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日開始,日軍的大規模調動便是已經瞞不了人了。
而從日軍部隊調動的大致位置判斷,此次日軍是打算對冀西軍區、冀中軍區和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三分區、四分區當做掃蕩的對手啊。
大量的日軍部隊,開始在保定、石門、邢台、衡水、滄州等地集結。
目前,已經有超過六個日軍華北方麵軍的師團,加上五個獨立混成旅團的日軍部隊被調動起來了。
如果再加上被調動到山海關一線的日軍近衛第二師團的話,張浩預計,日軍將調動起超過16萬的部隊參戰。
但日軍能把近衛第二師團調動來,很顯然,是出現了一些張浩所不知道的事情。
很快,6月2日中午時分,寺內勇派出的人進入到了根據地。
通過雙方的溝通,張浩才明白,到底是發生了什麽事情。
日本天皇在日本國內地位,有點相當於劉姓皇帝從西漢傳承至現代,這長達兩千年的時間裏雖然皇位的傳承多有起落,但即使是在幕府掌權時代,幕府掌權人也不敢做出改朝換代的事情。
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天皇在日本民眾的眼中,就是神聖的代表。
雖然在日本權貴和財閥的眼中,日本天皇是自身利益團體的代表,也是撬杠整個國家發展的杠杆,更是呼籲民眾響應的口號,應該隻是一個高高在上,但又不問世事的傀儡。
隻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溥儀在東北當傀儡,都想著掌握軍隊和權力呢,更何況是自身就掌握權力的日本天皇呢?
當天皇和財閥的意見相同時,日本就可以整個國家機器高速運轉,當然了,這肯定是有代價的,而代價不過是底層的民眾成為耗材罷了,可若是當雙方的意見有所不同時,日本天皇的想法也就沒那麽重要了。
這一次,因為東南亞戰事的持續,日本各大財閥可謂是吃的盆滿缽滿。
但天皇得到的好處卻是不多,這肯定是不能讓天皇滿意的。
再加上,一些沒有得到足夠利益的財閥,隱隱之中,準備搞事情。
天皇畢竟不是傀儡,其情報係統也不是吃素的。
這些個勢力的小動作,自然就被天皇察覺到了。
也因此,近衛師團就以參與國內平叛、進而護衛東京的的由頭,被天皇下令召回日本。
這歸根結底實際上是日本天皇自身感到了威脅,試圖用近衛師團加強自身的保衛力量,結果,近衛師團剛出發,大本營卻在近衛師團返程的途中下發了一道命令,讓其停在山海關一線等待後續的命令。
其實如今日本自身矛盾的根源是皇道派與統製派之爭,隻不過兩者都是日本軍隊內部的一個派係,其核心觀點是一致的,都要求對內進行軍人獨裁統治,而對外進行侵略戰爭。
但因為其組成人員所來自的階層不同,具體的做法又有所區別。
皇道派大多是出身社會底層,非陸軍大學畢業的軍官且多是中下層的軍官,這讓這些人在軍隊中升遷困難重重,這些人主張“尊皇”,清君側,要求日本天皇親政,進而打倒權貴和大資本家,依靠武力從下而上進行改造。
根本目的,是要打通下級軍官的晉升之路。
在日本,非貴族階級出身的軍官,一般最多能晉升到大隊長這一級別基本上就到頂了。
想要晉升到聯隊長或更高級別,多多少少都要有點貴族的關係了。
這樣的情況,下層出身的軍官肯定是不滿意的。
與皇道派不同的是,統製派大多出身精英階層,基本上都是陸大畢業且多是中上層軍官,主張對內維持現在的政治體製不變,尤其要維持軍部的統治地位,並且要放棄暴力革命,希望能自上而下推行改革。
看到這裏,就明白了吧,這兩者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其階級立場不同,其中皇道派喊出來的口號是天皇最大,但天皇需要支持軍人,如果不聽話的就殺光,而統製派的口號則是普天之下,軍部最大,就連天皇也要尊重軍部,如有不聽話的人就調離。
所以,雙方的矛盾很大,甚至於,已經發生了數次流血事件了。
早在1935年,皇道派的一名年輕軍官便堂而皇之的走進統製派代表人物,將當時擔任軍務局局長永田鐵山的辦公室,一刀將其釘在門板上。
而後到了1936年,在幕後一些人的推動之下,第一師團的師團長奉命調往滿洲,於是駐防於東京的第一師團中下層軍官認為這是統製派在清除皇道派的勢力,進而最終籌謀了一場兵變,去開始去誅殺天皇身邊的“壞人”。
然而,皇道派與統製派之爭,其實又並不是日本軍隊的主流,日本真正的矛盾還是長州藩與薩摩藩,陸軍與海軍之爭。
所以在二二六兵變中,隻有一名陸軍高層喪命,其他死者皆是海軍高層。
但兵變的成功與否,卻嚴重取決於日本天皇的態度,隻不過,裕仁這家夥對皇道派的做法並不買賬。
認為這些參與兵變的中下層官兵破壞了底線,其次,官兵雖然打出“尊皇”、清君側的口號,但是在行動的同時,竟然還做了第二套方案,那就是邀請了裕仁的親弟弟前來東京。
最終海軍艦隊抵近東京灣,在陸海軍的聯合鎮壓之下,參與兵變的官兵最終被鎮壓。
而這其中有一個人就不得不提了,那就是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出身於沒落的武士家庭,初期因為其出身,屬於是皇道派,但是後來他就轉投了統製派,並且最終因為在二二六兵變中鎮壓皇道派成員而得到晉升。
也因此,皇道派此刻已經極其衰微了。
到了這個時候,因為東南亞的戰事,讓天皇突然發現,沒有了皇道派以後,他自身的統治竟然受到了威脅。
無奈之下,他才下令近衛第二師團回國。
隻是,早就為時已晚了,沒有軍部的允許,裕仁的命令根本出不了皇宮。
而從日軍部隊調動的大致位置判斷,此次日軍是打算對冀西軍區、冀中軍區和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三分區、四分區當做掃蕩的對手啊。
大量的日軍部隊,開始在保定、石門、邢台、衡水、滄州等地集結。
目前,已經有超過六個日軍華北方麵軍的師團,加上五個獨立混成旅團的日軍部隊被調動起來了。
如果再加上被調動到山海關一線的日軍近衛第二師團的話,張浩預計,日軍將調動起超過16萬的部隊參戰。
但日軍能把近衛第二師團調動來,很顯然,是出現了一些張浩所不知道的事情。
很快,6月2日中午時分,寺內勇派出的人進入到了根據地。
通過雙方的溝通,張浩才明白,到底是發生了什麽事情。
日本天皇在日本國內地位,有點相當於劉姓皇帝從西漢傳承至現代,這長達兩千年的時間裏雖然皇位的傳承多有起落,但即使是在幕府掌權時代,幕府掌權人也不敢做出改朝換代的事情。
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天皇在日本民眾的眼中,就是神聖的代表。
雖然在日本權貴和財閥的眼中,日本天皇是自身利益團體的代表,也是撬杠整個國家發展的杠杆,更是呼籲民眾響應的口號,應該隻是一個高高在上,但又不問世事的傀儡。
隻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溥儀在東北當傀儡,都想著掌握軍隊和權力呢,更何況是自身就掌握權力的日本天皇呢?
當天皇和財閥的意見相同時,日本就可以整個國家機器高速運轉,當然了,這肯定是有代價的,而代價不過是底層的民眾成為耗材罷了,可若是當雙方的意見有所不同時,日本天皇的想法也就沒那麽重要了。
這一次,因為東南亞戰事的持續,日本各大財閥可謂是吃的盆滿缽滿。
但天皇得到的好處卻是不多,這肯定是不能讓天皇滿意的。
再加上,一些沒有得到足夠利益的財閥,隱隱之中,準備搞事情。
天皇畢竟不是傀儡,其情報係統也不是吃素的。
這些個勢力的小動作,自然就被天皇察覺到了。
也因此,近衛師團就以參與國內平叛、進而護衛東京的的由頭,被天皇下令召回日本。
這歸根結底實際上是日本天皇自身感到了威脅,試圖用近衛師團加強自身的保衛力量,結果,近衛師團剛出發,大本營卻在近衛師團返程的途中下發了一道命令,讓其停在山海關一線等待後續的命令。
其實如今日本自身矛盾的根源是皇道派與統製派之爭,隻不過兩者都是日本軍隊內部的一個派係,其核心觀點是一致的,都要求對內進行軍人獨裁統治,而對外進行侵略戰爭。
但因為其組成人員所來自的階層不同,具體的做法又有所區別。
皇道派大多是出身社會底層,非陸軍大學畢業的軍官且多是中下層的軍官,這讓這些人在軍隊中升遷困難重重,這些人主張“尊皇”,清君側,要求日本天皇親政,進而打倒權貴和大資本家,依靠武力從下而上進行改造。
根本目的,是要打通下級軍官的晉升之路。
在日本,非貴族階級出身的軍官,一般最多能晉升到大隊長這一級別基本上就到頂了。
想要晉升到聯隊長或更高級別,多多少少都要有點貴族的關係了。
這樣的情況,下層出身的軍官肯定是不滿意的。
與皇道派不同的是,統製派大多出身精英階層,基本上都是陸大畢業且多是中上層軍官,主張對內維持現在的政治體製不變,尤其要維持軍部的統治地位,並且要放棄暴力革命,希望能自上而下推行改革。
看到這裏,就明白了吧,這兩者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其階級立場不同,其中皇道派喊出來的口號是天皇最大,但天皇需要支持軍人,如果不聽話的就殺光,而統製派的口號則是普天之下,軍部最大,就連天皇也要尊重軍部,如有不聽話的人就調離。
所以,雙方的矛盾很大,甚至於,已經發生了數次流血事件了。
早在1935年,皇道派的一名年輕軍官便堂而皇之的走進統製派代表人物,將當時擔任軍務局局長永田鐵山的辦公室,一刀將其釘在門板上。
而後到了1936年,在幕後一些人的推動之下,第一師團的師團長奉命調往滿洲,於是駐防於東京的第一師團中下層軍官認為這是統製派在清除皇道派的勢力,進而最終籌謀了一場兵變,去開始去誅殺天皇身邊的“壞人”。
然而,皇道派與統製派之爭,其實又並不是日本軍隊的主流,日本真正的矛盾還是長州藩與薩摩藩,陸軍與海軍之爭。
所以在二二六兵變中,隻有一名陸軍高層喪命,其他死者皆是海軍高層。
但兵變的成功與否,卻嚴重取決於日本天皇的態度,隻不過,裕仁這家夥對皇道派的做法並不買賬。
認為這些參與兵變的中下層官兵破壞了底線,其次,官兵雖然打出“尊皇”、清君側的口號,但是在行動的同時,竟然還做了第二套方案,那就是邀請了裕仁的親弟弟前來東京。
最終海軍艦隊抵近東京灣,在陸海軍的聯合鎮壓之下,參與兵變的官兵最終被鎮壓。
而這其中有一個人就不得不提了,那就是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出身於沒落的武士家庭,初期因為其出身,屬於是皇道派,但是後來他就轉投了統製派,並且最終因為在二二六兵變中鎮壓皇道派成員而得到晉升。
也因此,皇道派此刻已經極其衰微了。
到了這個時候,因為東南亞的戰事,讓天皇突然發現,沒有了皇道派以後,他自身的統治竟然受到了威脅。
無奈之下,他才下令近衛第二師團回國。
隻是,早就為時已晚了,沒有軍部的允許,裕仁的命令根本出不了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