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聲轟隆隆的雷鳴,又一年的春耕到來了。


    經過這些年來一點點的拓展。現在整個香雪海的耕地麵積已經超過了一萬畝。此時正是冬小麥返青的季節,整整五千畝,無邊無際的青翠,伴隨著陣陣微風,一眼望去立刻讓人心中一暢,仿佛所有的煩惱也隨之遠去了。


    剩下的五千畝,其中有兩千畝是水田,每年都會固定種植上水稻。而種植的水稻也分為四種。一種是普通的通過空間改良後的雜交水稻。一種是康熙在中南海豐澤園試驗田中培育出來的禦稻米,這種稻米的特點是,顏色微紅,米粒長,色味香,很爽口,而且早熟。是一種極其優良的稻米品種。康熙對他的這一成果很是自豪,不但時常的在淑雲麵前炫耀一番,而且在宮中用膳時所食用的也都是這個他親手種出來的禦稻米。


    另外還有兩種就是泰國香米和日本的壽司米。也都是口感極好的優良稻米。其中的日本壽司米,米粒極大,又飽滿圓潤,色澤光亮,雖然味道稍微清淡一些,但是卻非常有嚼勁。


    此時,莊戶們正一邊哼唱著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一邊栽種著稻米。現在,在淑雲的主持下,香雪海的莊戶們已經舍棄插秧,改為用更省力、更便捷的拋秧。而且在見識了實際的效果之後,這一技術正以京城為中心,向四周迅速的擴展著,逐漸的被更多的人所采用。


    還有一千畝的土地是固定的花田,上麵種植了以玫瑰和薰衣草為主的各色花卉,專門用來供應莊子上的香薰屋配置各種的精油、香水,以及化妝品和洗浴用品。


    花田和香薰屋原本是由如雪負責打理的。如雪嫁入納蘭家以後,淑雲按照當初的諾言,給了如雪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做了嫁妝。然後就改為由丁德顏負責,現在德顏被淑雲派到了團團身邊,這裏的事就交給了衛氏接手。


    原本應該成為康熙良妃的衛氏,改變了既定的命運。現在安然自得的待在香雪海。大多時候都是待在學校裏教導孩子們,偶爾也會出來逛逛,小日子過得十分悠閑。在淑雲的幫助下,衛氏已經脫去奴籍,變為鑲黃旗包衣,就記在淑雲的名下,也算是有了正經的身份。現在又多了一份差事,人雖然變得更為忙碌了,可是卻活得更加的充實,自信了。


    最後的兩千畝地。每年都會搭配著種植上不同的作物。基本上是以各種蔬菜。豆類和香料為主。不過今年卻要空出一千畝,種植上優化後的棉花種子。


    棉花,莊子上也是第一次種植。而且在京城這裏種過棉花的人也幾乎沒有,雖然離此不遠的河北那裏有不少人家種植。可正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裏。淑雲心理還是隱隱的有些擔心。因此在準備工作方麵,淑雲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大意。首先在種植人員的選擇上就狠下了一番功夫,被選中的人不但要有經驗,還得是公認的種田好手。


    在種子的篩選,育苗,抗病蟲處理等方麵也是萬分仔細。在土地的選取與處理上,也是征詢了很多人的意見。之後,淑雲又把總結出來的各項注意事項匯集成冊,交給錢阿福。讓他仔細的交代給莊戶們,並且囑咐他要時時的從旁監督。之後,淑雲又細細的回顧了一下,沒發現有什麽漏洞後才放下心來。


    另外莊子周圍的幾座山上,早就種下的各種果樹大多也到了花期。成片成片的,或白,或粉,或紅的花朵占滿了山坡。微風吹來,帶來一陣陣清香宜人的香氣,也把香雪海裝扮的分外美麗。


    此時,田文鏡在澳門的談判也接近了尾聲。雖然葡萄牙人組織了英法等國,共同向以田文鏡為首的幾個談判人員,發起了無數次的猛烈攻勢。可奈何,田文鏡分毫不讓,態度十分強硬。而且洋人們此時終究是弱勢的一方,又有把柄捏在清廷手中。盡管一再的拖延時間,可是到了最後也沒想出來什麽好辦法,不得不乖乖的低頭,答應下朝廷的條件。


    最終達成的協議是:一所有在澳的外籍人士全部退出澳門,澳門從新歸於大清國管轄。


    二,在獲得大清國的允許後,葡、英、法、西等國百姓可以來澳門進行貿易活動,但是隻有暫住權而沒有永久居留權。


    三,葡、英、法、西等國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向大清國輸送鴉片,違禁者將依照大清律例予從重處罰,並該國政府要對大清國作出所繳獲鴉片數量售價的三百倍賠償。


    四,所有被大清國扣押的戰俘,無論國籍均可贖回,貧民一律135兩,士兵300兩,官員400兩起,官職每升高一級增加150兩,最高官職者為黃金5000兩,有爵位的贖銀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增加300兩,爵位每高一級增加200兩。


    五,此次挑起戰爭的一方——葡國,對大清國賠償戰爭損失白銀20萬兩。


    六,大清國承諾,葡、英、法、西等國每年占據大清國不少於百分之五十的對外貿易份額。


    七,所有賠償銀兩和贖金,十五日內必須全部付清。


    足足七條,幾乎每一條都是對大清國有利的。即使第六條,看似是在打了洋人幾巴掌之後給的一個大甜棗。可是其中也隱含著陷阱。條款中光是說了給洋人們不少於百分之五十的份額,可是卻沒說明每個國家具體給多少。這就要靠他們自己協商了。不過當利益分配不均時是最容易引發矛盾的。在康熙的授意下,田文鏡毫不客氣的給洋人們挖了大大的一個坑。而且就算洋人們知道這是個坑,他們也得忍不住乖乖往下跳。這就叫不戰而驅人之兵。老康這一手玩的著實漂亮。


    這一條約始稱《中葡澳門條約》,該條約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開創了中國外交史上的先河。為無數的後來人提供了範本,樹立了榜樣。


    而田文鏡也因此名揚天下。當然也是褒貶不一。不光是對田文鏡本人,對朝廷也是。有人讚賞,自然就有人批評。說朝廷懲治了洋人,彰顯了國威的同時,不但沒有勞民傷財,而且還有所收益,這事辦得漂亮者有之。


    說堂堂大清國不顧禮儀之邦,大國風範,重財輕義,欺壓蕞爾小國的人也不少。


    可是誰占了便宜誰知道。雖然康熙愛重名聲,聽了批評之言也很是不快,覺得這些人目光短淺。但是對於談判結果還是很滿意的。而後,在淑雲的提示下,康熙利用報紙對這次的事件做了大量的正麵宣傳,又授意納蘭容若組織人手,對那些批評之言作出了一**強而有力的反駁。


    很快,朝廷就在輿論上占據了上風。同時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轉變了觀念。


    <a id="ads" href="http:///"></a>


    康熙二十七年(1688)五月初四日。康熙作出了一件讓淑雲很是高興的事——永行禁止婦女殉葬。


    此事的起因是禮部題請旌表山西省烈婦荊氏。康熙說:夫死而殉,日者數禁。今見京師和各省,殉葬者尚眾。人命至為重大,而殉者令人惻然。夫壽夭者,隻能如此,何為此而自殞婦身!輕生從死,反常之事。如因此而更加旌表,則殉死者益多,有何益處?此後,王以下乃至普通百姓,婦女從夫而死事,永行禁止。


    雖然有些老學究對此有些微詞。可是哪家人家沒有個把的女兒啊,將心比心,隻要不是缺心眼,即使已經嫁了人,也沒有哪個願意看著自家辛辛苦苦養大的女兒,不但要承受生兒育女之苦,還要小心翼翼的伺候丈夫公婆,丈夫死了又得跟著殉葬。雖說能撈個好名聲吧,可是再好的名聲也沒有人命來得重要不是。再說女人就不是人了嗎?天下間哪有這樣的道理?


    可人言可畏,又有大義在前,礙於此,明裏很多人對殉葬之事都不敢有反對之言。可是暗裏很人的還是非常痛恨此事的。康熙這一旨意算是說出了百姓們的心聲,是相當得民心的一項政策。


    剛過了端午,天氣開始逐漸的炎熱了起來。康熙也開始了備戰準格爾的工作。


    而淑雲這裏卻快要被餑餑和湯圓這兩個小魔怪給氣死了。


    話說團團這些日子為了訓練她的娘子軍,累得整個人都瘦了一圈。淑雲看在眼裏,心疼的不行。可又幫不上什麽忙,隻能每天親自動手給團團準備些營養豐富的吃食,也好補養,調理一下。


    這樣一來,對兩個小的就難免疏於管教了。奴才們又不敢太據著兩個小祖宗。而在兩個小魔怪麵前說話稍微管用點的圓圓和泡泡,一個整天沉迷於醫術,一個不跟著一起淘氣就不錯了。


    兩個淘氣包子這下算是逮著機會了,不知怎麽就買通了方方和正正的兩個兒子,而且還學會調虎離山了,奴才們一個個被他們指使的團團轉,這兩個小混蛋卻趁機騎上它兩就跑...


    感謝書友,覺海慈航打賞100起點幣。(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在順治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福的小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福的小魚並收藏重生在順治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