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雅火急火燎的帶著大軍重返渭水前線的時候,卻看到劉曜正帶領著十七八個羌氐的部族首領在渭水邊吃著火鍋唱著歌,那日子別提多舒暢了,完全看不出是剛剛遭受了一場突襲,敗退到此地的。
劉雅下馬來見劉曜,
劉曜問道,
“平陽的事情,都解決好了?”
“回大王,太宰、大將軍、陳元達都畏罪自殺,此案上上下下牽連的官員不下百人,朝廷空了一大半,各方都削尖了腦袋往裏麵塞人,早知道大王這邊一點也不急,末將就該在平陽爭取幾個官職再回來。”
劉曜看了一眼劉雅,遞給他一條烤好的羊腿,說道,
“嗐,那些蠢蛋,大廈將傾了,還要去裏麵搶個房間睡上一睡。我喊你回來,就是怕你癡迷於那種毫無意義的爭鬥,忘了眼下最重要的的事情。”
“啊?大王讓末將回平陽去,助晉王絞殺劉易、劉敷,不是為了那些官職安插自己人?”
“哼哼,平陽的人都已經瘋了,都殺紅了眼,兒子不認父親,兄弟不認大哥,你如果還留在那裏,遲早變成和他們一樣的瘋子。你看,弋仲早你兩天就回來了,他都比你看得起平陽的形勢。”
“那既然如此,大王何不讓末將在平陽安插一些自己人,這樣就算日後勤王,也有個接應?”
“阿雅,現在還不是時候,這個時候,正是所有人相互猜疑的時候,咱們如果還處在那個漩渦之中,不管有沒有那個想法,都會被當做對手對待,那樣對我們而言,反而不是什麽好事。”
“大王,末將還是好奇,不是說胡崧突襲了靈台嘛,我怎麽沒看到咱們有什麽損失。”
“嗐,能用錢買來的支援,自然也能被花錢買走。曲允舍得花五百金請胡崧來增援,難道我就不會出一千金請胡崧和我打一場假仗嘛?”
“啊?這種要求,胡崧也會答應,他到底是哪邊的?”
“他哪邊的都不是,他就是坐山觀虎鬥的閑人,就想等著兩敗俱傷了,下來撿便宜。”
劉曜又往架子上放了一隻羊腿,繼續說道,
“現在,我用一千金,讓胡崧從靈台撤回了槐裏,又用一千金,讓新任的散騎常侍華輯勒馬霸上,再用一千金,買通長安皇宮宮人,向司馬鄴進言,把曲允、索綝都調回了長安。”
“哦?那這麽說來,現在對方占據槐裏、長安、霸上三處,正好相互呼應,也為我們渡河增加的困難,哪怕是我們渡過了渭水,三處敵兵還可以相互配合,縱然有二十萬大軍,也不好破解此局。”
“窄了,阿雅,你想窄了。自古作戰,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晉國朝廷現在能夠支配的隻有京兆一地,無論是秦州的司馬保,還是涼州的張寔都和司馬鄴貌合神離。”
“我們現在如果急著攻取長安,那麽他們倆人反而會迫於臣下的壓力,派兵來援救。但如果我們反其道而行之,不去打長安,隻去截斷長安之外的道路,劫掠運往長安的糧草物資,那麽不出半年,長安的司馬鄴必定會開城投降。”
“大王就這麽有把握?萬一司馬鄴撐不住了,調頭再跑到秦州去,和司馬保湊在一起,豈不是錯失了剿滅良機。”
“哎,不會的,就算司馬鄴有這個想法,曲允、索綝也不會答應的,他們做慣了權臣,怎麽能屈居人下。這就是我把他們兩人抓住之後,再放回去的原因。”
一路急進急戰、攻城略地的劉曜,在把晉國逼回京兆之後,猛得停在渭水河邊,靜待長安城的自我奔潰。
劉曜這邊哢停下來,反而是把遠在建康的司馬睿急壞了。
這做好的龍袍龍床,已經是穿了又脫,搬上來又搬下去。
司馬睿都有些沮喪的望著長安的方向,對身旁的世子司馬紹說道,
“阿紹,你說這太陽怎麽還不落山哪?”
司馬紹自然知道父親在忙乎什麽,這些天來,司馬睿幾乎天天就要問一遍長安城的情況。
他這可不是盼著太陽落山,而是盼著長安再次淪陷。
這樣,他這個有點遠支的皇親,就能蟒龍變真龍了。
司馬紹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拐了一個彎,問道,
“徐州刺史祖逖又來請命北伐,說劉演、劉琨都被石勒擊潰,中原僅靠那些來回搖擺的塢主,是靠不住的。”
“哦?這個死心眼,還是那麽一根筋,把門路都走到你那裏了?這事,你怎麽看?”
“父王,兒臣到覺得不妨就派給他一個豫州刺史的身份。”
“哦?看來你這好處是沒有少拿,直接就給安排明白了。”
“父王,兒臣是這麽考慮的,長安的戰事遲早有結束的一天,中原一代還有大量沒有南渡的士族百姓。”
“如果我們不先派人過去打一個前哨,和他們有一個接觸,表明我們願意接納的態度,那麽中原的百姓很有可能破罐子破摔,直接的投靠石勒或者是劉聰。”
“那這樣一來,戰火就直接從大河一線,橫跨數百裏,到達淮泗之間了。而且那些原本可以成為我們助力的晉人,也會為了保命,成為胡人的馬前卒。”
“嗯,”
司馬睿讚許的點了點頭,
“不錯,你能這麽想問題,為父很欣慰。傳聞長安的官員已經開始盜掘霸陵、杜陵,搜刮其中的財物,和氐羌換糧食了。這些事情,我們也該準備準備了。”
“既然這樣,那就讓祖逖領了你這一份人情,派他一個豫州刺史,讓他到豫州去聯係那些塢主山頭,把胡奴擋在大河以北。”
“父王英明。”
“英明不英明吧,就咱們父子倆,也不必說那些客氣話,我讓你去拉攏的人,都拉攏過來沒有?”
“父王,兒臣不明白,非要如此嘛?如果沒有長豫,兒臣幾次都被那幾個王爺害死了,父王為什麽不向那幾個惹事的王爺索命,反而要針對長豫,要兒臣去拆自己的台?”
“阿紹啊,這都是為父切身之痛啊,你和長豫,就像為父和茂弘一樣,都是相識於少年模樣,信任他就像信任自己一樣簡單,不管是茂弘還是長豫,都是難得的賢臣良才……”
“那父王還……”
“別急,聽為父說完,他自己或許沒有那個想法,但別人哪?你看現在,即便為父想找給由頭廢掉茂弘,上上下下的官員也會一起來反對的。這樣的局麵,我不想你再去麵對了。”
“可是……”
“為父知道你和長豫的感情深厚,甚至比和自己兄弟還親,但這王權之路,本來就是孤家寡人,為父本來以為自己能夠免俗,和茂弘做一對千古君臣,哎,看來是為父想簡單了。”
司馬紹點了點頭,說道,
“父王,兒臣遵照您的意思,去見了何充、桓彝、謝鯤、庾亮這些人,其他人雖說態度不明,都沒有把話說死。唯獨這個庾亮,話倒是說得很漂亮,又是馬首是瞻,又是唯命是從,卻……”
“卻什麽?”
“兒臣也拿不準了,隻是感覺庾元規不會背叛他和長豫的情義。”
“這樣嘛?那就讓餘姚的虞家動一動,讓他看看不答應的下場。”
“父王,真的要那樣做嘛?”
“為父早看這庾家不順眼了,不過是潁川的二流世家,也不知道哪來那麽多的高傲,為父幾次三番登門為你求親,都被他父子撅了情麵。聽說王庾兩家打算明年就結親了,這件事情不能再拖了。”
“是,父王。”
“哎,對了,還有個事情,為父忘了問了,廣州那邊情況怎麽樣了?陶侃派過去也有幾個月了吧?”
“父王怎麽突然想起了陶侃,之前父王不是還力主殺掉他嗎?”
“此一時彼一時,之前是要殺雞儆猴,讓江南這些人老實一點,別以為有點功勞就耀武揚威。現在嘛,是時候給這些江南人一些希望了。”
“父王,這事是兒臣失職了,兒臣隻顧著長安的情報了,廣州那邊的忘了。”
司馬睿點了點頭,也沒有責怪,
“不打緊,這種事情早一天晚一天,無關大局,你先回去休息吧,這些天你也夠累的了,長安的事情,看來還得有幾個月。”
長安的靜、建康的急。
和他們不一樣的是——廣州的閑。
陶侃自打到了廣州之後,很快就等到了自己的侄子陶臻,侄媳婦顧氏,和那個名動江南的廚子顧楚子。
在顧氏的引薦下,陶侃有和顧家在廣州的負責人顧眾取得了聯係。
這樣一來,是人也有了,人和也有了。
陶侃先是把王機當年出賣王澄的事情,散布開來,然後又把杜弘出賣杜弢的事情也跟著散布出去。
這兩道消息一散布出去,就馬上有人上門來告訴陶侃,王、杜二人的藏身之處。
王、杜二人哪裏是陶侃的對手,陶侃隻是略微出手,就把王機、杜弘擒獲,順便還平定了一些當地秀才的造反事件。
叛亂了許久的廣州,就這樣,不出半個月就被陶侃平定了下來。
陶侃本想著憑這次軍功,琅琊王能夠重用自己,重返荊州,報殺子之仇。
可是建康好像沒什麽表示,隻是按例給封了個侯,增封了一些食邑,對於自己請戰荊州的事情,不置可否,直接冷了起來。
陶侃倒是也沒泄氣,每天太陽出來之前,就把院子裏的數百甓瓦,都親自一摞一摞的搬到院子外去曬太陽。
又在太陽下山之前,把這早晨搬出去的甓瓦在搬回院子。
周而複始,每天如此。
看著他這瘋魔一樣的舉動,陶臻忍不住問道,
“叔父,這些甓瓦,是有什麽奧秘嗎?你這每天進進出出的,何必多此一舉。”
“嘿嘿,阿臻哪,你還是沉不住氣,這才幾天,你就忍不住要問了。不怪你中了人家的美人計,好在叔父在他們眼裏還有點用。”
“叔父,不是大侄子說你,你要是實在閑的無聊,還不如領兵去把交州也打回來。”
“哎,阿臻,這人哪,第一就是要沉得住氣,你看和你們一起來的那個廚子,那就是一個沉得住氣的高手,這院裏院外的人,誰見我這怪誕的舉動,就算不敢問,誰不偷瞟一眼,暗地裏偷笑一番?就是那個廚子,他一眼都沒看。”
“能不高嘛?你別看他是個廚子,還丟了一隻胳膊,他可是把劍架到南頓王脖子上的狠角色。”
“好家夥,顧家這心機夠深的啊,這不是讓咱們陶家給他們顧家撐場麵嘛?我說顧家哪來的好心,不惜拋棄合作多年的王機,給我來做一個軍功,原來是想告訴南頓王,顧家和陶家一體。”
“叔父,你的事情,顧家也沒少在暗中幫忙,況且那個南頓王也不是什麽好人。”
“也罷,要不是這些人在建康爭得頭破血流,我這條命還真就保不住了。如今建康雖然把我們閑置在廣州,但咱們不能自暴自棄,我每天搬這些甓瓦就是要告訴你們,記住這些恥辱的日子,總有一天,等他們爭夠了,鬥完了,咱們要全拿回來。”
“叔父,原來你還有這番深意,我還以為你是受不了冷落,瘋掉了。”
“滾滾滾,多去看看來往的情報,長安沒有幾個月的奔頭了,這就意味著,建康那位也終於不用再裝下去了。”
“可這些,和我們有什麽關係?我最近倒是發現一處荔枝,好吃的很。”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建康那位要是坐上了龍床,那第一戰要打哪裏?”
“啊?琅琊王要稱帝,他不是挺忠心的嘛,年年的供奉不斷,使者不絕。”
“你還裝是不是?你當我不知道你在建康的事情?”
“哎,叔父,這事情咱們叔侄自己知道就好了,讓外人知道多了,他們不是更害怕了?害怕我們找他們報仇雪恨。”
“你倒是考慮的周全,那你說說,一旦琅琊王登基,他先打哪裏?”
“這還用說,自然還是荊州。”
劉雅下馬來見劉曜,
劉曜問道,
“平陽的事情,都解決好了?”
“回大王,太宰、大將軍、陳元達都畏罪自殺,此案上上下下牽連的官員不下百人,朝廷空了一大半,各方都削尖了腦袋往裏麵塞人,早知道大王這邊一點也不急,末將就該在平陽爭取幾個官職再回來。”
劉曜看了一眼劉雅,遞給他一條烤好的羊腿,說道,
“嗐,那些蠢蛋,大廈將傾了,還要去裏麵搶個房間睡上一睡。我喊你回來,就是怕你癡迷於那種毫無意義的爭鬥,忘了眼下最重要的的事情。”
“啊?大王讓末將回平陽去,助晉王絞殺劉易、劉敷,不是為了那些官職安插自己人?”
“哼哼,平陽的人都已經瘋了,都殺紅了眼,兒子不認父親,兄弟不認大哥,你如果還留在那裏,遲早變成和他們一樣的瘋子。你看,弋仲早你兩天就回來了,他都比你看得起平陽的形勢。”
“那既然如此,大王何不讓末將在平陽安插一些自己人,這樣就算日後勤王,也有個接應?”
“阿雅,現在還不是時候,這個時候,正是所有人相互猜疑的時候,咱們如果還處在那個漩渦之中,不管有沒有那個想法,都會被當做對手對待,那樣對我們而言,反而不是什麽好事。”
“大王,末將還是好奇,不是說胡崧突襲了靈台嘛,我怎麽沒看到咱們有什麽損失。”
“嗐,能用錢買來的支援,自然也能被花錢買走。曲允舍得花五百金請胡崧來增援,難道我就不會出一千金請胡崧和我打一場假仗嘛?”
“啊?這種要求,胡崧也會答應,他到底是哪邊的?”
“他哪邊的都不是,他就是坐山觀虎鬥的閑人,就想等著兩敗俱傷了,下來撿便宜。”
劉曜又往架子上放了一隻羊腿,繼續說道,
“現在,我用一千金,讓胡崧從靈台撤回了槐裏,又用一千金,讓新任的散騎常侍華輯勒馬霸上,再用一千金,買通長安皇宮宮人,向司馬鄴進言,把曲允、索綝都調回了長安。”
“哦?那這麽說來,現在對方占據槐裏、長安、霸上三處,正好相互呼應,也為我們渡河增加的困難,哪怕是我們渡過了渭水,三處敵兵還可以相互配合,縱然有二十萬大軍,也不好破解此局。”
“窄了,阿雅,你想窄了。自古作戰,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晉國朝廷現在能夠支配的隻有京兆一地,無論是秦州的司馬保,還是涼州的張寔都和司馬鄴貌合神離。”
“我們現在如果急著攻取長安,那麽他們倆人反而會迫於臣下的壓力,派兵來援救。但如果我們反其道而行之,不去打長安,隻去截斷長安之外的道路,劫掠運往長安的糧草物資,那麽不出半年,長安的司馬鄴必定會開城投降。”
“大王就這麽有把握?萬一司馬鄴撐不住了,調頭再跑到秦州去,和司馬保湊在一起,豈不是錯失了剿滅良機。”
“哎,不會的,就算司馬鄴有這個想法,曲允、索綝也不會答應的,他們做慣了權臣,怎麽能屈居人下。這就是我把他們兩人抓住之後,再放回去的原因。”
一路急進急戰、攻城略地的劉曜,在把晉國逼回京兆之後,猛得停在渭水河邊,靜待長安城的自我奔潰。
劉曜這邊哢停下來,反而是把遠在建康的司馬睿急壞了。
這做好的龍袍龍床,已經是穿了又脫,搬上來又搬下去。
司馬睿都有些沮喪的望著長安的方向,對身旁的世子司馬紹說道,
“阿紹,你說這太陽怎麽還不落山哪?”
司馬紹自然知道父親在忙乎什麽,這些天來,司馬睿幾乎天天就要問一遍長安城的情況。
他這可不是盼著太陽落山,而是盼著長安再次淪陷。
這樣,他這個有點遠支的皇親,就能蟒龍變真龍了。
司馬紹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拐了一個彎,問道,
“徐州刺史祖逖又來請命北伐,說劉演、劉琨都被石勒擊潰,中原僅靠那些來回搖擺的塢主,是靠不住的。”
“哦?這個死心眼,還是那麽一根筋,把門路都走到你那裏了?這事,你怎麽看?”
“父王,兒臣到覺得不妨就派給他一個豫州刺史的身份。”
“哦?看來你這好處是沒有少拿,直接就給安排明白了。”
“父王,兒臣是這麽考慮的,長安的戰事遲早有結束的一天,中原一代還有大量沒有南渡的士族百姓。”
“如果我們不先派人過去打一個前哨,和他們有一個接觸,表明我們願意接納的態度,那麽中原的百姓很有可能破罐子破摔,直接的投靠石勒或者是劉聰。”
“那這樣一來,戰火就直接從大河一線,橫跨數百裏,到達淮泗之間了。而且那些原本可以成為我們助力的晉人,也會為了保命,成為胡人的馬前卒。”
“嗯,”
司馬睿讚許的點了點頭,
“不錯,你能這麽想問題,為父很欣慰。傳聞長安的官員已經開始盜掘霸陵、杜陵,搜刮其中的財物,和氐羌換糧食了。這些事情,我們也該準備準備了。”
“既然這樣,那就讓祖逖領了你這一份人情,派他一個豫州刺史,讓他到豫州去聯係那些塢主山頭,把胡奴擋在大河以北。”
“父王英明。”
“英明不英明吧,就咱們父子倆,也不必說那些客氣話,我讓你去拉攏的人,都拉攏過來沒有?”
“父王,兒臣不明白,非要如此嘛?如果沒有長豫,兒臣幾次都被那幾個王爺害死了,父王為什麽不向那幾個惹事的王爺索命,反而要針對長豫,要兒臣去拆自己的台?”
“阿紹啊,這都是為父切身之痛啊,你和長豫,就像為父和茂弘一樣,都是相識於少年模樣,信任他就像信任自己一樣簡單,不管是茂弘還是長豫,都是難得的賢臣良才……”
“那父王還……”
“別急,聽為父說完,他自己或許沒有那個想法,但別人哪?你看現在,即便為父想找給由頭廢掉茂弘,上上下下的官員也會一起來反對的。這樣的局麵,我不想你再去麵對了。”
“可是……”
“為父知道你和長豫的感情深厚,甚至比和自己兄弟還親,但這王權之路,本來就是孤家寡人,為父本來以為自己能夠免俗,和茂弘做一對千古君臣,哎,看來是為父想簡單了。”
司馬紹點了點頭,說道,
“父王,兒臣遵照您的意思,去見了何充、桓彝、謝鯤、庾亮這些人,其他人雖說態度不明,都沒有把話說死。唯獨這個庾亮,話倒是說得很漂亮,又是馬首是瞻,又是唯命是從,卻……”
“卻什麽?”
“兒臣也拿不準了,隻是感覺庾元規不會背叛他和長豫的情義。”
“這樣嘛?那就讓餘姚的虞家動一動,讓他看看不答應的下場。”
“父王,真的要那樣做嘛?”
“為父早看這庾家不順眼了,不過是潁川的二流世家,也不知道哪來那麽多的高傲,為父幾次三番登門為你求親,都被他父子撅了情麵。聽說王庾兩家打算明年就結親了,這件事情不能再拖了。”
“是,父王。”
“哎,對了,還有個事情,為父忘了問了,廣州那邊情況怎麽樣了?陶侃派過去也有幾個月了吧?”
“父王怎麽突然想起了陶侃,之前父王不是還力主殺掉他嗎?”
“此一時彼一時,之前是要殺雞儆猴,讓江南這些人老實一點,別以為有點功勞就耀武揚威。現在嘛,是時候給這些江南人一些希望了。”
“父王,這事是兒臣失職了,兒臣隻顧著長安的情報了,廣州那邊的忘了。”
司馬睿點了點頭,也沒有責怪,
“不打緊,這種事情早一天晚一天,無關大局,你先回去休息吧,這些天你也夠累的了,長安的事情,看來還得有幾個月。”
長安的靜、建康的急。
和他們不一樣的是——廣州的閑。
陶侃自打到了廣州之後,很快就等到了自己的侄子陶臻,侄媳婦顧氏,和那個名動江南的廚子顧楚子。
在顧氏的引薦下,陶侃有和顧家在廣州的負責人顧眾取得了聯係。
這樣一來,是人也有了,人和也有了。
陶侃先是把王機當年出賣王澄的事情,散布開來,然後又把杜弘出賣杜弢的事情也跟著散布出去。
這兩道消息一散布出去,就馬上有人上門來告訴陶侃,王、杜二人的藏身之處。
王、杜二人哪裏是陶侃的對手,陶侃隻是略微出手,就把王機、杜弘擒獲,順便還平定了一些當地秀才的造反事件。
叛亂了許久的廣州,就這樣,不出半個月就被陶侃平定了下來。
陶侃本想著憑這次軍功,琅琊王能夠重用自己,重返荊州,報殺子之仇。
可是建康好像沒什麽表示,隻是按例給封了個侯,增封了一些食邑,對於自己請戰荊州的事情,不置可否,直接冷了起來。
陶侃倒是也沒泄氣,每天太陽出來之前,就把院子裏的數百甓瓦,都親自一摞一摞的搬到院子外去曬太陽。
又在太陽下山之前,把這早晨搬出去的甓瓦在搬回院子。
周而複始,每天如此。
看著他這瘋魔一樣的舉動,陶臻忍不住問道,
“叔父,這些甓瓦,是有什麽奧秘嗎?你這每天進進出出的,何必多此一舉。”
“嘿嘿,阿臻哪,你還是沉不住氣,這才幾天,你就忍不住要問了。不怪你中了人家的美人計,好在叔父在他們眼裏還有點用。”
“叔父,不是大侄子說你,你要是實在閑的無聊,還不如領兵去把交州也打回來。”
“哎,阿臻,這人哪,第一就是要沉得住氣,你看和你們一起來的那個廚子,那就是一個沉得住氣的高手,這院裏院外的人,誰見我這怪誕的舉動,就算不敢問,誰不偷瞟一眼,暗地裏偷笑一番?就是那個廚子,他一眼都沒看。”
“能不高嘛?你別看他是個廚子,還丟了一隻胳膊,他可是把劍架到南頓王脖子上的狠角色。”
“好家夥,顧家這心機夠深的啊,這不是讓咱們陶家給他們顧家撐場麵嘛?我說顧家哪來的好心,不惜拋棄合作多年的王機,給我來做一個軍功,原來是想告訴南頓王,顧家和陶家一體。”
“叔父,你的事情,顧家也沒少在暗中幫忙,況且那個南頓王也不是什麽好人。”
“也罷,要不是這些人在建康爭得頭破血流,我這條命還真就保不住了。如今建康雖然把我們閑置在廣州,但咱們不能自暴自棄,我每天搬這些甓瓦就是要告訴你們,記住這些恥辱的日子,總有一天,等他們爭夠了,鬥完了,咱們要全拿回來。”
“叔父,原來你還有這番深意,我還以為你是受不了冷落,瘋掉了。”
“滾滾滾,多去看看來往的情報,長安沒有幾個月的奔頭了,這就意味著,建康那位也終於不用再裝下去了。”
“可這些,和我們有什麽關係?我最近倒是發現一處荔枝,好吃的很。”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建康那位要是坐上了龍床,那第一戰要打哪裏?”
“啊?琅琊王要稱帝,他不是挺忠心的嘛,年年的供奉不斷,使者不絕。”
“你還裝是不是?你當我不知道你在建康的事情?”
“哎,叔父,這事情咱們叔侄自己知道就好了,讓外人知道多了,他們不是更害怕了?害怕我們找他們報仇雪恨。”
“你倒是考慮的周全,那你說說,一旦琅琊王登基,他先打哪裏?”
“這還用說,自然還是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