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裏逛了一天,張攀沒有把徐青青送回知青點,而是帶回了自家。
“晚上就在家裏吃吧,省得回去還要做飯,我回頭去知青點喊哥過來吃。”張攀對徐青青說道。
李月娥在旁邊也附和:“對,小攀說的不錯,以後你跟小攀結婚了,他大舅哥也隨時都可以過來吃飯,無非就是添一雙筷子,一個碗的事情。”
張攀覺得也挺好的,熱鬧。
就是李月娥可能會累一點。
但徐青青嫁入張家之後,也會幫著婆婆做一些家務。
所以,分擔下來,大家都會更輕鬆。
吃飯的時候,張繼業帶來了一個消息:“小攀,公社剛才下達了一個文件,要求每個公社派兩個隊員,去隔壁公社參觀學習,我把這個指標給了養殖場,你大伯說讓你去,你去嗎?”
張攀想了想:“兩個隊員,還有一個隊員是誰?”
“這個,隨便你挑,青青也可以。”張繼業笑著說道。
“會不會影響不好?”張攀有些意動,要是帶徐青青去,他肯定一萬個願意啊。
“有什麽影響好不好的,你是去學習的,你想什麽呢,以為是去玩啊?青青在養殖場好些年了,也是養殖場的老員工了,經驗豐富,本來也是打算派青青去的,是你大伯推薦的你,我還擔心你拖後腿呢。”張繼業沒好氣的說道。
張攀??
真、親爹。
“張叔叔,攀哥怎麽會拖後腿呢,我覺得,他很厲害。”徐青青在旁邊微笑著說道。
最後,學習的人選,便敲定了,張攀和徐青青。
去隔壁公社的飼養場學習兄弟公社的先進飼養經驗。
學習,一共持續兩天。
第二天中午,張攀和徐青青便坐上了公社的拖拉機,奔赴一百公裏外的兄弟公社。
沒錯,隔壁公社的名字就叫做兄弟公社。
兄弟公社的飼養場,比他們生產隊的養殖場要大的多。
不然也不會組織附近的公社養殖場隊員過來學習了。
張攀在拖拉機上跟徐青青說著悄悄話。
這種機會,還是很難得的。
張攀對這次的學習機會,心裏也是十分期待。
無他,他如今在空間也在搞養殖。
所以學習一下如何養殖,對他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兩位同誌,兄弟公社到了,可以下車了,往這邊走,便是飼養場。”
到了地方,拖拉機駕駛員,把張攀和徐青青放了下來,然後給他們指了方向。
坐了大半天的拖拉車,張攀覺得自己都要廢了。
人生頭一次感覺到坐車如此難受。
下了車之後,張攀感覺自己活過來了。
徐青青也差不多。
找了個大石墩坐了會,兩人緩了緩,這才按照剛才駕駛員指示的方向,去尋找飼養場。
其實也好找,因為有羊群和馬匹的地方,肯定就是了。
“哇,攀哥,他們這裏還有馬群,我們生產隊隻有幾匹老馬,平日裏拉車都費勁。”徐青青看到遠處的草地上,成群結隊的牛羊和馬匹,眼裏流露出羨慕。
“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不就是馬嗎,回頭我買幾匹養在家裏。”張攀開口道。
他印象裏,兄弟公社後麵解散了之後,飼養場也倒閉了,馬匹都流向了市場。
前世的他,靠著趕山賺了點錢。
還買了兩匹馬來拉車呢。
八十年代, 別說是大卡車,就連三輪車還沒普及,大部分地方都還是用的馬車或者牛車。
徐青青對張攀嬉皮一笑:“攀哥,你吹牛,現在馬可貴了,哪裏買得起哦,我問過承祖叔,一匹馬要一千呢。”
而且還不能隨意買賣。
因為這是集體資產。
所以徐青青當然不相信了。
張攀很想告訴徐青青,再過一年,華夏大地就將迎來地覆天翻的變化。
到時候,一切都將重新洗牌。
社會變革,時代浪潮...
當然,他還是忍住了。
因為說出來,徐青青也肯定不相信。
“一千塊,是挺貴的。”
張攀點了點頭。
一隻羊,50塊,一頭牛200塊,一匹馬能抵20隻羊,5頭牛了。
當然,這是健康馬的價格,而不是病馬,老馬。
如果是病馬和老馬,肯定是賣不到這麽貴的。
很快,張攀和徐青青找到了這邊飼養場的負責人,拿出了公社給出的證明,開具的文件。
“歡迎張同誌和徐同誌來我們飼養場學習,哈哈,公社那邊也不提前打個招呼,本來我應該去接你們的。”負責人熱情的說道。
聊天裏,張攀得知負責人姓馬。
“馬大叔,不用那麽客氣。”張攀開口道。
馬大叔帶著張攀兩人去找住處。
飼養場這邊有不少空置的宿舍,都已經打掃幹淨了。
張攀和徐青青選擇了相連的兩間。
把帶來的鋪蓋鋪好,他們便去飼養場報到了。
除了他們外,另外還有幾個公社的同誌,比他們早到一些,已經開始學習經驗了。
張攀和徐青青拿著筆記本,很快也加入了學習的隊列。
今天參觀的是飼養場的馬場。
“我們公社可沒有這麽多的馬。”
“太羨慕了,這麽多馬,得多少錢啊。”
“都是公社的集體資產,有什麽好羨慕的。”
眾人議論紛紛。
負責養馬的牧民,跟大家說著如何飼養馬,事無巨細,說的很詳盡。
張攀記著筆記,前世他也養過馬,所以可以相互借鑒經驗。
“這些馬,都是蒙古馬,我們公社的馬場算是長白山附近數一數二的了。”牧民說到這裏,還挺自豪的。
傳授完了養馬的經驗,牧民詢問大家夥,要不要體驗一下騎馬?
“還可以體驗騎馬嗎?”
“那可太好了。”
“還是不要了,我從來沒有騎過,等會摔跤,出洋相就不好了。”
對於騎馬,大家夥也是意見不一,有躍躍欲試的,也有不敢嚐試,搖頭拒絕的。
於是,想騎馬的去騎馬,不想騎的在一旁看。
除了外麵草地上正在放牧的馬匹外,馬棚裏也還有一些馬在。
這些馬匹都是紅鬃馬,體格健壯,毛色鮮豔,看上去十分溫順。
此時,它們正安靜的站在馬廄裏,陽光透過馬棚的窗戶灑下,照在這些馬的身上,一看就知道品相不凡。
徐青青見到這些駿馬後,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她興奮地對張攀說:“攀哥,我們等會也去騎馬吧!”
“晚上就在家裏吃吧,省得回去還要做飯,我回頭去知青點喊哥過來吃。”張攀對徐青青說道。
李月娥在旁邊也附和:“對,小攀說的不錯,以後你跟小攀結婚了,他大舅哥也隨時都可以過來吃飯,無非就是添一雙筷子,一個碗的事情。”
張攀覺得也挺好的,熱鬧。
就是李月娥可能會累一點。
但徐青青嫁入張家之後,也會幫著婆婆做一些家務。
所以,分擔下來,大家都會更輕鬆。
吃飯的時候,張繼業帶來了一個消息:“小攀,公社剛才下達了一個文件,要求每個公社派兩個隊員,去隔壁公社參觀學習,我把這個指標給了養殖場,你大伯說讓你去,你去嗎?”
張攀想了想:“兩個隊員,還有一個隊員是誰?”
“這個,隨便你挑,青青也可以。”張繼業笑著說道。
“會不會影響不好?”張攀有些意動,要是帶徐青青去,他肯定一萬個願意啊。
“有什麽影響好不好的,你是去學習的,你想什麽呢,以為是去玩啊?青青在養殖場好些年了,也是養殖場的老員工了,經驗豐富,本來也是打算派青青去的,是你大伯推薦的你,我還擔心你拖後腿呢。”張繼業沒好氣的說道。
張攀??
真、親爹。
“張叔叔,攀哥怎麽會拖後腿呢,我覺得,他很厲害。”徐青青在旁邊微笑著說道。
最後,學習的人選,便敲定了,張攀和徐青青。
去隔壁公社的飼養場學習兄弟公社的先進飼養經驗。
學習,一共持續兩天。
第二天中午,張攀和徐青青便坐上了公社的拖拉機,奔赴一百公裏外的兄弟公社。
沒錯,隔壁公社的名字就叫做兄弟公社。
兄弟公社的飼養場,比他們生產隊的養殖場要大的多。
不然也不會組織附近的公社養殖場隊員過來學習了。
張攀在拖拉機上跟徐青青說著悄悄話。
這種機會,還是很難得的。
張攀對這次的學習機會,心裏也是十分期待。
無他,他如今在空間也在搞養殖。
所以學習一下如何養殖,對他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兩位同誌,兄弟公社到了,可以下車了,往這邊走,便是飼養場。”
到了地方,拖拉機駕駛員,把張攀和徐青青放了下來,然後給他們指了方向。
坐了大半天的拖拉車,張攀覺得自己都要廢了。
人生頭一次感覺到坐車如此難受。
下了車之後,張攀感覺自己活過來了。
徐青青也差不多。
找了個大石墩坐了會,兩人緩了緩,這才按照剛才駕駛員指示的方向,去尋找飼養場。
其實也好找,因為有羊群和馬匹的地方,肯定就是了。
“哇,攀哥,他們這裏還有馬群,我們生產隊隻有幾匹老馬,平日裏拉車都費勁。”徐青青看到遠處的草地上,成群結隊的牛羊和馬匹,眼裏流露出羨慕。
“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不就是馬嗎,回頭我買幾匹養在家裏。”張攀開口道。
他印象裏,兄弟公社後麵解散了之後,飼養場也倒閉了,馬匹都流向了市場。
前世的他,靠著趕山賺了點錢。
還買了兩匹馬來拉車呢。
八十年代, 別說是大卡車,就連三輪車還沒普及,大部分地方都還是用的馬車或者牛車。
徐青青對張攀嬉皮一笑:“攀哥,你吹牛,現在馬可貴了,哪裏買得起哦,我問過承祖叔,一匹馬要一千呢。”
而且還不能隨意買賣。
因為這是集體資產。
所以徐青青當然不相信了。
張攀很想告訴徐青青,再過一年,華夏大地就將迎來地覆天翻的變化。
到時候,一切都將重新洗牌。
社會變革,時代浪潮...
當然,他還是忍住了。
因為說出來,徐青青也肯定不相信。
“一千塊,是挺貴的。”
張攀點了點頭。
一隻羊,50塊,一頭牛200塊,一匹馬能抵20隻羊,5頭牛了。
當然,這是健康馬的價格,而不是病馬,老馬。
如果是病馬和老馬,肯定是賣不到這麽貴的。
很快,張攀和徐青青找到了這邊飼養場的負責人,拿出了公社給出的證明,開具的文件。
“歡迎張同誌和徐同誌來我們飼養場學習,哈哈,公社那邊也不提前打個招呼,本來我應該去接你們的。”負責人熱情的說道。
聊天裏,張攀得知負責人姓馬。
“馬大叔,不用那麽客氣。”張攀開口道。
馬大叔帶著張攀兩人去找住處。
飼養場這邊有不少空置的宿舍,都已經打掃幹淨了。
張攀和徐青青選擇了相連的兩間。
把帶來的鋪蓋鋪好,他們便去飼養場報到了。
除了他們外,另外還有幾個公社的同誌,比他們早到一些,已經開始學習經驗了。
張攀和徐青青拿著筆記本,很快也加入了學習的隊列。
今天參觀的是飼養場的馬場。
“我們公社可沒有這麽多的馬。”
“太羨慕了,這麽多馬,得多少錢啊。”
“都是公社的集體資產,有什麽好羨慕的。”
眾人議論紛紛。
負責養馬的牧民,跟大家說著如何飼養馬,事無巨細,說的很詳盡。
張攀記著筆記,前世他也養過馬,所以可以相互借鑒經驗。
“這些馬,都是蒙古馬,我們公社的馬場算是長白山附近數一數二的了。”牧民說到這裏,還挺自豪的。
傳授完了養馬的經驗,牧民詢問大家夥,要不要體驗一下騎馬?
“還可以體驗騎馬嗎?”
“那可太好了。”
“還是不要了,我從來沒有騎過,等會摔跤,出洋相就不好了。”
對於騎馬,大家夥也是意見不一,有躍躍欲試的,也有不敢嚐試,搖頭拒絕的。
於是,想騎馬的去騎馬,不想騎的在一旁看。
除了外麵草地上正在放牧的馬匹外,馬棚裏也還有一些馬在。
這些馬匹都是紅鬃馬,體格健壯,毛色鮮豔,看上去十分溫順。
此時,它們正安靜的站在馬廄裏,陽光透過馬棚的窗戶灑下,照在這些馬的身上,一看就知道品相不凡。
徐青青見到這些駿馬後,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她興奮地對張攀說:“攀哥,我們等會也去騎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