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壽宴
農家小嬌妻帶領全家吃香喝辣 作者:薄荷煙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家聊了一會兒,魏老太太年紀大了,稍顯疲憊,李芸就主動說了讓老太太歇息的話,魏老太太覺得李芸實在是乖覺,也沒有在硬留李芸,直說不讓走,要等到吃完壽宴再走。
幾人離了老太太的院子,剛好出門遇到了魏大夫,他身後赫然是孟夫子和譚文庭。
“夫子好!”李芸和方氏連忙向孟夫子問好。看來魏老爺說的京都故人就是孟夫子了。
“芸丫頭,你怎麽在這裏啊?”
“孟學政認識這個李掌櫃嗎?”
“哈哈,她正是我的弟子文庭的娘子啊!”
魏大夫看著譚文庭,又看了看李芸。
“魏老爺,這正是拙荊和我娘親。今日她們應該是上門送鹵味來了!”譚文庭上前介紹李芸和方氏。
魏大夫摸了摸胡須,笑著道:“那上次的藥方,就是給文庭看的嗎?”
“是啊,所以說魏大夫也是我們家的恩人呐!”
“那這真是天大的緣分啊,看來我們兩家有緣呐!”
“怎麽?發生了什麽事?”
魏大夫就簡單講述了李芸救助他孫兒的事情。
孟夫子也是驚歎,自己的這個學生娘子也是個奇才啊,不簡單呐。
隨後離開宴還早,少夫人非要邀請李芸和方氏到她院子裏一敘,本來還不好意思讓方有為跟著,這回正好,讓他和譚文庭他們一起。
魏老爺還差人去譚李記鹵味店給譚根生幾人留了話,害怕李芸他們一直不回去,他們擔心。
李芸和方氏跟隨少夫人到了她的院子。推開門扉,迎麵而來的是一條由鵝卵石鋪就的小徑,兩旁種植著各種梅花,冬日裏梅花傲雪,小院總是生機勃勃,美不勝收。
小徑盡頭,是一座精巧的涼亭,亭中擺放著一張紅木桌和幾把藤椅,桌上擺著一套精致的茶具。
涼亭對麵,是一間雅致的繡樓,樓上樓下都布置得極為講究。樓上是少夫人的起居室,一扇扇精致的雕花窗戶透進斑駁的光影,映照在室內那柔軟的錦緞床榻和精美的屏風上。樓下則是書房兼會客之所,書架上擺滿了各類書籍。
屋子裏一直燒著炭火,一進來,就暖烘烘的。
少夫人吩咐貼身丫鬟抱了小少爺去歇息去了,孩子受了驚嚇,已經睡著了。
“恩人請坐!”
“夫人還是別叫我恩人了,太麻煩了,就叫我李芸,或者芸娘就好!”
“如此多麽不夠敬重恩人。”
“沒事兒的,那樣我聽著舒服。”
“既然恩人如此說了,那我便喚你芸娘吧!我虛長芸娘幾歲,閨名徐慧,你就喚我慧姐姐可好?伯母可以喚我慧娘!”
“慧姐姐好!”
“芸娘妹妹好,以後我們就姐妹相稱。”
“慧姐姐,剛才我救望哥兒的方法,我也教給你吧,這樣若是以後再遇到,你也不必太過驚慌,也可以多教一些人。這種食物卡到喉嚨的,多發生在小孩兒和老人身上,多一個人學會,以後就能多救一個人,您說是不是!”
“如此甚好,我讓我屋裏的丫鬟都來學習,我也要學會。”
接下來,李芸手把手教了徐慧眾人海姆立克急救法。讓方氏也跟著學習,最後還讓她們拉住身邊的人實踐操作了一番。
“芸娘真是大善人,這種救命的法子願意無私分享給我們!”
“這有什麽,這方子難道比人命重要嗎!”
“原就是這個理!”
李芸和徐慧相談甚歡,徐慧一點也沒有大富人家的優越感,也沒有看不起李芸方氏。相反她對李芸做出的美食也是很感興趣,還相邀李芸以後有空了,要常來找她談心。
“芸娘,看你賣吃食開店,是個做生意的能手啊。我最近閑來無事,想開一家成衣鋪子,不知你有沒有什麽意見。”
“嗯,你打算在哪裏開?”
“華陽縣城,我在那裏有一間鋪子,是我的陪嫁。不過我以後會常住在鎮子上,想著作坊就設在這邊。”
“嗯,那你繡娘方麵有人手嗎?”
“不瞞你說,我娘家就是開繡坊,賣布匹的,我的丫鬟都是刺繡的一把好手。”
“那就好辦多了啊,你可以先打聽地方蓋作坊。”
“可是我整日在家照顧望哥兒,不怎麽出門,對附近都不是很熟悉,不如芸娘幫我打聽打聽?”
“也好!”
過了午時,壽宴就要開始了,徐慧帶著李芸方氏入座去了。李芸還是第一次參加古代的宴席,她也是很好奇都會有一些什麽菜式,自己也可以學習一二。
魏家不愧是從京城裏出來的,隨著一聲鑼響,侍者們魚貫而入,手中托盤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佳肴。
首先登場的是冷盤,包括了“五福臨門”:色澤金黃的燒雞,味道鮮美的熏魚塊,脆爽的拌海蜇,以及酸甜可口的涼拌黃瓜和麻辣手撕兔。每一道都是精心擺盤,既開胃又美觀。
緊接著是熱菜環節,第一道上的是“龍鳳呈祥”,實為一道精美的蒸魚和窯雞拚盤,魚肉鮮嫩,雞肉多汁,寓意著吉祥如意。隨後是“八寶鴨”,將鴨子填滿糯米、香菇、蓮子等八種食材,慢火燉煮至肉質酥爛,香氣撲鼻。
接下來是一道湯品“瑤柱冬瓜盅”,選用上等的瑤柱和新鮮的冬瓜,熬製出的湯汁清澈透明,味道鮮美無比。緊接著是“佛跳牆”,這道福建名菜匯集了海參、鮑魚、魚翅等多種珍貴食材,經過長時間燉煮,湯汁濃鬱,口感豐富。
主食方麵,提供了“長壽麵”和“北京烤鴨卷餅”,前者麵條勁道,根據習俗每人還要挑出自己碗裏最長的一根送給壽星。後者則是將烤鴨肉與蔥絲、甜麵醬一同卷入薄餅中,風味獨特。
甜品部分,有“紅豆沙湯圓”和“桂花糖藕”,湯圓非常軟糯,紅豆沙香甜,而糖藕則是甜而不膩,桂花香味四溢。
最後,以一杯清香的龍井茶作為宴席的結束,讓賓客們在茶香中回味這一場美食盛宴。
吃完這場壽宴,李芸才覺得自己的鹵味兒也就是小打小鬧,在真正的傳統美食麵前也是黯然失色,中華美食真是博大精深啊!
幾人離了老太太的院子,剛好出門遇到了魏大夫,他身後赫然是孟夫子和譚文庭。
“夫子好!”李芸和方氏連忙向孟夫子問好。看來魏老爺說的京都故人就是孟夫子了。
“芸丫頭,你怎麽在這裏啊?”
“孟學政認識這個李掌櫃嗎?”
“哈哈,她正是我的弟子文庭的娘子啊!”
魏大夫看著譚文庭,又看了看李芸。
“魏老爺,這正是拙荊和我娘親。今日她們應該是上門送鹵味來了!”譚文庭上前介紹李芸和方氏。
魏大夫摸了摸胡須,笑著道:“那上次的藥方,就是給文庭看的嗎?”
“是啊,所以說魏大夫也是我們家的恩人呐!”
“那這真是天大的緣分啊,看來我們兩家有緣呐!”
“怎麽?發生了什麽事?”
魏大夫就簡單講述了李芸救助他孫兒的事情。
孟夫子也是驚歎,自己的這個學生娘子也是個奇才啊,不簡單呐。
隨後離開宴還早,少夫人非要邀請李芸和方氏到她院子裏一敘,本來還不好意思讓方有為跟著,這回正好,讓他和譚文庭他們一起。
魏老爺還差人去譚李記鹵味店給譚根生幾人留了話,害怕李芸他們一直不回去,他們擔心。
李芸和方氏跟隨少夫人到了她的院子。推開門扉,迎麵而來的是一條由鵝卵石鋪就的小徑,兩旁種植著各種梅花,冬日裏梅花傲雪,小院總是生機勃勃,美不勝收。
小徑盡頭,是一座精巧的涼亭,亭中擺放著一張紅木桌和幾把藤椅,桌上擺著一套精致的茶具。
涼亭對麵,是一間雅致的繡樓,樓上樓下都布置得極為講究。樓上是少夫人的起居室,一扇扇精致的雕花窗戶透進斑駁的光影,映照在室內那柔軟的錦緞床榻和精美的屏風上。樓下則是書房兼會客之所,書架上擺滿了各類書籍。
屋子裏一直燒著炭火,一進來,就暖烘烘的。
少夫人吩咐貼身丫鬟抱了小少爺去歇息去了,孩子受了驚嚇,已經睡著了。
“恩人請坐!”
“夫人還是別叫我恩人了,太麻煩了,就叫我李芸,或者芸娘就好!”
“如此多麽不夠敬重恩人。”
“沒事兒的,那樣我聽著舒服。”
“既然恩人如此說了,那我便喚你芸娘吧!我虛長芸娘幾歲,閨名徐慧,你就喚我慧姐姐可好?伯母可以喚我慧娘!”
“慧姐姐好!”
“芸娘妹妹好,以後我們就姐妹相稱。”
“慧姐姐,剛才我救望哥兒的方法,我也教給你吧,這樣若是以後再遇到,你也不必太過驚慌,也可以多教一些人。這種食物卡到喉嚨的,多發生在小孩兒和老人身上,多一個人學會,以後就能多救一個人,您說是不是!”
“如此甚好,我讓我屋裏的丫鬟都來學習,我也要學會。”
接下來,李芸手把手教了徐慧眾人海姆立克急救法。讓方氏也跟著學習,最後還讓她們拉住身邊的人實踐操作了一番。
“芸娘真是大善人,這種救命的法子願意無私分享給我們!”
“這有什麽,這方子難道比人命重要嗎!”
“原就是這個理!”
李芸和徐慧相談甚歡,徐慧一點也沒有大富人家的優越感,也沒有看不起李芸方氏。相反她對李芸做出的美食也是很感興趣,還相邀李芸以後有空了,要常來找她談心。
“芸娘,看你賣吃食開店,是個做生意的能手啊。我最近閑來無事,想開一家成衣鋪子,不知你有沒有什麽意見。”
“嗯,你打算在哪裏開?”
“華陽縣城,我在那裏有一間鋪子,是我的陪嫁。不過我以後會常住在鎮子上,想著作坊就設在這邊。”
“嗯,那你繡娘方麵有人手嗎?”
“不瞞你說,我娘家就是開繡坊,賣布匹的,我的丫鬟都是刺繡的一把好手。”
“那就好辦多了啊,你可以先打聽地方蓋作坊。”
“可是我整日在家照顧望哥兒,不怎麽出門,對附近都不是很熟悉,不如芸娘幫我打聽打聽?”
“也好!”
過了午時,壽宴就要開始了,徐慧帶著李芸方氏入座去了。李芸還是第一次參加古代的宴席,她也是很好奇都會有一些什麽菜式,自己也可以學習一二。
魏家不愧是從京城裏出來的,隨著一聲鑼響,侍者們魚貫而入,手中托盤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佳肴。
首先登場的是冷盤,包括了“五福臨門”:色澤金黃的燒雞,味道鮮美的熏魚塊,脆爽的拌海蜇,以及酸甜可口的涼拌黃瓜和麻辣手撕兔。每一道都是精心擺盤,既開胃又美觀。
緊接著是熱菜環節,第一道上的是“龍鳳呈祥”,實為一道精美的蒸魚和窯雞拚盤,魚肉鮮嫩,雞肉多汁,寓意著吉祥如意。隨後是“八寶鴨”,將鴨子填滿糯米、香菇、蓮子等八種食材,慢火燉煮至肉質酥爛,香氣撲鼻。
接下來是一道湯品“瑤柱冬瓜盅”,選用上等的瑤柱和新鮮的冬瓜,熬製出的湯汁清澈透明,味道鮮美無比。緊接著是“佛跳牆”,這道福建名菜匯集了海參、鮑魚、魚翅等多種珍貴食材,經過長時間燉煮,湯汁濃鬱,口感豐富。
主食方麵,提供了“長壽麵”和“北京烤鴨卷餅”,前者麵條勁道,根據習俗每人還要挑出自己碗裏最長的一根送給壽星。後者則是將烤鴨肉與蔥絲、甜麵醬一同卷入薄餅中,風味獨特。
甜品部分,有“紅豆沙湯圓”和“桂花糖藕”,湯圓非常軟糯,紅豆沙香甜,而糖藕則是甜而不膩,桂花香味四溢。
最後,以一杯清香的龍井茶作為宴席的結束,讓賓客們在茶香中回味這一場美食盛宴。
吃完這場壽宴,李芸才覺得自己的鹵味兒也就是小打小鬧,在真正的傳統美食麵前也是黯然失色,中華美食真是博大精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