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死啊!公子的事情是你能打聽的嗎?不想死趕緊給我把嘴閉上。”


    年紀大的官兵,直接一巴掌拍在了年輕官兵的腦袋上。


    兩人看著幾人進城之後就往城北而去。


    這一行人正是由京城而來的白鹿書院學子。


    為首之人叫武誌聰,此次秋闈京畿府解元,也就是鄉試的第一名。


    他們所在的白鹿書院可是禹國排名第一的書院,書院的第一任院長不是別人正是第一代禹皇。


    而後麵的曆代太子也都會進入書院學習。


    全天下的讀書人都以能夠進入白鹿書院為榮,在這裏不但能夠獲得飽學大儒的親自指點,並且還有可能與太子同窗。


    如此殊榮足以讓天下所有的讀書人為之瘋狂。


    但白鷺書院的招生卻是非常嚴格,隻有各府鄉試的前十名才有資格進入。


    禹國建國至今科舉已經進行了25次,白鷺書院就出了18個狀元,如今朝廷三品以上的重臣有7名之多。


    其他各級官員更是不計其數,可以說禹國實施科舉製以來60%的官員都出自白鹿書院。


    可想而知這白鷺書院在這禹國是何等顯赫的存在,普天之下莘莘學子都以能夠進入該書院為榮。


    此次武誌聰等人之所以來到潁陽府,正是受院長所托,前來潁陽迎接一位大儒入京。


    這位大儒名叫劉澈,家祖為孔聖72門徒之一,飽學之士,在禹國乃是泰鬥級人物。


    此人學富五車才高八鬥,注解的《孔聖語錄》,更是被各國學子追捧,成為科舉必讀之書。


    除了其學識淵博之外,劉澈年輕時更是效仿師祖,周遊列國,熟悉各國之風土人情,且交友廣闊,在幽國和武國都有一定名氣。


    最關鍵的是他曾是首任並肩王的幕僚,雖然跟隨並肩王時間不長,但卻非常受其器重。


    其在三國鼎立局麵形成之初,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而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科舉製和舉薦製並行。


    禹國建國之後,並肩王親自推薦其為禮部侍郎,統管科舉改製。


    其上任之後,著書立說,改進書籍印刷方法,大力推廣民間私塾,使得禹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成型。


    同時完善科舉製度,為朝廷選出了很多優秀官員。


    但是也正是因為其大力推行科舉製,損害了門閥士族的利益。


    讓其在朝廷中舉步維艱,直到首任並肩王辭世。


    失去了庇護的劉澈最終還是被迫辭官,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潁陽府養老。


    而白鹿書院這次派出武誌聰等人的目的,就是想請劉澈再次出山。


    說起來這件事其實還和秦風有關係。


    禹國這些年隨著局勢的不斷穩定,當年為了盡快統一,分封的那些諸侯王實力也在快速壯大。


    地方諸侯王和中央皇權的矛盾也在日益加劇,禹皇近些年已經不止一次的在朝廷中提出了削藩的想法,但都是阻力重重。


    一直無法的到落實和實施。


    直到這次津南李家的事情出現。


    李家的事情在發生之後,劉南漳便八百裏加急將這件事強進行了上報。


    事關謀反,沒有人敢不重視,所以在情報送出的第二天,京城就收到了李家謀反的消息。


    當然,劉南漳在上報的時候,並沒有扭曲事實,而是如實進行了匯報。


    情況也和他想的一樣,這件事總歸來說就是由秦風那句“這津南縣的王法是禹國的王法還是你李家的王法”引起的。


    至於李家的謀反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


    但是禹皇本就想要削藩,隻是一直苦於沒有好的借口,李家的事情一出,正是瞌睡遇到了枕頭。


    禹皇得到消息之後,當即大喜。就要準備下令將李家之人滿門抄斬。


    但當政令下達到中書省之後,卻是被幾位內閣大臣給駁回了。


    禹國建立之後,采用了和三省六部類似的朝廷管理製度。


    皇權雖然至高無上,但是也會受到三省節製,皇帝下達的命令三省會負責審閱。


    當三位內閣大臣同時反對的時候,皇帝的政令就無法通過。


    禹皇的這道政令在到了三省之後,三位閣老經過審查,並且派出準人徹查之後,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證據。


    於是他們就直接將這道政令給駁回了,倒不是說這三位閣老和皇帝作對。


    他們的出發點也沒有錯,一則李家謀反確實沒有有效證據,二則津南李家雖然隻是一個分支家族,但是背後卻是潁陽李家。


    這李家前麵已經說過,正是當年尹國的皇室,也正是因為其投降投的早,原本皇族勢力保存的非常完整。


    如今的尹王可是全國實力最為強大的幾個藩王之一。


    如果就這樣處置了李家分支,各路藩王本就對削藩之事,頗有抵抗。


    如果因為這件事讓藩王起兵造反,到時候禹國怕是又要分崩離析。


    在經過幾輪的爭論之後,禹皇最後不得不妥協。但是心中卻是非常不甘。


    而就在這時,趙甄的一則消息再次讓禹皇占據了上風。


    那就是李家餘孽竟然刺殺並肩王世子。


    趙家稱帝之時就已經公告天下和秦家共坐天下,刺殺並肩王世子,等同於刺殺皇子。


    原本還以為證據不足,現在就成了證據確鑿。


    最後三位閣老也無話可說,李家謀反的罪名很快就被定了下來,並且昭告天下。


    津南李家也慘遭滅族。


    各路諸侯在知道這件事後,也是反響不一。根據情報部門探查的結果,各路藩王均有異動。


    可此次事件因為刺殺一事,可謂是證據確鑿,藩王們也沒有起兵的借口隻能繼續隱忍。


    直到趙甄回到京城,秦風那段關於壟斷教育,以及科舉弊端的論述也被其告知了禹皇。


    禹皇聽後,倒也沒有給出評價,但是在第二天之後,就給白鹿書院的院長去了一封私信。


    於是便有了武誌聰等人前來尹川請劉澈出世的事情。


    而隨著李家被滅,秦風這個名字也屢次在各門閥大族中出現,隻是在知道其隻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小秀才之後,這些大家族就不再關心,很快就將這個名字忘記。


    武誌聰一行人進城之後一路向北,並且在城裏停留,而是出了潁陽城北門,繼續往北行去,直到進入到了一片山野當中。


    這才遙遙望見遠處山坡之上有一一進小院。


    根據情報,此地正是劉澈隱居之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古代混日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餃哥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餃哥哥並收藏我在古代混日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