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國實質上最後一任皇帝,太後慈禧要入土了。
說起來也是好笑,當年大青國太祖建立國家之前,大青國太祖曾經差點滅了太後慈禧所出生的氏族,逼得那位首領自刎。
而那位氏族首領死前曾經說過“我的氏族就算是隻剩下一個女人,也一定會回來討血債!”。
而後來,還真的是慈禧耗盡了大青國的氣數。
特別是在她步入晚年之後,癡迷神道,不僅自稱老佛爺,還將自己裝扮成觀世音,希望成神作佛,但最終還是要麵臨壽元將盡的結果,就是退而求其次,想要修行屍道。
當初,元清微遇到的那頭銀甲屍之所以被要求送入京中,除去其身份特殊外,未嚐沒有慈禧想要奪取其根基的原因在其中。
銀甲屍失蹤後,慈禧又是不顧當時大青國內憂外患,百姓流離失所、飯殍遍野。
強硬的下令,將她耗時耗力,好不容易修繕好的“萬年吉地”全部拆毀重建,試圖顛倒陰陽順序,逆轉乾坤輪回,化大吉為大凶,通過敗盡皇家氣數,演化出一方最頂級的養屍地。
按道理,這樣的做法,是會被大青國國運反噬,或者是被內部的修行之人阻止。
但當時的大青國國運,早在隨著最後一位掌權王爺死亡,而病入膏肓,無力回天,對於地方的掌控,也是陷入了空前的衰弱期。
加上慈禧倒行逆施,整個大青國已經是失德失心,不僅修行界坐視不理,就是受到大青國恩惠的一些修士也是選擇袖手旁觀。
為數不多的幾位忠臣,也是被試圖長生不老的慈禧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流放的流放,誅殺的誅殺。
好不容易等到慈禧歸天,後繼之人也不知道是不是瘋了,選擇繼續修繕墓地,並且在年前修好,選定吉日,將慈禧太後送入其中。
“這修行界又有的鬧騰了!”元清微搖了搖頭。
慈禧的所作所為,不僅僅代表了大青國龍氣的崩潰,同時也代表了末代龍氣的出現。
畢竟不管怎麽說,大青國當年趁著華夏內亂,舊龍剛死,新龍未出的關鍵時刻,以鳩占鵲巢之法,占據華夏氣運,成為天命正統,把持了將近三百年的天數。
其國運已然同昊天相連,冥冥之中也是成為華夏文明的一個分支。
因此,大青國滅亡的時候,必然有一股龍氣回歸昊天,偏偏這個時候,慈禧倒行逆施,試圖以末代龍氣鑄就自身金甲屍道,甚至妄想一步登天,轉屍為神,成就旱魃或者屍仙位業。
期間,慈禧必然要節截留這一股同昊天相連的龍氣。
龍氣對於修士而言,本就是穿腸毒藥和靈丹甘露的混合體,特別是這樣同昊天相連的龍氣,更可以視作是一條通天的階梯。
不知道多少久久無法突破的老不死,想要在慈禧成功之後,打著替天行道的名義,將這股龍氣納入自身手中,化作自家成就仙業的資糧。
同樣,這個道理放在元清微的身上也是一樣,元清微也想要這股龍氣,無論是用來滋養九霄金綬,還是拿來探查九洲結界的奧妙,這股末代龍氣都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已然心動的元清微,漫步向著大青國的青東陵走去。
青東陵是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四方東側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勢皆西向,儼然左輔;西側的白虎雄踞,勢盡東朝,宛如右弼;後靠山脈龍播鳳翥,玉陛金闕,如錦屏翠障;正前山形如覆鍾,端拱正南,如持笏朝揖;中間還有案山圓巧端正,似玉案前橫,可憑可依;水口兩山對峙,橫亙陵區之南,形如闕門,扼守隘口;東西外圍還有兩條大河環繞夾流,宛如似兩條玉帶。
而慈禧的陵墓正是建於其中,名喚菩陀峪定東陵。
慈禧入土後的第三天,正是晴空萬裏,清風徐來,幾十名俗道摻雜之人,匯聚在青東陵後山山頂,從山頂向下看,將整個東陵納入眼簾。
東陵內的建築,各種殿垣、門坊、路橋順應山勢起伏,巧妙的與山水融合無間,絲絲縷縷的氣數受到牽引,從四麵八方匯聚而來。
“好一個集日月之精粹,天地之靈秀的風水勝地,可惜如今陰陽顛倒,近乎鬼蜮啊。”眾人之中,一位擅長望氣的修士看著下方的山脈,不由感慨出聲。
“哦!”邊上一位修士聞言,好奇道:“道友可否詳細說一下?”
這位擅長望氣的修士,本身就是被人“請”來的,根本不願下去,巴不得將自己知道的說說完,好離開這裏:“我等在外觀望雖無異樣,但內部另有乾坤,形成盜取天機之勢,一旦踏入其中,立即不見天日。如此手段,近乎昔日地仙開辟洞天福地之妙啊,也難怪此地無人,恐怕不是大青國沒有留下看守,而是都是被這位太後帶走了吧。”
聽了這話,邊上不少修士都是皺起眉頭,通過種種秘術探查下方氣息,發現自身的手段宛如泥牛入海後,不有提高了警惕。
其中一位老道,見到眾人士氣有些低落,就是長笑一聲,道:“諸位道友何須畏懼,我等此次前來,帶來了多少秘寶玄術?這東陵再怎麽厲害,也是風水一道的衍生產物,再玄妙,不過是一個不完全的福地而已,還能阻礙我等不成?”
說完,這個老道就是一馬當先,頭頂衝出金光祥雲,其上懸浮著一枚寶印,印呈玄黃之色,上有著無數玄奧的花紋,衍生出朵朵祥雲,垂下萬道瑞靄之氣,給人一種說不出的威嚴神聖。
老道立在虛空,對著下方眾人開口:“諸位若是信得過老道,那麽可隨老道一同入內。”
“前輩竟然有心攜帶,我等自然願意相隨。”說著,一個人駕著一柄法器來到老道身邊。
隨著第一個人開口,後麵也是陸陸續續有人站出來,不過有人同人結伴而行,自然有人喜歡獨來獨往。
其中一位修士更是哈哈大大笑道:“慈禧不過新死一年,能有多大的氣候?我就不勞駕前輩護持了。”
說完,這名修士縱身一躍,反倒是先一步走入東陵之中。
說起來也是好笑,當年大青國太祖建立國家之前,大青國太祖曾經差點滅了太後慈禧所出生的氏族,逼得那位首領自刎。
而那位氏族首領死前曾經說過“我的氏族就算是隻剩下一個女人,也一定會回來討血債!”。
而後來,還真的是慈禧耗盡了大青國的氣數。
特別是在她步入晚年之後,癡迷神道,不僅自稱老佛爺,還將自己裝扮成觀世音,希望成神作佛,但最終還是要麵臨壽元將盡的結果,就是退而求其次,想要修行屍道。
當初,元清微遇到的那頭銀甲屍之所以被要求送入京中,除去其身份特殊外,未嚐沒有慈禧想要奪取其根基的原因在其中。
銀甲屍失蹤後,慈禧又是不顧當時大青國內憂外患,百姓流離失所、飯殍遍野。
強硬的下令,將她耗時耗力,好不容易修繕好的“萬年吉地”全部拆毀重建,試圖顛倒陰陽順序,逆轉乾坤輪回,化大吉為大凶,通過敗盡皇家氣數,演化出一方最頂級的養屍地。
按道理,這樣的做法,是會被大青國國運反噬,或者是被內部的修行之人阻止。
但當時的大青國國運,早在隨著最後一位掌權王爺死亡,而病入膏肓,無力回天,對於地方的掌控,也是陷入了空前的衰弱期。
加上慈禧倒行逆施,整個大青國已經是失德失心,不僅修行界坐視不理,就是受到大青國恩惠的一些修士也是選擇袖手旁觀。
為數不多的幾位忠臣,也是被試圖長生不老的慈禧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流放的流放,誅殺的誅殺。
好不容易等到慈禧歸天,後繼之人也不知道是不是瘋了,選擇繼續修繕墓地,並且在年前修好,選定吉日,將慈禧太後送入其中。
“這修行界又有的鬧騰了!”元清微搖了搖頭。
慈禧的所作所為,不僅僅代表了大青國龍氣的崩潰,同時也代表了末代龍氣的出現。
畢竟不管怎麽說,大青國當年趁著華夏內亂,舊龍剛死,新龍未出的關鍵時刻,以鳩占鵲巢之法,占據華夏氣運,成為天命正統,把持了將近三百年的天數。
其國運已然同昊天相連,冥冥之中也是成為華夏文明的一個分支。
因此,大青國滅亡的時候,必然有一股龍氣回歸昊天,偏偏這個時候,慈禧倒行逆施,試圖以末代龍氣鑄就自身金甲屍道,甚至妄想一步登天,轉屍為神,成就旱魃或者屍仙位業。
期間,慈禧必然要節截留這一股同昊天相連的龍氣。
龍氣對於修士而言,本就是穿腸毒藥和靈丹甘露的混合體,特別是這樣同昊天相連的龍氣,更可以視作是一條通天的階梯。
不知道多少久久無法突破的老不死,想要在慈禧成功之後,打著替天行道的名義,將這股龍氣納入自身手中,化作自家成就仙業的資糧。
同樣,這個道理放在元清微的身上也是一樣,元清微也想要這股龍氣,無論是用來滋養九霄金綬,還是拿來探查九洲結界的奧妙,這股末代龍氣都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已然心動的元清微,漫步向著大青國的青東陵走去。
青東陵是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四方東側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勢皆西向,儼然左輔;西側的白虎雄踞,勢盡東朝,宛如右弼;後靠山脈龍播鳳翥,玉陛金闕,如錦屏翠障;正前山形如覆鍾,端拱正南,如持笏朝揖;中間還有案山圓巧端正,似玉案前橫,可憑可依;水口兩山對峙,橫亙陵區之南,形如闕門,扼守隘口;東西外圍還有兩條大河環繞夾流,宛如似兩條玉帶。
而慈禧的陵墓正是建於其中,名喚菩陀峪定東陵。
慈禧入土後的第三天,正是晴空萬裏,清風徐來,幾十名俗道摻雜之人,匯聚在青東陵後山山頂,從山頂向下看,將整個東陵納入眼簾。
東陵內的建築,各種殿垣、門坊、路橋順應山勢起伏,巧妙的與山水融合無間,絲絲縷縷的氣數受到牽引,從四麵八方匯聚而來。
“好一個集日月之精粹,天地之靈秀的風水勝地,可惜如今陰陽顛倒,近乎鬼蜮啊。”眾人之中,一位擅長望氣的修士看著下方的山脈,不由感慨出聲。
“哦!”邊上一位修士聞言,好奇道:“道友可否詳細說一下?”
這位擅長望氣的修士,本身就是被人“請”來的,根本不願下去,巴不得將自己知道的說說完,好離開這裏:“我等在外觀望雖無異樣,但內部另有乾坤,形成盜取天機之勢,一旦踏入其中,立即不見天日。如此手段,近乎昔日地仙開辟洞天福地之妙啊,也難怪此地無人,恐怕不是大青國沒有留下看守,而是都是被這位太後帶走了吧。”
聽了這話,邊上不少修士都是皺起眉頭,通過種種秘術探查下方氣息,發現自身的手段宛如泥牛入海後,不有提高了警惕。
其中一位老道,見到眾人士氣有些低落,就是長笑一聲,道:“諸位道友何須畏懼,我等此次前來,帶來了多少秘寶玄術?這東陵再怎麽厲害,也是風水一道的衍生產物,再玄妙,不過是一個不完全的福地而已,還能阻礙我等不成?”
說完,這個老道就是一馬當先,頭頂衝出金光祥雲,其上懸浮著一枚寶印,印呈玄黃之色,上有著無數玄奧的花紋,衍生出朵朵祥雲,垂下萬道瑞靄之氣,給人一種說不出的威嚴神聖。
老道立在虛空,對著下方眾人開口:“諸位若是信得過老道,那麽可隨老道一同入內。”
“前輩竟然有心攜帶,我等自然願意相隨。”說著,一個人駕著一柄法器來到老道身邊。
隨著第一個人開口,後麵也是陸陸續續有人站出來,不過有人同人結伴而行,自然有人喜歡獨來獨往。
其中一位修士更是哈哈大大笑道:“慈禧不過新死一年,能有多大的氣候?我就不勞駕前輩護持了。”
說完,這名修士縱身一躍,反倒是先一步走入東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