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張銘姻緣
農家小嬌妻帶領全家吃香喝辣 作者:薄荷煙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芸和譚文庭等人在貢院門口,左顧右盼,一直沒有看到張銘和張伯母的身影,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天色漸晚,眾人決定不再等待,先行回家。畢竟,他們也擔心張銘和他母親找不到他們,提前回去了。
一行人駕著馬車回到家中,立刻詢問門房是否見到過張銘和張伯母。然而,得到的答案卻是否定的。這讓全家人都不禁有些焦急起來,不知道這兩個人到底去了哪裏。
譚根生在一旁忍不住說道:“這倆人在京城舉目無親,人生地不熟的,他們能去哪裏呢?”
方氏思考片刻後猜測道:“也許她們去寺廟還願了吧?”
方有為聽了這話,連忙說道:“姑姑,那我這就駕車去附近的寺廟找找看!”
“好,快去快回啊!”方氏連連點頭答應。
於是,方有為匆匆忙忙地駕車離去。而其他人則在家裏焦急地等待著消息。一個時辰過去了,方有為終於回來了,但他卻一臉沮喪,氣喘籲籲地對大家搖了搖頭,表示在寺廟裏並未找到張家母子的蹤跡。
“這,這莫不是張銘沒有考中,他和張伯母偷偷回老家去了?”譚文成皺起眉頭,在一旁猜測道。
“可就算是他們回華陽縣,也應該回來和我們說一聲啊。而且我剛才去看了一下他們的房間,還和早上出門時一樣,並沒有翻動整理過的痕跡!”梅子站在一旁,焦急地說道。她那一雙明亮的大眼睛裏滿是擔憂之色,似乎想通過自己的細心觀察找到一些線索。
眾人聽到梅子這麽一說,頓時沉默不語,心中更是充滿了焦慮與疑惑。原本他們滿心歡喜地準備給譚文庭慶祝,但此刻卻沒有人敢再提起這個話題。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馬蹄聲。緊接著,一輛馬車緩緩停在了譚家大門口。
“會不會是張銘他們回來了?”有人小聲嘀咕道。
“快去看看!”譚文成連忙吩咐道。
門房得到指示後,一路小跑著來到了聽鬆居,氣喘籲籲地告訴大家:“張銘公子和張夫人回來了!”
眾人一聽,立刻興奮起來,紛紛跟隨著門房走出了聽鬆居。
當他們走到二進門那裏時,正好看到張銘攙扶著他的母親走進院子。兩人的臉上神情複雜,既有歡喜又有憂愁,讓人難以琢磨。
看到他們兩個回來,並且相安無事,大家也都鬆了一口氣!待眾人在聽鬆居坐穩後,便迫不及待地向兩人詢問起方才的去向以及所經曆之事。
原來,去年張銘與譚文庭初至京城時,曾有一次張銘上街購置筆墨,卻不慎被一輛疾馳而來的馬車衝撞倒地,手中墨塊亦隨之破碎。而當時坐在馬車上的那位嬌貴小姐不僅毫無歉意,甚至口吐狂言,令張銘惱怒不已。
於是張銘攔下馬車,對那女子好一番數落。然而那女子並未善罷甘休,反而揚言說要讓張銘好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沒過多久,這位女子竟尋至國子監門前,攔住張銘,並送上許多筆墨紙硯作為賠禮,稱其家人已對她嚴加訓斥。
此時譚文庭突然想起,之前有一段時間張銘曾送給他一塊上等的硯台,當他問張銘從何處購得時,張銘隻說這是朋友贈送之物。現在想來,應該就是那時的事了!
接下來的日子裏,張銘總感覺有一種奇怪的巧合——他似乎常常與那位女子不期而遇。有時候,他們會在茶樓碰麵;有時候,則是在書局相遇。不過,張銘將這些偶遇歸結為純粹的巧合,並未過多在意。畢竟,京城這麽大,人們總會在不同的地方出現。
原來那位女子並非普通人家的姑娘,而是京城裏一家富裕家地小姐,這位大老爺隻有這麽一個寶貝女兒,自然寵溺有加,難免養成了她驕縱的性格。
自那次張銘在大街上斥責她之後,她便對張銘念念不忘。起初,她的父親並不同意,但如今張銘考中了貢士,殿試過後極有可能成為進士,這位老爺終於心動了。
就在放榜的時候,這家人邀請張銘和他的母親到府上一敘。說是邀請,其實更像是強行把他們帶去。張銘無奈地表示,當時的情景簡直就是被綁架過去的。
講到這裏,大家也都明白過來了,一個個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但緊接著又浮現出好奇之色,紛紛把目光投向張銘,似乎在期待著什麽後續發展。
然而,張銘卻突然變得靦腆起來,麵對眾人的注視,他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臉龐瞬間漲得通紅,像是熟透的蘋果一般。
張伯母見狀,靦腆地笑了笑,她看著眼前的一幕,覺得非常有趣。於是,她接過話頭繼續說道:“這家老爺年輕的時候積累了萬貫家財,可惜膝下無子,僅有一女。如今這女兒對我家張銘心生愛慕之情,請我們前去,正是想讓張銘相看一下,如果他對這位小姐也有意思,不妨就此訂婚,將來成為這個家族的頂梁柱。”
眾人聽完後,不禁發出陣陣感歎聲。無需張銘和張伯母多言,大家自然都心領神會。畢竟,張銘那羞澀的模樣已經說明了一切。
看來這緣分真是說來就來啊!
方氏連忙對著張銘和張伯母說道:“恭喜,恭喜啊!張銘不僅考中了,更是有了好姻緣啊!”
“今日真是好事連連啊!”李芸感歎著!
“可不是嘛,大哥中了會元。張大哥更是雙喜臨門,我們今日可得好好慶祝一番!”文欣歡喜的說著。
“對對對,好好慶祝!”張銘母親高興的不行,“今日我請客,咱們好好慶祝一番!”
李芸和方氏對看了一眼,兩人心裏清楚,張銘母親這些年一個人供張銘讀書不容易,各種心酸她們都看在眼裏,當然是不會讓她請客了!
方氏連忙拉住張銘母親:“哎呀,大妹子,這今日怕是不成了,我已經讓廚房的婆子去準備飯菜了,今日我們就家宴吧,你說好不好?”
“譚嫂子真是客氣了,那既然你們都準備好了,那今日就作罷了。那我一會兒和銘兒再出去多買一些好酒好肉!”張銘母親也明白譚家人是為了照顧自己,心裏更是感激了!
一行人駕著馬車回到家中,立刻詢問門房是否見到過張銘和張伯母。然而,得到的答案卻是否定的。這讓全家人都不禁有些焦急起來,不知道這兩個人到底去了哪裏。
譚根生在一旁忍不住說道:“這倆人在京城舉目無親,人生地不熟的,他們能去哪裏呢?”
方氏思考片刻後猜測道:“也許她們去寺廟還願了吧?”
方有為聽了這話,連忙說道:“姑姑,那我這就駕車去附近的寺廟找找看!”
“好,快去快回啊!”方氏連連點頭答應。
於是,方有為匆匆忙忙地駕車離去。而其他人則在家裏焦急地等待著消息。一個時辰過去了,方有為終於回來了,但他卻一臉沮喪,氣喘籲籲地對大家搖了搖頭,表示在寺廟裏並未找到張家母子的蹤跡。
“這,這莫不是張銘沒有考中,他和張伯母偷偷回老家去了?”譚文成皺起眉頭,在一旁猜測道。
“可就算是他們回華陽縣,也應該回來和我們說一聲啊。而且我剛才去看了一下他們的房間,還和早上出門時一樣,並沒有翻動整理過的痕跡!”梅子站在一旁,焦急地說道。她那一雙明亮的大眼睛裏滿是擔憂之色,似乎想通過自己的細心觀察找到一些線索。
眾人聽到梅子這麽一說,頓時沉默不語,心中更是充滿了焦慮與疑惑。原本他們滿心歡喜地準備給譚文庭慶祝,但此刻卻沒有人敢再提起這個話題。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馬蹄聲。緊接著,一輛馬車緩緩停在了譚家大門口。
“會不會是張銘他們回來了?”有人小聲嘀咕道。
“快去看看!”譚文成連忙吩咐道。
門房得到指示後,一路小跑著來到了聽鬆居,氣喘籲籲地告訴大家:“張銘公子和張夫人回來了!”
眾人一聽,立刻興奮起來,紛紛跟隨著門房走出了聽鬆居。
當他們走到二進門那裏時,正好看到張銘攙扶著他的母親走進院子。兩人的臉上神情複雜,既有歡喜又有憂愁,讓人難以琢磨。
看到他們兩個回來,並且相安無事,大家也都鬆了一口氣!待眾人在聽鬆居坐穩後,便迫不及待地向兩人詢問起方才的去向以及所經曆之事。
原來,去年張銘與譚文庭初至京城時,曾有一次張銘上街購置筆墨,卻不慎被一輛疾馳而來的馬車衝撞倒地,手中墨塊亦隨之破碎。而當時坐在馬車上的那位嬌貴小姐不僅毫無歉意,甚至口吐狂言,令張銘惱怒不已。
於是張銘攔下馬車,對那女子好一番數落。然而那女子並未善罷甘休,反而揚言說要讓張銘好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沒過多久,這位女子竟尋至國子監門前,攔住張銘,並送上許多筆墨紙硯作為賠禮,稱其家人已對她嚴加訓斥。
此時譚文庭突然想起,之前有一段時間張銘曾送給他一塊上等的硯台,當他問張銘從何處購得時,張銘隻說這是朋友贈送之物。現在想來,應該就是那時的事了!
接下來的日子裏,張銘總感覺有一種奇怪的巧合——他似乎常常與那位女子不期而遇。有時候,他們會在茶樓碰麵;有時候,則是在書局相遇。不過,張銘將這些偶遇歸結為純粹的巧合,並未過多在意。畢竟,京城這麽大,人們總會在不同的地方出現。
原來那位女子並非普通人家的姑娘,而是京城裏一家富裕家地小姐,這位大老爺隻有這麽一個寶貝女兒,自然寵溺有加,難免養成了她驕縱的性格。
自那次張銘在大街上斥責她之後,她便對張銘念念不忘。起初,她的父親並不同意,但如今張銘考中了貢士,殿試過後極有可能成為進士,這位老爺終於心動了。
就在放榜的時候,這家人邀請張銘和他的母親到府上一敘。說是邀請,其實更像是強行把他們帶去。張銘無奈地表示,當時的情景簡直就是被綁架過去的。
講到這裏,大家也都明白過來了,一個個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但緊接著又浮現出好奇之色,紛紛把目光投向張銘,似乎在期待著什麽後續發展。
然而,張銘卻突然變得靦腆起來,麵對眾人的注視,他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臉龐瞬間漲得通紅,像是熟透的蘋果一般。
張伯母見狀,靦腆地笑了笑,她看著眼前的一幕,覺得非常有趣。於是,她接過話頭繼續說道:“這家老爺年輕的時候積累了萬貫家財,可惜膝下無子,僅有一女。如今這女兒對我家張銘心生愛慕之情,請我們前去,正是想讓張銘相看一下,如果他對這位小姐也有意思,不妨就此訂婚,將來成為這個家族的頂梁柱。”
眾人聽完後,不禁發出陣陣感歎聲。無需張銘和張伯母多言,大家自然都心領神會。畢竟,張銘那羞澀的模樣已經說明了一切。
看來這緣分真是說來就來啊!
方氏連忙對著張銘和張伯母說道:“恭喜,恭喜啊!張銘不僅考中了,更是有了好姻緣啊!”
“今日真是好事連連啊!”李芸感歎著!
“可不是嘛,大哥中了會元。張大哥更是雙喜臨門,我們今日可得好好慶祝一番!”文欣歡喜的說著。
“對對對,好好慶祝!”張銘母親高興的不行,“今日我請客,咱們好好慶祝一番!”
李芸和方氏對看了一眼,兩人心裏清楚,張銘母親這些年一個人供張銘讀書不容易,各種心酸她們都看在眼裏,當然是不會讓她請客了!
方氏連忙拉住張銘母親:“哎呀,大妹子,這今日怕是不成了,我已經讓廚房的婆子去準備飯菜了,今日我們就家宴吧,你說好不好?”
“譚嫂子真是客氣了,那既然你們都準備好了,那今日就作罷了。那我一會兒和銘兒再出去多買一些好酒好肉!”張銘母親也明白譚家人是為了照顧自己,心裏更是感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