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國家尊嚴必須扞衛
金手指太多腫麽辦?橫著走! 作者:耳朵拉拉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再聽到後麵,國師要攻伐海外兩千裏的倭島?國師瘋了麽?海上風大浪急,恐怕到不了倭島就得翻船。
嗯?
“好一個犯我國威者,辱我百姓者,雖遠必誅!”袁廣進眼中閃過一抹激讚。
作為兵部尚書,袁廣進雖多年不上戰場,卻也是武將出身,聽到林公公念出這句話,他隻覺滿腔熱血被激活了一般。
其他大臣,哪怕文臣,聽了這句話,也無不熱血沸騰。
“說得好!雖遠必誅!倭寇當誅,北燕亦如是!”有武將忍不住開口。
國師這話,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信念,國家尊嚴必須扞衛!
但是那些跳過科目三的大臣,為報被耍之仇,提出了質疑:
“國師還是太衝動了些,就算海外真的有倭島,那可是兩千裏啊,陸戰尚且勞民傷財,茫茫大海,怎可輕易涉險?”
“是啊是啊,漁船出海,兩三百裏就不敢再深入了,兩千裏,國師會誤了將士們的性命!”
“國師說得話雖然硬氣,提振人心,但總要考慮現實情況,如今我安寧國,哪有多餘的錢糧兵馬供其征伐倭島?”
“對,海外一小島,彈丸之地,全滅了又有何用?不過是出口氣罷了,國師過於意氣用事了。”
……
聽著眾臣的討論,袁廣進輕哼了一聲,道:
“你們在逼逼叨叨說什麽呢?勞民傷財?你們可曾聽到國師向朝廷要錢要糧要兵馬了?”
眾臣一滯。
是啊!
一提到打仗,大家都會想到糧草兵馬,尤其戶部的人,最怕打仗,國庫實在空虛啊。
但是國師隻說出海伐倭,卻並未向朝廷要糧要人。
人家是單槍匹馬去的,最多也就帶了八百兵,且未向朝廷要半粒米。
以往,他們用勞民傷財的理由攻擊武將無往不利,這次,他們用同樣的理由攻擊國師卻等同放屁。
科目三們閉嘴了。
袁廣進見眾臣不說話了,又道:
“國師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解決倭寇之患,可見國師神通廣大,或許拿下倭島,對我安寧國無大用,但解決倭寇的根源,保證沿海以後的長治久安,這是一勞永逸之計。”
說完,袁廣進又朝著繼昌帝一躬身,說道:
“陛下,臣覺得,攻伐倭島可行!至於糧草兵馬,臣倒是覺得,國師不會向朝廷伸手,說不定已經帶著剿倭水師出發了。”
他哪知道,此刻的攻伐倭島之戰,不是出發了,而是已經結束了。
不過他猜得沒錯,顧昔壓根就沒想過向朝廷伸手,嫌麻煩!
她要那麽多兵馬幹什麽?還得養著。
繼昌帝臉色變幻莫名。
一勞永逸地解決倭寇之患,確實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是國師居然不向他稟報,就擅自出征,這可就犯了君王的大忌。
也有一些察言觀色的官員看到了皇帝的不悅,對袁廣進道:
“不管國師是否向朝廷要糧草兵馬,他出征海外,可曾向兵部申請?”
袁廣進一滯:
“這,倒不曾申請。不過——”
“袁大人,不曾申請就擅自出征,那可是死罪!”那位大臣打斷袁廣進。
這話拍到了繼昌帝的馬屁,帝王心眼多,要顯得自己威嚴大氣,有些話他不會說出口,非得有嘴替說出來才行。
“既然兵部不曾收到申請,那就派人去查查看,國師是否真的出海征伐了。”繼昌帝道。
如果國師真的無旨出征,那可就有小辮子落在他手裏了,繼昌帝心裏得意。
哪怕國師滅了倭國,立下不世之功,他也能以此為借口發難,至於如何處置,全看帝王心情。
更何況,出征海外,那可是九死一生,國師能否活著回來還兩說呢。
皇帝都這麽說了,袁廣進也不能再說什麽,隻能領命,派人去台州查看。
禮部尚書見大家都不說話了,又提及北燕和親之事。
繼昌帝頭疼得揉了揉太陽穴,道:
“此事暫時擱置,拖些時日再說。”
繼昌帝想的是,假如國師再創奇跡,說明他真的神通廣大,那麽到時就拒絕北燕的無理要求,讓國師去抵抗北燕的進攻。
假如國師死在大海裏喂了魚,他再派人與北燕交涉,一千萬擔糧食肯定是拿不出的,打仗他也打不起,看是否能商量個折中之法。
散朝後,繼昌帝也餓得不行了,林公公立刻安排用膳。
繼昌帝一邊用膳,一邊心事重重。
對於國師,他是又愛又懼。
“顧家家眷如今到哪了?”繼昌帝問。
林公公忙道:
“回陛下的話,顧家多為女眷,暗衛們也不敢行路太快,算算腳程,應該到梁州府了,走了一半了。還有顧家的那些旁支,也在陸陸續續回京。”
繼昌帝的眸子晦暗不明,過了好一會兒,才放下湯匙道:
“去安排一些人手,要武功好的,提前去顧府安頓,待顧家家眷進京後,就說是朕賞的護院。”
顧家平反後,顧府的封條也就拆了,隻是如今沒人居住,還荒著。
繼昌帝能查到的,國師唯一的軟肋,就是他的姑母齊氏一家,他必須牢牢控製在手中。
林公公應喏一聲,下去安排了。
*
西北,定西縣。
喬裝打扮的顧雲清滿臉風塵仆仆。
他一路打聽,總算找到了西園,卻發現人去屋空。
打聽到妻子在這裏開了兩間鋪子,他又趕往鋪子。
看著鋪子裏那些稀奇的小玩意兒,顧雲清很是驚訝。
妻子是大家閨秀,除了這次流放,以前連京城都沒出過,這是從哪弄來了這麽多新奇的貨品?
“掌櫃的,請問一下,你們的東家可在?”顧雲清問。
現如今鋪子的掌櫃是任夫人推薦的人,精明能幹,至於那些營業員,都是當初被突厥軍屠村時,幸存的女子。
她們被帶回定西縣後,有一部分女子嫁了人,靠夫家養活,還有一部分女子自己尋了活計。
當初齊氏看她們可憐,也收容了七個。
掌櫃約莫二十五六歲的年紀,梳著婦人發髻,聽這個男人打聽東家,她警惕的看他一眼,問道:
“不知客官找我們東家有何事?”
嗯?
“好一個犯我國威者,辱我百姓者,雖遠必誅!”袁廣進眼中閃過一抹激讚。
作為兵部尚書,袁廣進雖多年不上戰場,卻也是武將出身,聽到林公公念出這句話,他隻覺滿腔熱血被激活了一般。
其他大臣,哪怕文臣,聽了這句話,也無不熱血沸騰。
“說得好!雖遠必誅!倭寇當誅,北燕亦如是!”有武將忍不住開口。
國師這話,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信念,國家尊嚴必須扞衛!
但是那些跳過科目三的大臣,為報被耍之仇,提出了質疑:
“國師還是太衝動了些,就算海外真的有倭島,那可是兩千裏啊,陸戰尚且勞民傷財,茫茫大海,怎可輕易涉險?”
“是啊是啊,漁船出海,兩三百裏就不敢再深入了,兩千裏,國師會誤了將士們的性命!”
“國師說得話雖然硬氣,提振人心,但總要考慮現實情況,如今我安寧國,哪有多餘的錢糧兵馬供其征伐倭島?”
“對,海外一小島,彈丸之地,全滅了又有何用?不過是出口氣罷了,國師過於意氣用事了。”
……
聽著眾臣的討論,袁廣進輕哼了一聲,道:
“你們在逼逼叨叨說什麽呢?勞民傷財?你們可曾聽到國師向朝廷要錢要糧要兵馬了?”
眾臣一滯。
是啊!
一提到打仗,大家都會想到糧草兵馬,尤其戶部的人,最怕打仗,國庫實在空虛啊。
但是國師隻說出海伐倭,卻並未向朝廷要糧要人。
人家是單槍匹馬去的,最多也就帶了八百兵,且未向朝廷要半粒米。
以往,他們用勞民傷財的理由攻擊武將無往不利,這次,他們用同樣的理由攻擊國師卻等同放屁。
科目三們閉嘴了。
袁廣進見眾臣不說話了,又道:
“國師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解決倭寇之患,可見國師神通廣大,或許拿下倭島,對我安寧國無大用,但解決倭寇的根源,保證沿海以後的長治久安,這是一勞永逸之計。”
說完,袁廣進又朝著繼昌帝一躬身,說道:
“陛下,臣覺得,攻伐倭島可行!至於糧草兵馬,臣倒是覺得,國師不會向朝廷伸手,說不定已經帶著剿倭水師出發了。”
他哪知道,此刻的攻伐倭島之戰,不是出發了,而是已經結束了。
不過他猜得沒錯,顧昔壓根就沒想過向朝廷伸手,嫌麻煩!
她要那麽多兵馬幹什麽?還得養著。
繼昌帝臉色變幻莫名。
一勞永逸地解決倭寇之患,確實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是國師居然不向他稟報,就擅自出征,這可就犯了君王的大忌。
也有一些察言觀色的官員看到了皇帝的不悅,對袁廣進道:
“不管國師是否向朝廷要糧草兵馬,他出征海外,可曾向兵部申請?”
袁廣進一滯:
“這,倒不曾申請。不過——”
“袁大人,不曾申請就擅自出征,那可是死罪!”那位大臣打斷袁廣進。
這話拍到了繼昌帝的馬屁,帝王心眼多,要顯得自己威嚴大氣,有些話他不會說出口,非得有嘴替說出來才行。
“既然兵部不曾收到申請,那就派人去查查看,國師是否真的出海征伐了。”繼昌帝道。
如果國師真的無旨出征,那可就有小辮子落在他手裏了,繼昌帝心裏得意。
哪怕國師滅了倭國,立下不世之功,他也能以此為借口發難,至於如何處置,全看帝王心情。
更何況,出征海外,那可是九死一生,國師能否活著回來還兩說呢。
皇帝都這麽說了,袁廣進也不能再說什麽,隻能領命,派人去台州查看。
禮部尚書見大家都不說話了,又提及北燕和親之事。
繼昌帝頭疼得揉了揉太陽穴,道:
“此事暫時擱置,拖些時日再說。”
繼昌帝想的是,假如國師再創奇跡,說明他真的神通廣大,那麽到時就拒絕北燕的無理要求,讓國師去抵抗北燕的進攻。
假如國師死在大海裏喂了魚,他再派人與北燕交涉,一千萬擔糧食肯定是拿不出的,打仗他也打不起,看是否能商量個折中之法。
散朝後,繼昌帝也餓得不行了,林公公立刻安排用膳。
繼昌帝一邊用膳,一邊心事重重。
對於國師,他是又愛又懼。
“顧家家眷如今到哪了?”繼昌帝問。
林公公忙道:
“回陛下的話,顧家多為女眷,暗衛們也不敢行路太快,算算腳程,應該到梁州府了,走了一半了。還有顧家的那些旁支,也在陸陸續續回京。”
繼昌帝的眸子晦暗不明,過了好一會兒,才放下湯匙道:
“去安排一些人手,要武功好的,提前去顧府安頓,待顧家家眷進京後,就說是朕賞的護院。”
顧家平反後,顧府的封條也就拆了,隻是如今沒人居住,還荒著。
繼昌帝能查到的,國師唯一的軟肋,就是他的姑母齊氏一家,他必須牢牢控製在手中。
林公公應喏一聲,下去安排了。
*
西北,定西縣。
喬裝打扮的顧雲清滿臉風塵仆仆。
他一路打聽,總算找到了西園,卻發現人去屋空。
打聽到妻子在這裏開了兩間鋪子,他又趕往鋪子。
看著鋪子裏那些稀奇的小玩意兒,顧雲清很是驚訝。
妻子是大家閨秀,除了這次流放,以前連京城都沒出過,這是從哪弄來了這麽多新奇的貨品?
“掌櫃的,請問一下,你們的東家可在?”顧雲清問。
現如今鋪子的掌櫃是任夫人推薦的人,精明能幹,至於那些營業員,都是當初被突厥軍屠村時,幸存的女子。
她們被帶回定西縣後,有一部分女子嫁了人,靠夫家養活,還有一部分女子自己尋了活計。
當初齊氏看她們可憐,也收容了七個。
掌櫃約莫二十五六歲的年紀,梳著婦人發髻,聽這個男人打聽東家,她警惕的看他一眼,問道:
“不知客官找我們東家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