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到大爺家的時候人群已經散去,估計都上工或者休息去了吧。不過大爺大娘倒是沒有出去,估計也是因為何飛還會回來吧!
去送野豬崽和兔子換小毛驢兒的事情支書倒是沒讓何飛親自去,而是安排了村兒裏的兩個年輕人去。或許支書也是感覺虧欠何飛所以才以此補償吧?不過何飛肯定也不能白給他呀?所以村長家裏的老物件就歸了何飛。啥老物件兒呢?一個硯台,——洮硯。
洮硯,又稱洮河綠石硯,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齊名,並稱中國三大名硯。洮河綠石產於gs南部岷縣和卓尼交界的洮河中遊喇嘛崖一帶的峽穀中,洮硯的生產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洮硯以其石色碧綠,雅麗珍奇,質堅而細、瑩潤如玉,扣之無聲、嗬之可出水珠,發墨快而不損毫,儲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幹涸的特點譽海內外,曆來為宮庭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寶、饋贈親友的佳禮,古玩庫存中的奇葩。曆代文人、學者、書畫家對洮硯賦銘詠詩,讚歎不已,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論硯》記道:“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張州次之,後始端,歙,臨洮”。北宋著名鑒賞家趙希鵠《油天清集》雲:“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綠石、北方最鷺,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宋代大文豪蘇軾,黃庭堅讚歎洮硯:“洗之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久聞岷石鴨頭綠,可磨桂溪龍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試飽霜秋兔毫”。當代書法大師趙樸初題詩:“風漪分得洮州綠,堅似青銅潤如玉”。洮硯的品種很多,主要有龍鳳硯、龍硯、飛天、五福硯、牡丹硯、花草硯、喜上 梢硯、歲寒本友硯花蟲魚、龜硯以及各類人物和曆史典故硯等等。係列產品有酒具、壁掛、擺設等,具有極高的藏和藝術、使用價值。
洮硯的特征有色澤雅麗、瑩潤精致、顆粒極細以及硬度適中等。綠色是洮硯石料的代表色,有墨綠、蔥蘢、輝綠、青翠、淡綠、灰綠等色相。另有洮河紫石,此中暗血色者可與輝綠石媲美;洮河硯材水份充足,手感平滑,故以雖經酷暑而墨不幹之盛譽稱雄於諸硯材;洮硯硯材顆粒極細,粒徑在0.01毫米以下,比平常粉塵還微小;洮硯硯材硬度為摩氏3.5至4度,作為硯材恰到利宜,得當雕琢。
製作洮硯最好的石料是“老坑石”,產於卓尼縣喇嘛崖和水泉灣一帶。而老坑石中的極品,當屬“鴨頭綠”,碧綠如藍,輕撫如嬰兒肌膚,儲量極少,自宋末就已斷采,能否重現不得而知,現今每得一塊鴨頭綠可視之為千年古董。硬度在莫氏3.1左右,最適宜研墨,顆粒直徑0.01mm以下,發墨快而顆粒細,密度在3.05左右,儲墨久,容易清洗不滲墨。老坑石中的其他石品,有綠漪石、鸚哥綠、鸊鷉血,市場儲量依然不足2%,下發好和稀有是洮硯位列四大名硯的根本,尤其是在端硯、歙硯老坑石已枯竭的今天,“老坑洮硯”更是備受追捧。 自唐代成名以來,老坑洮硯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賈才能擁有的。
如宋代趙希鵠曰:“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晁無咎《硯林集》中有詩並銘:洮之崖,端之穀,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溫。然可愛,目鴝鵒,何以易之,鴨頭綠。
金代元好問曰:王將軍為國開臨洮(今卓尼),有司歲饋,可會者,六百钜萬,其於中國得用者,此硯材也。
近代“老坑洮硯”作品屢次作為國禮贈與國外元首,敦煌菩薩硯以gs省政府名義贈與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反彈琵琶硯贈與日本前首相竹下登。 洮硯老坑石在四大名硯中儲量最少、最難采集,特級老坑石早在宋末(1175年)就已斷采,每得一塊洮硯特級老坑石都相當於是得到千年的古董。
宋初,王陬(zou )收複洮硯石材產地洮州(今屬甘肅省卓尼縣),被封為趙土司管理礦區,洮硯被選為皇宮貢品,隻有皇朝高官、文豪富商能夠擁有,百姓隻是聽聞甚至難得一見。可見洮硯老坑發墨不弱於端硯老坑(即下岩),但采集難度更大、石料稀有、更難獲取。
郭培元《論洮硯》:“世人知洮硯之妙,至有勝端歙之處。自宋以後名隱而不顯者,因地處邊陲,得之不易,兼無專書著錄之故,非才不良也,誠為憾事”。已道出洮硯雖有勝端、歙,但自宋之後老坑石逐漸絕跡,得之不易。 1、 稀少。老坑石形成於古生代的泥盆係,大約為四億萬年至三億五千萬年前,比玉的形成要多幾億年。屬泥盆係中水成岩變質的細泥板頁岩石,礦帶運動複雜,很難形成岩石層,儲量極少。
礦藏量經千年開采,幾近枯竭,加之開鑿之地崇山峻嶺、懸崖大壑、氣候多變,采集難度極大,比端硯、歙硯更為難得。
趙希鵠《洞天清祿集》: “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2、 隨著文化回歸,硯作為文房四寶之首,使用、送禮、收藏的需求都在擴大,洮硯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市場也在逐漸擴大。3、 市場供應緊缺。市場上98%以上都不是老坑石,多以假亂真,使得很多喜歡洮硯的人誤解,收藏數百方作品而無一方老坑洮硯的人也是有的。
後世隨著洮硯老坑石的開采越發艱難,石料越來越少,以至於一方真正的老坑洮硯更是一硯難求。 下麵做分析的前提條件是:1、均為老坑石料。2、以評鑒硯台下墨發墨。3、以下硬度均以摩氏為單位。
硯台的實用功能是磨墨,其中下墨、發墨是衡量硯材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簡單說,下墨,是通過研磨,墨從墨塊到水中“硯台上”的速度。發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細膩程度。發墨好的墨如油,在硯中生光發豔,隨筆旋轉流暢,所以畫畫的用硯比書法的用硯要求更高。下墨講求快慢,發墨講求粗細,但往往下墨快的發墨粗,發墨好的下墨慢。所以,下墨發墨均佳的硯極其珍貴。
以下為端、歙、洮硯石的對比: 石材 平均硬度 下墨 發墨 端硯 2.9 弱於洮、歙 強於洮、歙 洮硯 3.1 強於端,弱於歙 強於歙,弱於端 歙硯 4 強於端、洮 弱於端、洮 注:墨條的硬度是(2.2—2.4),刻刀的硬度是(鎢鋼刀:約7 白鋼刀:約6 碳鋼刀:約5)
從以上可以看出,石材硬度較軟則硯石顯空隙率小,硯石的礦物細、粒間間隙小,從而達到很好的發墨效果;而反之石材硬度較硬則顯示礦物較軟者稍粗、粒間間隙稍大,從而可以達到很好的下墨,下墨與發墨本身是矛盾體,好的硯質要恰好能夠調和矛盾,就是要細而不滑,澀而不粗。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三大石質名硯中,端硯硬度較軟,所以發墨更好,而歙硯硬度較硬,所以下墨更好,大文學家歐陽修在《硯譜》中評價:“歙萬出於龍尾溪,其石堅勁,大抵多發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為貴,其石理微粗,以其手摩之,索索有鋒芒者尤佳”。而洮硯硬度較於端歙之間,下墨優於端硯而發墨優於歙硯,所以從下發墨上來講是將矛盾體調節到恰到好處。
硯台是支書家傳下來的,不過現在卻是被當做了壓雞窩的石頭。其實後世洮河硯的拍賣成交價格倒算不上太高,
有記錄的拍賣價成交最高價也就是2010\/6\/6清早期 宋製洮河硯 12-18萬 58.24萬,其次是2013\/12\/1 當代 王羲之小像古琴形洮 15-18萬 41.4萬 , 2007\/7\/21清 蘭亭洮河硯 15-20萬 24.2萬,2008\/10\/26 明 蘭亭圓形洮河硯 15-20萬 22萬, 2007\/12\/19林熊光銘雲龍紋洮河硯 5-8萬 15.68萬, 2009\/10\/17金猴出世洮河硯 12-20萬 14.69萬,2014\/5\/16 明 蘭庭雅集圖洮河硯 4.8-4.8萬 14萬 ,2013\/6\/15明 “海屋添壽”洮河硯 8-12萬 9.2萬 ,2008\/10\/26 明 八駿馬洮河硯 6-8萬*4* 8.58萬, 2012\/9\/9明 懷珠洮河硯 4-6萬 8.05萬 。
何飛之所以收了這方硯台1。是因為支書家實在是沒啥油水可榨,2.就是老坑硯台難得。3.就是這玩意兒雖然價格不高但回本完全沒問題,而且要是給某類人送禮卻是再好不過。當然,這個大隊養的豬也是不少,說不準以後自己就有用得到的地方,而且自己賣豬也同樣需要有個合理的來源和身份,這都需要支書的配合,因而何飛離開時也同樣的給了他一隻兔子,一對小兔子。
去送野豬崽和兔子換小毛驢兒的事情支書倒是沒讓何飛親自去,而是安排了村兒裏的兩個年輕人去。或許支書也是感覺虧欠何飛所以才以此補償吧?不過何飛肯定也不能白給他呀?所以村長家裏的老物件就歸了何飛。啥老物件兒呢?一個硯台,——洮硯。
洮硯,又稱洮河綠石硯,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齊名,並稱中國三大名硯。洮河綠石產於gs南部岷縣和卓尼交界的洮河中遊喇嘛崖一帶的峽穀中,洮硯的生產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洮硯以其石色碧綠,雅麗珍奇,質堅而細、瑩潤如玉,扣之無聲、嗬之可出水珠,發墨快而不損毫,儲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幹涸的特點譽海內外,曆來為宮庭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寶、饋贈親友的佳禮,古玩庫存中的奇葩。曆代文人、學者、書畫家對洮硯賦銘詠詩,讚歎不已,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論硯》記道:“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張州次之,後始端,歙,臨洮”。北宋著名鑒賞家趙希鵠《油天清集》雲:“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綠石、北方最鷺,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宋代大文豪蘇軾,黃庭堅讚歎洮硯:“洗之礪,發金鐵,琢而泓,堅密澤”。“久聞岷石鴨頭綠,可磨桂溪龍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試飽霜秋兔毫”。當代書法大師趙樸初題詩:“風漪分得洮州綠,堅似青銅潤如玉”。洮硯的品種很多,主要有龍鳳硯、龍硯、飛天、五福硯、牡丹硯、花草硯、喜上 梢硯、歲寒本友硯花蟲魚、龜硯以及各類人物和曆史典故硯等等。係列產品有酒具、壁掛、擺設等,具有極高的藏和藝術、使用價值。
洮硯的特征有色澤雅麗、瑩潤精致、顆粒極細以及硬度適中等。綠色是洮硯石料的代表色,有墨綠、蔥蘢、輝綠、青翠、淡綠、灰綠等色相。另有洮河紫石,此中暗血色者可與輝綠石媲美;洮河硯材水份充足,手感平滑,故以雖經酷暑而墨不幹之盛譽稱雄於諸硯材;洮硯硯材顆粒極細,粒徑在0.01毫米以下,比平常粉塵還微小;洮硯硯材硬度為摩氏3.5至4度,作為硯材恰到利宜,得當雕琢。
製作洮硯最好的石料是“老坑石”,產於卓尼縣喇嘛崖和水泉灣一帶。而老坑石中的極品,當屬“鴨頭綠”,碧綠如藍,輕撫如嬰兒肌膚,儲量極少,自宋末就已斷采,能否重現不得而知,現今每得一塊鴨頭綠可視之為千年古董。硬度在莫氏3.1左右,最適宜研墨,顆粒直徑0.01mm以下,發墨快而顆粒細,密度在3.05左右,儲墨久,容易清洗不滲墨。老坑石中的其他石品,有綠漪石、鸚哥綠、鸊鷉血,市場儲量依然不足2%,下發好和稀有是洮硯位列四大名硯的根本,尤其是在端硯、歙硯老坑石已枯竭的今天,“老坑洮硯”更是備受追捧。 自唐代成名以來,老坑洮硯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賈才能擁有的。
如宋代趙希鵠曰:“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晁無咎《硯林集》中有詩並銘:洮之崖,端之穀,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溫。然可愛,目鴝鵒,何以易之,鴨頭綠。
金代元好問曰:王將軍為國開臨洮(今卓尼),有司歲饋,可會者,六百钜萬,其於中國得用者,此硯材也。
近代“老坑洮硯”作品屢次作為國禮贈與國外元首,敦煌菩薩硯以gs省政府名義贈與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反彈琵琶硯贈與日本前首相竹下登。 洮硯老坑石在四大名硯中儲量最少、最難采集,特級老坑石早在宋末(1175年)就已斷采,每得一塊洮硯特級老坑石都相當於是得到千年的古董。
宋初,王陬(zou )收複洮硯石材產地洮州(今屬甘肅省卓尼縣),被封為趙土司管理礦區,洮硯被選為皇宮貢品,隻有皇朝高官、文豪富商能夠擁有,百姓隻是聽聞甚至難得一見。可見洮硯老坑發墨不弱於端硯老坑(即下岩),但采集難度更大、石料稀有、更難獲取。
郭培元《論洮硯》:“世人知洮硯之妙,至有勝端歙之處。自宋以後名隱而不顯者,因地處邊陲,得之不易,兼無專書著錄之故,非才不良也,誠為憾事”。已道出洮硯雖有勝端、歙,但自宋之後老坑石逐漸絕跡,得之不易。 1、 稀少。老坑石形成於古生代的泥盆係,大約為四億萬年至三億五千萬年前,比玉的形成要多幾億年。屬泥盆係中水成岩變質的細泥板頁岩石,礦帶運動複雜,很難形成岩石層,儲量極少。
礦藏量經千年開采,幾近枯竭,加之開鑿之地崇山峻嶺、懸崖大壑、氣候多變,采集難度極大,比端硯、歙硯更為難得。
趙希鵠《洞天清祿集》: “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2、 隨著文化回歸,硯作為文房四寶之首,使用、送禮、收藏的需求都在擴大,洮硯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市場也在逐漸擴大。3、 市場供應緊缺。市場上98%以上都不是老坑石,多以假亂真,使得很多喜歡洮硯的人誤解,收藏數百方作品而無一方老坑洮硯的人也是有的。
後世隨著洮硯老坑石的開采越發艱難,石料越來越少,以至於一方真正的老坑洮硯更是一硯難求。 下麵做分析的前提條件是:1、均為老坑石料。2、以評鑒硯台下墨發墨。3、以下硬度均以摩氏為單位。
硯台的實用功能是磨墨,其中下墨、發墨是衡量硯材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簡單說,下墨,是通過研磨,墨從墨塊到水中“硯台上”的速度。發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融合的速度、細膩程度。發墨好的墨如油,在硯中生光發豔,隨筆旋轉流暢,所以畫畫的用硯比書法的用硯要求更高。下墨講求快慢,發墨講求粗細,但往往下墨快的發墨粗,發墨好的下墨慢。所以,下墨發墨均佳的硯極其珍貴。
以下為端、歙、洮硯石的對比: 石材 平均硬度 下墨 發墨 端硯 2.9 弱於洮、歙 強於洮、歙 洮硯 3.1 強於端,弱於歙 強於歙,弱於端 歙硯 4 強於端、洮 弱於端、洮 注:墨條的硬度是(2.2—2.4),刻刀的硬度是(鎢鋼刀:約7 白鋼刀:約6 碳鋼刀:約5)
從以上可以看出,石材硬度較軟則硯石顯空隙率小,硯石的礦物細、粒間間隙小,從而達到很好的發墨效果;而反之石材硬度較硬則顯示礦物較軟者稍粗、粒間間隙稍大,從而可以達到很好的下墨,下墨與發墨本身是矛盾體,好的硯質要恰好能夠調和矛盾,就是要細而不滑,澀而不粗。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三大石質名硯中,端硯硬度較軟,所以發墨更好,而歙硯硬度較硬,所以下墨更好,大文學家歐陽修在《硯譜》中評價:“歙萬出於龍尾溪,其石堅勁,大抵多發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為貴,其石理微粗,以其手摩之,索索有鋒芒者尤佳”。而洮硯硬度較於端歙之間,下墨優於端硯而發墨優於歙硯,所以從下發墨上來講是將矛盾體調節到恰到好處。
硯台是支書家傳下來的,不過現在卻是被當做了壓雞窩的石頭。其實後世洮河硯的拍賣成交價格倒算不上太高,
有記錄的拍賣價成交最高價也就是2010\/6\/6清早期 宋製洮河硯 12-18萬 58.24萬,其次是2013\/12\/1 當代 王羲之小像古琴形洮 15-18萬 41.4萬 , 2007\/7\/21清 蘭亭洮河硯 15-20萬 24.2萬,2008\/10\/26 明 蘭亭圓形洮河硯 15-20萬 22萬, 2007\/12\/19林熊光銘雲龍紋洮河硯 5-8萬 15.68萬, 2009\/10\/17金猴出世洮河硯 12-20萬 14.69萬,2014\/5\/16 明 蘭庭雅集圖洮河硯 4.8-4.8萬 14萬 ,2013\/6\/15明 “海屋添壽”洮河硯 8-12萬 9.2萬 ,2008\/10\/26 明 八駿馬洮河硯 6-8萬*4* 8.58萬, 2012\/9\/9明 懷珠洮河硯 4-6萬 8.05萬 。
何飛之所以收了這方硯台1。是因為支書家實在是沒啥油水可榨,2.就是老坑硯台難得。3.就是這玩意兒雖然價格不高但回本完全沒問題,而且要是給某類人送禮卻是再好不過。當然,這個大隊養的豬也是不少,說不準以後自己就有用得到的地方,而且自己賣豬也同樣需要有個合理的來源和身份,這都需要支書的配合,因而何飛離開時也同樣的給了他一隻兔子,一對小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