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對於弄酒糟的事情倒並不太放在心上,反正現在也不是大量配置所以他就準備自己先在空間做一些酵母液出來。其實天然酵母做起來也容易,首先便是將準備做酵母的器皿放在水中煮沸消毒,然後晾幹備用。在等待的過程中取出一些蘋果,將其切成小塊兒(注意:蘋果不要去皮,因為蘋果皮所含養分可以幫助發酵,隻要清洗幹淨就行了)。接著將蘋果塊和蜂蜜(當然糖也是可以的,隻不過蘋果更適合搭配蜂蜜,除了提升蘋果的香氣外,蜂蜜富含酵素,可以縮短發酵的時間)放進消毒好的器皿中,慢慢倒入冷開水,用幹淨的筷子攪勻,然後將器皿密封好並放在26-28度的環境下培養,需要注意的是每天都要打開器皿讓裏麵的氣體排出來,並讓新鮮的空氣進來,再封好,同時輕輕的搖一搖。如此操作大概2天後器皿中便會開始產生一些小泡泡,接著泡泡便會越來越多,並開始聞到略微的酒味兒.這時候溶液中便已經存在大量的酵母了,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將其與高筋麵粉混合揉團,然後放進密封盒子密封並放在26-28度的環境下培養。大約經過8小時後,麵團會膨脹為原來的2倍大時表示成功了,這樣就可以做天然酵母了。
何飛做了一些酵母和酵母溶液後便又開始用空間裏的魚和魚骨頭等物做起了魚粉。
此時空間裏的魚、泥鰍等已經很多了,所以何飛製作魚粉的原材料並不缺少。再者他將魚肉提取出來可以做成魚排、魚丸或者直接放入靜止空間都行,剩下的再用來做魚粉也就一點兒也不浪費了。而製作魚粉的步驟也和製作骨粉的差不多,也是洗淨、蒸煮、曬幹和粉碎,隻是這些事情何飛在空間裏做起來就容易很多罷了。
等何飛在空間裏做完這些外麵也不過才過去了幾個小時,這個時間他估計王支書把要準備的東西基本也準備出來了,於是他便出了空間往村子裏麵趕去。
當再次見到王支書時那些玉米、高粱、豆粕什麽的都已經準備好了,而樹葉、稻草這些也已經在進行切碎處理了。
“何飛東西都準備的差不多了,你看還需要我這邊做些什麽?”見何飛過來王支書道。
何飛:“村裏有塑料布吧?”
王支書:“有,都是那種大塊的用來蓋糧食的。”
何飛:“那就夠用,叔,您再讓人挖個大坑,裏麵鋪上木板或者磚頭石塊用來防鼠防蟲,然後上麵再鋪塑料布,等飼料配置好了要放在裏麵進行密閉發酵的。後麵的話可以用水泥做個裝門的池子。”
聞言王支書有些不解,問道:“發酵?是讓裏麵的東西發毛壞掉嗎?那豬吃了還不壞肚子啊?”
“理兒是這個理兒,不過咱這個是人為控製的,是讓飼料熟化,不僅不會讓豬吃壞肚子反而是更容易被他們消化吸收。
等飼料發酵好您自然就明白了。”何飛解釋道。
王支書:“那好吧!”
聞言王支書也就不再追問了,接著就安排人開始選地方挖坑。
在等待的同時何飛也就將自己配置的那些發酵液取了來,並且開始按比例將東西混合在一起。等他弄好的時候地上的大坑也已經挖好了,於是眾人齊心協力的就將東西放了進去,一邊放何飛一邊往裏麵撒著發酵液,等到將坑放滿之後再用塑料布給封住蓋好,然後上麵壓上木板或者石板等物,接著再蓋一層土(隔絕空氣製造厭氧環境)就可以了。做完這些剩下的就是等待了,一般天氣暖和的話3-7天,天冷10-15天,等到飼料發酵到發出帶酸甜的濃鬱酒曲香味,表明發酵就成功了。不過這期間何飛倒是可以先製作那種普通的飼料,於是王支書安排完讓人繼續粉碎草料後便同何飛一起去了獸醫站購買材料。
這個時代其實國家是非常鼓勵養豬的,記得當時有順口溜言:“養兒念書,種地喂豬”“地裏不施糞,等於瞎胡混”
又言:“沒有大糞臭,哪有五穀香”意思是說,家裏不喂幾頭豬,就沒有好好過日子的來頭,地也種不好。從這些順口溜也能了解到國家其實是鼓勵農村家家戶戶都養豬的,而有些地方的生產隊為了鼓勵養豬甚至推行了“斤豬斤糧”的政策。即具體就是去公社屠宰站、肉聯廠賣豬時,工作人員給你一張肥豬重量的收據,拿著條子就去生產隊領糧食,豬多少斤,就給你多少斤糧食。另外,豬糞按方數給加“工分”,一方糞給10天的“工分”。這就大大激發了農民養豬的積極性。不過養豬也是看地方的,像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降水豐沛的地域一般不乏飼養動物的飼料,所以這些地方搞養殖的相對就多;而在土地貧瘠、降水特別少的地域搞養殖的就相對較少。當然何飛他們現在所處的地域雖說算不上貧瘠但降水卻是算少的了,因而這邊養豬的就相對較少。像縣城周邊還好一些,因為挨著城市所以城市產出的一些肥料和食堂廢料都可以拉回去肥地和養豬,而相對偏遠的如馬家莊一樣的村子人們以前連飯都吃不飽又哪有能力養豬?
既然國家鼓勵養豬那麽在獸醫的培養和獸醫站的建設上就會大力投入,所以即使是在這個西北的偏遠地區也是有獸醫站的,而且何飛要的那些配置飼料的藥物也是齊全的,這讓他還是十分滿意的。
買完東西的時候也就是下午4點多鍾,一看時間還來得及於是王支書就讓其他人拿著東西回村子去了,而他跟何飛則是直奔肉聯廠而去。
路上何飛也問了王支書關於酒糟的問題,得到的答案是他們偶爾也會飼喂,隻是出於安全和不好保存考慮所以喂的次數不多,而且量也比較少罷了。酒廠大部分的酒糟則是都被用作了肥料,在沒有好的保存條件的情況下酒糟確實也隻能這樣利用了。
何飛做了一些酵母和酵母溶液後便又開始用空間裏的魚和魚骨頭等物做起了魚粉。
此時空間裏的魚、泥鰍等已經很多了,所以何飛製作魚粉的原材料並不缺少。再者他將魚肉提取出來可以做成魚排、魚丸或者直接放入靜止空間都行,剩下的再用來做魚粉也就一點兒也不浪費了。而製作魚粉的步驟也和製作骨粉的差不多,也是洗淨、蒸煮、曬幹和粉碎,隻是這些事情何飛在空間裏做起來就容易很多罷了。
等何飛在空間裏做完這些外麵也不過才過去了幾個小時,這個時間他估計王支書把要準備的東西基本也準備出來了,於是他便出了空間往村子裏麵趕去。
當再次見到王支書時那些玉米、高粱、豆粕什麽的都已經準備好了,而樹葉、稻草這些也已經在進行切碎處理了。
“何飛東西都準備的差不多了,你看還需要我這邊做些什麽?”見何飛過來王支書道。
何飛:“村裏有塑料布吧?”
王支書:“有,都是那種大塊的用來蓋糧食的。”
何飛:“那就夠用,叔,您再讓人挖個大坑,裏麵鋪上木板或者磚頭石塊用來防鼠防蟲,然後上麵再鋪塑料布,等飼料配置好了要放在裏麵進行密閉發酵的。後麵的話可以用水泥做個裝門的池子。”
聞言王支書有些不解,問道:“發酵?是讓裏麵的東西發毛壞掉嗎?那豬吃了還不壞肚子啊?”
“理兒是這個理兒,不過咱這個是人為控製的,是讓飼料熟化,不僅不會讓豬吃壞肚子反而是更容易被他們消化吸收。
等飼料發酵好您自然就明白了。”何飛解釋道。
王支書:“那好吧!”
聞言王支書也就不再追問了,接著就安排人開始選地方挖坑。
在等待的同時何飛也就將自己配置的那些發酵液取了來,並且開始按比例將東西混合在一起。等他弄好的時候地上的大坑也已經挖好了,於是眾人齊心協力的就將東西放了進去,一邊放何飛一邊往裏麵撒著發酵液,等到將坑放滿之後再用塑料布給封住蓋好,然後上麵壓上木板或者石板等物,接著再蓋一層土(隔絕空氣製造厭氧環境)就可以了。做完這些剩下的就是等待了,一般天氣暖和的話3-7天,天冷10-15天,等到飼料發酵到發出帶酸甜的濃鬱酒曲香味,表明發酵就成功了。不過這期間何飛倒是可以先製作那種普通的飼料,於是王支書安排完讓人繼續粉碎草料後便同何飛一起去了獸醫站購買材料。
這個時代其實國家是非常鼓勵養豬的,記得當時有順口溜言:“養兒念書,種地喂豬”“地裏不施糞,等於瞎胡混”
又言:“沒有大糞臭,哪有五穀香”意思是說,家裏不喂幾頭豬,就沒有好好過日子的來頭,地也種不好。從這些順口溜也能了解到國家其實是鼓勵農村家家戶戶都養豬的,而有些地方的生產隊為了鼓勵養豬甚至推行了“斤豬斤糧”的政策。即具體就是去公社屠宰站、肉聯廠賣豬時,工作人員給你一張肥豬重量的收據,拿著條子就去生產隊領糧食,豬多少斤,就給你多少斤糧食。另外,豬糞按方數給加“工分”,一方糞給10天的“工分”。這就大大激發了農民養豬的積極性。不過養豬也是看地方的,像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降水豐沛的地域一般不乏飼養動物的飼料,所以這些地方搞養殖的相對就多;而在土地貧瘠、降水特別少的地域搞養殖的就相對較少。當然何飛他們現在所處的地域雖說算不上貧瘠但降水卻是算少的了,因而這邊養豬的就相對較少。像縣城周邊還好一些,因為挨著城市所以城市產出的一些肥料和食堂廢料都可以拉回去肥地和養豬,而相對偏遠的如馬家莊一樣的村子人們以前連飯都吃不飽又哪有能力養豬?
既然國家鼓勵養豬那麽在獸醫的培養和獸醫站的建設上就會大力投入,所以即使是在這個西北的偏遠地區也是有獸醫站的,而且何飛要的那些配置飼料的藥物也是齊全的,這讓他還是十分滿意的。
買完東西的時候也就是下午4點多鍾,一看時間還來得及於是王支書就讓其他人拿著東西回村子去了,而他跟何飛則是直奔肉聯廠而去。
路上何飛也問了王支書關於酒糟的問題,得到的答案是他們偶爾也會飼喂,隻是出於安全和不好保存考慮所以喂的次數不多,而且量也比較少罷了。酒廠大部分的酒糟則是都被用作了肥料,在沒有好的保存條件的情況下酒糟確實也隻能這樣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