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王安冷哼一聲,打斷了眾人的質問。
“既然這位小兄弟是沈大官人的義弟,那麽就有資格討論了。”
王安說道:“楊承業是吧?不知你是何方人氏?”
楊承業對王安拱了拱手,說道:“在下姓楊,名承業,字繼祖,家父乃是楊再興!”
“什麽?楊再興楊將軍的公子?”
“這怎麽可能?楊將軍的公子不是被金人殺了嗎?如何會出現在此地?”
聽到楊承業的介紹,眾人再次嚷叫起來,楊再興的威名他們也有所耳聞,楊家將的後人,曾率領八千將士據守小商橋,大破金軍數十萬,可是當世英雄。
楊承業歎息道:“那是家兄,在下是父親的次子。”
聽到楊承業自稱是楊再興的次子,眾人頓時籲了一口氣,不過卻愈發敬重起來。
王安也好奇道:“楊公子有話但講無妨。”
楊承業說道:“父親在世時曾說過朝廷有三大患,金國、西夏和淮河,如今金國和西夏已經與我朝停戰,相對來說已經進入了和平期。”
“隻有淮河問題是朝廷最為頭疼的,如今淮河決堤,無數難民蜂擁而至,而朝廷此時正值初定,無暇顧及。”
“嘉興是臨安的門戶,難民將至,如果不妥善安置,很容易造成流民匪患。”
顧聰起身道:“楊公子此言差矣,難民匪患都是朝廷該操心的事,與我們有何相幹?”
楊承業繼續說道:“顧會長生意遍布兩府一州,是嘉興首富,如果難民流匪作亂,以嘉興城的府兵根本無法抵擋,而朝廷大軍鎮守邊關,鞭長莫及。”
“到時嘉興城破,首當其衝的就是各位鄉紳的產業,而在座的就是你顧會長產業最多,到時你確定能保全你的家業?”
頓了頓,楊承業接著說道:“現在知府大人號召大家出錢出糧就是為了安撫難民,保全大家。”
“到時難民退卻,知府大人會樹碑立傳,大家將會名留青史,受後世尊崇,大家又何樂而不為呢?”
一名尖嘴猴腮,身穿花色袍褂的中年男子說道:“楊公子話雖不錯,但是我們辛辛苦苦積攢的家業就這樣捐出去,心有不甘呢!”
“這位是………………”
楊承業看著中年男子,問道。
“在下史德威,客雲綢緞莊的老板。”中年男子拱手道。
楊承業說道:“史老板,失敬。”
“在下既然代表沈家,那在下就代我大哥做主,為了彌補大家的損失,我們沈家願意將官鹽的生意拿出來給大家分利潤,從此之後,沈家不再碰觸官鹽生意。”
“什麽?”
“你說的是真的?”
“你能代表沈家嗎?”
楊承業的話頓時激起了眾人的議論,就連顧聰和王安都驚訝的看著楊承業,同時也看向了沈佑。
沈佑雖然不知道楊承業為何會上他讓出官鹽的生意,但是隻要是楊承業說出的話就認為是對的。
沈佑清了清嗓子,說道:“二弟就是代表我沈某,他說的話就是沈某的話。”
史德威看著沈佑問道:“沈大官人,你確定要放棄官鹽生意?”
沈佑朗聲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今日有知府大人作證,沈某言出必行。”
這時,楊承業接口道:“本來難民來臨應該是知府衙門的事,但是知府衙門府庫不足以支撐所有難民的用度,所以沈家願意將官鹽生意還給知府衙門,由知府衙門再行分配。”
聽了楊承業的話,所有人全部眼神熱切地看著王安,等待著他的決定。
王安掃視了大堂一周,緩緩說道:“如此,各位鄉紳就將你們捐出的錢糧數目報給師爺,到時本官會按照各位所出的錢糧數量進行合理分配。”
聽了王安的話,眾人包括顧聰都朝著師爺蜂擁而至,迫不及待的大喊了起來。
“師爺,我顧家出兩萬貫,米五十擔。”
“史家出兩萬貫,米三十擔。”
“宋家出六萬貫,米七十擔。”
“怎麽你宋家比顧家出的都多?”
“切,顧家恁地小氣,你沒聽知府大人說嗎?誰出捐的多,所占的官鹽份額就多,趁此機會要超過顧家,此時不出手更待何時?”
“宋兄說的對,我劉家也出六萬貫,米七十擔。”
…………………………
王安傻眼了,這些人都瘋了?怎麽哄搶起來了?
此時,沈佑才明白了楊承業的做法,他是讓沈家讓出官鹽買賣,令那些人瘋狂爭搶,而且沈家還不用出一點兒錢糧。
“沈大官人好算計!”
王安對著沈佑豎起了大拇指,說道:“既然沈家願意讓出官鹽生意,那麽沈家就不必出錢出糧了。”
楊承業上前一步,說道:“知府大人,那如何使得?”
“官鹽生意本來就是官家的,我們沈家隻不過是物歸原主而已,既然大家都出錢糧,那沈家就出力吧。”
“哦?如何出力?”王伯好奇的看著楊承業。
楊承業淡然道:“難民來到嘉興,到時必定瘟疫橫行,這三伏天如果滋生瘟疫,到時也是麻煩事。”
“我們沈家要求大人大量購買藥材,我沈家派出人手遏製瘟疫。”
聞言,王安奇道:“沈家有醫師?要知道整個嘉興城就兩名醫師,而且已經年過古稀,已經無法出城為難民診治了。”
楊承業笑道:“這個大人盡管放心,隻要知府衙門將藥材全部采購齊全,我可以擔保不讓瘟疫爆發。”
“好!”
王安使勁一拍桌案,說道:“就這麽辦,本府會令人盡快將藥材采購齊全,全部送到沈家。”
楊承業拱手道:“如此就一言為定了。”
頓了頓,楊承業對沈佑說道:“大哥,我們先回去準備吧!”
沈佑答應一聲,告辭王安,與楊承業一道返回沈家。
宋朝一向都是文官坐轎,武官坐馬,而商人一般都坐馬車。
楊承業與沈佑坐上沈家的馬車返回沈家。
“二弟,你為何要將官鹽的生意讓出去?白白便宜了那些人?你看那些人都像餓狗一樣。”
車上,沈佑終於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楊承業臉色深沉,露出與年齡不相符的冷靜。
王安冷哼一聲,打斷了眾人的質問。
“既然這位小兄弟是沈大官人的義弟,那麽就有資格討論了。”
王安說道:“楊承業是吧?不知你是何方人氏?”
楊承業對王安拱了拱手,說道:“在下姓楊,名承業,字繼祖,家父乃是楊再興!”
“什麽?楊再興楊將軍的公子?”
“這怎麽可能?楊將軍的公子不是被金人殺了嗎?如何會出現在此地?”
聽到楊承業的介紹,眾人再次嚷叫起來,楊再興的威名他們也有所耳聞,楊家將的後人,曾率領八千將士據守小商橋,大破金軍數十萬,可是當世英雄。
楊承業歎息道:“那是家兄,在下是父親的次子。”
聽到楊承業自稱是楊再興的次子,眾人頓時籲了一口氣,不過卻愈發敬重起來。
王安也好奇道:“楊公子有話但講無妨。”
楊承業說道:“父親在世時曾說過朝廷有三大患,金國、西夏和淮河,如今金國和西夏已經與我朝停戰,相對來說已經進入了和平期。”
“隻有淮河問題是朝廷最為頭疼的,如今淮河決堤,無數難民蜂擁而至,而朝廷此時正值初定,無暇顧及。”
“嘉興是臨安的門戶,難民將至,如果不妥善安置,很容易造成流民匪患。”
顧聰起身道:“楊公子此言差矣,難民匪患都是朝廷該操心的事,與我們有何相幹?”
楊承業繼續說道:“顧會長生意遍布兩府一州,是嘉興首富,如果難民流匪作亂,以嘉興城的府兵根本無法抵擋,而朝廷大軍鎮守邊關,鞭長莫及。”
“到時嘉興城破,首當其衝的就是各位鄉紳的產業,而在座的就是你顧會長產業最多,到時你確定能保全你的家業?”
頓了頓,楊承業接著說道:“現在知府大人號召大家出錢出糧就是為了安撫難民,保全大家。”
“到時難民退卻,知府大人會樹碑立傳,大家將會名留青史,受後世尊崇,大家又何樂而不為呢?”
一名尖嘴猴腮,身穿花色袍褂的中年男子說道:“楊公子話雖不錯,但是我們辛辛苦苦積攢的家業就這樣捐出去,心有不甘呢!”
“這位是………………”
楊承業看著中年男子,問道。
“在下史德威,客雲綢緞莊的老板。”中年男子拱手道。
楊承業說道:“史老板,失敬。”
“在下既然代表沈家,那在下就代我大哥做主,為了彌補大家的損失,我們沈家願意將官鹽的生意拿出來給大家分利潤,從此之後,沈家不再碰觸官鹽生意。”
“什麽?”
“你說的是真的?”
“你能代表沈家嗎?”
楊承業的話頓時激起了眾人的議論,就連顧聰和王安都驚訝的看著楊承業,同時也看向了沈佑。
沈佑雖然不知道楊承業為何會上他讓出官鹽的生意,但是隻要是楊承業說出的話就認為是對的。
沈佑清了清嗓子,說道:“二弟就是代表我沈某,他說的話就是沈某的話。”
史德威看著沈佑問道:“沈大官人,你確定要放棄官鹽生意?”
沈佑朗聲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今日有知府大人作證,沈某言出必行。”
這時,楊承業接口道:“本來難民來臨應該是知府衙門的事,但是知府衙門府庫不足以支撐所有難民的用度,所以沈家願意將官鹽生意還給知府衙門,由知府衙門再行分配。”
聽了楊承業的話,所有人全部眼神熱切地看著王安,等待著他的決定。
王安掃視了大堂一周,緩緩說道:“如此,各位鄉紳就將你們捐出的錢糧數目報給師爺,到時本官會按照各位所出的錢糧數量進行合理分配。”
聽了王安的話,眾人包括顧聰都朝著師爺蜂擁而至,迫不及待的大喊了起來。
“師爺,我顧家出兩萬貫,米五十擔。”
“史家出兩萬貫,米三十擔。”
“宋家出六萬貫,米七十擔。”
“怎麽你宋家比顧家出的都多?”
“切,顧家恁地小氣,你沒聽知府大人說嗎?誰出捐的多,所占的官鹽份額就多,趁此機會要超過顧家,此時不出手更待何時?”
“宋兄說的對,我劉家也出六萬貫,米七十擔。”
…………………………
王安傻眼了,這些人都瘋了?怎麽哄搶起來了?
此時,沈佑才明白了楊承業的做法,他是讓沈家讓出官鹽買賣,令那些人瘋狂爭搶,而且沈家還不用出一點兒錢糧。
“沈大官人好算計!”
王安對著沈佑豎起了大拇指,說道:“既然沈家願意讓出官鹽生意,那麽沈家就不必出錢出糧了。”
楊承業上前一步,說道:“知府大人,那如何使得?”
“官鹽生意本來就是官家的,我們沈家隻不過是物歸原主而已,既然大家都出錢糧,那沈家就出力吧。”
“哦?如何出力?”王伯好奇的看著楊承業。
楊承業淡然道:“難民來到嘉興,到時必定瘟疫橫行,這三伏天如果滋生瘟疫,到時也是麻煩事。”
“我們沈家要求大人大量購買藥材,我沈家派出人手遏製瘟疫。”
聞言,王安奇道:“沈家有醫師?要知道整個嘉興城就兩名醫師,而且已經年過古稀,已經無法出城為難民診治了。”
楊承業笑道:“這個大人盡管放心,隻要知府衙門將藥材全部采購齊全,我可以擔保不讓瘟疫爆發。”
“好!”
王安使勁一拍桌案,說道:“就這麽辦,本府會令人盡快將藥材采購齊全,全部送到沈家。”
楊承業拱手道:“如此就一言為定了。”
頓了頓,楊承業對沈佑說道:“大哥,我們先回去準備吧!”
沈佑答應一聲,告辭王安,與楊承業一道返回沈家。
宋朝一向都是文官坐轎,武官坐馬,而商人一般都坐馬車。
楊承業與沈佑坐上沈家的馬車返回沈家。
“二弟,你為何要將官鹽的生意讓出去?白白便宜了那些人?你看那些人都像餓狗一樣。”
車上,沈佑終於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楊承業臉色深沉,露出與年齡不相符的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