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頁
我對世界抱有惡意[快穿] 作者:長空無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莫埃斯太太的眼中,莉蓮最糟糕的時候,是遇到了俞雅才慢慢恢復過來,那麽對方必然有自己的特殊能力……請求她的幫助幾乎是順理成章的。
俞雅並不介意。對她來說這跟吃飯喝水沒什麽兩樣。隻是回去的路上她一直在胡思亂想。
她想,為什麽呢,這個世上明明有那麽多人,為什麽偏偏是自己呢?
一次次地開啟新的人生,麵對不同的命運與際遇,確實奇妙,但並不能否認這就是一個怪圈。所以,為什麽陷入這個怪圈的人會是她呢?為什麽隻有她成為這個世界的例外,科學唯物世界裏唯一的不科學不唯物?所以,她為什麽要經歷一個個的人生,一次次努力走到最後呢——即便她並不能感覺到疲憊?她為什麽要流轉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不停歇地前行?
俞雅已經忘記在那麽漫長的旅程中自己是否曾出現過這樣的思考,她沒有對此準確的記憶。
這種“失憶”就像人幼年看過的電影、閱覽的書籍一樣並非突兀消失,而是漸趨淡褪,你知道你看過你閱覽過,但你記不起準確的模樣。
從一個水塘跳到另一個水塘的輪迴,每一次都嶄新鮮活,正如她的靈魂也是幹幹淨淨的,並沒有過往沉重的負累——就算是有,那所有的負麵影響也都與正麵影響一起,在過去的剪影自她生命中剝離時,已經隨之蒸發、流逝、消失、再不復出現。
她不會疲憊,不會難過,不會困惑,不會執著。
她總能找到很多可以做的事,她的時間總是緊張又迫切,有限的生命裏她總能擁有何等無限的目標——哪怕是“努力活著”本身。
一切都是那麽順理成章,沒有任何突兀,仿佛她的存在就是為了這樣的旅程。
可是為什麽呢?
她本來大概是不會想到要思考這些的。但是她也生病了。病入膏肓,走到頭了,要結束了,所以不可避免地轉回頭去,想要看看來路,探究探究過往,辨析辨析原因。
但實際上俞雅能記憶起來的,隻有前幾次歲月裏一些模糊的剪影與人生的間隙裏讓她的靈魂可以暫時歇憩的白光空間,以及,出現在她的靈魂裏的,與她交談的聲音。
“它”說她是在溫養自己的靈魂,“它”說她修復完畢需要接替一個職位……說真的,她並不能理解這個答案。
這是遠超於她的認知的事物。遠超於一個“人類”所能領會的事物。
俞雅隱隱有感覺,為什麽旅程要結束……她已經到達“人類”這個物種能累計的極限了。
那不知名的力量將她塞入這個世界,讓她猶如病毒一般擁有不斷開啟新的人生的機會。俞雅敬畏人,敬畏思考,她知道思想能實現多大的創造力——甚至不止人,她不會輕視任何一個能獨立思考的生物——她原本也是這個族群的一部分,但現在,她覺得自己已經觸碰到上升的大門了。
她的思想已經逐漸淩駕於“人類”的極限,人類的軀體已經塞不進她的認知所代表的靈魂,她感覺到無處擺放的焦躁,感覺到無法解脫的壓抑,軀體與靈魂不融洽的事實讓她夜夜噩夢,令她陷入沉重的孤獨與抑鬱之中。
——快到頭了。
她既期待著那種解脫的鬆快,又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慌。
她既感嘆於即將見到的新的世界,即將領悟到的新的認知,會帶給她前所未有的新刺激,又對於神秘的未知生出遲疑與惴惴不安。
總之,十分複雜。
從醫院回來得早,俞雅回家放下東西,帶著柯西去教會做義工。
雪已經停了,地麵積雪也不厚,業主管理會顯然已經組織了人員清掃了社區主幹道。她家門口也被清理得很幹淨,這顯然是恩利斯太太的功勞了。作為三個兒子一個女兒的母親,除了大兒子下課遲回家晚外,她還有兩個精力充沛的兒子與一個什麽事都想參與的女兒。
西方國家的人熱衷於做義工,很大一部分是精神文明高度建設的成果。義工文化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中極為重要的方麵,並不是說富裕有餘力的人才會去做義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樂於奉獻——就算是窮人,隻要他覺得自己擁有幫助別人的力量,他就願意付出,就算是學歷低的人,也認為幫助別人是應該的——當然哪裏都有自私自利躺平無賴的人,那就另說。
“簡,情況怎麽樣?”恩利斯太太正在與俞雅一起分類捐贈的衣物,悄聲問她。聲音雖然小,但屋子裏堆積成一座小山的衣物,都得分類、清洗、整理,甚至是縫補,大家都湊得不遠,聽到這個問題,老少主婦們本能地都豎起了耳朵。
人當然會有好奇心。但她們顯然不是借著別人家的八卦滿足自己的獵奇心理,而是真切地對此報以同情與祝福。
主婦們整日裏都閑極了。照料家庭需要多少時間?這在孩子們長大上學之後就顯得更加空乏。雖說八卦是與生俱來的機能,但到底還是懂得分寸的。尤其是對莉蓮。
善良又富有同情心的人最怕戳到別人傷疤。就算與人結怨控製不住脾氣罵人打架,事後還會怨怪自己衝動,就算自己也受了傷,也後悔不應該傷害別人。有時候無意間傷害到別人,就更是會煩惱懊惱個沒完。閑話?自然是有,但敢明麵上說閑話的,早被人用唾沫星子淹死了。大多數人都願意體貼善良地予以莫埃斯太太與她的女兒一些空間。
俞雅並不介意。對她來說這跟吃飯喝水沒什麽兩樣。隻是回去的路上她一直在胡思亂想。
她想,為什麽呢,這個世上明明有那麽多人,為什麽偏偏是自己呢?
一次次地開啟新的人生,麵對不同的命運與際遇,確實奇妙,但並不能否認這就是一個怪圈。所以,為什麽陷入這個怪圈的人會是她呢?為什麽隻有她成為這個世界的例外,科學唯物世界裏唯一的不科學不唯物?所以,她為什麽要經歷一個個的人生,一次次努力走到最後呢——即便她並不能感覺到疲憊?她為什麽要流轉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不停歇地前行?
俞雅已經忘記在那麽漫長的旅程中自己是否曾出現過這樣的思考,她沒有對此準確的記憶。
這種“失憶”就像人幼年看過的電影、閱覽的書籍一樣並非突兀消失,而是漸趨淡褪,你知道你看過你閱覽過,但你記不起準確的模樣。
從一個水塘跳到另一個水塘的輪迴,每一次都嶄新鮮活,正如她的靈魂也是幹幹淨淨的,並沒有過往沉重的負累——就算是有,那所有的負麵影響也都與正麵影響一起,在過去的剪影自她生命中剝離時,已經隨之蒸發、流逝、消失、再不復出現。
她不會疲憊,不會難過,不會困惑,不會執著。
她總能找到很多可以做的事,她的時間總是緊張又迫切,有限的生命裏她總能擁有何等無限的目標——哪怕是“努力活著”本身。
一切都是那麽順理成章,沒有任何突兀,仿佛她的存在就是為了這樣的旅程。
可是為什麽呢?
她本來大概是不會想到要思考這些的。但是她也生病了。病入膏肓,走到頭了,要結束了,所以不可避免地轉回頭去,想要看看來路,探究探究過往,辨析辨析原因。
但實際上俞雅能記憶起來的,隻有前幾次歲月裏一些模糊的剪影與人生的間隙裏讓她的靈魂可以暫時歇憩的白光空間,以及,出現在她的靈魂裏的,與她交談的聲音。
“它”說她是在溫養自己的靈魂,“它”說她修復完畢需要接替一個職位……說真的,她並不能理解這個答案。
這是遠超於她的認知的事物。遠超於一個“人類”所能領會的事物。
俞雅隱隱有感覺,為什麽旅程要結束……她已經到達“人類”這個物種能累計的極限了。
那不知名的力量將她塞入這個世界,讓她猶如病毒一般擁有不斷開啟新的人生的機會。俞雅敬畏人,敬畏思考,她知道思想能實現多大的創造力——甚至不止人,她不會輕視任何一個能獨立思考的生物——她原本也是這個族群的一部分,但現在,她覺得自己已經觸碰到上升的大門了。
她的思想已經逐漸淩駕於“人類”的極限,人類的軀體已經塞不進她的認知所代表的靈魂,她感覺到無處擺放的焦躁,感覺到無法解脫的壓抑,軀體與靈魂不融洽的事實讓她夜夜噩夢,令她陷入沉重的孤獨與抑鬱之中。
——快到頭了。
她既期待著那種解脫的鬆快,又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慌。
她既感嘆於即將見到的新的世界,即將領悟到的新的認知,會帶給她前所未有的新刺激,又對於神秘的未知生出遲疑與惴惴不安。
總之,十分複雜。
從醫院回來得早,俞雅回家放下東西,帶著柯西去教會做義工。
雪已經停了,地麵積雪也不厚,業主管理會顯然已經組織了人員清掃了社區主幹道。她家門口也被清理得很幹淨,這顯然是恩利斯太太的功勞了。作為三個兒子一個女兒的母親,除了大兒子下課遲回家晚外,她還有兩個精力充沛的兒子與一個什麽事都想參與的女兒。
西方國家的人熱衷於做義工,很大一部分是精神文明高度建設的成果。義工文化已經成為社會生活中極為重要的方麵,並不是說富裕有餘力的人才會去做義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樂於奉獻——就算是窮人,隻要他覺得自己擁有幫助別人的力量,他就願意付出,就算是學歷低的人,也認為幫助別人是應該的——當然哪裏都有自私自利躺平無賴的人,那就另說。
“簡,情況怎麽樣?”恩利斯太太正在與俞雅一起分類捐贈的衣物,悄聲問她。聲音雖然小,但屋子裏堆積成一座小山的衣物,都得分類、清洗、整理,甚至是縫補,大家都湊得不遠,聽到這個問題,老少主婦們本能地都豎起了耳朵。
人當然會有好奇心。但她們顯然不是借著別人家的八卦滿足自己的獵奇心理,而是真切地對此報以同情與祝福。
主婦們整日裏都閑極了。照料家庭需要多少時間?這在孩子們長大上學之後就顯得更加空乏。雖說八卦是與生俱來的機能,但到底還是懂得分寸的。尤其是對莉蓮。
善良又富有同情心的人最怕戳到別人傷疤。就算與人結怨控製不住脾氣罵人打架,事後還會怨怪自己衝動,就算自己也受了傷,也後悔不應該傷害別人。有時候無意間傷害到別人,就更是會煩惱懊惱個沒完。閑話?自然是有,但敢明麵上說閑話的,早被人用唾沫星子淹死了。大多數人都願意體貼善良地予以莫埃斯太太與她的女兒一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