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給予劉國軒、馮錫範等兩千餘台灣投誠的文武官員和四萬多兵丁兵以優厚待遇,這些人均得到了妥善安置。有願入伍及歸農者聽其自便,同時歸來的明朝宗室,也給予屯田牛種,安插定居。


    台灣是順利的平定了,可在如何處理台灣,是棄是留的問題上分歧很大,為此朝臣們之間發生了強烈的爭執。


    大家你來我往,紛紛嚷嚷的爭吵著。幾位上書房的大學士無奈之下一起來到香雪海,恭請康熙還朝理務,早下決斷。可康熙看著挺著大肚子悠閑的坐在那裏,正和一桌子吃食奮戰的淑雲,顯得十分猶豫。


    <a id="ads" href="http:///"></a>


    其實淑雲巴不得他趕緊走呢,淑雲還想著能找機會到空間裏生孩子,現在有康熙看著,別說機會了,連想一下都是奢侈的。而且更悲催的是,康熙先前居然說要等到淑雲做完月子才回宮,那不就意味著在此期間,淑雲根本不可能把孩子帶到空間裏調養嗎?


    看著突然送上門來的機會,淑雲哪能輕易的放過,等幾位大學士走後,連忙擦了擦嘴,有些不舍的放下沒食,起身走到康熙身邊故作賢惠的也跟著勸起了康熙。


    淑雲勸了半天,說得口幹舌燥的,康熙也無動於衷。淑雲急了,眼巴巴的看著康熙道“哎呀,到底怎麽樣?你倒是給句話痛快話啊?


    康熙轉過頭來,用很疑惑的眼神看著淑雲,道“怎麽?你就這麽希望朕回宮,不想讓朕陪著你嗎?”


    “哪有啊?我這不也是顧全大局嗎?”淑雲連忙訕笑的回道。


    “什麽大局啊?連這麽點小事都處理不好,哼,枉他們一個個自視才高八鬥,真是白食了朝廷的俸祿。讓他們吵去,朕看他們到底能吵出個什麽結果。這些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好好養胎,到時候爭取給朕生兩個大胖小子。放心。朕會一直陪著你的。”康熙拍了拍淑雲的手,無比堅定的說道。


    聽了這話,淑雲是欲哭無淚。看著康熙信誓旦旦的模樣,淑雲也不好再勸下去了,隻能是怏怏的住了嘴。


    勸康熙還朝無果,大家無奈之下,隻能紛紛給康熙上書。


    部分大臣以台灣乃“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加廣”,主張“遷其人,棄其地”。將台灣居民遷回內陸。僅留澎湖作為東南屏障。


    原來力主平台的大學士李光地也一改初衷。反對戍守台灣。他的理由是,“重洋之險,守則必設重戍”,設重戍一則加重內地人民負擔。彈丸之地,得不償失;二則必“固業”守將之子孫,“一旦瀕海有警,隱然有夜郎自大之勢”,會出現新的分裂割據局麵。他竟極荒謬地給出了一個賣國的辦法,不如“乘國威遠播,畀其地與‘紅毛’(荷蘭侵略者),而令世守輸貢,似猶永逸長安之道”。也不知道他是怎麽琢磨出來的。真是有病。


    看到李光地這一奏折時,康熙麵色陰沉,狠狠的拍著桌子道“鼠目寸光,荒謬天下之大謬。”


    把當時正坐在旁邊喝雞湯的淑雲嚇了一跳。


    而恭親王常寧,姚啟聖。施琅,以及大學士李蔚、王熙等則堅決反對放棄台灣。


    他們聯名上書道:


    “台灣地方北連吳會,南接粵嶠,延袤數千裏,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閩粵之左護,東南之保障,且野沃土膏,物為利溥,人居稠密,戶口繁息,農工商賈,各遂其生,實肥沃之區,險阻之域。一行徙棄,台灣居民勢必,安土重遷,失業流離,殊費經營,實非長策,而中國東南形勢,在海不在陸。陸之為患有形,海之藪奸莫測!台灣雖一島,實腹地數省之遮罩。棄之,則不歸番,不歸賊,必歸於荷蘭。彼執其戈船火器,又據形勝膏沃為巢穴。這無異於借給寇賊武器,又資助強盜糧餉,請他們來侵犯我們!且澎湖不毛之地,不及台灣什一,無台灣,則澎湖亦不能守。蓋籌天下之形勢,必求萬全,不要說台灣屯種可以少資軍食,即使它是不毛荒壤,必借內地挽運,亦斷斷乎不可棄!”


    康熙讀完奏折之後點了點頭,半天沒有說話,隻是用手指輕親的敲擊著桌麵。


    淑雲其實一直都很關心台灣的問題,隻是現在台灣剛剛收複,處置上朝臣們又意見不一,在這麽敏感的時刻,淑雲也不好貿然的置喙。現在倒不失為一個良機。而且康熙現在正值青年,銳氣勃發,較少天朝大國的陳腐,因而勢必也是讚同後一種觀點。


    淑雲斟酌了一下,就道“這種觀點已不再把國之大勢等同於天下之大勢,而是在敏銳地體察世界之大勢,把國之大勢放在世界之大勢之中思考。很有遠見啊。”


    康熙點了點頭道“是啊,台灣棄取,所關重大,棄而不守,尤為不可!看來常寧是長進了,也不罔朕對他的一番苦心。”


    淑雲放下吃了一半的雞翅膀,走到康熙身邊,拿起桌上的一支工匠所剛生產出來的鉛筆,在紙上勾畫起來,口中還一邊說道“玄燁,我以前跟你說過世界上海洋與陸地的劃分情況,這台灣別看離京城萬裏之遙,隻是由幾個不甚起眼的島嶼組成,可它恰恰是扼守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咱們大清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係的重要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不光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要從這裏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隻要也從這裏通過。而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倭國海的船隻一般也經過這裏。紅毛荷蘭人為什麽幾次進犯台灣,正因為這裏是塊寶地,強盜永遠都為財寶而動心。


    這台灣從前被稱作“夷洲”,三國時期的《臨海水土誌》中對其就有詳細的描述,“山頂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這句話則證明了在春秋戰國時期,台灣為越國的版圖。後來,經過三國到隋唐長時期的演變,閩粵一帶向台灣的移民也逐漸增加,到宋代時已經出現較多的往來和經濟活動,為便於管理,開始在台澎地區設立管理機構,澎湖已列入福建晉江縣版圖,盡管在後來的千年中,朝代更迭,皇者變換,但是台灣歸屬從來沒有改變過。哪怕地方再小,再遠,也是國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萬不容有失。”話到這裏,淑雲也剛好畫完了最後一筆,台灣附近海域的簡單輪廓躍然紙上,其它的陸地和海洋也被簡要的標注了出來。


    康熙靠到近前,仔細的看了半晌,說道“朕剛才就一直在想,你以前跟朕說過的那些海外的事,現在你把它大致的輪廓畫了出來,朕看著就更直觀了。這台灣確實是塊寶地,棄是肯定不會棄的,可至於要怎麽安排,朕現在還拿不定主意,要好好琢磨一下。唉?淑雲,你有什麽想法沒?在地裏、風物、人情方麵你比朕知道的要多些,不妨和朕說說。”


    前麵說了那麽多,其實都是鋪墊,淑雲真正想說的正是關於台灣的安排,沒想到康熙正好主動提出來了。淑雲又哪會客氣,沉吟了一下就道“其實恭親王他們的意見就很好啊。台灣氣候溫暖,物產豐富,糧食一年甚至可以達到三熟,因此在供給和生產生活方麵不用擔心。現在要考慮的是怎樣有效的利用其優越的地理位置。玄燁,還記得最初的天津衛嗎?”


    “你是說先在這裏建立衛所?”


    “不光是衛所,台灣有天然的良港,無論地理位置還是氣候條件,都非常適合作為海軍基地來使用。同時也非常適合經營海外貿易。將來等到條件允許時,可以把這裏作為大清對外的一個門戶和溝通大清東岸沿海各地區和海外各國的橋梁。經營好了,台灣給大清帶來的將是安全的保障和源源不斷的財富。”


    康熙沒有立刻回應,隻是靜靜的坐在那裏,過了一會,起身展紙而書,墨翔鸞鳳,筆走龍蛇:


    萬裏扶桑早掛弓,水犀軍指島門空。


    來庭豈為修文德?柔遠初非黷武功。


    牙帳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蒼生困,耕鑿從今九壤同。


    隨後康熙招來了李光地,問他道:“你恐台灣既擁重兵,尾大不掉,目下如何?”


    李光地上前奏道:“目下何妨?以皇上聲威,幾十年可保無虞。”


    康熙瞥了他一眼,朗聲道:“如此,且置郡縣。若計到久遠,十三省又能永保為我所有嗎?”


    康熙十九年八月五日,康熙正式批準在台灣設置地方軍政機構的疏請。先期駐兵兩萬人,分水陸八營。台灣軍政機構與內地完全相同,是按照民為軍服務這一宗旨來建設的。而第一任台灣總兵就是施琅。康熙同時下令開放禁海,施行還界。這一消息瞬時間讓東南沿海的漁民一片歡騰。


    台灣問題總算是塵埃落定了。可淑雲卻極度悲催了...


    感謝書友,蔚廷投了1票粉紅票


    感謝書友,水月s夭嬈,贈送了禮物100起點幣


    感謝書友,愛與願違贈送了禮物588起點幣(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在順治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福的小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福的小魚並收藏重生在順治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