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惡意
因著要上早朝, 崇熙帝隻得留下福滿守著,讓他一有什麽事就趕緊來報, 然後自己獨自回了正陽殿。
大太監王喜早就準備好了朝服,忙上前伺候他洗漱更衣。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啟奏!京郊動亂一事, 臣已將事情查明,請皇上過目。”大理寺卿上前拱手稟道。
心中對此事再清楚不過的崇熙帝, 麵上不露聲色,讓王喜下去將奏摺送上來, 隨後一邊看著奏摺,一邊問道, “前些日子煽動進京趕考學子鬧事的人, 查出來是誰了嗎?”
“臣查到,此流言最初是從福盈樓的一場文辯傳出來的,參與此次文辯為首的, 是楊之桓、岑玨、公孫錦、杜書卿等幾人。以公孫錦和杜書卿二人為首的,便是此次鬧事的禍首。臣已將二人帶回審問,尚且還沒有結果, 不知二人是否有受他人指使。”大理寺卿王遠站出來回話道。
“加緊查明!京郊動亂一事, 既然未曾造成什麽損害, 按律令處置就是, 不必再匯報與朕。”崇熙帝沉吟片刻吩咐道,然後又問了句,“可還有事啟奏?”
他心裏記掛著靈犀宮那邊, 想著早些結束早朝,去看看太醫是否做出了解藥;要是沒人再上奏,他就決定直接宣退朝的。但是偏偏又有兵部的奏摺遞了上來。
這頭崇熙帝去上了早朝,另一頭,聚在靈犀宮商議鑽研了一晝夜的太醫們,終於尋到了一個較為穩妥的解藥方子;不過裏頭有幾味藥材比較難得。
福滿記著皇上的吩咐趕緊跑去將藥材取了來,擔心不夠用,太後也讓許嬤嬤去自己的私庫裏取來了那些藥材;清芽趕忙拿著藥材去小廚房熬藥。
半個時辰後,藥煎好了;因為自家主子昏迷不醒,清芽費了半天勁,才讓她喝下了藥。
喝了藥之後,太後等人都焦急地等著人醒過來;可是眼見著昭妃的臉色漸漸變好,人卻始終沒有醒來的意思。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不是喝了解藥了嗎?”太後著急地問身後的沈院判,語氣裏帶著懷疑和怒意,“難不成這解藥不對?!”
一下朝聽聞解藥已經煎好且餵昭妃服用了的崇熙帝,一進宮門就聽到了太後的這番質問,當即看向床榻的人,看到人依舊躺在那,沒有睜眼的意思,頓時沉下臉。
皇上身上的威壓還有太後的質問,叫兩位院判和其他太醫們有些頂不住,沈院判皺著眉頭向前一步,對皇上請求再為昭妃把把脈,看看究竟是什麽緣故,導致昭妃用了解藥仍舊未醒。
“準了,若是昭妃出了什麽事,你們腦袋上的那頂帽子還有你們的腦袋,都不用留著了!”崇熙帝不悅地斥道。
兩位太醫院院判忙膝行上前,輪流替昭妃請脈。二人診完脈,低聲交談了幾句,便轉身回到皇上和太後跟前,回話道:
“啟稟皇上和太後娘娘,昭妃娘娘的毒的確已經解了,身子也無大礙,胎像也很穩,微臣二人以為,應當是此毒留下的一點後遺症,以致娘娘沒那麽快能夠醒來。大致午後,昭妃娘娘就能醒過來了。”
“不過娘娘這次雖解了毒,但還是傷到了元氣。為了腹中皇嗣安好,也為了娘娘的身子,接下來兩個月,昭妃娘娘最好不要下榻,需好好躺著養胎才是。”沈院判補充道。
聽了兩位太醫院院判這般說,在場眾人都鬆了一口氣。
太後大喜道:“老天保佑,佛祖保佑,哀家這下可算放心了!”
她說完,又突然記起什麽,對著清芽清如語帶警告地叮囑道,“午後你們記得提前備些清粥之類的,等昭妃醒了也好先用些。不懂什麽合適,就聽老嬤嬤的安排,這次哀家跟皇上暫且不罰你們,因為昭妃現下身旁缺不得人伺候。可不能再有下次的疏忽了!”
在太後說話的時候,崇熙帝已走到了床榻邊,盯著安靜地閉著眼睛的小宮女看了一會,伸手捋了捋她鬢角有些亂的髮絲,開口讓太醫他們退下,還有殿內伺候的宮人們也都統統出去。
福滿嗻了一聲,領著老嬤嬤、清芽等宮人先退出了內殿,到外頭候著。
而許嬤嬤看了眼太後,見太後對她點了點頭,便與王嬤嬤一道,跟在其他宮人身後出了去。
幾個剛進宮不久,心思淺些的小宮人湊在一塊,小聲猜測著皇上將她們趕出來的緣由,被福滿和老嬤嬤訓斥了,方訕訕地不敢再說什麽。
不知過了多久,眾人隻聽得“砰”的一聲響,殿內隱約傳出了皇上與太後的爭執聲——
“朕意已決,母後不用再勸了!”皇上語氣堅決道,毫無退讓之意。
隨即,太後帶著怒意的聲音也跟著傳了出來:“哀家是不會同意的,這是在不合規矩!”
眾人正麵麵相覷,隻見殿門一下被推開,太後怒氣沖沖地從殿裏頭走了出來,對許嬤嬤和跟來的宮人說了句回宮,逕自走到宮外坐上鳳攆,催著抬攆的太監快些回宮,省得呆在這鬧心。
“主子,這好端端的,您怎麽跟皇上……”回到寧禧宮後,王嬤嬤忍不住問太後道。
“還不是皇上他……哎,哀家著實不想提,皇上真是越來越任性了,真是枉費哀家一番苦心!”太後滿臉失望無奈,看著像是被皇上的所言所為傷到了心。
因著要上早朝, 崇熙帝隻得留下福滿守著,讓他一有什麽事就趕緊來報, 然後自己獨自回了正陽殿。
大太監王喜早就準備好了朝服,忙上前伺候他洗漱更衣。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啟奏!京郊動亂一事, 臣已將事情查明,請皇上過目。”大理寺卿上前拱手稟道。
心中對此事再清楚不過的崇熙帝, 麵上不露聲色,讓王喜下去將奏摺送上來, 隨後一邊看著奏摺,一邊問道, “前些日子煽動進京趕考學子鬧事的人, 查出來是誰了嗎?”
“臣查到,此流言最初是從福盈樓的一場文辯傳出來的,參與此次文辯為首的, 是楊之桓、岑玨、公孫錦、杜書卿等幾人。以公孫錦和杜書卿二人為首的,便是此次鬧事的禍首。臣已將二人帶回審問,尚且還沒有結果, 不知二人是否有受他人指使。”大理寺卿王遠站出來回話道。
“加緊查明!京郊動亂一事, 既然未曾造成什麽損害, 按律令處置就是, 不必再匯報與朕。”崇熙帝沉吟片刻吩咐道,然後又問了句,“可還有事啟奏?”
他心裏記掛著靈犀宮那邊, 想著早些結束早朝,去看看太醫是否做出了解藥;要是沒人再上奏,他就決定直接宣退朝的。但是偏偏又有兵部的奏摺遞了上來。
這頭崇熙帝去上了早朝,另一頭,聚在靈犀宮商議鑽研了一晝夜的太醫們,終於尋到了一個較為穩妥的解藥方子;不過裏頭有幾味藥材比較難得。
福滿記著皇上的吩咐趕緊跑去將藥材取了來,擔心不夠用,太後也讓許嬤嬤去自己的私庫裏取來了那些藥材;清芽趕忙拿著藥材去小廚房熬藥。
半個時辰後,藥煎好了;因為自家主子昏迷不醒,清芽費了半天勁,才讓她喝下了藥。
喝了藥之後,太後等人都焦急地等著人醒過來;可是眼見著昭妃的臉色漸漸變好,人卻始終沒有醒來的意思。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不是喝了解藥了嗎?”太後著急地問身後的沈院判,語氣裏帶著懷疑和怒意,“難不成這解藥不對?!”
一下朝聽聞解藥已經煎好且餵昭妃服用了的崇熙帝,一進宮門就聽到了太後的這番質問,當即看向床榻的人,看到人依舊躺在那,沒有睜眼的意思,頓時沉下臉。
皇上身上的威壓還有太後的質問,叫兩位院判和其他太醫們有些頂不住,沈院判皺著眉頭向前一步,對皇上請求再為昭妃把把脈,看看究竟是什麽緣故,導致昭妃用了解藥仍舊未醒。
“準了,若是昭妃出了什麽事,你們腦袋上的那頂帽子還有你們的腦袋,都不用留著了!”崇熙帝不悅地斥道。
兩位太醫院院判忙膝行上前,輪流替昭妃請脈。二人診完脈,低聲交談了幾句,便轉身回到皇上和太後跟前,回話道:
“啟稟皇上和太後娘娘,昭妃娘娘的毒的確已經解了,身子也無大礙,胎像也很穩,微臣二人以為,應當是此毒留下的一點後遺症,以致娘娘沒那麽快能夠醒來。大致午後,昭妃娘娘就能醒過來了。”
“不過娘娘這次雖解了毒,但還是傷到了元氣。為了腹中皇嗣安好,也為了娘娘的身子,接下來兩個月,昭妃娘娘最好不要下榻,需好好躺著養胎才是。”沈院判補充道。
聽了兩位太醫院院判這般說,在場眾人都鬆了一口氣。
太後大喜道:“老天保佑,佛祖保佑,哀家這下可算放心了!”
她說完,又突然記起什麽,對著清芽清如語帶警告地叮囑道,“午後你們記得提前備些清粥之類的,等昭妃醒了也好先用些。不懂什麽合適,就聽老嬤嬤的安排,這次哀家跟皇上暫且不罰你們,因為昭妃現下身旁缺不得人伺候。可不能再有下次的疏忽了!”
在太後說話的時候,崇熙帝已走到了床榻邊,盯著安靜地閉著眼睛的小宮女看了一會,伸手捋了捋她鬢角有些亂的髮絲,開口讓太醫他們退下,還有殿內伺候的宮人們也都統統出去。
福滿嗻了一聲,領著老嬤嬤、清芽等宮人先退出了內殿,到外頭候著。
而許嬤嬤看了眼太後,見太後對她點了點頭,便與王嬤嬤一道,跟在其他宮人身後出了去。
幾個剛進宮不久,心思淺些的小宮人湊在一塊,小聲猜測著皇上將她們趕出來的緣由,被福滿和老嬤嬤訓斥了,方訕訕地不敢再說什麽。
不知過了多久,眾人隻聽得“砰”的一聲響,殿內隱約傳出了皇上與太後的爭執聲——
“朕意已決,母後不用再勸了!”皇上語氣堅決道,毫無退讓之意。
隨即,太後帶著怒意的聲音也跟著傳了出來:“哀家是不會同意的,這是在不合規矩!”
眾人正麵麵相覷,隻見殿門一下被推開,太後怒氣沖沖地從殿裏頭走了出來,對許嬤嬤和跟來的宮人說了句回宮,逕自走到宮外坐上鳳攆,催著抬攆的太監快些回宮,省得呆在這鬧心。
“主子,這好端端的,您怎麽跟皇上……”回到寧禧宮後,王嬤嬤忍不住問太後道。
“還不是皇上他……哎,哀家著實不想提,皇上真是越來越任性了,真是枉費哀家一番苦心!”太後滿臉失望無奈,看著像是被皇上的所言所為傷到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