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長出一口氣,這府裏可不能再出事了,郡守大人現在可是整個高山的天啊。
孟大蟲帶人將趙默成輕輕抬去別的房間睡覺,除了照顧茗華的人,其餘人等悉數散了,總算一切雨過天晴,大家也都累狠了。
經過半月休養,茗華的臉上漸漸恢復了光澤,趙默成每日下衙就陪著她們娘倆兒。
小默成在自己的繈褓裏蹬著腿,吃飽的他瞪著溜圓的大眼睛茫然四顧,全然不知道自己連個名字都沒有。
沒文化的娘說,叫雨生吧,下大雨生的。
沒文化的爹說,不行,跟水生太像了,跟哥倆兒似的。
沒文化的娘問,默成這名字挺好的,誰起的?
沒文化的爹答,當時胡亂起的叫莫成,因為大哥叫況成,二哥叫員成,按輩分排的。後來師父說莫成不好,一事無成,就改成了默成,說是躬行不言默而成事的意思。
躬行不言,默而成事,倒是挺像他的脾氣的,典型的說的少做得多的人。
那就還請個文化人來起名字吧,於是這個重任就落在了沈申洲的肩上,沈先生感覺壓力很大,冥思苦想了幾天之後,糙擬了十個內涵豐厚的名字請郡守夫婦定奪。
博學,這個好,兩人一致同意給兒子起名叫趙博學。
沈申洲深以為然,覺得自己的才華終於受到了賞識,博學多才,希望郡守大人的麟兒才華橫溢,將來成為大華棟樑之才。
趙薑知道後問茗華,是不是知道沈先生的寓意,茗華說沈先生給起的名字都太難認了,就這個簡單筆畫少。
博學兩字筆畫哪裏少了?也是,跟其他的比起來,確實少一些。可是……
筆畫少……怎麽不幹脆叫“趙一”呢,“一”字筆畫更少。
“那不行,人家笑話。”茗華解釋,極認真。
第60章 莫名獲罪
崔嚴近日開始頻繁出入府衙,這次卻不是因為茗華,而是郡守大人有事相召。
因隴西水災,大量流民逃難至高山境內,也是,要躲水當然要往高處走,何況高山沒有受災。
都是大華子民,都是鄉親父老,對於他們的安置很是讓趙默成費了腦筋,索性請來崔嚴坐鎮,共同商討。
本來安頓好隴西鄉親們應該鬆口氣了,可是趙默成和崔嚴兩人更加愁眉深鎖了,因為難民多是中青年。
他們說隴西水災並沒有遍布全郡,但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四散逃避,人心惶惶,整個隴西亂成一鍋粥,而隴嵩州牧盧海鈺大人不賑災不說,竟然下令封鎖道路,很多老弱病孺在圍堵之下,根本到不了高山就死在半路上了,所以很多人幹脆在原地等死。
隴嵩州牧盧大人是趙默成的頂頭上司,趙默成如果插手就是越界,因為盧大人並沒有向高山求援,而且很顯然他不希望隴西水災的消息外流。
但如果不管隴西的難民,良心上過不去不說,也會對高山產生不好的影響,畢竟鄰裏鄉親的,不能見死不救。
人命由不得權衡,趙默成和崔嚴雙雙商定籌糧去隴西賑災,可這救災糧卻不好由高山郡衙出麵,那不是打盧大人的臉嗎,況且高山府庫中餘糧並不足以賑濟一郡之災。
於是一張獻糧助隴的告示出現在了雲府城門處。
不幾日,城門內堆起小山樣的糧垛,不僅難民有吃的了,足夠隴西饑民半個月口糧了。
本要清點錢糧的崔嚴此刻卻出不了門,他被自己的親叔叔堵住了。
“你看看,現在獻糧榜首上可是你崔大善人的名字,這郡衙府的人天天在我家喝茶,日子沒法過了。”看著親叔叔帶著一幫大戶們控訴,崔嚴也想知道自己何時捐的這麽大手筆。
接過他們抄寫的獻糧榜,自己名字後麵跟的這個數……怎麽這麽熟悉呢?這不正是去年年底給某人的分紅麽?
她居然,就這麽,都捐了……就像她當初買了地卻署了沈申洲的名一樣。
“這不是我捐的。”崔嚴將獻糧榜擲在地上。
顧不得撿,那幫大戶們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不是你捐的?”
崔嚴極為蔑視地掃過眾人,眼光落在自家叔叔的臉上,慢慢道:“這錢不是我捐的,這是咱們大家的錢。這是去年年底給郡守夫人的分紅,裏麵還有你們湊的呢。”
眾人一片交頭接耳,去年年底崔嚴說要給郡守夫人分紅時,諸人紛紛解囊,都想在郡守大人麵前賣個好,哪知道……
“你不是說郡守夫人目光淺,眼裏隻有銀子麽?”
“對啊,一個財迷心竅的人卻能在這種時候拿出全部的錢救助百姓,咱們卻隻想爭鬥而不顧民眾的死活,也難怪民心都倒向趙氏夫妻了。我剛才不是說我還沒捐呢麽,我崔嚴再捐一倍。”
與此同時,酷熱難耐的茗華極力要求在月子裏洗個頭,但在李婆婆的帶領下一群人嚴防死守,茗華隻得委屈地髒著。
趙默成知道妻子的要求後,關嚴了門窗,把一個炭爐端到外屋,自己動手燒水給茗華洗了頭。
看著眉開眼笑地夫人,李婆婆頭疼地說:“我的大人唉,這可是要落病的。”
“無妨,我問過焦二狗的。”指揮丫鬟收拾東西的郡守大人自信地答道。
等眾人忙完了,心情極好的茗華問:“幹嘛對我這麽好?”
“因為我娶你了啊。”趙默成理所當然。
敷衍,不走心。
“那你要是娶了別人是不是也會這樣?”茗華不死心地追問。
“不會,因為我不會娶別人。”趙默成信誓旦旦。
騙人。“那你當初錯以為娶別人時還不是一樣娶了?”茗華想起往事。
“那時候……我沒想過真成親的事。”
“那你什麽時候開始想的?”與郭氏兄弟比賽時?弓弩之下救我時?還是郡守府的日久生情?
“……我也說不清。”實誠的大人讓廊下的幾個丫鬟憋紅了臉,這趙大人該做的事都做了,就差幾句好聽的了,怎麽這麽笨啊。
“你臉怎麽紅了?”
落荒而逃的大人差點撞上忍笑的偷聽者們。
難怪一直留著絡腮鬍,原來是為了掩蓋情緒啊,以前怎麽不知大人愛紅臉呢?
隔天,趙默成安頓好高山事宜,告別了妻兒,指揮浩浩蕩蕩地糧隊準備開赴隴西,可是還沒出雲府城,一騎敕令的到來阻止了救災行程。
敕曰:趙默成對此次隴西大水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任,現責令其免職入獄,等候發落。
突逢變故,茗華急忙命人請來崔嚴、郭纏虎、沈申洲等人商議。
沈申洲想起鄭昊等說起的,隴西修建水庫之事,分析隴西此次水患定與此有關。而盧海鈺為了推卸責任,說隴西洪災因高山上遊洪峰所致,是趙默成防洪不利導致下遊遭難,把責任一股腦推到了趙默成身上。
郭纏虎派人多方打探,事實與沈申洲估計的相差不遠。
孟大蟲帶人將趙默成輕輕抬去別的房間睡覺,除了照顧茗華的人,其餘人等悉數散了,總算一切雨過天晴,大家也都累狠了。
經過半月休養,茗華的臉上漸漸恢復了光澤,趙默成每日下衙就陪著她們娘倆兒。
小默成在自己的繈褓裏蹬著腿,吃飽的他瞪著溜圓的大眼睛茫然四顧,全然不知道自己連個名字都沒有。
沒文化的娘說,叫雨生吧,下大雨生的。
沒文化的爹說,不行,跟水生太像了,跟哥倆兒似的。
沒文化的娘問,默成這名字挺好的,誰起的?
沒文化的爹答,當時胡亂起的叫莫成,因為大哥叫況成,二哥叫員成,按輩分排的。後來師父說莫成不好,一事無成,就改成了默成,說是躬行不言默而成事的意思。
躬行不言,默而成事,倒是挺像他的脾氣的,典型的說的少做得多的人。
那就還請個文化人來起名字吧,於是這個重任就落在了沈申洲的肩上,沈先生感覺壓力很大,冥思苦想了幾天之後,糙擬了十個內涵豐厚的名字請郡守夫婦定奪。
博學,這個好,兩人一致同意給兒子起名叫趙博學。
沈申洲深以為然,覺得自己的才華終於受到了賞識,博學多才,希望郡守大人的麟兒才華橫溢,將來成為大華棟樑之才。
趙薑知道後問茗華,是不是知道沈先生的寓意,茗華說沈先生給起的名字都太難認了,就這個簡單筆畫少。
博學兩字筆畫哪裏少了?也是,跟其他的比起來,確實少一些。可是……
筆畫少……怎麽不幹脆叫“趙一”呢,“一”字筆畫更少。
“那不行,人家笑話。”茗華解釋,極認真。
第60章 莫名獲罪
崔嚴近日開始頻繁出入府衙,這次卻不是因為茗華,而是郡守大人有事相召。
因隴西水災,大量流民逃難至高山境內,也是,要躲水當然要往高處走,何況高山沒有受災。
都是大華子民,都是鄉親父老,對於他們的安置很是讓趙默成費了腦筋,索性請來崔嚴坐鎮,共同商討。
本來安頓好隴西鄉親們應該鬆口氣了,可是趙默成和崔嚴兩人更加愁眉深鎖了,因為難民多是中青年。
他們說隴西水災並沒有遍布全郡,但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四散逃避,人心惶惶,整個隴西亂成一鍋粥,而隴嵩州牧盧海鈺大人不賑災不說,竟然下令封鎖道路,很多老弱病孺在圍堵之下,根本到不了高山就死在半路上了,所以很多人幹脆在原地等死。
隴嵩州牧盧大人是趙默成的頂頭上司,趙默成如果插手就是越界,因為盧大人並沒有向高山求援,而且很顯然他不希望隴西水災的消息外流。
但如果不管隴西的難民,良心上過不去不說,也會對高山產生不好的影響,畢竟鄰裏鄉親的,不能見死不救。
人命由不得權衡,趙默成和崔嚴雙雙商定籌糧去隴西賑災,可這救災糧卻不好由高山郡衙出麵,那不是打盧大人的臉嗎,況且高山府庫中餘糧並不足以賑濟一郡之災。
於是一張獻糧助隴的告示出現在了雲府城門處。
不幾日,城門內堆起小山樣的糧垛,不僅難民有吃的了,足夠隴西饑民半個月口糧了。
本要清點錢糧的崔嚴此刻卻出不了門,他被自己的親叔叔堵住了。
“你看看,現在獻糧榜首上可是你崔大善人的名字,這郡衙府的人天天在我家喝茶,日子沒法過了。”看著親叔叔帶著一幫大戶們控訴,崔嚴也想知道自己何時捐的這麽大手筆。
接過他們抄寫的獻糧榜,自己名字後麵跟的這個數……怎麽這麽熟悉呢?這不正是去年年底給某人的分紅麽?
她居然,就這麽,都捐了……就像她當初買了地卻署了沈申洲的名一樣。
“這不是我捐的。”崔嚴將獻糧榜擲在地上。
顧不得撿,那幫大戶們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不是你捐的?”
崔嚴極為蔑視地掃過眾人,眼光落在自家叔叔的臉上,慢慢道:“這錢不是我捐的,這是咱們大家的錢。這是去年年底給郡守夫人的分紅,裏麵還有你們湊的呢。”
眾人一片交頭接耳,去年年底崔嚴說要給郡守夫人分紅時,諸人紛紛解囊,都想在郡守大人麵前賣個好,哪知道……
“你不是說郡守夫人目光淺,眼裏隻有銀子麽?”
“對啊,一個財迷心竅的人卻能在這種時候拿出全部的錢救助百姓,咱們卻隻想爭鬥而不顧民眾的死活,也難怪民心都倒向趙氏夫妻了。我剛才不是說我還沒捐呢麽,我崔嚴再捐一倍。”
與此同時,酷熱難耐的茗華極力要求在月子裏洗個頭,但在李婆婆的帶領下一群人嚴防死守,茗華隻得委屈地髒著。
趙默成知道妻子的要求後,關嚴了門窗,把一個炭爐端到外屋,自己動手燒水給茗華洗了頭。
看著眉開眼笑地夫人,李婆婆頭疼地說:“我的大人唉,這可是要落病的。”
“無妨,我問過焦二狗的。”指揮丫鬟收拾東西的郡守大人自信地答道。
等眾人忙完了,心情極好的茗華問:“幹嘛對我這麽好?”
“因為我娶你了啊。”趙默成理所當然。
敷衍,不走心。
“那你要是娶了別人是不是也會這樣?”茗華不死心地追問。
“不會,因為我不會娶別人。”趙默成信誓旦旦。
騙人。“那你當初錯以為娶別人時還不是一樣娶了?”茗華想起往事。
“那時候……我沒想過真成親的事。”
“那你什麽時候開始想的?”與郭氏兄弟比賽時?弓弩之下救我時?還是郡守府的日久生情?
“……我也說不清。”實誠的大人讓廊下的幾個丫鬟憋紅了臉,這趙大人該做的事都做了,就差幾句好聽的了,怎麽這麽笨啊。
“你臉怎麽紅了?”
落荒而逃的大人差點撞上忍笑的偷聽者們。
難怪一直留著絡腮鬍,原來是為了掩蓋情緒啊,以前怎麽不知大人愛紅臉呢?
隔天,趙默成安頓好高山事宜,告別了妻兒,指揮浩浩蕩蕩地糧隊準備開赴隴西,可是還沒出雲府城,一騎敕令的到來阻止了救災行程。
敕曰:趙默成對此次隴西大水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任,現責令其免職入獄,等候發落。
突逢變故,茗華急忙命人請來崔嚴、郭纏虎、沈申洲等人商議。
沈申洲想起鄭昊等說起的,隴西修建水庫之事,分析隴西此次水患定與此有關。而盧海鈺為了推卸責任,說隴西洪災因高山上遊洪峰所致,是趙默成防洪不利導致下遊遭難,把責任一股腦推到了趙默成身上。
郭纏虎派人多方打探,事實與沈申洲估計的相差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