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過年
農家小嬌妻帶領全家吃香喝辣 作者:薄荷煙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雪融化沒幾日,第二批肥皂已經脫模切塊,等待進一步的硬化。
這一日正是臘月初九,一進入臘月,這就有了年味了,剛過了臘八,今日又是喜事,王桂芝和李葉今日成親,因著各種原因,他們並沒有大辦,就在自家院子裏擺了幾桌酒菜,邀了關係好的人去見證。
王桂芝穿上了新衣服,頭上插著一朵紅色的絹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李葉也穿上了一身新衣,顯得格外精神。兩人站在一起,宛如一對璧人。
婚禮開始後,鞭炮聲響起,喜氣洋洋的氣氛彌漫開來。賓客們紛紛向新人送上祝福,歡聲笑語不斷。在大家的見證下,李葉和王桂芝結為夫妻。
李葉自是非常開心,穿梭在酒桌之間給來客敬酒,與大家分享這份喜悅。他的臉上始終掛著燦爛的笑容,讓人感受到他內心的滿足和幸福。
李芸看著李葉如此高興,心中也十分欣慰。她知道,李葉一直期待著這一刻,現在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心願。李葉也算是劉氏那棵歹竹生的好筍了!
李滿已經學會走路了,小家夥對李芸格外親昵,總是往她身邊湊,還伸出小手,小嘴嘟囔著:“嘟嘟,嘟嘟!”
一旁的眾人見狀,紛紛忍俊不禁地笑起來,其中有人笑著對李芸說道:“她在叫你呢,喊的是姑姑!”
李芸這才恍然大悟,連忙抱起李滿,耐心地糾正她的發音:“姑姑!”
然而,小李滿似乎並不領情,依然大聲呼喊著:“嘟嘟!”嘴巴裏充滿了力量,仿佛要將這個稱呼深深烙印在空氣中。這一幕讓李芸笑得合不攏嘴。
李芸聽到小李滿如此可愛的呼喊,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暖流。她緊緊抱住李滿,溫柔地親吻了她的小臉,引得小家夥發出一陣歡快的笑聲。
這場簡單而又溫馨的婚禮,讓整個小院彌漫著無盡的歡樂和喜慶。盡管沒有豪華的排場和繁瑣的儀式,但卻洋溢著深厚的友情和濃鬱的鄉情。
大家看著李芸與小李滿互動的場景,臉上都露出開心的笑容。然而,沒有人再像以往那樣嘴賤地說出一些令人尷尬的話語,比如“既然這麽喜歡孩子,自己趕緊生一個啊”之類的話。因為他們深知,就在前幾天,方氏曾因杏兒娘口不擇言,提到李芸不生孩子的事情而大發雷霆,甚至動起手來。所以現在,大家都變得小心翼翼,不再輕易觸碰這個敏感的話題。
如今,譚文庭高中舉人,成為村裏人的驕傲;李芸更是有本事,不僅自己賺錢,還帶領村民們共同富裕。這樣的家庭,誰還敢輕易招惹?恐怕隻有像杏兒娘那樣愚蠢的人才會自討苦吃。
對於譚家人,大家越發敬重,但這種敬重並非虛情假意,而是發自內心。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已臨近祭灶日。臘月二十四這天,錦繡閣昨天便關門歇業,所有人都回到家中。今天清晨,一家人早早起床,開始忙碌起來。
祭灶日,人們為了迎接灶王爺返回天宮匯報人間之事,家家戶戶都會徹底清掃廚房,清除多年積累的汙垢。這個傳統象征著辭別舊歲,迎接新年,同時也祈求來年家裏幹淨整潔、平安無事。
一大清早,方氏就領著文欣和李芸將房屋和灶房打掃得一塵不染。她們還在廚房牆壁上換上全新的灶王畫像,譚文庭則揮毫潑墨寫下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全家人齊心協力地在灶台前擺放了各式各樣的供品。這些供品琳琅滿目,包括香甜可口的糖果、精致美味的糕點以及各種甜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麥芽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灶糖”。傳說中,這種灶糖能夠緊緊地粘住灶王爺的嘴巴,使得他在天庭之上隻說家裏的好話,從而庇佑家人平安幸福。
接下來,方氏肩負起主持祭祀儀式的重任。她小心翼翼地點燃香燭,莊重地誦讀著祝禱文,全心全意地祈求灶王爺能眷顧全家,護佑來年五穀豐登,家宅安寧。
灶糖不僅僅是供奉給灶王爺的美食,更是這一天的獨特風味。方氏親自製作的灶糖,充滿了家庭的溫馨與甜蜜。全家人在祭完灶神爺之後,紛紛圍坐在一起,共同品嚐這份甘甜,共享著家庭的溫暖與幸福。
夜晚時分,方氏和李芸精心準備了一桌豐盛的菜肴,一家人歡聚一堂,盡情享受這頓豐盛的晚餐。而飯後,譚文成則負責燃放鞭炮,用響亮的聲音驅散邪惡,迎接吉祥,為整個氛圍增添了一份喜慶與歡樂。
最後,當夜幕深沉,全家人再次齊聚廚房,對著灶王爺的畫像深深行禮,寓意著送灶神升天,向天庭稟報家中一年來的情況。他們衷心期望灶王爺在天界多說些好話,為家庭帶來更多的幸運和福氣。
普通家庭在祭灶日的活動通常不會像譚家這樣繁瑣。然而,由於譚家生活富裕,他們對這些傳統節日儀式非常重視,方氏更是精心安排每一個環節。全家人都順從她的安排,積極參與其中。
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開始,每一天都有特定的任務:“二十四,掃房子”,一家人齊心協力打掃房屋,迎接新年的到來;“二十五,磨豆腐”,大家一起動手製作美味的豆腐;“二十六,去買肉”,挑選新鮮的肉類食材;“二十七,宰公雞”,為年夜飯增添一道佳肴;“二十八,把麵發”,發酵麵團以備製作麵食;“二十九,蒸饅頭”,熱氣騰騰的饅頭象征著幸福和團圓。
每天都是在忙碌而歡樂的氛圍中度過,充滿了美食和笑聲。不知不覺間,時間來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的年夜飯格外豐盛,各種美味菜肴擺滿了餐桌,家人圍坐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共同期待新一年的美好。
這一日正是臘月初九,一進入臘月,這就有了年味了,剛過了臘八,今日又是喜事,王桂芝和李葉今日成親,因著各種原因,他們並沒有大辦,就在自家院子裏擺了幾桌酒菜,邀了關係好的人去見證。
王桂芝穿上了新衣服,頭上插著一朵紅色的絹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李葉也穿上了一身新衣,顯得格外精神。兩人站在一起,宛如一對璧人。
婚禮開始後,鞭炮聲響起,喜氣洋洋的氣氛彌漫開來。賓客們紛紛向新人送上祝福,歡聲笑語不斷。在大家的見證下,李葉和王桂芝結為夫妻。
李葉自是非常開心,穿梭在酒桌之間給來客敬酒,與大家分享這份喜悅。他的臉上始終掛著燦爛的笑容,讓人感受到他內心的滿足和幸福。
李芸看著李葉如此高興,心中也十分欣慰。她知道,李葉一直期待著這一刻,現在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心願。李葉也算是劉氏那棵歹竹生的好筍了!
李滿已經學會走路了,小家夥對李芸格外親昵,總是往她身邊湊,還伸出小手,小嘴嘟囔著:“嘟嘟,嘟嘟!”
一旁的眾人見狀,紛紛忍俊不禁地笑起來,其中有人笑著對李芸說道:“她在叫你呢,喊的是姑姑!”
李芸這才恍然大悟,連忙抱起李滿,耐心地糾正她的發音:“姑姑!”
然而,小李滿似乎並不領情,依然大聲呼喊著:“嘟嘟!”嘴巴裏充滿了力量,仿佛要將這個稱呼深深烙印在空氣中。這一幕讓李芸笑得合不攏嘴。
李芸聽到小李滿如此可愛的呼喊,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暖流。她緊緊抱住李滿,溫柔地親吻了她的小臉,引得小家夥發出一陣歡快的笑聲。
這場簡單而又溫馨的婚禮,讓整個小院彌漫著無盡的歡樂和喜慶。盡管沒有豪華的排場和繁瑣的儀式,但卻洋溢著深厚的友情和濃鬱的鄉情。
大家看著李芸與小李滿互動的場景,臉上都露出開心的笑容。然而,沒有人再像以往那樣嘴賤地說出一些令人尷尬的話語,比如“既然這麽喜歡孩子,自己趕緊生一個啊”之類的話。因為他們深知,就在前幾天,方氏曾因杏兒娘口不擇言,提到李芸不生孩子的事情而大發雷霆,甚至動起手來。所以現在,大家都變得小心翼翼,不再輕易觸碰這個敏感的話題。
如今,譚文庭高中舉人,成為村裏人的驕傲;李芸更是有本事,不僅自己賺錢,還帶領村民們共同富裕。這樣的家庭,誰還敢輕易招惹?恐怕隻有像杏兒娘那樣愚蠢的人才會自討苦吃。
對於譚家人,大家越發敬重,但這種敬重並非虛情假意,而是發自內心。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已臨近祭灶日。臘月二十四這天,錦繡閣昨天便關門歇業,所有人都回到家中。今天清晨,一家人早早起床,開始忙碌起來。
祭灶日,人們為了迎接灶王爺返回天宮匯報人間之事,家家戶戶都會徹底清掃廚房,清除多年積累的汙垢。這個傳統象征著辭別舊歲,迎接新年,同時也祈求來年家裏幹淨整潔、平安無事。
一大清早,方氏就領著文欣和李芸將房屋和灶房打掃得一塵不染。她們還在廚房牆壁上換上全新的灶王畫像,譚文庭則揮毫潑墨寫下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全家人齊心協力地在灶台前擺放了各式各樣的供品。這些供品琳琅滿目,包括香甜可口的糖果、精致美味的糕點以及各種甜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麥芽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灶糖”。傳說中,這種灶糖能夠緊緊地粘住灶王爺的嘴巴,使得他在天庭之上隻說家裏的好話,從而庇佑家人平安幸福。
接下來,方氏肩負起主持祭祀儀式的重任。她小心翼翼地點燃香燭,莊重地誦讀著祝禱文,全心全意地祈求灶王爺能眷顧全家,護佑來年五穀豐登,家宅安寧。
灶糖不僅僅是供奉給灶王爺的美食,更是這一天的獨特風味。方氏親自製作的灶糖,充滿了家庭的溫馨與甜蜜。全家人在祭完灶神爺之後,紛紛圍坐在一起,共同品嚐這份甘甜,共享著家庭的溫暖與幸福。
夜晚時分,方氏和李芸精心準備了一桌豐盛的菜肴,一家人歡聚一堂,盡情享受這頓豐盛的晚餐。而飯後,譚文成則負責燃放鞭炮,用響亮的聲音驅散邪惡,迎接吉祥,為整個氛圍增添了一份喜慶與歡樂。
最後,當夜幕深沉,全家人再次齊聚廚房,對著灶王爺的畫像深深行禮,寓意著送灶神升天,向天庭稟報家中一年來的情況。他們衷心期望灶王爺在天界多說些好話,為家庭帶來更多的幸運和福氣。
普通家庭在祭灶日的活動通常不會像譚家這樣繁瑣。然而,由於譚家生活富裕,他們對這些傳統節日儀式非常重視,方氏更是精心安排每一個環節。全家人都順從她的安排,積極參與其中。
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開始,每一天都有特定的任務:“二十四,掃房子”,一家人齊心協力打掃房屋,迎接新年的到來;“二十五,磨豆腐”,大家一起動手製作美味的豆腐;“二十六,去買肉”,挑選新鮮的肉類食材;“二十七,宰公雞”,為年夜飯增添一道佳肴;“二十八,把麵發”,發酵麵團以備製作麵食;“二十九,蒸饅頭”,熱氣騰騰的饅頭象征著幸福和團圓。
每天都是在忙碌而歡樂的氛圍中度過,充滿了美食和笑聲。不知不覺間,時間來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的年夜飯格外豐盛,各種美味菜肴擺滿了餐桌,家人圍坐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共同期待新一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