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歸家了,並沒有前往都城向舜複命,然而,人族當中關於大禹的討論卻一直都沒有停下。
人族現在的人皇,舜,已經老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禹治完水之後,以他的功績,舜禪位於他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現在,大禹的妻子女嬌可能是妖的消息傳開,這件原本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似乎又要多出幾分波折來,一些本來已經放棄了的人突然間又仿佛看到了希望。
就比如舜的兒子,均。
均是舜的兒子,隻是,均並沒有什麽特別出眾的才能,因此,舜在年老之後,並沒有把人皇之位傳給均的打算,而是準備等大禹治水成功後把人皇之位傳給為人族立下了赫赫功勞的禹。
對於父親的心思,均自然是知曉的,他也自知無法與禹相比,所以他可以算是心平氣和的接受了這個事實。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就在大禹治水功成的時候,居然傳出了這種醜聞。
軒轅之後,現在的人族正統主要是融合了當初南贍部洲與中洲兩個部分的人族。
而在這兩個部分的人族當中,又以南贍部洲的人族為主導。
在這種情況下,妖族,即使是在現在這種人族已經與北方妖庭結盟的背景下,在人族當中依舊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至於人妖通婚,或許在北俱蘆洲可以見到,但是在南贍部洲,則是前所未聞的事情,也是人們難以接受的。
因此,女嬌可能是妖的消息一經傳出,就在人族當中引起了萬丈波瀾。
與此同時,人族當中對於大禹繼任人皇之位的看法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如果說,本來絕大多數人都讚同舜禪位給禹的話,那麽現在,這部分人中的大多數都隨著女嬌可能是妖的消息而變得逡巡不定起來。
均就是從這當中看到了機會。
他的父親舜已經很老了,如果大禹無法繼承人皇之位,舜短時間內又找不到其他合適的繼承者的話,作為舜的兒子,他的機會就來了。
抱著這種想法,在這種流言漫天的關鍵時候,均又悄悄的往裏麵添了一把柴。
於是,女嬌可能是妖的傳言還沒有沉寂下去,又有一則傳言在人族當中傳開了。
傳言說,其實人族遭遇的這場大水不是天災,而是妖禍。
就是因為大禹娶了女嬌,惹怒了一名大妖,所以那名大妖才率領無數手下發動了這場大洪水,人族才會蒙受這麽多的損失。
大禹治水隻是在彌補自己的過錯,實際上他對於人族不但沒有大功,反而是人族遭到這麽大的劫難都是因為他。
傳言無疑是荒謬的。
畢竟,仔細想想就能明白,水災發生的時候,堯尚且在位。
一開始治水的也不是禹,而是鯀。
但問題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清醒的想問題的話,那麽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麽多的流言、謠言了。
民眾總是愚昧的。
因此,這麽荒謬的一則傳言,一傳十,十傳百,居然就這麽傳開了。
甚至傳到最後,傳言的內容都已經偏離了原來的版本。
在傳播的過程中,由於每個人的主觀意向不同,故事當中又多出了各種各樣類似於因愛生恨、挑破離間之類的橋段。
不過,不管傳言到最後成了什麽樣子,造謠者的目的都已經達到了。
接二連三的傳言之下,在無數普通人的心目中,大禹已經從人族的英雄,變成了人族的罪人。
當然,造謠的人也明白,不能把大禹貶的太低,畢竟,大禹的功績是實打實的。
因此,在傳言發酵了一陣子之後,造謠者把矛頭從大禹轉到了女嬌身上。
其實,大禹本來是個好人。
他之所以會做出這種糊塗事,全是因為受到了女嬌的勾引、蠱惑。
因此,要怪也不能全怪大禹,都要怪女嬌這個妖女。
這樣做的效果也很明顯,在類似的傳言傳開之後,之前許多難以接受的人也漸漸相信了這件事。
於是,女嬌便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陽城。
大禹府上。
禹自從歸家之後,就沒有離開過府中。
“不要在意這些,隻要有你們母子陪著,人皇之位我不要也罷。”——他是這麽對女嬌說的。
聽到大禹這麽說,女嬌雖然看起來很高興,但是隻有她自己知道,她心裏麵在想什麽。
正如她當初預料的一般,在身份暴露之後,她還是成為了他的負擔,累贅。
她想起了當初巫支祁和她說的最後一句話。
永遠不要讓別人知道她的身份。
不管大禹有多麽愛她。
不管她有多麽相信大禹。
現在她終於明白了巫支祁的意思。
這一切,或許大禹不會在乎,但是會在乎的人,太多太多了。
大禹畢竟是人族的一份子。
隻要她的身份暴露了,大禹和她的孩子就隻能永遠的生活在別人異樣的目光中。
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會為別人所認可。
隻因為她是妖。
隱隱約約的,女嬌心中有了一個念頭。
............
蒲阪,這裏是舜建都的地方。
此刻,蒲阪城中,人皇所居的宮殿內,一場關於人皇繼承人的討論再次陷入了僵局。
這已經不知道是最近的第幾次討論了。
討論的核心自然是禹。
舜已經老了。
他沒有太多的時間了。
他必須盡快挑選出一個繼承人來。
但問題是,禹,能否成為這個繼承人?
如果是之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讚同禹來繼承人皇之位,但是現在......
可是,如果禹不能成為下一任人皇,那麽問題又來了,除了禹還有誰有資格繼承人皇之位?
夾在這兩個問題中間,討論再度陷入了僵局。
而就在這個時候,終於有一名老臣出言提議道:“陛下,臣以為,既然如今禹已經不適合成為陛下的繼承人,那麽陛下何不效仿先賢帝嚳之舉呢?”
此言一出,大殿頓時一片靜寂。
沒有人去看開口的人,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到了角落裏的一個人身上。
舜的兒子,均。
他們都知道,帝嚳,是把人皇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堯。
人族現在的人皇,舜,已經老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禹治完水之後,以他的功績,舜禪位於他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現在,大禹的妻子女嬌可能是妖的消息傳開,這件原本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似乎又要多出幾分波折來,一些本來已經放棄了的人突然間又仿佛看到了希望。
就比如舜的兒子,均。
均是舜的兒子,隻是,均並沒有什麽特別出眾的才能,因此,舜在年老之後,並沒有把人皇之位傳給均的打算,而是準備等大禹治水成功後把人皇之位傳給為人族立下了赫赫功勞的禹。
對於父親的心思,均自然是知曉的,他也自知無法與禹相比,所以他可以算是心平氣和的接受了這個事實。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就在大禹治水功成的時候,居然傳出了這種醜聞。
軒轅之後,現在的人族正統主要是融合了當初南贍部洲與中洲兩個部分的人族。
而在這兩個部分的人族當中,又以南贍部洲的人族為主導。
在這種情況下,妖族,即使是在現在這種人族已經與北方妖庭結盟的背景下,在人族當中依舊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至於人妖通婚,或許在北俱蘆洲可以見到,但是在南贍部洲,則是前所未聞的事情,也是人們難以接受的。
因此,女嬌可能是妖的消息一經傳出,就在人族當中引起了萬丈波瀾。
與此同時,人族當中對於大禹繼任人皇之位的看法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如果說,本來絕大多數人都讚同舜禪位給禹的話,那麽現在,這部分人中的大多數都隨著女嬌可能是妖的消息而變得逡巡不定起來。
均就是從這當中看到了機會。
他的父親舜已經很老了,如果大禹無法繼承人皇之位,舜短時間內又找不到其他合適的繼承者的話,作為舜的兒子,他的機會就來了。
抱著這種想法,在這種流言漫天的關鍵時候,均又悄悄的往裏麵添了一把柴。
於是,女嬌可能是妖的傳言還沒有沉寂下去,又有一則傳言在人族當中傳開了。
傳言說,其實人族遭遇的這場大水不是天災,而是妖禍。
就是因為大禹娶了女嬌,惹怒了一名大妖,所以那名大妖才率領無數手下發動了這場大洪水,人族才會蒙受這麽多的損失。
大禹治水隻是在彌補自己的過錯,實際上他對於人族不但沒有大功,反而是人族遭到這麽大的劫難都是因為他。
傳言無疑是荒謬的。
畢竟,仔細想想就能明白,水災發生的時候,堯尚且在位。
一開始治水的也不是禹,而是鯀。
但問題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清醒的想問題的話,那麽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麽多的流言、謠言了。
民眾總是愚昧的。
因此,這麽荒謬的一則傳言,一傳十,十傳百,居然就這麽傳開了。
甚至傳到最後,傳言的內容都已經偏離了原來的版本。
在傳播的過程中,由於每個人的主觀意向不同,故事當中又多出了各種各樣類似於因愛生恨、挑破離間之類的橋段。
不過,不管傳言到最後成了什麽樣子,造謠者的目的都已經達到了。
接二連三的傳言之下,在無數普通人的心目中,大禹已經從人族的英雄,變成了人族的罪人。
當然,造謠的人也明白,不能把大禹貶的太低,畢竟,大禹的功績是實打實的。
因此,在傳言發酵了一陣子之後,造謠者把矛頭從大禹轉到了女嬌身上。
其實,大禹本來是個好人。
他之所以會做出這種糊塗事,全是因為受到了女嬌的勾引、蠱惑。
因此,要怪也不能全怪大禹,都要怪女嬌這個妖女。
這樣做的效果也很明顯,在類似的傳言傳開之後,之前許多難以接受的人也漸漸相信了這件事。
於是,女嬌便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陽城。
大禹府上。
禹自從歸家之後,就沒有離開過府中。
“不要在意這些,隻要有你們母子陪著,人皇之位我不要也罷。”——他是這麽對女嬌說的。
聽到大禹這麽說,女嬌雖然看起來很高興,但是隻有她自己知道,她心裏麵在想什麽。
正如她當初預料的一般,在身份暴露之後,她還是成為了他的負擔,累贅。
她想起了當初巫支祁和她說的最後一句話。
永遠不要讓別人知道她的身份。
不管大禹有多麽愛她。
不管她有多麽相信大禹。
現在她終於明白了巫支祁的意思。
這一切,或許大禹不會在乎,但是會在乎的人,太多太多了。
大禹畢竟是人族的一份子。
隻要她的身份暴露了,大禹和她的孩子就隻能永遠的生活在別人異樣的目光中。
他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會為別人所認可。
隻因為她是妖。
隱隱約約的,女嬌心中有了一個念頭。
............
蒲阪,這裏是舜建都的地方。
此刻,蒲阪城中,人皇所居的宮殿內,一場關於人皇繼承人的討論再次陷入了僵局。
這已經不知道是最近的第幾次討論了。
討論的核心自然是禹。
舜已經老了。
他沒有太多的時間了。
他必須盡快挑選出一個繼承人來。
但問題是,禹,能否成為這個繼承人?
如果是之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讚同禹來繼承人皇之位,但是現在......
可是,如果禹不能成為下一任人皇,那麽問題又來了,除了禹還有誰有資格繼承人皇之位?
夾在這兩個問題中間,討論再度陷入了僵局。
而就在這個時候,終於有一名老臣出言提議道:“陛下,臣以為,既然如今禹已經不適合成為陛下的繼承人,那麽陛下何不效仿先賢帝嚳之舉呢?”
此言一出,大殿頓時一片靜寂。
沒有人去看開口的人,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到了角落裏的一個人身上。
舜的兒子,均。
他們都知道,帝嚳,是把人皇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