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曆1889年10月1日,遠東。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前線。
在前線最危險的地方——319高地。一名戰地記者一邊斜躺在沙土與彈片的戰壕內,一邊在一本已經被燒掉了封麵的日記本上書寫著青春與鮮血的戰役。
戰爭已經進行了很久了,這是帝國打過的最持久的一場戰爭,在此之前沒有一場戰爭能讓帝皇陛下的軍隊進行三個月之久,而且還未分出勝負。
但我堅信、並為此而奮鬥著。
偉大的帝皇會帶我們走向勝利!榮光永存的大夏帝國將所向披靡!我們會贏的這場戰爭,贏下這世界之戰!
這是為我們的子孫打的戰爭!
我們流血好過自己的子孫後代流血。
不過令人振奮的是中部戰區和東部戰區的戰友們沒有辜負我們拚死爭取的時間,他們拿下了整個東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地區百分之九十的土地!
我已經準備好了相機,迫不及待的想要將三支主力集團的會師的那一刻記錄下來。
那將是曆史性的一幕。
士兵的武器是步槍,醫生的武器是手術刀,而我的武器,就是我的照相機。
我已經在西西伯利亞地區待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前線的每一天裏,我都被戰友們在硝煙彌漫戰場上出生入死的精神感染著。
作為一名戰地記者,職業的敏感和責任的驅使,使我不敢懈怠。
我背著相機追隨著戰友們的行蹤,他們端著突擊步槍“突突”的射擊,而我端著照相機“哢哢”的拍出一張張照片。
“轟!”
一枚炮彈就這麽直直的落在了319高地的防禦陣地上,打斷了戰地記者的書寫。
“準備戰鬥!”
數名夏軍士兵還沒有等炮彈揚起的泥土落下,就拎著自己的突擊步槍,從一側的戰壕彎著腰跑向另一側的戰壕。
在319高地的其他位置,駐守陣地的夏軍也都是如此,他們甚至沒時間去看那些密密麻麻落下的炮彈和高地下的葉尼塞人。他們在這裏已經堅守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了,對於他們來說,這些滿是彈坑的陣地,如家一般熟悉。
“不!我同樣是一名軍人!我要留在這裏,和你們一起戰鬥!”
戰地記者被一名士兵拖著離開了陣地,他奮力掙紮著,想要重新回到陣地上,和那些浴血奮戰的戰友們同生共死。
“這並不是逃跑!記者先生,保護好你的相機和筆記。那可能是我們這些人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一點存在的痕跡了,請將它們帶回後方,告訴帝國!”
“319高地的帝國軍人用生命扞衛著陣地,沒有丟!大夏帝國萬歲!吾皇萬歲!”
指揮官知道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戰鬥了,他的陣地已經補充了十六次兵力了。
一千多名帝國軍人永遠的留在了319高地,他們的鮮血、血肉與土地融為一體,他們的信仰與帝國軍人的精神永存。
葉尼塞人已經瘋了,他們也殺紅了眼,戰鬥隻會在最後一個人倒下的時候結束。
戰地記者呆住了,他不在掙紮,如木偶般被士兵拖下了即將成為地獄的陣地。
兩行淚水無聲的留下。
有時候,活著比死亡。
更需要勇氣。
“轟!轟!轟!”
重炮轟鳴,炮彈漫天飛舞。
“我們並肩作戰著,所以我們將擊退這一次攻擊!殺光他們!隻留最後一個回去報信!”指揮官的聲音如嗜血的餓狼般沙啞,他奮力嘶吼著:“殺光他們!隻留最後一個回去報信!”
“殺光他們!”
烏雲壓頂,地麵上展開了最為血腥殘酷的慘烈廝殺,鮮血匯聚成小溪流盡了。
319高地上的沙土……
格外的紅。
……
“轟隆!”
雨點紛紛揚揚的落下,打在臉上,涼颼颼的。
“停止進攻!停止進攻!”
葉尼塞士兵的衣服頭發都溫淋淋的,褲腳裹滿泥漿,冒著雨在泥濘的道路上狂奔。
“撤退!把炮炸掉!”
“全體撤退!”
隨著這樣的命令傳達至葉尼塞軍隊的每一個作戰單位,幾乎所剩無幾的葉尼塞士兵開始後撤,在他們的身後,是一萬五千多具屍體和幾乎相同數量的傷員,就這樣躺在空曠的田野中。
雨水衝涮著他們的身體,鮮血混合著雨水四處流淌,319高地的土地為之盡赤。
“放開我!”
一位葉尼塞將軍掙脫了士兵們的攙扶,回過頭跪倒在地,呆呆的看著戰場上的屍山血海。
“幾萬人啊!”
葉尼塞將軍突然用手掩著臉,把臉埋在泥濘的地麵,肩膀劇烈抖動著,在哭,但哭不出來,隻能發出一聲聲幹吼。
接到沙皇陛下發出從聖彼得堡發出的進攻的命令後,他的軍隊勇敢地走出了戰壕、堡壘,向夏軍發動猛烈的進攻。
從聖彼得堡到葉卡捷琳娜堡,王國中央政府到遠東政區政府,元帥到士兵。
一層一層的施壓,一級一級的嚴令,不惜一切代價……可這樣的代價太大了。
大的讓人痛心。
駐守在319高地的夏軍兵力其實並不多,在葉尼塞指揮部裏,很多將領都堅信隻要三天甚至更短的時間他們就能擊潰319高地的夏軍部隊,打開主力進攻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戰線的局麵。
一旦突破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戰線,幾百萬葉尼塞軍隊就能騰出空間迂回至中西伯利亞地區,與那裏的六個軍團匯合,再趁夏軍主力集團兵力分散,與中西伯利亞地區的夏軍尋求決戰。
這樣,遠東政區的戰爭。
將打上一針強心劑。
結果他們錯了,大錯特錯了。
319高地的戰鬥本來預計將是一場局部戰場中一次規模不大的戰術行動,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戰事的愈發激烈。
戰鬥演變成了一場圍繞著319高地的戰役,僅319高地區域就有一個師的夏軍防禦,進攻的葉尼塞士兵高達十七萬人。
最激烈的戰鬥一直在319高地主峰爆發,這裏的敵我雙方的屍體堆積如山,血腥無比。
夏軍先後向319高地增兵十六次,空中支援和炮火轟炸晝夜不停,葉尼塞軍隊三天拿下319高地的計劃破滅了。
這場戰役打了一個月還沒有結束,以至於在沙皇伊凡四世的嚴令下,葉尼塞軍隊不得不在今天發動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僅319高地區域就有一個軍團在衝鋒!傷亡是前一個月的總和。
可夏軍已經守住了防線,並且在葉尼塞人進攻停歇的時候,發起反攻。超乎葉尼塞高層的想象,經過一天的激戰,被擊潰的不是兵力處於劣勢的夏軍部隊,反而是進攻的葉尼塞軍隊被擊潰了。
簡直是匪夷所思。
不到二十四小時,葉尼塞王國在整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戰線就有差不多十三萬名葉尼塞軍人被夏軍的飛機坦克和火炮機槍的強大火力給無情地撕碎了。
處於守勢的夏軍西部集團軍群的傷亡並不輕,但是進攻的葉尼塞軍隊卻付出了數倍乃至十倍以上的巨大代價。
參與進攻的葉尼塞部隊都是整團整團的打光,好些團長甚至是師長都給打得手下隻剩下幾個參謀和幾名通信兵,其他士兵不是變成了屍體,就是變成了傷員,躺在血泊中痛苦哀號。
短短一天之內就有十三萬人被撕碎,在319高地上就有三萬葉尼塞軍人傷亡。
對於葉尼塞王國來說,這個數字未免也太可怕了,想要打贏這場慘烈的戰爭,葉尼塞民族需要死多少人才夠啊?
葉尼塞將軍的衛兵們很能理解此刻將軍的心情,雖說慈不掌兵,當將軍都必須要有一副鐵石心腸。但是,眼睜睜看著成千上萬的士兵倒在自己麵前,很難有哪個將軍不傷心,不憤怒的。
但現在可不是傷心難過的時候,前線正在潰敗,進攻部隊的軍心已經散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戰線的夏軍正在乘勝追擊,隨時都有可能追上來的。
現在他們還有時間組織撤離,他們的進攻雖然失敗了,但也消耗了夏軍,短時間內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戰線的夏軍不會大範圍的追擊撤退的葉尼塞軍隊。
但是等夏軍的機動支援部隊上來了,得到彈藥和燃料補給的夏軍可不會對敵人仁慈,夏軍有足夠的彈藥殺死他們。
“將軍!”葉尼塞將軍的衛隊軍官急切的說:“夏國人隨時可能追上來,我們不能在這裏長時間逗留,得趕緊離開,不然我們就不得不在被夏軍俘虜或者被夏軍殺死之間作出選擇了。”
葉尼塞將軍抬起頭,衛兵們看到了他的那雙眼睛,紅的可怕,眼角全是淚水。
他聲音沙啞,好像剛剛吞了一顆子彈:“你說這場戰爭我們有贏的希望嗎?”
沒有人不說話。
他們很想告訴將軍能贏。
可是接二連三的慘敗已經剝奪了他們說出能贏這兩個字的底氣,東西伯利亞已經丟了,中西伯利亞還剩六個軍團。
遠東已經淪陷大半,他們失去了將近兩百萬軍隊,贏,真的還有有希望嗎?
……
雨下得很大,也很冷。
此時的氣溫驟降至零下七度,可以預見,未來遠東的氣溫將一直下降至零下四十度以下,大雪紛飛,寒冷無比。
這是最低達到零下七十度的地方。
匆忙撤退的葉尼塞軍隊來不及帶走所有的傷員和屍體,隻能任其留在戰場痛苦的哀嚎和被雨水浸泡,大批身負重傷的葉尼塞傷兵暴露在冷雨之中。
他們血流不止,冷雨又帶走了他們的體溫,於是大批大批的死亡……
等到雨停的時候,收容傷兵的夏軍發現,需要他們收容救治的葉尼塞傷兵已經不多了。
死人是不需要收容和救治的。
……
一日鏖戰,敵軍潰敗。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戰線的裝甲部隊在得到增援和補給後,開始追擊潰逃的葉尼塞軍隊,在陣地防禦他們的威力大打折扣了,現在,在廣袤的平原上。
他們天下無敵。
我坐上了返回319高地的越野車,同時也知曉了319高地的戰友們又一次打退了葉尼塞人的進攻,在這場戰役中,他們在319高地發揮的作用不可謂不大。
我異常興奮,手裏端著的相機微微發抖,我現在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為戰友們留下一張足以進入曆史的照片了。
我有強烈的預感。
可當我準備用微笑迎接凱旋的英雄們的時候,一幅幅感人的場景闖入我的眼簾:戰士們抬著傷員,押解著俘虜,個個神色莊重。
此時的我也笑不出來了。
我明白……
有很多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懷著沉重的心情,我不停地按動相機快門,我為英雄們留下凱旋歸來的瞬間……
我重新站在了319高地的製高點,這裏曾有無數葉尼塞士兵不惜失去生命去搶奪,也有無數帝國軍人用生命在扞衛。
放眼望去,遠處升騰的硝煙灌滿叢林,蜿蜒山路上的戰友們抬著傷員、押著俘虜回撤。
新的部隊和麵孔向這些奮戰的軍人敬禮表達自己崇高的敬意,他們是來換防的。
我從山頂望去,見到一場鏖戰過後,疲憊不堪的戰友們抬著傷員還有永遠沉睡的戰友,在陡坡崎嶇的險路上走著。
走著走著,就會發現,其實那些逝去的生命並沒有離開我們,他們與我們一同走著,向著家的方向走去,凱旋而歸。
硝煙伴隨著雨後陰沉沉的天,血與汗水染紅了319高地,我的眼淚模糊了照相機的取景屏。
25歲的副連長張鳳生是319高地主峰的正麵強擊大隊的一員,在猛烈的炮火中他率領強擊隊員第一個撲向了敵人。
望著躺在擔架上輸著吊瓶的張鳳生副連長,讓我想起了剛來319高地的時候。
他送給我三盒香煙並微笑著對我說:“小李,多給我拍一些戰場上的照片……”
現在,我所能做的隻是為張鳳生副連長拍下這最後的一張照片了——就在張鳳生副連長衝鋒的時候,三枚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一個月後,張鳳生副連長因搶救無效犧牲在後方醫院)。
天陰沉沉的,硝煙彌漫整個319高地,戰友們就是從後麵的硝煙中一個個走進我的照相機鏡頭。
從戰場歸來,我見不到英雄們的歡喜,隻見到血跡與汗水侵泡的迷彩服和戰友們艱難的神情。
他們從硝煙中走來,竟然是這疲憊不堪無奈的麵孔,硝煙、彈塵、汗水、血跡凝固在大夏軍人們的臉頰上。
滿身血跡和汗水的通信員王孝彬,走走停停、晃晃悠悠進入了我的鏡頭。
他告訴我:“敵人的子彈從我下巴底下穿過,打斷了我手裏拿的這根耳機線……”
“指揮官陣亡了。”王孝彬拍了拍我的肩膀,說:“這是他讓我交給你的。”
那是一頂鋼盔,側邊印有赤龍紋章,正麵有一個彈孔,上麵的血跡未被雨水衝刷幹淨,一發流彈奪走了他的生命。
我麵無表情的接過鋼盔,目視著王孝彬緩慢的離去,我小心收好指揮官的鋼盔,然後轉身繼續投入到工作當中。
再見了,指揮官。
再見了319高地的戰友們。
你們的名字和影像將永遠刻在我的心裏。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前線。
在前線最危險的地方——319高地。一名戰地記者一邊斜躺在沙土與彈片的戰壕內,一邊在一本已經被燒掉了封麵的日記本上書寫著青春與鮮血的戰役。
戰爭已經進行了很久了,這是帝國打過的最持久的一場戰爭,在此之前沒有一場戰爭能讓帝皇陛下的軍隊進行三個月之久,而且還未分出勝負。
但我堅信、並為此而奮鬥著。
偉大的帝皇會帶我們走向勝利!榮光永存的大夏帝國將所向披靡!我們會贏的這場戰爭,贏下這世界之戰!
這是為我們的子孫打的戰爭!
我們流血好過自己的子孫後代流血。
不過令人振奮的是中部戰區和東部戰區的戰友們沒有辜負我們拚死爭取的時間,他們拿下了整個東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地區百分之九十的土地!
我已經準備好了相機,迫不及待的想要將三支主力集團的會師的那一刻記錄下來。
那將是曆史性的一幕。
士兵的武器是步槍,醫生的武器是手術刀,而我的武器,就是我的照相機。
我已經在西西伯利亞地區待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前線的每一天裏,我都被戰友們在硝煙彌漫戰場上出生入死的精神感染著。
作為一名戰地記者,職業的敏感和責任的驅使,使我不敢懈怠。
我背著相機追隨著戰友們的行蹤,他們端著突擊步槍“突突”的射擊,而我端著照相機“哢哢”的拍出一張張照片。
“轟!”
一枚炮彈就這麽直直的落在了319高地的防禦陣地上,打斷了戰地記者的書寫。
“準備戰鬥!”
數名夏軍士兵還沒有等炮彈揚起的泥土落下,就拎著自己的突擊步槍,從一側的戰壕彎著腰跑向另一側的戰壕。
在319高地的其他位置,駐守陣地的夏軍也都是如此,他們甚至沒時間去看那些密密麻麻落下的炮彈和高地下的葉尼塞人。他們在這裏已經堅守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了,對於他們來說,這些滿是彈坑的陣地,如家一般熟悉。
“不!我同樣是一名軍人!我要留在這裏,和你們一起戰鬥!”
戰地記者被一名士兵拖著離開了陣地,他奮力掙紮著,想要重新回到陣地上,和那些浴血奮戰的戰友們同生共死。
“這並不是逃跑!記者先生,保護好你的相機和筆記。那可能是我們這些人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一點存在的痕跡了,請將它們帶回後方,告訴帝國!”
“319高地的帝國軍人用生命扞衛著陣地,沒有丟!大夏帝國萬歲!吾皇萬歲!”
指揮官知道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戰鬥了,他的陣地已經補充了十六次兵力了。
一千多名帝國軍人永遠的留在了319高地,他們的鮮血、血肉與土地融為一體,他們的信仰與帝國軍人的精神永存。
葉尼塞人已經瘋了,他們也殺紅了眼,戰鬥隻會在最後一個人倒下的時候結束。
戰地記者呆住了,他不在掙紮,如木偶般被士兵拖下了即將成為地獄的陣地。
兩行淚水無聲的留下。
有時候,活著比死亡。
更需要勇氣。
“轟!轟!轟!”
重炮轟鳴,炮彈漫天飛舞。
“我們並肩作戰著,所以我們將擊退這一次攻擊!殺光他們!隻留最後一個回去報信!”指揮官的聲音如嗜血的餓狼般沙啞,他奮力嘶吼著:“殺光他們!隻留最後一個回去報信!”
“殺光他們!”
烏雲壓頂,地麵上展開了最為血腥殘酷的慘烈廝殺,鮮血匯聚成小溪流盡了。
319高地上的沙土……
格外的紅。
……
“轟隆!”
雨點紛紛揚揚的落下,打在臉上,涼颼颼的。
“停止進攻!停止進攻!”
葉尼塞士兵的衣服頭發都溫淋淋的,褲腳裹滿泥漿,冒著雨在泥濘的道路上狂奔。
“撤退!把炮炸掉!”
“全體撤退!”
隨著這樣的命令傳達至葉尼塞軍隊的每一個作戰單位,幾乎所剩無幾的葉尼塞士兵開始後撤,在他們的身後,是一萬五千多具屍體和幾乎相同數量的傷員,就這樣躺在空曠的田野中。
雨水衝涮著他們的身體,鮮血混合著雨水四處流淌,319高地的土地為之盡赤。
“放開我!”
一位葉尼塞將軍掙脫了士兵們的攙扶,回過頭跪倒在地,呆呆的看著戰場上的屍山血海。
“幾萬人啊!”
葉尼塞將軍突然用手掩著臉,把臉埋在泥濘的地麵,肩膀劇烈抖動著,在哭,但哭不出來,隻能發出一聲聲幹吼。
接到沙皇陛下發出從聖彼得堡發出的進攻的命令後,他的軍隊勇敢地走出了戰壕、堡壘,向夏軍發動猛烈的進攻。
從聖彼得堡到葉卡捷琳娜堡,王國中央政府到遠東政區政府,元帥到士兵。
一層一層的施壓,一級一級的嚴令,不惜一切代價……可這樣的代價太大了。
大的讓人痛心。
駐守在319高地的夏軍兵力其實並不多,在葉尼塞指揮部裏,很多將領都堅信隻要三天甚至更短的時間他們就能擊潰319高地的夏軍部隊,打開主力進攻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戰線的局麵。
一旦突破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戰線,幾百萬葉尼塞軍隊就能騰出空間迂回至中西伯利亞地區,與那裏的六個軍團匯合,再趁夏軍主力集團兵力分散,與中西伯利亞地區的夏軍尋求決戰。
這樣,遠東政區的戰爭。
將打上一針強心劑。
結果他們錯了,大錯特錯了。
319高地的戰鬥本來預計將是一場局部戰場中一次規模不大的戰術行動,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戰事的愈發激烈。
戰鬥演變成了一場圍繞著319高地的戰役,僅319高地區域就有一個師的夏軍防禦,進攻的葉尼塞士兵高達十七萬人。
最激烈的戰鬥一直在319高地主峰爆發,這裏的敵我雙方的屍體堆積如山,血腥無比。
夏軍先後向319高地增兵十六次,空中支援和炮火轟炸晝夜不停,葉尼塞軍隊三天拿下319高地的計劃破滅了。
這場戰役打了一個月還沒有結束,以至於在沙皇伊凡四世的嚴令下,葉尼塞軍隊不得不在今天發動規模最大的一次進攻,僅319高地區域就有一個軍團在衝鋒!傷亡是前一個月的總和。
可夏軍已經守住了防線,並且在葉尼塞人進攻停歇的時候,發起反攻。超乎葉尼塞高層的想象,經過一天的激戰,被擊潰的不是兵力處於劣勢的夏軍部隊,反而是進攻的葉尼塞軍隊被擊潰了。
簡直是匪夷所思。
不到二十四小時,葉尼塞王國在整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戰線就有差不多十三萬名葉尼塞軍人被夏軍的飛機坦克和火炮機槍的強大火力給無情地撕碎了。
處於守勢的夏軍西部集團軍群的傷亡並不輕,但是進攻的葉尼塞軍隊卻付出了數倍乃至十倍以上的巨大代價。
參與進攻的葉尼塞部隊都是整團整團的打光,好些團長甚至是師長都給打得手下隻剩下幾個參謀和幾名通信兵,其他士兵不是變成了屍體,就是變成了傷員,躺在血泊中痛苦哀號。
短短一天之內就有十三萬人被撕碎,在319高地上就有三萬葉尼塞軍人傷亡。
對於葉尼塞王國來說,這個數字未免也太可怕了,想要打贏這場慘烈的戰爭,葉尼塞民族需要死多少人才夠啊?
葉尼塞將軍的衛兵們很能理解此刻將軍的心情,雖說慈不掌兵,當將軍都必須要有一副鐵石心腸。但是,眼睜睜看著成千上萬的士兵倒在自己麵前,很難有哪個將軍不傷心,不憤怒的。
但現在可不是傷心難過的時候,前線正在潰敗,進攻部隊的軍心已經散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戰線的夏軍正在乘勝追擊,隨時都有可能追上來的。
現在他們還有時間組織撤離,他們的進攻雖然失敗了,但也消耗了夏軍,短時間內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戰線的夏軍不會大範圍的追擊撤退的葉尼塞軍隊。
但是等夏軍的機動支援部隊上來了,得到彈藥和燃料補給的夏軍可不會對敵人仁慈,夏軍有足夠的彈藥殺死他們。
“將軍!”葉尼塞將軍的衛隊軍官急切的說:“夏國人隨時可能追上來,我們不能在這裏長時間逗留,得趕緊離開,不然我們就不得不在被夏軍俘虜或者被夏軍殺死之間作出選擇了。”
葉尼塞將軍抬起頭,衛兵們看到了他的那雙眼睛,紅的可怕,眼角全是淚水。
他聲音沙啞,好像剛剛吞了一顆子彈:“你說這場戰爭我們有贏的希望嗎?”
沒有人不說話。
他們很想告訴將軍能贏。
可是接二連三的慘敗已經剝奪了他們說出能贏這兩個字的底氣,東西伯利亞已經丟了,中西伯利亞還剩六個軍團。
遠東已經淪陷大半,他們失去了將近兩百萬軍隊,贏,真的還有有希望嗎?
……
雨下得很大,也很冷。
此時的氣溫驟降至零下七度,可以預見,未來遠東的氣溫將一直下降至零下四十度以下,大雪紛飛,寒冷無比。
這是最低達到零下七十度的地方。
匆忙撤退的葉尼塞軍隊來不及帶走所有的傷員和屍體,隻能任其留在戰場痛苦的哀嚎和被雨水浸泡,大批身負重傷的葉尼塞傷兵暴露在冷雨之中。
他們血流不止,冷雨又帶走了他們的體溫,於是大批大批的死亡……
等到雨停的時候,收容傷兵的夏軍發現,需要他們收容救治的葉尼塞傷兵已經不多了。
死人是不需要收容和救治的。
……
一日鏖戰,敵軍潰敗。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戰線的裝甲部隊在得到增援和補給後,開始追擊潰逃的葉尼塞軍隊,在陣地防禦他們的威力大打折扣了,現在,在廣袤的平原上。
他們天下無敵。
我坐上了返回319高地的越野車,同時也知曉了319高地的戰友們又一次打退了葉尼塞人的進攻,在這場戰役中,他們在319高地發揮的作用不可謂不大。
我異常興奮,手裏端著的相機微微發抖,我現在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為戰友們留下一張足以進入曆史的照片了。
我有強烈的預感。
可當我準備用微笑迎接凱旋的英雄們的時候,一幅幅感人的場景闖入我的眼簾:戰士們抬著傷員,押解著俘虜,個個神色莊重。
此時的我也笑不出來了。
我明白……
有很多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懷著沉重的心情,我不停地按動相機快門,我為英雄們留下凱旋歸來的瞬間……
我重新站在了319高地的製高點,這裏曾有無數葉尼塞士兵不惜失去生命去搶奪,也有無數帝國軍人用生命在扞衛。
放眼望去,遠處升騰的硝煙灌滿叢林,蜿蜒山路上的戰友們抬著傷員、押著俘虜回撤。
新的部隊和麵孔向這些奮戰的軍人敬禮表達自己崇高的敬意,他們是來換防的。
我從山頂望去,見到一場鏖戰過後,疲憊不堪的戰友們抬著傷員還有永遠沉睡的戰友,在陡坡崎嶇的險路上走著。
走著走著,就會發現,其實那些逝去的生命並沒有離開我們,他們與我們一同走著,向著家的方向走去,凱旋而歸。
硝煙伴隨著雨後陰沉沉的天,血與汗水染紅了319高地,我的眼淚模糊了照相機的取景屏。
25歲的副連長張鳳生是319高地主峰的正麵強擊大隊的一員,在猛烈的炮火中他率領強擊隊員第一個撲向了敵人。
望著躺在擔架上輸著吊瓶的張鳳生副連長,讓我想起了剛來319高地的時候。
他送給我三盒香煙並微笑著對我說:“小李,多給我拍一些戰場上的照片……”
現在,我所能做的隻是為張鳳生副連長拍下這最後的一張照片了——就在張鳳生副連長衝鋒的時候,三枚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一個月後,張鳳生副連長因搶救無效犧牲在後方醫院)。
天陰沉沉的,硝煙彌漫整個319高地,戰友們就是從後麵的硝煙中一個個走進我的照相機鏡頭。
從戰場歸來,我見不到英雄們的歡喜,隻見到血跡與汗水侵泡的迷彩服和戰友們艱難的神情。
他們從硝煙中走來,竟然是這疲憊不堪無奈的麵孔,硝煙、彈塵、汗水、血跡凝固在大夏軍人們的臉頰上。
滿身血跡和汗水的通信員王孝彬,走走停停、晃晃悠悠進入了我的鏡頭。
他告訴我:“敵人的子彈從我下巴底下穿過,打斷了我手裏拿的這根耳機線……”
“指揮官陣亡了。”王孝彬拍了拍我的肩膀,說:“這是他讓我交給你的。”
那是一頂鋼盔,側邊印有赤龍紋章,正麵有一個彈孔,上麵的血跡未被雨水衝刷幹淨,一發流彈奪走了他的生命。
我麵無表情的接過鋼盔,目視著王孝彬緩慢的離去,我小心收好指揮官的鋼盔,然後轉身繼續投入到工作當中。
再見了,指揮官。
再見了319高地的戰友們。
你們的名字和影像將永遠刻在我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