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復旦的時候我在草坪上躺了會兒,看看天空,想想那個人。
接下來的日子,硃砂第二次披起婚紗,新郎是誌得意滿的青年畫家,比她小8歲的阿 dick。婚禮舉行的日子與天天的葬禮隔了3個月20天,可能大部分人都沒意識到這一點,除了我。
婚禮在復興公園內一家勞倫斯的畫廊舉行,那一天也是新郎的個人畫展舉辦的日子。來了中外很多賓客,包括馬當娜。馬當娜給新人送了一份厚禮,一對歐米茄金表,她以此來表示她的氣度,阿dick畢竟是她最在乎的男人之一。
我沒有與她多說話,我突然不再那麽喜歡她,也許她並沒有對天天說過些什麽多餘的話,也許她並不是那麽存心要控製她認識的朋友們。可我不再想與她走得太近。
人太多,悶熱的空氣使人不適,我早早告退了。
德國方麵一直有電子郵件發過來,馬克的,莎米爾的。我告訴了他們有關天天的死訊,我說現在我的心趨於平靜,因為我的小說即將完成,這是送給天天和那一段生活的最好禮物。
莎米爾邀請我在完成小說後去德國,“這對你的恢復有好處,來看看這兒的尖頂教堂、黑森林和人群吧,相信馬克也盼望見到你。”
而馬克的郵件總是長而又長,不厭其煩地告訴我他最近又做了些什麽,去過什麽地方,還有與妻子的爭吵,我不知道是什麽樣的信賴感使他有對我傾吐的衝動,也許一個寫小說的女性在理解力和直覺上是可以被信賴的,即使我偷了他藍寶石婚戒。這個戒指我一直戴在拇指上,因為它真的很好看。
定下來在10月底過完鬼節後去柏林,鬼節是我喜歡的節日,它浪漫而有想像力,用假麵裝扮的遊戲驅走死的腐味。
臨去德國前我做了一些整理,整理小說文稿,整理西郊的那套公寓。我打算搬回父母家住,公寓的鑰匙則要交給康妮。天天的東西都還在那兒。我從中挑了一張天天的自畫像,一本他喜歡的狄蘭托馬斯的詩集和一件他常穿的白襯衣。
襯衣上麵還有他的體味,把臉深深埋在其中,那種熟悉的味道使人想起什麽是丟失的幸福。
那一夜恰好是周末,我徒步走了很長時間,穿過梧桐深深的衡山路,走進條懷舊的弄堂。
康妮的西班牙餐館就在眼前,燈火明亮,花影婆娑,窗口有衣著光鮮的人影晃動,再走近了,可以聽到有人在唱拉丁情歌,禮貌的掌聲隨後響起。
我走上台階,詢問門口的服務生,康妮在哪裏,服務生領著我,穿過曲曲折折門廊,我在一大群站立著的人當中看到了盛妝打扮的康妮。她穿露肩晚裝,頭髮高高地縮成一個髻,塗了濃稠欲滴的口紅,看上去得體、聰明,像隻優雅的鶴。
人群中間正有一對穿著綴珠黑色舞裝的拉丁男女在歌聲裏跳拉丁舞,他們年輕又漂亮,女孩子的腿被優美地握在男子手中,然後是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飛旋。康妮結束了與身邊一個白頭髮老紳士的談話,一轉臉就看到了我。他對身邊的人欠欠身,朝我這邊走過來。
“親愛的你好嗎?”她說著,擁抱住我。我微笑著,點點頭,“你很美,永遠都很美。”我說,然後我從手袋裏拿出一串鑰匙,遞給她。在電話裏我已經告訴了她我目前的打算。
她看著鑰匙,沉默了片刻,接過來,“我至今都不明白……怎麽會變成這樣的。我做錯了什麽?上帝這樣對我。ok,——忘了這些吧,你是個聰明的女孩於,照顧好自己。” 我們親吻告別,胡安也走過來同我擁抱。“再見。”我揮揮手,很快地走出門口。音樂和舞蹈還在繼續,但跟我無關。
走到底樓院子裏,剛走出門口,卻迎麵撞上了一個老太太,一頭白髮,戴著眼鏡,皮膚白皙,看上去像個教授夫人,我連聲說“對不起”,她卻不理不睬,徑直往鐵門裏走。
門房一見她就急急地把雕花大鐵門關上了,老太太開始用力推門,此舉不奏效後,她開始大聲叫罵,“狐狸精,害人精,10年前你害死我的兒子,還不夠,又害死我的孫子,你的心肯定是黑的,我咒你一出門被車撞死……”
她的聲音很沙啞,我定定地站在她的身邊,我已經知道這個憤怒而失控的老太太是誰。這還是我第一次見到她本人。
在天天的葬禮上她沒有出現,想必是康妮不想讓她參加。康妮一直都怕她,都躲著她,可天天的奶奶還是找上了門。
門房對她細聲細語地勸說,“老阿婆,您都來了不下幾十趟了,可苦呢,這麽大把年紀了,回家休息吧。”
“呸,”老太太怒目以對,“沒有人可以把我送進精神病院的——她以為她施捨了十幾萬塊贍養費給我就算沒事了,我一定要討個說法。”她開始再一次推門,我快步上前攙住老太太。
“奶奶。”我輕輕叫了一聲,“我送您回家吧,天要下雨了。”
她懷疑地盯了我一眼,又看看頭上的天,天上有厚厚的被城市燈火照成暗紅色的雲朵。
“你是誰?”她低聲問,我怔怔地想了一會兒,一股溫柔而生澀的暗流席捲了我全身,使我一瞬間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疲倦而無助的老婦人。
是啊,我是誰?我是誰?
l999.6.20.一稿
1999.7.15.二稿
*****************************************************************************
後記
後記
這是我的第一個長篇,從春天寫到夏天,寫得有些恍恍惚惚,期間情緒並不算穩定。在電腦上打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剛好接到一個越洋長途,聽到那一頭傳來的“hello”,我很久沒有反應過來,窗外的陽光已黯淡下去了,常春藤爬在法式老洋房的鏤花鐵窗上,樓上的小孩正在練琴,彈的是《致愛麗絲》,然後我把手中的香菸扔進菸灰缸裏,對著話筒用德語說:“我愛你。”
是的,幾乎在所有的小說裏我都在說這句“我愛你”,有時是溫柔優雅地說,有時是狂躁絕望地說,也有時是貪婪地不顧一切地,或者膽怯害怕地說。不管怎樣,我說出來了,而且有讀者告訴我,他們喜歡,非常的喜歡。
這是一本可以說是半自傳體的書,在字裏行間我總想把自己隱藏得好一點,更好一點,可我發覺那很困難,我無法背叛我簡單真實的生活哲學,無法掩飾那種從腳底心升起的戰慄、疼痛和激情,盡管很多時候我總在很被動地接受命運賦予我的一切,我是那麽宿命那麽矛盾那麽不可理喻的一個年輕女人。
所以我寫出所有我想表達的意思,不想設防。
我不知道這本書的最終命運會被引向何方,但我知道它一旦完成,就會走出我的視野,不再由我控製,它會被放在你的手上,代替它的作者和你交流,和你傾訴。
我想我很高興自己能在2000年到來前,在27歲生日到來前出版這本書,它對我有不尋常的意義,是一種紀念,一種開始,也是讓我繼續對這世界保持好奇和愛的一個重要理由。
接下來的日子,硃砂第二次披起婚紗,新郎是誌得意滿的青年畫家,比她小8歲的阿 dick。婚禮舉行的日子與天天的葬禮隔了3個月20天,可能大部分人都沒意識到這一點,除了我。
婚禮在復興公園內一家勞倫斯的畫廊舉行,那一天也是新郎的個人畫展舉辦的日子。來了中外很多賓客,包括馬當娜。馬當娜給新人送了一份厚禮,一對歐米茄金表,她以此來表示她的氣度,阿dick畢竟是她最在乎的男人之一。
我沒有與她多說話,我突然不再那麽喜歡她,也許她並沒有對天天說過些什麽多餘的話,也許她並不是那麽存心要控製她認識的朋友們。可我不再想與她走得太近。
人太多,悶熱的空氣使人不適,我早早告退了。
德國方麵一直有電子郵件發過來,馬克的,莎米爾的。我告訴了他們有關天天的死訊,我說現在我的心趨於平靜,因為我的小說即將完成,這是送給天天和那一段生活的最好禮物。
莎米爾邀請我在完成小說後去德國,“這對你的恢復有好處,來看看這兒的尖頂教堂、黑森林和人群吧,相信馬克也盼望見到你。”
而馬克的郵件總是長而又長,不厭其煩地告訴我他最近又做了些什麽,去過什麽地方,還有與妻子的爭吵,我不知道是什麽樣的信賴感使他有對我傾吐的衝動,也許一個寫小說的女性在理解力和直覺上是可以被信賴的,即使我偷了他藍寶石婚戒。這個戒指我一直戴在拇指上,因為它真的很好看。
定下來在10月底過完鬼節後去柏林,鬼節是我喜歡的節日,它浪漫而有想像力,用假麵裝扮的遊戲驅走死的腐味。
臨去德國前我做了一些整理,整理小說文稿,整理西郊的那套公寓。我打算搬回父母家住,公寓的鑰匙則要交給康妮。天天的東西都還在那兒。我從中挑了一張天天的自畫像,一本他喜歡的狄蘭托馬斯的詩集和一件他常穿的白襯衣。
襯衣上麵還有他的體味,把臉深深埋在其中,那種熟悉的味道使人想起什麽是丟失的幸福。
那一夜恰好是周末,我徒步走了很長時間,穿過梧桐深深的衡山路,走進條懷舊的弄堂。
康妮的西班牙餐館就在眼前,燈火明亮,花影婆娑,窗口有衣著光鮮的人影晃動,再走近了,可以聽到有人在唱拉丁情歌,禮貌的掌聲隨後響起。
我走上台階,詢問門口的服務生,康妮在哪裏,服務生領著我,穿過曲曲折折門廊,我在一大群站立著的人當中看到了盛妝打扮的康妮。她穿露肩晚裝,頭髮高高地縮成一個髻,塗了濃稠欲滴的口紅,看上去得體、聰明,像隻優雅的鶴。
人群中間正有一對穿著綴珠黑色舞裝的拉丁男女在歌聲裏跳拉丁舞,他們年輕又漂亮,女孩子的腿被優美地握在男子手中,然後是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飛旋。康妮結束了與身邊一個白頭髮老紳士的談話,一轉臉就看到了我。他對身邊的人欠欠身,朝我這邊走過來。
“親愛的你好嗎?”她說著,擁抱住我。我微笑著,點點頭,“你很美,永遠都很美。”我說,然後我從手袋裏拿出一串鑰匙,遞給她。在電話裏我已經告訴了她我目前的打算。
她看著鑰匙,沉默了片刻,接過來,“我至今都不明白……怎麽會變成這樣的。我做錯了什麽?上帝這樣對我。ok,——忘了這些吧,你是個聰明的女孩於,照顧好自己。” 我們親吻告別,胡安也走過來同我擁抱。“再見。”我揮揮手,很快地走出門口。音樂和舞蹈還在繼續,但跟我無關。
走到底樓院子裏,剛走出門口,卻迎麵撞上了一個老太太,一頭白髮,戴著眼鏡,皮膚白皙,看上去像個教授夫人,我連聲說“對不起”,她卻不理不睬,徑直往鐵門裏走。
門房一見她就急急地把雕花大鐵門關上了,老太太開始用力推門,此舉不奏效後,她開始大聲叫罵,“狐狸精,害人精,10年前你害死我的兒子,還不夠,又害死我的孫子,你的心肯定是黑的,我咒你一出門被車撞死……”
她的聲音很沙啞,我定定地站在她的身邊,我已經知道這個憤怒而失控的老太太是誰。這還是我第一次見到她本人。
在天天的葬禮上她沒有出現,想必是康妮不想讓她參加。康妮一直都怕她,都躲著她,可天天的奶奶還是找上了門。
門房對她細聲細語地勸說,“老阿婆,您都來了不下幾十趟了,可苦呢,這麽大把年紀了,回家休息吧。”
“呸,”老太太怒目以對,“沒有人可以把我送進精神病院的——她以為她施捨了十幾萬塊贍養費給我就算沒事了,我一定要討個說法。”她開始再一次推門,我快步上前攙住老太太。
“奶奶。”我輕輕叫了一聲,“我送您回家吧,天要下雨了。”
她懷疑地盯了我一眼,又看看頭上的天,天上有厚厚的被城市燈火照成暗紅色的雲朵。
“你是誰?”她低聲問,我怔怔地想了一會兒,一股溫柔而生澀的暗流席捲了我全身,使我一瞬間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疲倦而無助的老婦人。
是啊,我是誰?我是誰?
l999.6.20.一稿
1999.7.15.二稿
*****************************************************************************
後記
後記
這是我的第一個長篇,從春天寫到夏天,寫得有些恍恍惚惚,期間情緒並不算穩定。在電腦上打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剛好接到一個越洋長途,聽到那一頭傳來的“hello”,我很久沒有反應過來,窗外的陽光已黯淡下去了,常春藤爬在法式老洋房的鏤花鐵窗上,樓上的小孩正在練琴,彈的是《致愛麗絲》,然後我把手中的香菸扔進菸灰缸裏,對著話筒用德語說:“我愛你。”
是的,幾乎在所有的小說裏我都在說這句“我愛你”,有時是溫柔優雅地說,有時是狂躁絕望地說,也有時是貪婪地不顧一切地,或者膽怯害怕地說。不管怎樣,我說出來了,而且有讀者告訴我,他們喜歡,非常的喜歡。
這是一本可以說是半自傳體的書,在字裏行間我總想把自己隱藏得好一點,更好一點,可我發覺那很困難,我無法背叛我簡單真實的生活哲學,無法掩飾那種從腳底心升起的戰慄、疼痛和激情,盡管很多時候我總在很被動地接受命運賦予我的一切,我是那麽宿命那麽矛盾那麽不可理喻的一個年輕女人。
所以我寫出所有我想表達的意思,不想設防。
我不知道這本書的最終命運會被引向何方,但我知道它一旦完成,就會走出我的視野,不再由我控製,它會被放在你的手上,代替它的作者和你交流,和你傾訴。
我想我很高興自己能在2000年到來前,在27歲生日到來前出版這本書,它對我有不尋常的意義,是一種紀念,一種開始,也是讓我繼續對這世界保持好奇和愛的一個重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