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樣一來,他們自然認為淑雲是得罪了人,怕牽連到他們,才不敢和自家聯係的。而他們一家人倒是不害怕,有心要和淑雲聯係來著,也好問問看到底是怎麽回事。可就怕到時侯弄巧成拙,反倒讓人抓住淑雲的弱點,給淑雲惹來麻煩。也就強忍著擔心,沒敢聯係。
而且這一次和10年前還不一樣,那次起碼知道淑雲是跟誰走的,去幹什麽,又知道有湯姆照看,相對要放心一些。而現在這次是兩眼一抹黑,無著無落的,所以這樣提心吊膽的三個月下來,桂花嫂逮著淑雲當然是一頓狠訓了。
對於桂花嫂的訓斥,淑雲當然不敢反皮啦。淑雲知道,這也是桂花嫂為了自己好,把自己當親人才會這樣的,要不人家才不會吃飽了撐的,沒事管這閑事呢。
桂花嫂罵是罵,可是當發現淑雲還沒吃飯時,馬上親自下廚燒了好幾道好菜,又包了湯,給淑雲當作宵夜,說是給淑雲補補。
搞得胡芳和胡秋直喊“老娘偏心,他們從來都沒這份待遇。”
淑雲樂嗬嗬的吃了桂花嫂精心準備的晚飯。飯後趁著大家還沒睡,就把仙脂露給一家人都用上啦。一家人用過以後的驚奇反應自不用說。而且別看胡安和桂花嫂就是些普通百姓,可是一點也不糊塗,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和徐、陸兩位老爺子一樣鄭重地交代了家人不得外傳。
其實淑雲準備把仙脂露拿給陸家人用時,已經想好了要是暴露以後的對策。所以也不是那麽在乎他們是否外傳,可是能不外傳當然還是不外傳的好。
晚上淑雲就住在了胡家,還是和桂花嫂,娘倆一個被窩聊了半宿。
第二天一早,就著淑雲帶來的辣醬和辣白菜吃的早飯,見一家人對這兩樣東西很喜歡,淑雲就把方法教給了胡李氏。
又把玻璃窗給他們安上以後,才回的莊子。
等到溫室建好時,已經是十二月份了。
時間進入冬季。河麵開始結冰。這時北京迎來了入冬以後的第一場雪。鵝毛般的雪花紛紛揚揚的落下,整個世界一夜之間銀裝素裹。
莊子裏的冬小麥已經種下啦。農活方麵,隻需要每兩個人一天,輪換著照看溫室裏的蔬菜就可以了。除了丁水根需要照看城裏的鋪子,剩下的人基本上是閑了下來。
所以淑雲就琢磨著教他們認些簡單的字和算術啥的,也好充實充實。可是這些人畢竟已經成年了,歲數都不算小,學習能力當然不如小孩子。又多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他們本身又沒有什麽上進的意識,又都是些不愛學習的人。教起來當然要費勁啦。
為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淑雲製定了一套完整的獎罰辦法。又為了讓他們學的更容易一些。淑雲還把醞釀已久的漢語拚音也順勢搬了出來。
淑雲又想著在此基礎上編撰一套字典。因為現在的工具書種類非常稀少,用起來也不是那麽方便,最著名的就是東漢的許慎編寫的那部《說文解字》了,沒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是根本不可能看懂的。而著名的康熙字典要到康熙五十五年才能成書,現在還沒有開始編撰呢。
但是以淑雲現有的人力,想要編撰這樣的一部字典,即使有從前世帶來的《現代漢語詞典》做參照,一樣都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完成。
最好,最快能使其成書的辦法就是由康熙來下旨編撰。可是這樣一部首次引入漢語拚音,可能對讀書人和後世帶來深遠影響的大部頭工具書。由淑雲編撰或首先提出來,這兩條其中無論是哪一條都是極不合適的。
但是這是有利於文化傳播,造福國人的好事。淑雲又不甘心就這麽放棄啦。
於是就帶著陳策和杜先生一起。開始編撰極簡單的字典,就是那種配上圖畫和漢語拚音,隻對單個的字做一些最簡單的解釋,並引入了標點符號。美其名曰是為了方便孩子們和莊子上的莽漢啟蒙用的。而且淑雲還特地以人手不夠為借口,求了那兩個舉人柯友和刑進幫忙。希望到時候能借著他們的口讓康熙知道。但願這兩個人有那樣的見識吧,可以看到其中的好處。
還別說,這柯友和刑進還真不是那墨守成規的迂腐之人。一開始在淑雲求他們幫忙時,兩人是極不情願的。覺得康熙交給他們的任務還毫無頭緒,現在又不務正業的去編什麽字典,怕到時康熙知道了怪罪。而且就憑他們這幾個人能搞出什麽名堂啊。可是也隱隱的知道康熙對淑雲的看重,所以不好就這麽回絕了,於是打定主意要應付了事。可是當了解到了漢語拚音和標點符號的用法之後,馬上興奮的手舞足蹈,連呼“大善”。並且立刻征得了淑雲的同意,帶著現有的手稿,屁顛屁顛的跑去宮裏向老康匯報去了。
快要到年底了,康熙現在忙得不可開交。官員的考評,一年工作的總結,給宮內宮外人員的賞賜等等,都需要康熙親自過問。可他還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見了柯友和刑進,並詳細的聽他們解說了漢語拚音和標點符號的用法。康熙這麽聰明又有見識的人,自然從中看出了好處。人家這皇上也不是當假的,又馬上反應過來,這小小的漢語拚音會對天下的讀書人產生怎樣巨大的影響,甚至是帶來一場劃時代的變革,另外還附帶了一套方便斷句的標點符號。推行好的話對他的威望和統治將是大有益處的。
所以康熙馬立即傳召了侍講學士張英和中書高士奇,讓他們一同參詳並盡快拿出具體的推行辦法。過了年,就開始在全國普及,並且要盡快編撰一部字典,就定名為《康熙字典》。又勉勵了柯友和刑進一番,再一次當場提升了二人的官職。又承諾讓他們加入《康熙字典》的編撰工作。
這可把兩個舉人高興壞了,升官且不說。單是編寫這部一定能流芳百世的《康熙字典》,就意味著他們的名字將會和字典一起被載入史冊,傳於後世。這對讀書人來講是莫大的榮耀啊,當然比升官發財還要讓人興奮了。讀書人最好的就是名,要不明朝時,怎麽會有那麽多的禦史言官,動不動就搞什麽死諫,還不就是為了搏個好名聲傳於後世。現在不用玩那套死呀活呀的把戲,又不費什麽力氣,就能流芳百世,對於他們兩個可能一輩子都出不了什麽頭的小小的舉人來說,當然是覺得天上掉餡餅,美的都有些找不著北了。心中對淑雲的感激也就更勝了。
康熙現在實在是抽不出時間去香雪海看淑雲,所以又特地命李德全帶著大批的賞賜和柯友、刑進二人一起去了莊子上慰問一番。
這個結果對於淑雲來說就是最想要的啦,什麽賞賜不賞賜的,淑雲也沒放在心上。不過麵上當然要表示感激啦,要不然以老康的小心眼,又該生氣啦。
而且李德全回宮時,淑雲還翻出了從歐洲帶回來的皮手套,讓他給康熙帶去,並且大言不慚的謊稱是自己親手做的。就算是給老康的新年禮物啦。
這把收到手套的康熙給高興的。一連幾天見了誰都是笑嗬嗬的。一時間搞得宮內外的氣氛是分外和諧。
在李德全來時,淑雲就趁機讓他幫忙在內務府找幾個精通鑄造和印刷術的工匠。
因為淑雲想要搗鼓鉛活字印刷術了。現在清國也有活字印刷,但多是木活字,泥活字和銅活字,做工都比較粗糙,印出來的效果當然就不好。而更多的還是用古老的雕版印刷。
莊上的孩子們上課用的課本,考試的卷紙等等這些,編寫完成之後,都要找作坊印刷,花費大不說,而且還特別麻煩,又費時間。通常就是一張考試的卷紙送到印刷作坊,弄好後取回來最快也要4、5天。這還是看在老主顧的麵子上,人家給趕了工的。要是課本的話,就更別提了。一學期的課上完了,課本還不見得能不能拿到手呢。而且最可氣的是,一些涉及西學方麵的內容,人家還死活都不給印,說是朝廷明令禁止的。
淑雲他們就這麽幾個人,也不能把時間都花在抄寫課本上吧。要是把內容都寫在黑板上,讓孩子們自己抄,浪費時間不說,而且沒有規範的課本,對學習質量總會有影響的,也顯得不正規啊。
要是雇些人,在莊子上弄間小作坊,自己印的話,雕版工,印刷工,打雜的等等,沒十個、八個人就別想置辦起來。
淑雲思來想去,既然有老康照著,倒不如在內務府找些手藝高超的工匠,把鉛活字印刷術搗鼓出來。那樣的話有兩、三個人就完全可以操作了,而且印刷效果好,速度也快,成本相應的也減少了。如此一來不僅方便了自己,也造福了更多的讀書人,而且更利於文化的傳播。
製作鉛活字的材料淑雲也知道,就三種金屬——鉛、銻、錫,自己隻要把這三種金屬的特點和樣子告訴鑄造的工匠,至於搭配比例,到哪去找,那就是他們的事了。淑雲隻負責檢驗成果。
<a id="ads" href="http:///"></a>
至於油墨,現在就有,而且還不錯。如果到時發現不好用的話,大不了再讓他們改進改進。可不要小瞧這時候的工匠,那手藝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棒著哪,要是他們也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想必不會比後世普通的科學家差。
感謝書友暮色擾擾,晚空墜星,愛你的寶貝小豬,打賞作品100起點幣。(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而且這一次和10年前還不一樣,那次起碼知道淑雲是跟誰走的,去幹什麽,又知道有湯姆照看,相對要放心一些。而現在這次是兩眼一抹黑,無著無落的,所以這樣提心吊膽的三個月下來,桂花嫂逮著淑雲當然是一頓狠訓了。
對於桂花嫂的訓斥,淑雲當然不敢反皮啦。淑雲知道,這也是桂花嫂為了自己好,把自己當親人才會這樣的,要不人家才不會吃飽了撐的,沒事管這閑事呢。
桂花嫂罵是罵,可是當發現淑雲還沒吃飯時,馬上親自下廚燒了好幾道好菜,又包了湯,給淑雲當作宵夜,說是給淑雲補補。
搞得胡芳和胡秋直喊“老娘偏心,他們從來都沒這份待遇。”
淑雲樂嗬嗬的吃了桂花嫂精心準備的晚飯。飯後趁著大家還沒睡,就把仙脂露給一家人都用上啦。一家人用過以後的驚奇反應自不用說。而且別看胡安和桂花嫂就是些普通百姓,可是一點也不糊塗,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和徐、陸兩位老爺子一樣鄭重地交代了家人不得外傳。
其實淑雲準備把仙脂露拿給陸家人用時,已經想好了要是暴露以後的對策。所以也不是那麽在乎他們是否外傳,可是能不外傳當然還是不外傳的好。
晚上淑雲就住在了胡家,還是和桂花嫂,娘倆一個被窩聊了半宿。
第二天一早,就著淑雲帶來的辣醬和辣白菜吃的早飯,見一家人對這兩樣東西很喜歡,淑雲就把方法教給了胡李氏。
又把玻璃窗給他們安上以後,才回的莊子。
等到溫室建好時,已經是十二月份了。
時間進入冬季。河麵開始結冰。這時北京迎來了入冬以後的第一場雪。鵝毛般的雪花紛紛揚揚的落下,整個世界一夜之間銀裝素裹。
莊子裏的冬小麥已經種下啦。農活方麵,隻需要每兩個人一天,輪換著照看溫室裏的蔬菜就可以了。除了丁水根需要照看城裏的鋪子,剩下的人基本上是閑了下來。
所以淑雲就琢磨著教他們認些簡單的字和算術啥的,也好充實充實。可是這些人畢竟已經成年了,歲數都不算小,學習能力當然不如小孩子。又多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他們本身又沒有什麽上進的意識,又都是些不愛學習的人。教起來當然要費勁啦。
為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淑雲製定了一套完整的獎罰辦法。又為了讓他們學的更容易一些。淑雲還把醞釀已久的漢語拚音也順勢搬了出來。
淑雲又想著在此基礎上編撰一套字典。因為現在的工具書種類非常稀少,用起來也不是那麽方便,最著名的就是東漢的許慎編寫的那部《說文解字》了,沒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是根本不可能看懂的。而著名的康熙字典要到康熙五十五年才能成書,現在還沒有開始編撰呢。
但是以淑雲現有的人力,想要編撰這樣的一部字典,即使有從前世帶來的《現代漢語詞典》做參照,一樣都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完成。
最好,最快能使其成書的辦法就是由康熙來下旨編撰。可是這樣一部首次引入漢語拚音,可能對讀書人和後世帶來深遠影響的大部頭工具書。由淑雲編撰或首先提出來,這兩條其中無論是哪一條都是極不合適的。
但是這是有利於文化傳播,造福國人的好事。淑雲又不甘心就這麽放棄啦。
於是就帶著陳策和杜先生一起。開始編撰極簡單的字典,就是那種配上圖畫和漢語拚音,隻對單個的字做一些最簡單的解釋,並引入了標點符號。美其名曰是為了方便孩子們和莊子上的莽漢啟蒙用的。而且淑雲還特地以人手不夠為借口,求了那兩個舉人柯友和刑進幫忙。希望到時候能借著他們的口讓康熙知道。但願這兩個人有那樣的見識吧,可以看到其中的好處。
還別說,這柯友和刑進還真不是那墨守成規的迂腐之人。一開始在淑雲求他們幫忙時,兩人是極不情願的。覺得康熙交給他們的任務還毫無頭緒,現在又不務正業的去編什麽字典,怕到時康熙知道了怪罪。而且就憑他們這幾個人能搞出什麽名堂啊。可是也隱隱的知道康熙對淑雲的看重,所以不好就這麽回絕了,於是打定主意要應付了事。可是當了解到了漢語拚音和標點符號的用法之後,馬上興奮的手舞足蹈,連呼“大善”。並且立刻征得了淑雲的同意,帶著現有的手稿,屁顛屁顛的跑去宮裏向老康匯報去了。
快要到年底了,康熙現在忙得不可開交。官員的考評,一年工作的總結,給宮內宮外人員的賞賜等等,都需要康熙親自過問。可他還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見了柯友和刑進,並詳細的聽他們解說了漢語拚音和標點符號的用法。康熙這麽聰明又有見識的人,自然從中看出了好處。人家這皇上也不是當假的,又馬上反應過來,這小小的漢語拚音會對天下的讀書人產生怎樣巨大的影響,甚至是帶來一場劃時代的變革,另外還附帶了一套方便斷句的標點符號。推行好的話對他的威望和統治將是大有益處的。
所以康熙馬立即傳召了侍講學士張英和中書高士奇,讓他們一同參詳並盡快拿出具體的推行辦法。過了年,就開始在全國普及,並且要盡快編撰一部字典,就定名為《康熙字典》。又勉勵了柯友和刑進一番,再一次當場提升了二人的官職。又承諾讓他們加入《康熙字典》的編撰工作。
這可把兩個舉人高興壞了,升官且不說。單是編寫這部一定能流芳百世的《康熙字典》,就意味著他們的名字將會和字典一起被載入史冊,傳於後世。這對讀書人來講是莫大的榮耀啊,當然比升官發財還要讓人興奮了。讀書人最好的就是名,要不明朝時,怎麽會有那麽多的禦史言官,動不動就搞什麽死諫,還不就是為了搏個好名聲傳於後世。現在不用玩那套死呀活呀的把戲,又不費什麽力氣,就能流芳百世,對於他們兩個可能一輩子都出不了什麽頭的小小的舉人來說,當然是覺得天上掉餡餅,美的都有些找不著北了。心中對淑雲的感激也就更勝了。
康熙現在實在是抽不出時間去香雪海看淑雲,所以又特地命李德全帶著大批的賞賜和柯友、刑進二人一起去了莊子上慰問一番。
這個結果對於淑雲來說就是最想要的啦,什麽賞賜不賞賜的,淑雲也沒放在心上。不過麵上當然要表示感激啦,要不然以老康的小心眼,又該生氣啦。
而且李德全回宮時,淑雲還翻出了從歐洲帶回來的皮手套,讓他給康熙帶去,並且大言不慚的謊稱是自己親手做的。就算是給老康的新年禮物啦。
這把收到手套的康熙給高興的。一連幾天見了誰都是笑嗬嗬的。一時間搞得宮內外的氣氛是分外和諧。
在李德全來時,淑雲就趁機讓他幫忙在內務府找幾個精通鑄造和印刷術的工匠。
因為淑雲想要搗鼓鉛活字印刷術了。現在清國也有活字印刷,但多是木活字,泥活字和銅活字,做工都比較粗糙,印出來的效果當然就不好。而更多的還是用古老的雕版印刷。
莊上的孩子們上課用的課本,考試的卷紙等等這些,編寫完成之後,都要找作坊印刷,花費大不說,而且還特別麻煩,又費時間。通常就是一張考試的卷紙送到印刷作坊,弄好後取回來最快也要4、5天。這還是看在老主顧的麵子上,人家給趕了工的。要是課本的話,就更別提了。一學期的課上完了,課本還不見得能不能拿到手呢。而且最可氣的是,一些涉及西學方麵的內容,人家還死活都不給印,說是朝廷明令禁止的。
淑雲他們就這麽幾個人,也不能把時間都花在抄寫課本上吧。要是把內容都寫在黑板上,讓孩子們自己抄,浪費時間不說,而且沒有規範的課本,對學習質量總會有影響的,也顯得不正規啊。
要是雇些人,在莊子上弄間小作坊,自己印的話,雕版工,印刷工,打雜的等等,沒十個、八個人就別想置辦起來。
淑雲思來想去,既然有老康照著,倒不如在內務府找些手藝高超的工匠,把鉛活字印刷術搗鼓出來。那樣的話有兩、三個人就完全可以操作了,而且印刷效果好,速度也快,成本相應的也減少了。如此一來不僅方便了自己,也造福了更多的讀書人,而且更利於文化的傳播。
製作鉛活字的材料淑雲也知道,就三種金屬——鉛、銻、錫,自己隻要把這三種金屬的特點和樣子告訴鑄造的工匠,至於搭配比例,到哪去找,那就是他們的事了。淑雲隻負責檢驗成果。
<a id="ads" href="http:///"></a>
至於油墨,現在就有,而且還不錯。如果到時發現不好用的話,大不了再讓他們改進改進。可不要小瞧這時候的工匠,那手藝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棒著哪,要是他們也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想必不會比後世普通的科學家差。
感謝書友暮色擾擾,晚空墜星,愛你的寶貝小豬,打賞作品100起點幣。(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