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頁
(綜同人)唯我煌煌大唐 作者:無法忘記的遺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錯,曹仲建就是曹家擁有這樣的想法的人之一。所以,他不大看得上範家。
當然,他也有這樣的資本。
雖然曹家還遠遠沒有達到頂峰,但是,百姓人家已經隱隱有了這樣的說法了,那就是,天上有鳥飛過的地方,就有曹家的鋪子。雖然目前隻是小範圍流傳,但是,這樣的說法,本身就足夠曹家自豪了。曹仲建甚至還覺得,如果自己有生之年能夠讓天下每一個百姓都知道這句話,那才不辜負他曹家兒郎的名聲!
可巧,這個時候,曹仲建正好把筆墨送到喬全美跟前,喬全美正想著心事呢,看他如此,便叫住了他:“曹二,你來得正好。我也不拿著捏著了。拋磚引玉,也請諸位相與幫忙指正。曹二,勞煩你幫我記一下。我的筆頭,不如你利索。”
喬全美的年紀也許比曹仲建大不了多少,但是,他是喬家的家主,自然就不同,就是曹仲建也不好直接拒絕,尤其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曹仲建很幹脆地應了一聲,在中間的八仙桌旁坐下,磨起了墨。
等他拿起了筆,喬全美就道:
“第一,這唐人女皇不忌諱言商。但是她對商人管理十分嚴格。”
老亢頭道:“何以見得?”
常家家主常彪遲疑了一下,道:“老喬,應該不是嚴格,而是,唐人之中也應該有很多極厲害的商人。因此,唐人才會有那如許細緻的律令。商稅、銀行管理條例,還有,奢侈品稅。”
最重要的是奢侈品稅。
換了大明,還有剛剛過去的前朝,哪位皇帝想過奢侈品稅?要知道,有了這個稅,就意味著那些貴人隻能用更加高的價錢才能夠買到心愛之物!若是等閑哪個皇帝要收這個稅,那些貴人能不折騰?唯一的解釋就是鬧過,不止一次地鬧過,然後達成了一致。
所以,常家家主得出的結論那就是,不是唐人女皇不忌諱言商,而是唐人在商這條路上走的比他們還遠,所以唐人有關商的法令才會又多又細緻。
雖然常家家主的思路比起喬家家主的思路有些跳,但是,他提示了在場所有的人。
曹文是這才慢悠悠地道:“這才是我所擔心的啊。晉商、徽商、潮商,我們這三波,可比得過唐人?”
老亢頭煩躁地敲了敲菸鬥,道:“有道是強龍不壓地頭蛇。還怕了他們不成?”
喬全美道:“強龍不壓地頭蛇?我們哪家是靠著這句話起家的?”
喬全美的這句話,可不是說到在場的每一位的心坎兒裏去了?就好比說曹家的曹三貴,當年就是在邊關那邊,靠著磨豆腐起家的。還有他們喬家,也是背井離鄉去了包頭,建了廣盛公。
這句話,可是說到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裏。
在商人等同於賤籍的大環境下,但凡有一絲活路,哪個會走商?還不是為了掙一口飯吃。
不獨他們,徽商也是如此,要不然,那句話怎麽來的?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
這說的,就是徽商,其實,也是在說這個世道下所有的商人。在這個年頭,第一次出去走商,身上唯一帶的,除了那身衣裳之外,也就隻有腰間的一根麻繩了。麻繩是用來幹嘛的?平時束衣服當腰帶,有活計幹的時候用來綁東西,沒有活計幹也實在是活不下去了,那就幹脆一點,自掛東南枝得了。
說出這樣的話,本來就是喪氣、服軟、怕事兒的表現。就不知道,這老亢頭是不是故意如此。
渠驍也道:“我聽說一件事兒,唐人的學堂,蒙學堂,不僅教讀書識字,還教打算盤、看帳本兒。”
曹文是當時就跳了起來:“真的假的?”
“真的。宣徽府,知道不?”
眾人點點頭。
“專門替女王打理產業的衙門,每年要拿出一個億的牡丹幣,就為了貼補蒙學堂。而他們的蒙學堂的小學生,七歲入學,學七年,出來正好十四歲。若是家裏有錢願意供給,那就繼續學,日後科舉做官。家裏沒錢供養的,則自己出來做工,攢夠了錢,想再入學堂深造的,可以繼續入學堂。這蒙學堂的錢,一部分是國庫貼補的,另外一部分,則是女王的私庫裏出的。據說女王最艱難的時候,欠了近九個億的外債,依舊沒有減這裏的貼補。”
曹文是遲疑了一下,道:“華夏土地廣袤,人口眾多,女王怎麽可能……”
“這是真的。據說,博陵公主已經在京畿一帶收養孤兒,讓這些孩子在蒙學堂裏讀書了。”
“不要錢?”
“對,不要錢。不止如此,聽說唐人的法令,對十二歲以下的孩子,提供食物補貼。用跟銀票一樣的代金券,可以在宣徽府下的鋪子購買食物。”
“竟然還有這樣的好事兒?”
“是。一個孩子,一個月約莫能夠拿到三百錢的食物補貼。”
“那,那可是很了不得的數字呢。”
在座的人都是生意人,聽到一個孩子一個月三百文的時候,立馬開始計算了起來。要知道,這年頭,一個大人累死累活一天都未必能掙到十文錢。一個孩子一個月就三百文,那五個孩子,一個月就是一千五百文,一年下來,那就是十八兩銀子!一個中等之家一年累死累活,也不過是掙二十兩而已。
當然,他也有這樣的資本。
雖然曹家還遠遠沒有達到頂峰,但是,百姓人家已經隱隱有了這樣的說法了,那就是,天上有鳥飛過的地方,就有曹家的鋪子。雖然目前隻是小範圍流傳,但是,這樣的說法,本身就足夠曹家自豪了。曹仲建甚至還覺得,如果自己有生之年能夠讓天下每一個百姓都知道這句話,那才不辜負他曹家兒郎的名聲!
可巧,這個時候,曹仲建正好把筆墨送到喬全美跟前,喬全美正想著心事呢,看他如此,便叫住了他:“曹二,你來得正好。我也不拿著捏著了。拋磚引玉,也請諸位相與幫忙指正。曹二,勞煩你幫我記一下。我的筆頭,不如你利索。”
喬全美的年紀也許比曹仲建大不了多少,但是,他是喬家的家主,自然就不同,就是曹仲建也不好直接拒絕,尤其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曹仲建很幹脆地應了一聲,在中間的八仙桌旁坐下,磨起了墨。
等他拿起了筆,喬全美就道:
“第一,這唐人女皇不忌諱言商。但是她對商人管理十分嚴格。”
老亢頭道:“何以見得?”
常家家主常彪遲疑了一下,道:“老喬,應該不是嚴格,而是,唐人之中也應該有很多極厲害的商人。因此,唐人才會有那如許細緻的律令。商稅、銀行管理條例,還有,奢侈品稅。”
最重要的是奢侈品稅。
換了大明,還有剛剛過去的前朝,哪位皇帝想過奢侈品稅?要知道,有了這個稅,就意味著那些貴人隻能用更加高的價錢才能夠買到心愛之物!若是等閑哪個皇帝要收這個稅,那些貴人能不折騰?唯一的解釋就是鬧過,不止一次地鬧過,然後達成了一致。
所以,常家家主得出的結論那就是,不是唐人女皇不忌諱言商,而是唐人在商這條路上走的比他們還遠,所以唐人有關商的法令才會又多又細緻。
雖然常家家主的思路比起喬家家主的思路有些跳,但是,他提示了在場所有的人。
曹文是這才慢悠悠地道:“這才是我所擔心的啊。晉商、徽商、潮商,我們這三波,可比得過唐人?”
老亢頭煩躁地敲了敲菸鬥,道:“有道是強龍不壓地頭蛇。還怕了他們不成?”
喬全美道:“強龍不壓地頭蛇?我們哪家是靠著這句話起家的?”
喬全美的這句話,可不是說到在場的每一位的心坎兒裏去了?就好比說曹家的曹三貴,當年就是在邊關那邊,靠著磨豆腐起家的。還有他們喬家,也是背井離鄉去了包頭,建了廣盛公。
這句話,可是說到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裏。
在商人等同於賤籍的大環境下,但凡有一絲活路,哪個會走商?還不是為了掙一口飯吃。
不獨他們,徽商也是如此,要不然,那句話怎麽來的?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
這說的,就是徽商,其實,也是在說這個世道下所有的商人。在這個年頭,第一次出去走商,身上唯一帶的,除了那身衣裳之外,也就隻有腰間的一根麻繩了。麻繩是用來幹嘛的?平時束衣服當腰帶,有活計幹的時候用來綁東西,沒有活計幹也實在是活不下去了,那就幹脆一點,自掛東南枝得了。
說出這樣的話,本來就是喪氣、服軟、怕事兒的表現。就不知道,這老亢頭是不是故意如此。
渠驍也道:“我聽說一件事兒,唐人的學堂,蒙學堂,不僅教讀書識字,還教打算盤、看帳本兒。”
曹文是當時就跳了起來:“真的假的?”
“真的。宣徽府,知道不?”
眾人點點頭。
“專門替女王打理產業的衙門,每年要拿出一個億的牡丹幣,就為了貼補蒙學堂。而他們的蒙學堂的小學生,七歲入學,學七年,出來正好十四歲。若是家裏有錢願意供給,那就繼續學,日後科舉做官。家裏沒錢供養的,則自己出來做工,攢夠了錢,想再入學堂深造的,可以繼續入學堂。這蒙學堂的錢,一部分是國庫貼補的,另外一部分,則是女王的私庫裏出的。據說女王最艱難的時候,欠了近九個億的外債,依舊沒有減這裏的貼補。”
曹文是遲疑了一下,道:“華夏土地廣袤,人口眾多,女王怎麽可能……”
“這是真的。據說,博陵公主已經在京畿一帶收養孤兒,讓這些孩子在蒙學堂裏讀書了。”
“不要錢?”
“對,不要錢。不止如此,聽說唐人的法令,對十二歲以下的孩子,提供食物補貼。用跟銀票一樣的代金券,可以在宣徽府下的鋪子購買食物。”
“竟然還有這樣的好事兒?”
“是。一個孩子,一個月約莫能夠拿到三百錢的食物補貼。”
“那,那可是很了不得的數字呢。”
在座的人都是生意人,聽到一個孩子一個月三百文的時候,立馬開始計算了起來。要知道,這年頭,一個大人累死累活一天都未必能掙到十文錢。一個孩子一個月就三百文,那五個孩子,一個月就是一千五百文,一年下來,那就是十八兩銀子!一個中等之家一年累死累活,也不過是掙二十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