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我也想要去縣城玩。”
張清月睡的迷迷糊糊的時候,聽到大哥跟爹要去縣城,於是扒拉著門口,奶裏奶氣的說了一聲。
張攀聽到妹妹的話後,一臉無奈地告訴她:“家裏就一輛自行車,我跟爹兩個人還可以,沒辦法再多帶一個人了哦!”
他接著解釋道,如果今天沒有下雨,天氣晴朗,他還能讓小妹坐在自行車前麵的杠上,但現在下著雨,這樣做肯定會讓妹妹感到不舒服。
而且下雨天去縣城也不好玩呀。
最後,張攀安慰妹妹說:“等哥哥在縣城買了房子,你想怎麽玩就怎麽玩,甚至可以住在那裏。”
聽到哥哥的承諾,張清月立刻興奮起來,連連點頭表示同意。
她早就對村裏的生活感到厭倦,渴望去縣城裏玩耍。
不過張清月這個可想錯了,這年頭的城裏,真不見得有鄉下好玩。
鄉下至少還有很多玩伴。
但城裏的筒子樓,關上門誰也不認識誰,串門都少,也是無聊的緊。
也就上街熱鬧一些。
但是吧,去逛個幾次,新鮮感一過,也就不好玩了。
沒過多久,張攀便和父親一起出了門。
在路上,張攀與父親張繼業聊起了關於房子的事情。
城裏的筒子樓都是用鋼筋、水泥和紅磚建造而成的,非常堅固。
盡管這些樓房已經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它們的外體結構和內部,依然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即使再經過幾十年,也不會倒塌。
這個時代的房屋質量普遍很好,因為沒有人敢於在建築材料上偷工減料。
“其實我覺得住在農村也挺好的,搞不懂你們年輕人怎麽想的,居然想買城裏的房子?”
張繼業騎著車,載著張攀,一路上也跟他聊天。
此時路上空無一人,天空中飄灑著細雨。
張攀告訴父親,未來的時代將是屬於城市的時代。
盡管他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情感,但他明白未來的發展機遇在城裏。
而且,如今隻需花費一千元就能購買到的房子,再過十幾二十年後,其價值將會數十倍、甚至數百倍地增長。
後世,白城的房價已經超過萬元每平米。
現在買房簡直是撿到便宜,跟白送一樣。
張繼業聽到兒子這番荒謬的言論,以為張攀患上了某種癔症。
他停下自行車,伸手摸了摸張攀的額頭,發現並沒有發燒。
\"爸,這些話我隻對你說,你要是不相信,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故事聽聽。無論如何,將來你自然會明白我說的都是真話。\"
張攀深知現在父親難以接受這樣的觀點,但提前給他打個預防針也是好的。
“怎麽說呢,兒子長大了,總是要成家立戶的,你們做出的決策,我不會幹涉,包括建軍,他要是退伍了,想要進城,我也會支持,路是自己走的,我把你們拉扯大,就算是完成任務了。”張繼業倒是十分豁達地說道。
兩人聊著天,不知不覺間就來到了白城。
如今的白城,規模隻稍大於下方的幾個公社,但由於聚集了幾家大型國營工廠,其麵貌與其他地方相比,顯得獨具特色。
街道上隨處可見身著統一製服的工人。
供銷社、國營飯店以及各類國營店鋪遍布街頭巷尾。
在這裏生活,無疑比村裏更為便捷。
張繼業領著張攀穿過一條條街巷,最終停在了一座筒子樓前。
“這裏是紡織廠的家屬樓,我的那位同學就是紡織廠的員工,這套房子是他購買的。”張繼業指著眼前的三層樓房向張攀介紹道。
隨後,他走上前去輕輕敲了敲門。
沒過多久,一名中年男子前來開門。
看到是張繼業,對方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然後迅速打開門把他們父子倆迎接進去。
\"繼業,我剛讓人給你捎信兒要賣房子,沒想到你這麽快就來了!\" 對方略帶驚訝地問道。
\"真巧,我正想在城裏買房子,聽說你要賣,所以就趕緊帶著我兒子過來看看。這是你李叔,這是我的大兒子張攀。\"張繼業向張攀和李向前互相介紹道。
\"李叔好。\"張攀禮貌地微笑著向李向前打招呼。
李向前見到張攀後也十分高興:\"哈哈哈,小攀都長這麽大了呀,時間過得真快,我剛參加工作時,他還隻是個小不點呢。小時候我還抱過你呢。\"
說著,李向前給兩人端了凳子,坐下聊了起來。
既然彼此熟悉,事情就變得容易多了。
雙方基本都能友好協商,氣氛融洽。
李向前甚至主動提出,如果張攀對家具感興趣,可以隨意挑選,他都可以留下。
“李叔,那個,冒昧問一下,你是遇到什麽急事了嗎?”張攀有些不解地問道。
他實在想不通,為什麽李叔會突然決定賣掉自己的房子。
畢竟,這可是他們一家生活的地方,而且李叔還在紡織廠上班,賣了豈不是很不方便。
李叔笑著回答:“不是急事,而是好事,哈哈!我的兒子高升了,要去省裏工作呢!去了那邊,總不能沒有房子吧,所以我們打算賣掉這個房子,然後全家一起搬到省裏去,再重新買一套房子。”
他的臉上洋溢著喜悅和自豪。
張攀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張繼業也是有些為老同學感到高興,這真是一件喜事。
不過,他還是有些疑惑:“老同學,那你也可以留著這房子啊,以後難道不回老家了?”
張繼業開口道。
“是啊,李叔,老家這邊的房子還是很重要的,以後說不定還會回來住呢。”張攀也點了點頭。
既然是要買房子,自然是要多詢問一些的。
李向前無奈地搖了搖頭,解釋說:“農村還有老房子,以後如果想回來,可以住在那裏。但是,如果不賣掉這套房子,我怎麽有錢在省城買房子呢?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啊。”
張繼業和張攀,父子對視一眼,理解了李向前的難處。
買房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經濟壓力確實很大。
無論是現在,還是在未來。
舉家負債,供一套房子的例子比比皆是。
張清月睡的迷迷糊糊的時候,聽到大哥跟爹要去縣城,於是扒拉著門口,奶裏奶氣的說了一聲。
張攀聽到妹妹的話後,一臉無奈地告訴她:“家裏就一輛自行車,我跟爹兩個人還可以,沒辦法再多帶一個人了哦!”
他接著解釋道,如果今天沒有下雨,天氣晴朗,他還能讓小妹坐在自行車前麵的杠上,但現在下著雨,這樣做肯定會讓妹妹感到不舒服。
而且下雨天去縣城也不好玩呀。
最後,張攀安慰妹妹說:“等哥哥在縣城買了房子,你想怎麽玩就怎麽玩,甚至可以住在那裏。”
聽到哥哥的承諾,張清月立刻興奮起來,連連點頭表示同意。
她早就對村裏的生活感到厭倦,渴望去縣城裏玩耍。
不過張清月這個可想錯了,這年頭的城裏,真不見得有鄉下好玩。
鄉下至少還有很多玩伴。
但城裏的筒子樓,關上門誰也不認識誰,串門都少,也是無聊的緊。
也就上街熱鬧一些。
但是吧,去逛個幾次,新鮮感一過,也就不好玩了。
沒過多久,張攀便和父親一起出了門。
在路上,張攀與父親張繼業聊起了關於房子的事情。
城裏的筒子樓都是用鋼筋、水泥和紅磚建造而成的,非常堅固。
盡管這些樓房已經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它們的外體結構和內部,依然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即使再經過幾十年,也不會倒塌。
這個時代的房屋質量普遍很好,因為沒有人敢於在建築材料上偷工減料。
“其實我覺得住在農村也挺好的,搞不懂你們年輕人怎麽想的,居然想買城裏的房子?”
張繼業騎著車,載著張攀,一路上也跟他聊天。
此時路上空無一人,天空中飄灑著細雨。
張攀告訴父親,未來的時代將是屬於城市的時代。
盡管他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情感,但他明白未來的發展機遇在城裏。
而且,如今隻需花費一千元就能購買到的房子,再過十幾二十年後,其價值將會數十倍、甚至數百倍地增長。
後世,白城的房價已經超過萬元每平米。
現在買房簡直是撿到便宜,跟白送一樣。
張繼業聽到兒子這番荒謬的言論,以為張攀患上了某種癔症。
他停下自行車,伸手摸了摸張攀的額頭,發現並沒有發燒。
\"爸,這些話我隻對你說,你要是不相信,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故事聽聽。無論如何,將來你自然會明白我說的都是真話。\"
張攀深知現在父親難以接受這樣的觀點,但提前給他打個預防針也是好的。
“怎麽說呢,兒子長大了,總是要成家立戶的,你們做出的決策,我不會幹涉,包括建軍,他要是退伍了,想要進城,我也會支持,路是自己走的,我把你們拉扯大,就算是完成任務了。”張繼業倒是十分豁達地說道。
兩人聊著天,不知不覺間就來到了白城。
如今的白城,規模隻稍大於下方的幾個公社,但由於聚集了幾家大型國營工廠,其麵貌與其他地方相比,顯得獨具特色。
街道上隨處可見身著統一製服的工人。
供銷社、國營飯店以及各類國營店鋪遍布街頭巷尾。
在這裏生活,無疑比村裏更為便捷。
張繼業領著張攀穿過一條條街巷,最終停在了一座筒子樓前。
“這裏是紡織廠的家屬樓,我的那位同學就是紡織廠的員工,這套房子是他購買的。”張繼業指著眼前的三層樓房向張攀介紹道。
隨後,他走上前去輕輕敲了敲門。
沒過多久,一名中年男子前來開門。
看到是張繼業,對方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然後迅速打開門把他們父子倆迎接進去。
\"繼業,我剛讓人給你捎信兒要賣房子,沒想到你這麽快就來了!\" 對方略帶驚訝地問道。
\"真巧,我正想在城裏買房子,聽說你要賣,所以就趕緊帶著我兒子過來看看。這是你李叔,這是我的大兒子張攀。\"張繼業向張攀和李向前互相介紹道。
\"李叔好。\"張攀禮貌地微笑著向李向前打招呼。
李向前見到張攀後也十分高興:\"哈哈哈,小攀都長這麽大了呀,時間過得真快,我剛參加工作時,他還隻是個小不點呢。小時候我還抱過你呢。\"
說著,李向前給兩人端了凳子,坐下聊了起來。
既然彼此熟悉,事情就變得容易多了。
雙方基本都能友好協商,氣氛融洽。
李向前甚至主動提出,如果張攀對家具感興趣,可以隨意挑選,他都可以留下。
“李叔,那個,冒昧問一下,你是遇到什麽急事了嗎?”張攀有些不解地問道。
他實在想不通,為什麽李叔會突然決定賣掉自己的房子。
畢竟,這可是他們一家生活的地方,而且李叔還在紡織廠上班,賣了豈不是很不方便。
李叔笑著回答:“不是急事,而是好事,哈哈!我的兒子高升了,要去省裏工作呢!去了那邊,總不能沒有房子吧,所以我們打算賣掉這個房子,然後全家一起搬到省裏去,再重新買一套房子。”
他的臉上洋溢著喜悅和自豪。
張攀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張繼業也是有些為老同學感到高興,這真是一件喜事。
不過,他還是有些疑惑:“老同學,那你也可以留著這房子啊,以後難道不回老家了?”
張繼業開口道。
“是啊,李叔,老家這邊的房子還是很重要的,以後說不定還會回來住呢。”張攀也點了點頭。
既然是要買房子,自然是要多詢問一些的。
李向前無奈地搖了搖頭,解釋說:“農村還有老房子,以後如果想回來,可以住在那裏。但是,如果不賣掉這套房子,我怎麽有錢在省城買房子呢?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啊。”
張繼業和張攀,父子對視一眼,理解了李向前的難處。
買房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經濟壓力確實很大。
無論是現在,還是在未來。
舉家負債,供一套房子的例子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