璽後,號稱繼承了大元朝,於是在河套之地,在諸部的見證下,登上汗位。


    僧格稱汗後,宣稱要重建大元朝,然後率九萬餘騎,突破長城,沿著涇水向西安推進。


    這次僧格出兵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大元國璽,稱汗,壓服諸部,這些目的都一一實現了。


    現在隻差一個削弱其它漠西三部還沒達成,不過僧格也沒打算就這麽撤兵,剛稱大汗就退兵,這對自己的威望必然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因此,僧格想要向以前匈奴圍劉邦,突厥打長安一樣,要挫敗乾軍一場,給自己掙些威望,然後再撈一筆,見好就收,回軍收拾葉爾羌,全據漠西,最後一統草原,成立一個偉大的汗國。


    但僧格也擔心關中有乾朝精兵,到時候打自己一個措手不及,而清廷使者,則信誓旦旦的對僧格說道:“大汗,孟浚的軍隊都雲集在北方,想要對我大清發起傾國一戰,因此在關中之地,絕無精兵,最多就是一些廢物般的地方鄉兵。”


    僧格對此話半信半疑,而清使在後麵一個勁的攛掇僧格,仿佛六朝古都的長安,現在已是空城一座。


    僧格覺得事情應該沒這麽簡單,不過沿途而來,確實如清使所言般,如入無人之境,長城無兵駐守,沿途的城鄉也沒有人把守,唯一的遺憾是,這些地方,不止是沒人守,便是連鄉間百姓都找不到一人。


    漠西諸部和漠南諸部比較起來,漠西蒙古那就是個窮親戚,漠南諸部和中原相比,那就是個乞丐。


    不過窮也有窮的好處,僧格野心大,彎彎繞繞也比一般的蒙古人多,可架不住清使那張嘴,說的確實極有道理。


    這個清使說:“中原混戰了數十年,這關中之地,那是到處都在流賊,這長安城正是長生天送給大汗重建大元的基業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義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筆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筆道人並收藏南明義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