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國際上的,再說國內的。


    自此1939年冬季以來,日軍推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


    因此,正太鐵路是日軍施行這一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日軍在鐵路沿線大小城鎮、車站和橋梁、隧道附近,均築有堅固據點,各以數十至數百人的兵力守備,並且,安排了裝甲火車巡邏。


    而在鐵路兩側10至15公裏的各處要點,築有一些外圍的據點。


    日軍稱正太鐵路沿線是“不可接近”的地區,企圖用它隔絕八路軍總部、第129師活動的太行抗日根據地與晉察冀軍區的聯係,並以它為依托進攻各處抗日根據地。


    雖然這套戰略對六分區幾乎沒用,甚至於對晉察冀軍區的作用也不大。


    畢竟,晉察冀軍區,因為張浩的原因,如今並不缺少攻堅用的重武器。


    但是,這套策略,對上其他八路軍部隊,就屢試不爽了。


    發展到現如今,整個正太線沿線地區,已經完成了封鎖。


    也因此,八路軍總部認為,這樣下去不是辦法,隨即召開了多次會議,最終決定,要對正太線沿線地區展開破襲作戰。


    至此,百團大戰的序幕便是拉開了。


    緊跟著,八路軍總部發布命令,以晉察冀六分區為班底,調冀西周邊地區的冀中軍區28團,129師386旅新一團補充進六分區,成立晉察冀軍區下屬冀西軍區。


    隨著總部的命令正式下達,張浩便是馬不停蹄的向著六分區的防區趕去。


    趁著正式作戰開始前的這段時間,完成對冀西軍區的編製重組。


    1940年7月16日,張浩趕回了西白坡。


    然後立刻召集各部隊團級以上幹部到指揮部開會。


    此次會議,不僅召集了原六分區的各主力團的團長政委,同時,要求各地方團的團長政委也要到場。


    所有人到齊後,張浩開始宣布命令,並且就冀西軍區成立的事宜做出安排。


    冀西軍區下設四個三級軍區,分別是一到四分區。


    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四個三級軍區的司令員,已經算是定下來了。


    首先是一分區,防區包括盂縣、壽陽、陽泉、獲鹿、井陘、欒城、元氏、趙縣,共計八個縣區。


    除了丁偉分別擔任團長的28團和新一團外,32團也是調入到了一分區。


    同時,新一團將和獨立第一團合並,成立57團。


    之後,還要在以下地區成立兩到三個1000-1500人的地方團,以配合主力團行動。


    一分區司令員,由丁偉擔任,政治委員由原六分區政治部主任周康擔任。


    原32團團長郭慶利,擔任分區副司令員兼32團團長。


    原32團政委趙鐵,擔任分區副政委兼新成立的57團政委。


    然後是二分區,防區包括行唐、新樂、正定、槁城、無極,曲陽、定州以及石門共計八個縣區。


    二分區下設原六分區29團,同時,由獨立第三團、第四團、第六團、第八團合並,分別組建58團和59團。


    二分區司令員由原29團團長劉貴雲擔任,政治委員由原19團政委錢瑞金擔任。


    再之後是三分區,防區包括唐縣、望都、順平、滿城、徐水、易縣以及保定這七個縣區組成。


    三分區下轄原六分區19團、以及由原來的獨立第二團、第五團、第七團、第十一團合並後組建而來的60團和61團。


    司令員由原19團團長鄭旭擔任,政治委員由原六分區副政委張康擔任。


    最後便是負責冀西軍區指揮部安全的四分區,也是軍區機動部隊所在。


    防區包括平山、靈壽、阜平、五台、淶源、繁峙、廣靈、蔚縣共計八個縣區。


    司令員由原六分區30團團長李成富擔任,政治委員由原六分區31團政委劉炳林擔任。


    而原31團團長李赤水,也是順勢成為了四分區副司令員,原30團政委馮計,則是擔任了四分區副政委一職。


    而四分區下轄原六分區30團、31團,以及由獨立第九、第十團合並後成立的62團。


    至於剩下的炮兵團、騎兵團、特務團,則是不作調整,仍然由軍區直接管理。


    一番調整後,便是各部隊開始調動了起來,趕赴各自的防區。


    冀西軍區改編完成後,將會擁有十二個主力步兵團,兵力直接翻了一倍。


    而在冀西軍區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編製調整的時候。


    1940年7月22日,八路軍總部向晉察冀軍區、第129、第120師下達了《戰役預備命令》,同時將此命令上報了中共中央軍委。


    命令之中,對正太線周邊的形勢進行了分析後,同時,直接規定了各參加正太線作戰的部隊,總兵力應不少於22個團,其中,要求晉察冀軍區最少派出10個團參戰,129師派出最少8個團,第120師應派出4至6個團。


    同時,總部炮兵團大部、工兵一部也要參戰,而在其他鐵路沿線配合正太線作戰的兵力,則是由各部隊自行安排。


    命令下達後,冀西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部隊的整編工作。


    整編之中,因為原六分區的各種重武器不足以保證各團還按照原來六分區時期的裝備情況,隨即,對部隊的裝備情況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調整後,每個主力團的兵力在2800-3200人之間。


    每團裝備步槍1400-1500支,輕機槍和擲彈筒每排兩挺\/具,共計54挺\/具,重機槍每營6挺,共計18挺,迫擊炮每營6門,共計18門,步兵炮每團四門,四一式山炮每團兩門。


    同時,除了各主力團外,每個軍分區還各自成立一個分區直屬的警衛偵察營、工兵營、通信營、炮兵營。


    其中,之前繳獲和交換得到的38式75毫米野戰炮,全部配發各分區,每個分區分配到了八門38式75毫米野戰炮,同時,原本炮兵團裝備的九四式山炮,也是按照每個分區四門配發了下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奮鬥在晉察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刀三石7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刀三石73並收藏抗戰,奮鬥在晉察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