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回京


    說到這裏,淑雲停了下來。lingdiankanshu然後低著頭,手指慢慢的敲擊著椅子扶手,思考著接下來要說的話。眾人也沒有急著追問,房間裏陷入了短暫的安靜。


    過了好一會兒,淑雲才抬起頭來。緩緩的開口說到:“兩位爺爺,眾位伯父。涉及我們兩大家子,50多口人的安危和出路,不能隻是單憑推測和空泛的口頭商議,來貿貿然的作出決定。我想還是由我先去陝西查探一番,尤其是渭南到運城要怎麽走,一定要實地的考察一下。再商議對策。”


    淑雲說完,房間裏的人,除了徐老爺子,都詫異都看著淑雲。陸老爺子馬上擺手到:“不行,這樣不行,怎麽能讓你一個姑娘家為我們去做這麽危險的事,還是讓平兒走一趟吧。”


    淑雲搖頭道:“還是我去吧,眾位伯伯和哥哥們都是男人,現在吳三桂那些叛軍正在征招民夫和壯丁,到時要是一不小心被抓去了,耽誤事不說,弄不好是要喪命的。我長得小,到時扮成小乞丐,不會引人注意。反倒安全些。再說我的身手也還不錯,不會有事的,放心吧。”


    淑雲說完,陳策發話了:“還是讓我陪你走一趟吧。”


    淑雲依然搖頭道:“陳先生,你還是留下來,替我保護爺爺他們吧。還是我一個人去,那樣才隱蔽得多,兩個人終歸是目標大了一點。這次不像是我們來時那樣,隻有我們兩個人,怎樣都無所謂。現在涉及這麽多人的安危,還是要更加小心一些。”


    然後淑雲又轉頭對著徐老爺子說道:“爺爺,你是知道徒兒的本事的,當年我才八歲,就能遠涉重洋。現在這麽點問題,我會處理好的。再說您知道的,沒有人比我更合適走這一趟。再說此次前去,不光是查探陝西的形式與地形,最好能在靠近山陝邊界的地方找到一個合適的臨時落腳點,到時即便不能馬上渡過黃河,到達山西後,也好就近隱蔽起來,等待合適的時機。”


    淑雲說完,徐老爺子沒有馬上發話,眾人也都看著他,等待老爺子的決定。


    過了很長時間,老爺子才看著淑雲說道:“雲雲,你真的有把握嗎?實在不行,就是我們大家去青海遭幾年罪,爺爺也不想你陷入危險。”


    淑雲一臉嚴肅而堅定的看著老爺子說到:“爺爺,您是知道的,沒有把握的事,徒兒從不會去嚐試。放心吧,這次的事,我非常有把握。”


    老爺子又捋著胡須看了淑雲半晌,才慢慢的點頭到:“好吧,爺爺相信你,不過萬事小心,不可強求。”


    徐爺爺說完,房間裏的其他人都是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他。而陸老爺子馬上表示了反對。


    徐老爺子見眾人如此,就不慌不忙的擺了擺手,說到:“我這個徒兒,我是相信的。”


    聽了老爺子這句話,大家都愣住了。對於徐老爺子的命令,眾人還都是服從的。既然老爺子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啦,大家隻能是帶著懷疑與擔憂點頭同意。


    <a id="ads" href="http:///"></a>


    第二天一早,淑雲拒絕了大家派個人護送自己到自貢的提議,穿著一身乞丐裝,扮作男孩子,獨自一人上路了。


    仗著空間的掩護,一路順風順水的輾轉到了渭南。渭南是陝西通往關中的門戶,即使在現在的清朝初年,也是非常繁華。盡管戰亂給這個城市蒙上了一絲陰影,可是街上仍舊是人來人往,叫賣聲此起彼伏。


    淑雲一路行來,發現形式比想象中要好得多,朝廷的大軍與王輔臣正在隴南一線對峙,陝西大部,包括西安和渭南都還在朝廷手中。和淑雲原來了解到的情況不一樣,所以淑雲乘坐的運鹽船並沒有出四川。淑雲也是仗著空間的幫助,才能順利到陝西的。而且在戰勢方麵,朝廷也開始逐漸扭轉不利的局麵。


    所以原來的計劃要改變了,現在隻要在綿陽渡過嘉陵江,就可以到達漢中,進入朝廷控製的區域。


    淑雲一路行來,就近觀察了一下,對於朝廷和叛軍的情況,有了更直觀,更具體的了解。以前隻是通過書上的記載,對形式作出判斷,那畢竟多數是後人根據史料編寫的,難免有不嚴謹和出現偏差的地方。所以淑雲原來一直以為王輔臣控製了整個陝甘地區,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這樣。好在堅持走了這一趟,要不然,貿然行動,會使徐、陸兩家人陷入被動。


    所以淑雲沒有急著掉頭去漢中和綿陽一帶,而是就勢一路來到渭南。


    等淑雲到了漢中,發現朝廷和叛軍雙方因為有漢中的巴山、秦嶺天險,所以在這裏的駐兵不多。而嘉陵江兩岸的雙方士兵也是有規律的巡視河岸,基本上是每隔一個時辰,才會有一隊人沿著河岸巡視一次。這樣的話,趁著夜色,在叛軍巡邏的空檔期,找一段比較狹窄,水流相對平緩的河段渡河,還是有可能的。


    淑雲又隱在空間裏,反複的觀察了三天。等到把一切情況掌握準確之後。又在就近的山上隱蔽處,非常幸運的找到兩間山裏獵戶的房子,作為眾人的臨時落腳點。那裏看起來已經有段時間沒人居住了,房間裏滿是灰塵。淑雲怕不保靠,又在房子附近隱藏起來,觀察了兩天,確定沒有人會來後。才動身返回宜賓。


    回到流米寺,見到擔心不已的眾人以後。淑雲把自己這些天以來觀察和了解到的事,向眾人詳細的說了一遍。大家也在感歎消息的閉塞,多虧淑雲走了這一趟,不然錯過機會不說,還有可能陷入危險。


    眾人又仔細的商議了一番,確定了此去的詳細計劃。


    第二天,陳策和陸平帶著錢,去自貢找船老板林娃子。為了以防萬一,淑雲則是和徐、陸兩位老爺子抓緊時間偽造眾人的身份證明。


    事情辦的很順利,陸平隻隔了兩天就回來了。他們已經成功的買通了林娃子。


    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十月二十五日。陸平、徐子清,作為兩家的代表,而陳策則是因為他的身手好,可以保護先到綿陽的兩家人,幫助應對和處理一些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所以三人在淑雲的帶領下,作為第一批去綿陽打前站的人,躲藏在林娃子的運鹽船上,一路順利的抵達綿陽,住到了淑雲事先安排好的房子裏。


    淑雲安排好幾人,就立即隨林娃子的船啟程返回自貢,到了自貢碼頭,陸安帶著徐家唯一沒有被遣散的方管家,已經等在那裏了。淑雲請他們跟著林娃子,就近監視他。又讓林娃子找了和他要好的另一個船老板陳福貴,並買通他,請他一起幫忙運送兩家人。


    就這樣反複用了近四個月的時間,兩家人才全部抵達綿陽。淑雲又花重金,買下了林娃子的運鹽船。自此淑雲的積蓄也被花得一幹二淨了。


    下一步就是要想辦法渡過嘉陵江,到朝廷控製的漢中去。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四月二日,距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吳三桂起兵反清時起,這場叛亂已經持續了將近三年的時間。隨著戰亂的擴大和深入,很多地方已是滿目瘡痍,許多百姓流離失所。而今的戰勢,朝廷方麵也逐漸占據上風。


    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依舊是徐子清、陸平和陳策打前站,趁著夜色,在叛軍換防的空檔,三人帶著徐老爺子寫給朝廷的求援信,渡過嘉陵江,進入漢中。並且成功的取得了漢中守將合赫裏的信任與幫助。


    隨後,徐、路兩家人用這個辦法,全部平安的渡過嘉陵江,偷渡到了漢中。


    在漢中城,做了短暫的休息。然後在合赫裏的安排下,一行人啟程前往京城。隻是經過兩家老爺子的共同商議,徐子清和陸平、陸安沒有隨大家一起去京城,而是留在了漢中,作為軍醫,幫助從前方退下來的朝廷傷員醫治。


    一路上,淑雲收養了6個因戰亂而失去家庭而四處流浪的孤兒,4男2女。還有一對帶著一雙智齡兒女的夫妻。丈夫錢阿福28歲,妻子錢劉氏26歲。兩人是陝西逃難去山西的,因為兒子小狗子在路上生病了,夫妻二人走投無路,想賣身為奴,被路過的淑雲救下,自此跟著淑雲一路前往京城。


    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七月十六日。淑雲一行人順利抵達京城。


    高高的前門樓子,幾經歲月的風雨,依舊是那樣的英姿挺拔。


    淑雲就和陳策帶著一路上收來十個人,暫時借住在徐老爺子家裏。隨後淑雲請陳策幫忙賣掉了一些寶石,換了500兩黃金。


    然後淑雲又請陳策陪著自己去小湯山考察了一番。因為淑雲想把以後的家安在那裏。現在這個時期,朝廷還沒有對這一地區重視起來,康熙皇帝也還沒有在這裏修建行宮。隻是在上好的位置,有幾個隸屬內務府和權貴的莊子。


    淑雲就趁機請陳策幫忙,在小湯山的邊緣,靠近京城的位置,買了一座帶有兩處極不錯溫泉的小山,還有小山附近的200畝土地。一共花去了2000兩銀子。其實比這座小山好的地方還有很多,可是淑雲作為一個無權無勢的女子,那是根本不敢去占的。也不是淑雲不想買下更多的土地和帶溫泉的山,可是以後皇帝會來這裏建行宮,權貴們也會隨著來這裏圈地。就是現在買下了,到那時淑雲也不見得會保住這些,反而會因此引起別人的覬覦。


    <ahref=httgt;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在順治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幸福的小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幸福的小魚並收藏重生在順治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