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頁
(綜同人)唯我煌煌大唐 作者:無法忘記的遺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大唐,父子之間成為政敵的事兒,從來就不少,當年安樂公主還殺了疼了自己一輩子的親爹中宗皇帝呢。
因此,若是追封武惠妃為皇後,那麽,宣告唐皇和珠璣公主正式成為政敵沒什麽兩樣了。那大唐繼回鶻之後,勢必又會迎來第二個重量級的敵人,而且還是有這個實力滅掉回鶻,大唐的勁敵的強敵。
可是,如果順從了珠璣公主的意,那麽,大唐的北疆,就能夠享受和平。
李隆基是皇帝,他知道如何選擇。
李隆基很難受。
從理智的角度上來說,他很清楚,怎麽做才是最好、最適合的選擇。可從感情上來說,武惠妃才是他心愛的女人,他怎麽捨得讓自己寵了一輩子的愛妃,在死後如此委屈。
但是,這件事情,不是李隆基等決定的。
不久之後,諸位宰相紛紛來勸,就連李林甫,也見風使舵,站在了珠璣公主這邊,提議:
“陛下,臣以為,不止要追封王皇後,還應該追封清妃娘娘為皇後。”
李隆基大怒:“你!”
他從來都知道的,李林甫是個見風使舵的小人,就跟當初廢三王為庶人一樣,這傢夥也是出了大力的。可是現在……
李隆基覺得,就好像有人剜他的心一樣,別提有多難受了。
第295章
李隆基煩悶異常,而朝中的大臣們則議論紛紛。不管怎麽樣,武惠妃死了也一個多月了,是時候應該辦後事了。難道一直停靈,不下葬,這也不是辦法啊?
可是唐皇暴怒,拒絕早朝,大家也沒有辦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寧王入宮了。
寧王看到的,就是坐在太液池邊,一臉頹喪的唐皇李隆基。
寧王站在邊上好一會兒,才聽得李隆基疲憊地道:“大哥,你來了。”
“是的,陛下。”
李隆基示意寧王坐在他身邊,然後道:“大哥,你也是來勸我的。”
“是的,陛下。”
“可是大哥明明知道,這不是追封就完事兒的。”
“不錯。”
“大哥!”李隆基看著寧王,“瑁兒是你一手養大的!”
寧王李憲淡淡地道:“這很重要嗎?”
李隆基的臉色,慢慢地變了。
他想起來了,當年也是如此。當年,他在平亂之中建立功勳,壓過了大哥李成器的風頭。明明當年他們的父親睿宗皇帝第一次登基的時候,就立了李成器為太子,也就是因為他李隆基的功勞很大,導致了他們的父親第二次登基之後猶豫不決。
然後,是他的大哥,他父親的嫡子,親自到當時的睿宗皇帝麵前請辭,這才有了他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
什麽長幼有序、規矩禮法,這都不重要。當年李成器就是這麽勸睿宗皇帝的,也就是因為這些都不重要,李隆基的母親才會被追封為皇後,而李成器才會改名為李憲。
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良久,才聽李隆基道:“大哥,你也認為,應該要追封王氏和秦氏為皇後嗎?”
李憲沒有回答,而是道:“那一年,我記得,你才七歲,宮裏忽然來了詔令,把我們兄弟二人,還有三伯家的幾位堂兄都召進了宮。然後,我們就這樣,在宮中被關在了宮中,不得出,就連我們的母親被秘密殺害,也是別人告訴我們的。”
李隆基道:“我記得,那時候,我已經是九歲了。我母親身邊的侍女向武皇告發,說我母親詛咒武皇。所以,我的母親,大哥的母妃,都就被秘密殺害,至今都不知道屍骨何處。”
“我們在宮中被幽禁了整整七年,七年之後,武皇年事已高,接回了中宗皇帝,立為儲君,而父皇則被封為相王。”
“我恨武皇,又怕她,還欽佩她。所以,看到武氏在我麵前乖巧恭順的模樣,我就會很高興。”
好吧,這就是癥結所在。
武惠妃是特別的,但是她的得寵,也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她是女主武皇的侄孫女兒。
癥結解開,自然是不用多說,李隆基也不會再猶豫。
不久之後,王皇後被追封為貞仁皇後,李嫣的母親清妃秦氏被追封為貞儀皇後,改葬敬陵。至於武惠妃,則以妃禮下葬,隻有她的親生兒女為她服喪守孝,其餘的皇子皇女,則無需替她披麻帶孝地服喪。
同時,李隆基也恢復了三王的名譽和身份。
大唐改元天寶。
看似事情就這麽過去了,可是從那以後,李隆基就不再開懷,也少見笑容。
然後,就仿佛命中注定一樣,壽王妃楊玉環,就進入了李隆基的視線。
一切就仿佛命中注定。
李隆基先是命令楊玉環出家,做了女道士,號稱太真娘子,然後讓兒子李瑁另娶韋氏為王妃。並於天寶四年,立楊玉環為貴妃。
一切仿佛就那麽天經地義,就連李瑁和他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們也說不出話來。
因為在他們的眼裏,這一切的背後,就好像隱隱有一隻手在操縱,而操縱這一切的人,毫無疑問,有且隻有一個人,那就是他們同父異母的姐妹,大漠霸主,李嫣。
不止李瑁兄弟姐妹幾個是這麽想的,就連朝中的大臣們也有不少人是這麽認為的。他們以為,李嫣這是故意在羞辱死去的武惠妃,因為武惠妃的罪行,足夠鞭屍!
因此,若是追封武惠妃為皇後,那麽,宣告唐皇和珠璣公主正式成為政敵沒什麽兩樣了。那大唐繼回鶻之後,勢必又會迎來第二個重量級的敵人,而且還是有這個實力滅掉回鶻,大唐的勁敵的強敵。
可是,如果順從了珠璣公主的意,那麽,大唐的北疆,就能夠享受和平。
李隆基是皇帝,他知道如何選擇。
李隆基很難受。
從理智的角度上來說,他很清楚,怎麽做才是最好、最適合的選擇。可從感情上來說,武惠妃才是他心愛的女人,他怎麽捨得讓自己寵了一輩子的愛妃,在死後如此委屈。
但是,這件事情,不是李隆基等決定的。
不久之後,諸位宰相紛紛來勸,就連李林甫,也見風使舵,站在了珠璣公主這邊,提議:
“陛下,臣以為,不止要追封王皇後,還應該追封清妃娘娘為皇後。”
李隆基大怒:“你!”
他從來都知道的,李林甫是個見風使舵的小人,就跟當初廢三王為庶人一樣,這傢夥也是出了大力的。可是現在……
李隆基覺得,就好像有人剜他的心一樣,別提有多難受了。
第295章
李隆基煩悶異常,而朝中的大臣們則議論紛紛。不管怎麽樣,武惠妃死了也一個多月了,是時候應該辦後事了。難道一直停靈,不下葬,這也不是辦法啊?
可是唐皇暴怒,拒絕早朝,大家也沒有辦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寧王入宮了。
寧王看到的,就是坐在太液池邊,一臉頹喪的唐皇李隆基。
寧王站在邊上好一會兒,才聽得李隆基疲憊地道:“大哥,你來了。”
“是的,陛下。”
李隆基示意寧王坐在他身邊,然後道:“大哥,你也是來勸我的。”
“是的,陛下。”
“可是大哥明明知道,這不是追封就完事兒的。”
“不錯。”
“大哥!”李隆基看著寧王,“瑁兒是你一手養大的!”
寧王李憲淡淡地道:“這很重要嗎?”
李隆基的臉色,慢慢地變了。
他想起來了,當年也是如此。當年,他在平亂之中建立功勳,壓過了大哥李成器的風頭。明明當年他們的父親睿宗皇帝第一次登基的時候,就立了李成器為太子,也就是因為他李隆基的功勞很大,導致了他們的父親第二次登基之後猶豫不決。
然後,是他的大哥,他父親的嫡子,親自到當時的睿宗皇帝麵前請辭,這才有了他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
什麽長幼有序、規矩禮法,這都不重要。當年李成器就是這麽勸睿宗皇帝的,也就是因為這些都不重要,李隆基的母親才會被追封為皇後,而李成器才會改名為李憲。
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良久,才聽李隆基道:“大哥,你也認為,應該要追封王氏和秦氏為皇後嗎?”
李憲沒有回答,而是道:“那一年,我記得,你才七歲,宮裏忽然來了詔令,把我們兄弟二人,還有三伯家的幾位堂兄都召進了宮。然後,我們就這樣,在宮中被關在了宮中,不得出,就連我們的母親被秘密殺害,也是別人告訴我們的。”
李隆基道:“我記得,那時候,我已經是九歲了。我母親身邊的侍女向武皇告發,說我母親詛咒武皇。所以,我的母親,大哥的母妃,都就被秘密殺害,至今都不知道屍骨何處。”
“我們在宮中被幽禁了整整七年,七年之後,武皇年事已高,接回了中宗皇帝,立為儲君,而父皇則被封為相王。”
“我恨武皇,又怕她,還欽佩她。所以,看到武氏在我麵前乖巧恭順的模樣,我就會很高興。”
好吧,這就是癥結所在。
武惠妃是特別的,但是她的得寵,也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她是女主武皇的侄孫女兒。
癥結解開,自然是不用多說,李隆基也不會再猶豫。
不久之後,王皇後被追封為貞仁皇後,李嫣的母親清妃秦氏被追封為貞儀皇後,改葬敬陵。至於武惠妃,則以妃禮下葬,隻有她的親生兒女為她服喪守孝,其餘的皇子皇女,則無需替她披麻帶孝地服喪。
同時,李隆基也恢復了三王的名譽和身份。
大唐改元天寶。
看似事情就這麽過去了,可是從那以後,李隆基就不再開懷,也少見笑容。
然後,就仿佛命中注定一樣,壽王妃楊玉環,就進入了李隆基的視線。
一切就仿佛命中注定。
李隆基先是命令楊玉環出家,做了女道士,號稱太真娘子,然後讓兒子李瑁另娶韋氏為王妃。並於天寶四年,立楊玉環為貴妃。
一切仿佛就那麽天經地義,就連李瑁和他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們也說不出話來。
因為在他們的眼裏,這一切的背後,就好像隱隱有一隻手在操縱,而操縱這一切的人,毫無疑問,有且隻有一個人,那就是他們同父異母的姐妹,大漠霸主,李嫣。
不止李瑁兄弟姐妹幾個是這麽想的,就連朝中的大臣們也有不少人是這麽認為的。他們以為,李嫣這是故意在羞辱死去的武惠妃,因為武惠妃的罪行,足夠鞭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