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入京第一日
農家小嬌妻帶領全家吃香喝辣 作者:薄荷煙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譚文成看著眾人到了,和方有為連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扶著方氏和譚根生下了車。
譚根生看著眼前的宅院,臉上的表情十分複雜,有驚訝,有歡喜,更多的是不敢相信!他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仿佛看到了世界上最神奇的事物。
“爹,娘。你們看這是咱家!”譚文成上前扶著譚根生,自豪的說著。他的聲音充滿了喜悅和驕傲,讓人感受到他對這個家的熱愛和珍惜。
譚根生聽了,心裏樂開了花,雖然早就聽說了,可是這親眼看到,總歸還是震驚的。他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隻是連連點頭,表示自己的滿意和欣喜。
自家在京城有宅子了,而且從外觀上看,這宅子應該不小。譚根生看著大門上“譚府”兩個字,心裏不由得更加興奮了,腳步都有一些不穩。他緊緊地握住譚文成的手,被譚文成一路攙扶著走進了家門。
進門後,有兩排的仆人整齊的站立著,不過放眼望去,都是一些婆子漢子和小廝,沒有丫鬟。等大家都進去,仆人們向大家行禮:“見過老爺,夫人,大奶奶和小姐!”他們的聲音洪亮而恭敬,讓人感受到這個家庭的威嚴和尊貴。
這方氏和譚根生哪裏見過這等陣仗,一時間也愣住了,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李芸忙上前攙扶著方氏,笑盈盈地說道:“大家免禮吧,我們舟車勞頓,累了,大家就各自幹活去吧。多燒些熱水,晚一會兒我們洗一洗!”
“是!大奶奶!”眾人行了禮都又退下了!
方有為帶著小廝們收拾行李去了,譚文成領著大家先進了正屋。走過垂花門,隻見正房上掛著“聽鬆居”三個字,李芸放眼看去,正好有一顆大鬆樹在外儀門的門口,想必是對應了景物起的名字。
再往裏進過了內儀門,就是內院了。“晚香堂”三個字高高懸掛在門上,這就可以算是主母院了,兩邊兩個廂房,譚根生夫婦住一邊,文欣住另一邊,不僅有臥室還有一個小小的會客廳。
這院子布置得極為雅致,院子裏種滿各種花草,香氣四溢。正房內擺放著精致的家具,牆上掛著字畫,彰顯出主人的品位和地位。
譚根生夫婦被安排住在東廂房,房間寬敞明亮,裝飾精美。文欣則住在西廂房,房間同樣布置得十分溫馨舒適。
李芸滿意地點點頭,對這個新家感到非常滿意。她相信在這裏生活會非常愉快。
安頓好了這三個人,譚文成又領著李芸往她和譚文庭的小院去了,一路穿過抄手遊廊,就到了東側院。
小院的門匾上寫著“海棠苑”三個大字,李芸若有所思地看著,心想這裏若是和聽鬆居一樣起的名字,那是不是這院裏有海棠樹呢?
還沒等她問出口,譚文成就熱情地開口了:“嫂子,你們這院裏,有一棵海棠樹,那花一開,可漂亮了!”
李芸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心裏對這個院子越發喜愛起來。在現代的她一直都想有一個院子,院子裏種一棵海棠,一顆櫻桃!現在這個願望已經實現一半了,就剩櫻桃樹了!
懷著期待的心情,李芸開心地走了進去。院子裏有正房和東西兩側廂房,地方倒是不小。她走進正房一側的房間裏麵,床鋪都鋪得整整齊齊,讓人感到舒適宜人。房間裏彌漫著淡淡的墨香,想必譚文庭就住在這裏。
李芸好奇地轉了一圈,出來後,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那你的小院叫什麽啊?”
譚文成有些害羞地看了看身旁的梅子,臉微微泛紅,輕聲說道:“嗯……我的小院叫‘倚梅閣’。”他說完後,微笑著看向梅子,眼神中充滿了溫柔。
梅子聽到這個名字,臉上瞬間泛起紅暈,她的目光與譚文成交匯,忍不住笑了出來,心中滿是歡喜。
李芸站在一旁看著他們,心裏暗暗感歎,這小子還真是個情場高手呢!她笑著揮揮手,示意譚文成帶著梅子回自己的院子休息去。
李芸回到房間裏,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小憩片刻。不多時,文欣和梅子就來敲門了,告訴她午飯已經準備好了,可以一起用餐了。
一家人已經很久沒有相聚在一起了,這次重逢,他們不再拘泥於傳統的男女分席習俗,而是選擇共同圍坐在一張大桌子旁,和在槐花村時候一起,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由於許久未見,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交流彼此的近況,於是決定先自行用餐,稍後再慢慢聊天。
“二哥,為什麽這裏看不到丫鬟呢?隻有婆子和小廝在忙碌。”文欣好奇地問道,她的目光掃視著周圍來來往往的下人們。聽到文欣的問題,其他人也紛紛投來疑惑的目光,期待著譚文成的回答。
譚文成抬起頭,微笑著向大家解釋道:“這是大哥的意思。他認為家裏隻需要有婆子和小廝就足夠了,因為我們自己能夠完成許多事情。而且,如果雇傭太多丫鬟,很難保證不會有人心生雜念,引發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我們家沒有購買丫鬟。”
方氏聽完譚文成的解釋後,立刻點頭表示讚同:“沒錯,文庭考慮得很周到。我們都是農民家庭出身,對於家務事並不陌生,完全可以自己動手完成。沒有必要雇傭過多的下人。”
李芸見方氏都發話了,也就不好再多說什麽。畢竟男人們身邊有小廝伺候著就足夠了,但這幾個女子身邊還是需要有人照顧才行。隻是眼下暫且不考慮這些,一切等文庭金榜題名後再作打算。
雖然文成和梅子沒有成親,但是大家還是默認了梅子住在倚梅閣裏,大家也都知道兩個人不會逾矩的!
眾人休息了一下午,等到傍晚時候,譚文成和李芸說了,這個時辰譚文庭該從國子監回來了,李芸迫不及待跑到大門口迎接譚文庭。
隻見一輛馬車行駛到胡同口,李芸還沒有迎上去,就發現後麵還跟了一輛馬車。
後麵的馬車略顯華貴,李芸看了看,也不知裏麵坐的是誰?
譚根生看著眼前的宅院,臉上的表情十分複雜,有驚訝,有歡喜,更多的是不敢相信!他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仿佛看到了世界上最神奇的事物。
“爹,娘。你們看這是咱家!”譚文成上前扶著譚根生,自豪的說著。他的聲音充滿了喜悅和驕傲,讓人感受到他對這個家的熱愛和珍惜。
譚根生聽了,心裏樂開了花,雖然早就聽說了,可是這親眼看到,總歸還是震驚的。他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隻是連連點頭,表示自己的滿意和欣喜。
自家在京城有宅子了,而且從外觀上看,這宅子應該不小。譚根生看著大門上“譚府”兩個字,心裏不由得更加興奮了,腳步都有一些不穩。他緊緊地握住譚文成的手,被譚文成一路攙扶著走進了家門。
進門後,有兩排的仆人整齊的站立著,不過放眼望去,都是一些婆子漢子和小廝,沒有丫鬟。等大家都進去,仆人們向大家行禮:“見過老爺,夫人,大奶奶和小姐!”他們的聲音洪亮而恭敬,讓人感受到這個家庭的威嚴和尊貴。
這方氏和譚根生哪裏見過這等陣仗,一時間也愣住了,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李芸忙上前攙扶著方氏,笑盈盈地說道:“大家免禮吧,我們舟車勞頓,累了,大家就各自幹活去吧。多燒些熱水,晚一會兒我們洗一洗!”
“是!大奶奶!”眾人行了禮都又退下了!
方有為帶著小廝們收拾行李去了,譚文成領著大家先進了正屋。走過垂花門,隻見正房上掛著“聽鬆居”三個字,李芸放眼看去,正好有一顆大鬆樹在外儀門的門口,想必是對應了景物起的名字。
再往裏進過了內儀門,就是內院了。“晚香堂”三個字高高懸掛在門上,這就可以算是主母院了,兩邊兩個廂房,譚根生夫婦住一邊,文欣住另一邊,不僅有臥室還有一個小小的會客廳。
這院子布置得極為雅致,院子裏種滿各種花草,香氣四溢。正房內擺放著精致的家具,牆上掛著字畫,彰顯出主人的品位和地位。
譚根生夫婦被安排住在東廂房,房間寬敞明亮,裝飾精美。文欣則住在西廂房,房間同樣布置得十分溫馨舒適。
李芸滿意地點點頭,對這個新家感到非常滿意。她相信在這裏生活會非常愉快。
安頓好了這三個人,譚文成又領著李芸往她和譚文庭的小院去了,一路穿過抄手遊廊,就到了東側院。
小院的門匾上寫著“海棠苑”三個大字,李芸若有所思地看著,心想這裏若是和聽鬆居一樣起的名字,那是不是這院裏有海棠樹呢?
還沒等她問出口,譚文成就熱情地開口了:“嫂子,你們這院裏,有一棵海棠樹,那花一開,可漂亮了!”
李芸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心裏對這個院子越發喜愛起來。在現代的她一直都想有一個院子,院子裏種一棵海棠,一顆櫻桃!現在這個願望已經實現一半了,就剩櫻桃樹了!
懷著期待的心情,李芸開心地走了進去。院子裏有正房和東西兩側廂房,地方倒是不小。她走進正房一側的房間裏麵,床鋪都鋪得整整齊齊,讓人感到舒適宜人。房間裏彌漫著淡淡的墨香,想必譚文庭就住在這裏。
李芸好奇地轉了一圈,出來後,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那你的小院叫什麽啊?”
譚文成有些害羞地看了看身旁的梅子,臉微微泛紅,輕聲說道:“嗯……我的小院叫‘倚梅閣’。”他說完後,微笑著看向梅子,眼神中充滿了溫柔。
梅子聽到這個名字,臉上瞬間泛起紅暈,她的目光與譚文成交匯,忍不住笑了出來,心中滿是歡喜。
李芸站在一旁看著他們,心裏暗暗感歎,這小子還真是個情場高手呢!她笑著揮揮手,示意譚文成帶著梅子回自己的院子休息去。
李芸回到房間裏,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小憩片刻。不多時,文欣和梅子就來敲門了,告訴她午飯已經準備好了,可以一起用餐了。
一家人已經很久沒有相聚在一起了,這次重逢,他們不再拘泥於傳統的男女分席習俗,而是選擇共同圍坐在一張大桌子旁,和在槐花村時候一起,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由於許久未見,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交流彼此的近況,於是決定先自行用餐,稍後再慢慢聊天。
“二哥,為什麽這裏看不到丫鬟呢?隻有婆子和小廝在忙碌。”文欣好奇地問道,她的目光掃視著周圍來來往往的下人們。聽到文欣的問題,其他人也紛紛投來疑惑的目光,期待著譚文成的回答。
譚文成抬起頭,微笑著向大家解釋道:“這是大哥的意思。他認為家裏隻需要有婆子和小廝就足夠了,因為我們自己能夠完成許多事情。而且,如果雇傭太多丫鬟,很難保證不會有人心生雜念,引發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我們家沒有購買丫鬟。”
方氏聽完譚文成的解釋後,立刻點頭表示讚同:“沒錯,文庭考慮得很周到。我們都是農民家庭出身,對於家務事並不陌生,完全可以自己動手完成。沒有必要雇傭過多的下人。”
李芸見方氏都發話了,也就不好再多說什麽。畢竟男人們身邊有小廝伺候著就足夠了,但這幾個女子身邊還是需要有人照顧才行。隻是眼下暫且不考慮這些,一切等文庭金榜題名後再作打算。
雖然文成和梅子沒有成親,但是大家還是默認了梅子住在倚梅閣裏,大家也都知道兩個人不會逾矩的!
眾人休息了一下午,等到傍晚時候,譚文成和李芸說了,這個時辰譚文庭該從國子監回來了,李芸迫不及待跑到大門口迎接譚文庭。
隻見一輛馬車行駛到胡同口,李芸還沒有迎上去,就發現後麵還跟了一輛馬車。
後麵的馬車略顯華貴,李芸看了看,也不知裏麵坐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