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十月底發生的冀西大勝利,卻是無法掩蓋緊隨而來的武漢會戰的全麵失敗所帶來的影響。


    1938年春夏之時,日軍占領太原及臨汾、長治等重要城市及交通要道後,華北日軍開始集中兵力進攻徐州,同時開始南下進攻武漢。


    因而,華北的日軍主力大部分都被抽調到上述兩個區域,從而暫時減弱了對八路軍各部的進攻壓力。


    由此,八路軍也從此獲得了一個極其寶貴的發展時機,中央領導和八路軍總部緊緊抓住時機,讓八路軍各部從山區向周邊的平原地區開進,並且讓八路軍各部隊迅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進而開辟和鞏固了之前的山區根據地。


    當時間來到1938年的10月底,伴隨著徐州會戰的失敗,進而是武漢的失守,自此,全國抗戰進入到了相持階段,而與此同時,國內的政治形勢開始發生了逆轉。


    1938年10月,國民政府行政院的汪院長已經看到了武漢會戰的結局的情況下,立刻接見了海通社和路透社的記者,並且表示“未關閉停戰之門”,置轟轟烈烈的抗戰輿情於不顧,醉心於主和。


    進而,在當年月中旬,離開重慶,不久之後,便在報紙上公開響應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的所謂‘不要領土、不要賠款,兩年內撤軍’的停戰號召。


    這一舉動,使得舉國嘩然,一時間,舉國上下,群情激奮。


    緊隨其後,1939年1月,果黨召開五屆五中全會,把果黨政策重點從對外逐漸開始轉向對內,由此,國軍開始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紅的方針。


    在華北地區,在河北省主席鹿鍾麟上任後,很快就背棄了此前同副總指揮、劉師長所達成的合作抗日之協定,同反紅頑固分子、河北民軍總司令張蔭梧一起,開始加緊擴充實力,同時散布反紅、反八路軍的一些謠言。


    而此人在上台後,立馬宣布取消抗日的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同時撤換了所有的抗日縣長,此舉,使得河北地區的果紅所領導的軍隊摩擦愈演愈烈。


    當時間來到三月份的時候,還不待八路軍各部喘口氣的時候,閻老西在陝西秋林召開了軍政民高級幹部會議(即秋林會議),並且在會議上公開提出要取消新軍之中的政治委員製度,同時要求新軍中擔任領導職務的紅黨黨員放棄對新軍的領導權。


    而在內部局勢不利的情況下,日軍也是開始了動作,如今,華北方麵軍司令官已經換成了杉山元,這個老鬼子一上台,便在39年二月份提出“治安肅正”計劃。


    按照這一計劃綱要,日軍以平原為依托,以山地為“掃蕩”樞紐,采取集中與分散、“掃蕩”與蠶食相結合的策略,企圖一舉摧毀抗日根據地。


    他雖然剛剛上台,但經過鬼子各級軍官的匯報,現在已經知道華北地區的八路軍部隊不好打,所以,綜合考慮之後,決定在各關鍵節點駐紮部分兵力後,對節點內的八路軍部隊集中兵力進行掃蕩。


    他知道,河北地區的八路軍部隊擁有全殲一個大隊的能力,甚至於,擁有重創一個聯隊的實力,所以,他絲毫不敢大意,進攻之中要穩紮穩打,部隊不可分散,要通過壓縮八路軍生存空間的方式,逼迫八路軍主力部隊和其進行決戰。


    並且開始對一些根據地進行封鎖,命令掃蕩部隊,大肆劫掠平民,企圖在經濟上困殺根據地的軍民。


    同時,開始極力拉攏偽軍、偽組織、偽政權,大肆收編土匪散兵和封建武裝,建立偽警備隊、偽軍警和偽保甲自衛團等武裝力量。


    這一舉動,使得華北地區的偽軍數量急速增加,原本整個華北地區的偽軍都不到十萬,但現在,卻是已經直逼二十萬的大關而去了。


    在這種形勢下,整個華北地區的抗日軍民麵臨著前門打虎(打擊日本侵略軍)、後門拒狼(防止反共頑固派的進攻)的不利局麵。


    麵對此種局勢,總部首長提出了反摩擦鬥爭的原則:硬不破統一戰線,軟不喪政治立場。


    而此刻的晉察冀六分區司令部所在,張浩正在給下麵的幹部授課。


    此刻已經是三月份了,但鬼子遲遲沒有動靜,這種感覺很不好。


    雖然鬼子不來算是好事,可以好好磨練部隊,但這樣的形勢下,鬼子還不動手,肯定是在憋個大的。


    麵對日漸嚴峻的形勢,總部也是給各單位下發了整編整訓,精兵簡政的文件,避免各根據地出現編製臃腫,根據地軍民無法供養的情況。


    六分區暫時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六分區的轄區很大,人口眾多,足夠六分區繼續擴大一兩倍都不會顯得臃腫。


    不過,為了響應總部的號召,六分區也是開始對底下的民兵部隊開展整訓工作。


    這也是為了應對後麵即將到來的鬼子大掃蕩所提前做的準備。


    自去年11月以來,六分區再次分兵,連續出擊之下,終於在12月中旬的時候,把整個軍分區下屬的21個縣區範圍內除了縣城以外的所有鬼子和偽軍的據點全部拔除完畢了。


    由此,根據地的民兵部隊也是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到今年二月底的時候,根據地的民兵部隊,已經發展到了三萬人出頭。


    伴隨著整編整訓的文件下發,張浩和軍分區黨委開始研究民兵組織的建設工作。


    在報上級冀中軍區、晉察冀軍區以及總部審批同意後,在轄區內成立九個地方團以及21個基層民兵遊擊大隊。


    二十一個基層民兵遊擊大隊,分別對應軍分區下屬的二十一個區縣。


    而九個地方團,則是根據各地的人口,抗戰熱情等因素決定的。


    九個地方團每團人數在1000-1500人之間,兵源來自於轄區內的各縣民兵大隊。


    而軍分區主力部隊,則是從這九個地方團抽調人員補充因為戰鬥出現的人員損失。


    這樣一來,就建立了普通民眾-民兵-地方團-主力部隊四級兵源補充體製。


    也能讓主力部隊在損傷後快速恢複戰鬥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奮鬥在晉察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刀三石7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刀三石73並收藏抗戰,奮鬥在晉察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