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石林果然與四爺勾搭上,開了石氏商行,做起走南闖北販貨的生意,什麽掙錢販什麽,不拘一格。


    石大掌櫃心裏特明白,石太太和二奶奶把吳惜寧得罪狠了,留在京城裏,不知道啥時候又惹出禍端來。


    幹脆在江南買了個宅子,把鄉下的爹娘接到城裏,讓石太太和二奶奶回去侍奉老人。


    惜寧見石大掌櫃如此上道,她本就打算拿一萬兩銀子買回石林手中的一成股,幹脆借了兩萬兩給他做本金。


    還順水推舟把石太太手裏布行和繡樓收了下來。


    石家轉行販貨,不做布匹繡品生意,石太太也領著二奶奶回了江南,這兩個鋪子石大掌櫃等於是半賣半送,給了吳氏商行。


    說是得了吳姑娘的大恩,無以為報,這些都是小意思。


    惜寧哪裏是占便宜的人?與吳二舅商量一番,幹脆與石林說,那兩萬兩算作入股好了。


    石林自然樂意,他給了四爺四成幹股,自己出人出力,占三成,惜寧出本金,也給了三成。


    之後石家商行與吳氏商行互通有無,兩家從江南到閩南,再到滇南,從絲綢布匹,到茶葉幹貨,珠寶木材,甚至糧食,算是做到了貨通天下。


    隻可惜惜寧心心念念的荔枝,還是吃不著。


    保鮮技術不行,過了嶺南就開始爛,難怪大詩人要說一日吃三百顆荔枝,一世都願做嶺南人。


    兩家差點翻臉,最終惜寧一個巧思,化幹戈為玉帛,互惠互利。


    大概十年後,四爺登基,石家便成了雍正爺欽定的皇商。


    惜寧回想起來,特別慶幸,自己當年不曾過河拆橋,驅逐石家。


    凡事留一線,來日好相見。


    話說回頭,惜寧除了石家布行繡樓外,另外還收了幾家鋪子。


    如今雲裳閣旗下有三家布行,三家繡樓,製衣局的窘迫境況立刻得到改善。


    三家繡樓停業修繕,繡娘全送到東四宅子,趕訂單製衣去。


    這幾家布行繡樓生意之前就不差,重新開業後,借著雲裳閣的東風,更是生意興隆。


    夥計和繡娘們忙得腳都不沾地,這是後話了。


    十四爺從西山回來後,就開始忙著建火槍營。


    康熙爺不但給他撥銀子,還在西山腳下劃了一塊地,專做火槍營訓練場。


    惜寧給爺出了不少主意,比如火槍營兩百人名額的話,起碼得招五六百人,讓他們集訓一段時間後,幾輪淘汰。


    “可以分幾項訓練,第一是奔跑速度,第二是格鬥能力,第三是射擊。”


    那時兩人在溫泉裏泡夠了,山坡上草地裏,鋪了個墊子野餐。


    花雨紛飛,惜寧躺在十四爺懷裏,背靠著他寬闊的胸膛,腳丫子舉著,腳趾頭一勾一勾,去勾那藍天上飄著的白雲。


    說不出來的恣意自在。


    “騎術也要考較一番。雖然火槍營不配備戰馬,但是到了戰場上,萬一需要騎馬逃命呢,不會騎不就歇菜了……”


    十四爺補充道。


    惜寧點頭,想了想又說:“爺,這時候的火槍是不是上彈藥很麻煩?”


    十四爺點頭,這也是他們滿清勇士不願意用火槍的原因,不如弓箭方便。


    上了戰場,放幾槍就要蹲下來換彈藥,有那功夫,還不被人一箭射穿了?


    這個問題十四爺也在想辦法解決,一是火槍射程遠,二是可以尋找遮蔽物。


    但也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弊端。


    “爺,你有沒有想過,讓兩撥人交替作戰?”


    惜寧興奮起來,她之前怎麽沒想到呢?


    她翻身坐起來,兩手揮舞著比劃道:


    “就是爺不是打算招兩百人嗎?分成兩排,一排放槍,一排後麵裝彈藥,前麵的子彈放完退下來,後麵的立刻補上,這樣不就避免中間斷檔,被敵方攻上來嗎?”


    十四爺一聽,這是個好主意啊!


    其實道理特別簡單,咋就都沒想到呢?


    他也爬起身,把惜寧抱起來,轉了幾個圈,哈哈大笑道:


    “阿寧,你可真是我的福星!”


    惜寧拍他肩膀,大聲說:“快放我下來,我還有話呢!”


    十四爺把她小心翼翼地放下,惜寧被他轉的有些暈,靠在爺臂膀上歇了好一會,才緩過來。


    “爺,我在書裏還看到過,有一種藤甲兵,也是步兵作戰,能攻騎兵,砍馬腿,您要不讓兵部發文,去大清各地訪一訪,應該是滇南山裏,有這種老藤,編成盔甲,能刀槍不入。”


    惜寧不記得前世是看了哪本書記載,曆史上確實有這種藤甲兵。


    任何朝代,戰馬都是稀罕物資,而且養騎兵可比步兵要昂貴得多。


    十四爺若是能帶出一支驍勇善戰的步兵隊伍來,將來西征必定如虎添翼。


    爺將信將疑,刀槍不入的藤甲,怎麽可能有這種東西呢?


    不過從西山回來後,他還是請兵部侍郎往滇南發密令,尋找這種老藤。


    十四爺忙著招兵,已經有十幾天沒回紫藤園,惜寧有些想念他。


    別看爺高大威猛,回了家,在惜寧跟前撒嬌賣萌地,很是解壓。


    也是巧了,惜寧雖然比爺小了好幾歲,可架不住她心理年齡大啊!


    前世也沒得及結婚生孩子,如今看十四爺,竟有了些養年下弟弟的寵溺感。


    有他在,兩人互相做小孩兒,時不時鬧一鬧,寵一寵,日子便不寂寞,不幹巴。


    好在惜寧日常事多,忙起來便顧不上兒女情長。


    洛娘子領著繡娘們趕製訂單,幾家布行與繡樓又在劉總管監督下修繕著。


    惜寧一時無事,便帶著落杏紅姑,去義莊巡查。


    這義莊地處京城東北邊,在懷柔縣,離京有好幾十裏路。


    惜寧剛開建的時候來看過一次,隻記得地域遼闊,站在山坡上,極目望去,似乎直到天邊,都是她的地。


    莊子上有兩個山頭,一道山澗蜿蜒而出,繞過山腳下的平地。


    平地大多是砂礫地,有一處濕地,去年冬日來,衰草一片。


    這回趕上初夏 ,倒有些草長鶯飛的意思了。


    因為不好種植莊稼,這地根本沒人要,吳二舅和宋大壯去找當地衙門說想買地,那縣令一聽吳氏商行是十三爺門下生意,大筆一揮,原本買一個山頭的四百畝,這劉縣令竟又附贈了一個。


    “我們這窮鄉僻壤的,那山澗到了春天容易發山洪,既然吳氏要,就連著兩個山頭,山澗,和山下那塊平地,都給你們了。”


    這縣令也有小心機,看吳二舅動心,才說:


    “隻盼著十三爺發善心,把那山澗給治理了,等明年春夏暴雨時節,不要再淹了縣城就好。”


    他也算醜話說在前頭,把什麽都說清楚了,不然等簽了契約,辦了地契,再說這山洪之事,豈不是坑害十三爺?


    吳二舅特意帶懂行之人繞著那山頭平地騎馬轉了一圈,看看地形。


    那人說隻要在平地上挖兩個水庫蓄水,再挖一道河渠分流到縣城南邊的大河,這山洪幾十上百年都不會有事。


    畢竟是北方,再發洪水,也不像南邊那般,泛濫成災。


    這也是懷來縣城多少年來都不曾因洪水搬遷的原因。


    春夏鬧一鬧,嚴重時可能城裏會進水,也就一兩天功夫,百姓們罵罵咧咧,等水退了,該幹嘛幹嘛。


    “也是造福於民,功在千秋的好事情,因了年年春夏山洪,這山腳下的住戶都離鄉別井,搬到別處了。縣城裏的住戶也不堪其擾,隔幾年就要避一回水。”


    吳二舅覺得蹊蹺,這事若是隱患,為何衙門不治理?


    “要銀子啊,挖水庫蓄水,河渠分流,不都得銀子?戶部工部都鬧虧空呢,縣令也沒那個通天的本事,能讓皇上為了小小的懷北縣撥銀子,所以就一年一年地拖著。”


    這事比較重大,吳二舅當時也不敢拍板,回了京城與惜寧商量。


    惜寧讓人測算了下,挖水庫修河道,大概要上萬兩銀子。


    要旁人,肯定不能幹這事,白花花的銀子,就扔到水裏,沒有任何看得見的盈利,誰幹?


    可吳惜寧是誰?她可是穿過來的,對世間名利得失,與世人觀感完全不同。


    她掙那麽多銀子,一年幾萬將來甚至上十萬兩,自己能花掉多少?


    就算再窮奢極欲,花銀子的速度肯定沒有掙銀子的速度快。


    何況這是造福百姓的事情,衙門不做,朝廷不管,那她吳惜寧就悄悄做了吧。


    挖了河渠,還能灌溉,說不定過上十幾二十年,能養出一片良田來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穿之拐個王爺做外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木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木川並收藏清穿之拐個王爺做外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