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黃子澄心道:這位燕王才是你最大的威脅、不是麽,難道是這段時間的相處,讓皇太孫對他的心軟了?
“臣不懂殿下的意思,燕王和其他的藩王有何不同?”
“四叔他、他還是很關心我的,”
朱允炆隻好這麽解釋道,
“如果不是因為皇太孫這個身份,他一定會很好地照顧我的。”
“正因為如此、殿下才更要登上皇位不是麽?”
皇太孫這是在說什麽傻話啊,黃子澄真的有些急了,
“沒有帝位又何來的尊重?沒有尊重就更談不上關心了,隻有殿下做為君主、才會得到他們的尊重啊。”
“你說的倒確實有道理,”
朱允炆想了又想、點頭道,
“如果叔叔們不肯臣服,即可以削藩,隻是他們都擁有重兵,如果生變、又當如何呢?”
“諸王哪裏有什麽重兵,”
黃子澄冷笑一聲道,
“他們真正能夠支配的、不過隻有護衛府兵,隻夠守衛王府安的,倘若生亂、還有六師來壓製他們,他們豈能抵擋得住?漢朝時七國那麽大的聲勢,不還是被滅掉了麽?”
“黃先生說的對啊,”
聽了這番話,朱允炆的心中立刻燃起了希望,連對他的稱呼都改為了“先生”,道,
“隻是對四叔,我還是不想傷害到他……”
“那麽殿下,對於燕王、您的期望又是什麽呢?”
黃子澄雖然還是難以理解這位皇太孫的態度,可還是耐著性子問道。
朱允炆想了想,
“我隻希望他能夠心甘情願地臣服於我。”
“臣懂了。”
說是懂了,可黃子澄始終無法弄清楚、他為什麽會這樣……
且說朱棣從宮中出來後,直接回到了徐府。
此時他的心情也是同樣的鬱悶,這麽長時間以來做出如此多的努力、可到頭來還是在北方鎮守,看起來、如道衍所說的那種可能已是希望渺茫了,這京城實在是不想再呆下去。
帶著這樣的不快進了府門,正好撞見了徐增壽帶著他的三個兒子朝外麵走,
“大姐夫,您回來啦?”
“回來了,你們這是要去哪裏啊?”
朱棣看了看他們問道。
還不等徐增壽回答,他的次子朱高煦搶著道,
“父王,小舅舅要帶我們去騎馬!”
“哦,”
朱棣想了想,也好,自己象他們這麽大時正在中都鳳陽曆練呢,便道,
“去吧,聽小舅舅的話,注意著點兒安。”
“知道了!”
三個孩子歡呼雀躍著、跟著徐增壽走了。
朱棣回過頭來、看了看鄭和,
“三保,你回我的住處、打典好行裝,我們明天就先回北平去。”
“是,要轉告王妃麽?”
鄭和問道。
朱棣略一思忖、道,
“讓她們母子過幾天再動身也可以,你和靖兒跟著我先行趕回去。”
“明白了。”
鄭和轉身到後邊為他收拾東西去了。
次日,朱棣同鄭和、柴靖南三人先行和徐輝祖、徐增壽告了別,一路快馬輕騎往北平趕去。他想快點兒將心中的鬱悶和道衍好好的傾訴出來,也想將這段時間裏所發生的事情講給大師聽,更想知道今後該如何地應付。
就這樣心急如焚地趕回了北平、自己的燕王府中,略略地撣了撣風塵,稍稍地休息了一會兒,還不等他去找道衍,這和尚竟然自己來了。
“四爺您終於回來了,老衲以為你被留在京中回不來了呢。”
“如果真能一直留在京城,那豈不是件好事麽。”
朱棣有些沒好氣地道,
“被父皇管教了這麽長的時間,結果還不是被趕回這北方邊境來了。”
“這裏是四爺你的地盤,當然是要回來的。”
道衍微微地笑了笑道,
“不知四爺此番進京、可有何收獲麽?”
“有啊,”
朱棣回過頭,對在身邊服侍的鄭和道,
“三保,將父皇給的那本皇明祖訓拿過來。”
鄭和應了一聲、轉身離去,片刻便將書取來、雙手捧上,
“四爺,給您。”
朱棣接過來放在道衍麵前道,
“父皇將這篇祖訓又重新修訂了一下,給了我們兄弟每人一本、還讓我們好好的讀讀。”
“哦?是麽,這個老衲還真的要好好地拜讀一下。”
說著,道衍還真的捧在了手中、認真地看了起來。
見他這副樣子,朱棣又好氣、又好笑,道,
“大師,想看書的話還有很多時間,可現在我該怎麽辦?我也象你所說的那樣小心翼翼、謹言慎行,可根本沒看到大師所說的那種可能性。”
“四爺且莫要心急,該來的終歸還是要來的,如果時機未到、也不可強求。”
道衍將那顆光頭從書中抬了起來、看著他不緊不慢地說道。
朱棣真是氣不得、也笑不得了,隻好道,
“也罷,我權且在這裏當好我的邊境塞王即可。”
說到這裏,忽然又想起了什麽、問道,
“華山的那三位大俠怎麽樣?還沒回來麽?”
“還沒有,”
道衍點了點頭、道,
“聽祝五俠傳回的消息說,是天山派掌門東方欲曉要親自來到中原、查問他的弟子的下落了。”
“天山派?”
朱棣想了想、道,
“大師看那‘飛劍盟’的幕後主使之人、會不會就是這個天山派呢?”
“這個還不好說,”
道衍道,
“等看看事情發展情況再說吧,畢竟武林中的事、還是交給他們武林中的人來解決的好。”
“好吧。”
朱棣點了點頭道,
“對了,臨回來之前,聽父皇說、這北方又有一些騷動,不知最近可否有什麽軍情戰報麽?”
“是韃靼境內的一些北元殘部、又在蠢蠢欲動,具體的還在等探報的消息,”
道衍看起來並沒有將此次的軍情放在心上,
“就算他們真的行動了,也得等朝廷的委派、皇上的旨意。”
“說的也是。”
到了眼下這種時候,朱棣確實產生了某種疲憊倦怠的感覺,竟然萌發了“再有仗就讓十七弟去打吧”這樣的想法,自己真的很想歇一歇了。
可事與願違,正當他想歇的時候、偏偏又歇不成了,因為聖旨果然送到了他的燕王府,而且還真的是讓他去平定那些北元殘部。
此時已是三月份,北方的天氣雖然還是春寒料峭,卻也已渡過了嚴冬。一道聖旨從京城傳來,朱棣又要踏上征戰的路程了。
黃子澄心道:這位燕王才是你最大的威脅、不是麽,難道是這段時間的相處,讓皇太孫對他的心軟了?
“臣不懂殿下的意思,燕王和其他的藩王有何不同?”
“四叔他、他還是很關心我的,”
朱允炆隻好這麽解釋道,
“如果不是因為皇太孫這個身份,他一定會很好地照顧我的。”
“正因為如此、殿下才更要登上皇位不是麽?”
皇太孫這是在說什麽傻話啊,黃子澄真的有些急了,
“沒有帝位又何來的尊重?沒有尊重就更談不上關心了,隻有殿下做為君主、才會得到他們的尊重啊。”
“你說的倒確實有道理,”
朱允炆想了又想、點頭道,
“如果叔叔們不肯臣服,即可以削藩,隻是他們都擁有重兵,如果生變、又當如何呢?”
“諸王哪裏有什麽重兵,”
黃子澄冷笑一聲道,
“他們真正能夠支配的、不過隻有護衛府兵,隻夠守衛王府安的,倘若生亂、還有六師來壓製他們,他們豈能抵擋得住?漢朝時七國那麽大的聲勢,不還是被滅掉了麽?”
“黃先生說的對啊,”
聽了這番話,朱允炆的心中立刻燃起了希望,連對他的稱呼都改為了“先生”,道,
“隻是對四叔,我還是不想傷害到他……”
“那麽殿下,對於燕王、您的期望又是什麽呢?”
黃子澄雖然還是難以理解這位皇太孫的態度,可還是耐著性子問道。
朱允炆想了想,
“我隻希望他能夠心甘情願地臣服於我。”
“臣懂了。”
說是懂了,可黃子澄始終無法弄清楚、他為什麽會這樣……
且說朱棣從宮中出來後,直接回到了徐府。
此時他的心情也是同樣的鬱悶,這麽長時間以來做出如此多的努力、可到頭來還是在北方鎮守,看起來、如道衍所說的那種可能已是希望渺茫了,這京城實在是不想再呆下去。
帶著這樣的不快進了府門,正好撞見了徐增壽帶著他的三個兒子朝外麵走,
“大姐夫,您回來啦?”
“回來了,你們這是要去哪裏啊?”
朱棣看了看他們問道。
還不等徐增壽回答,他的次子朱高煦搶著道,
“父王,小舅舅要帶我們去騎馬!”
“哦,”
朱棣想了想,也好,自己象他們這麽大時正在中都鳳陽曆練呢,便道,
“去吧,聽小舅舅的話,注意著點兒安。”
“知道了!”
三個孩子歡呼雀躍著、跟著徐增壽走了。
朱棣回過頭來、看了看鄭和,
“三保,你回我的住處、打典好行裝,我們明天就先回北平去。”
“是,要轉告王妃麽?”
鄭和問道。
朱棣略一思忖、道,
“讓她們母子過幾天再動身也可以,你和靖兒跟著我先行趕回去。”
“明白了。”
鄭和轉身到後邊為他收拾東西去了。
次日,朱棣同鄭和、柴靖南三人先行和徐輝祖、徐增壽告了別,一路快馬輕騎往北平趕去。他想快點兒將心中的鬱悶和道衍好好的傾訴出來,也想將這段時間裏所發生的事情講給大師聽,更想知道今後該如何地應付。
就這樣心急如焚地趕回了北平、自己的燕王府中,略略地撣了撣風塵,稍稍地休息了一會兒,還不等他去找道衍,這和尚竟然自己來了。
“四爺您終於回來了,老衲以為你被留在京中回不來了呢。”
“如果真能一直留在京城,那豈不是件好事麽。”
朱棣有些沒好氣地道,
“被父皇管教了這麽長的時間,結果還不是被趕回這北方邊境來了。”
“這裏是四爺你的地盤,當然是要回來的。”
道衍微微地笑了笑道,
“不知四爺此番進京、可有何收獲麽?”
“有啊,”
朱棣回過頭,對在身邊服侍的鄭和道,
“三保,將父皇給的那本皇明祖訓拿過來。”
鄭和應了一聲、轉身離去,片刻便將書取來、雙手捧上,
“四爺,給您。”
朱棣接過來放在道衍麵前道,
“父皇將這篇祖訓又重新修訂了一下,給了我們兄弟每人一本、還讓我們好好的讀讀。”
“哦?是麽,這個老衲還真的要好好地拜讀一下。”
說著,道衍還真的捧在了手中、認真地看了起來。
見他這副樣子,朱棣又好氣、又好笑,道,
“大師,想看書的話還有很多時間,可現在我該怎麽辦?我也象你所說的那樣小心翼翼、謹言慎行,可根本沒看到大師所說的那種可能性。”
“四爺且莫要心急,該來的終歸還是要來的,如果時機未到、也不可強求。”
道衍將那顆光頭從書中抬了起來、看著他不緊不慢地說道。
朱棣真是氣不得、也笑不得了,隻好道,
“也罷,我權且在這裏當好我的邊境塞王即可。”
說到這裏,忽然又想起了什麽、問道,
“華山的那三位大俠怎麽樣?還沒回來麽?”
“還沒有,”
道衍點了點頭、道,
“聽祝五俠傳回的消息說,是天山派掌門東方欲曉要親自來到中原、查問他的弟子的下落了。”
“天山派?”
朱棣想了想、道,
“大師看那‘飛劍盟’的幕後主使之人、會不會就是這個天山派呢?”
“這個還不好說,”
道衍道,
“等看看事情發展情況再說吧,畢竟武林中的事、還是交給他們武林中的人來解決的好。”
“好吧。”
朱棣點了點頭道,
“對了,臨回來之前,聽父皇說、這北方又有一些騷動,不知最近可否有什麽軍情戰報麽?”
“是韃靼境內的一些北元殘部、又在蠢蠢欲動,具體的還在等探報的消息,”
道衍看起來並沒有將此次的軍情放在心上,
“就算他們真的行動了,也得等朝廷的委派、皇上的旨意。”
“說的也是。”
到了眼下這種時候,朱棣確實產生了某種疲憊倦怠的感覺,竟然萌發了“再有仗就讓十七弟去打吧”這樣的想法,自己真的很想歇一歇了。
可事與願違,正當他想歇的時候、偏偏又歇不成了,因為聖旨果然送到了他的燕王府,而且還真的是讓他去平定那些北元殘部。
此時已是三月份,北方的天氣雖然還是春寒料峭,卻也已渡過了嚴冬。一道聖旨從京城傳來,朱棣又要踏上征戰的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