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翳。
狠毒。
讓祈安覺得有一股刺骨的寒意,從心裏一點一滴的浸了出來……
明宏十一年秋,風雲變幻。
一切都還是未知……
第十七章
夜晚的京城,人們都早早的進入了夢鄉。
更夫像往常一樣走街串巷,不時敲敲手裏的梆子,吆喝著:"天幹物燥,小心火燭~~~"
長長的尾音拖了很久,卻忽然被一陣激烈的腳步聲打斷。
一群群舉著火把,全副武裝的官兵從目瞪口呆的更夫身邊跑了過去。大街上,更是兵馬如cháo,一片混亂。
更夫嚇呆了。他打更幾十年,都沒見過這大半夜的卻滿街滿巷都是官兵的光景,明晃晃的刀槍在火光下閃著森然的光芒。
該不會是出了什麽不得了的事情了吧?
更夫顫抖著,牙齒打著架。身後有人跑了過來,撞了他一下,早就嚇得腳軟的更夫就一下子癱到了地上,半天爬不起來。
領頭的將領似乎是個年輕人,看見更夫癱倒,隻是掃了一眼,就策馬調頭往城西的方向奔去,身後,軍隊也井然有序的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嚇癱的更夫眼看著那一排排火把逐漸遠去,方才擦了擦冷汗,渾身都濕透了,急忙連滾帶爬的逃回家去。
林秉哲帶著端王的那五千親兵,來到了城西。
城西,京城左禦都尉兼京畿巡城使寧少華,正帶著自己手下等待在那裏。
看見對方到達,寧少華上前一步,抱拳行禮道:"林護衛。"
林秉哲連忙跳下馬來,也抱拳還了一禮,"寧都尉,皇上的密令--"
寧少華咧嘴一笑,道,"臣都已知曉,全聽林護衛調遣!"
林秉哲點點頭,"那些人的府邸--"
"都已在監視之中,保證連一隻老鼠都逃不出來!"
聽見寧少華的回答,秉哲從懷裏掏出一個用黃綾布包好的東西來,抖了開來,竟是一份聖旨。
他高高舉起,朗聲宣布道,"皇上有旨,太傅吳誌偉、周維謙等人圖謀不軌,令爾等速將其黨羽抓獲!不得有誤!欽此!"
火把分成幾路,往不同的方向奔去。隨後,京城裏,四處響起了喧鬧聲,間或有火光映紅了漆黑的夜空。
明宏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晚,太傅吳誌偉在京的黨羽在睡夢中被一網成擒!
那夜,京城的夜空被火把照亮,連綿不絕的火光像是一條又一條燃燒的枷鎖,銬住了周太傅,銬住了張禦史,銬住了陳都督……
那夜,禦書房的燈,一直不曾熄滅過,江隆聿徹夜未眠。
天邊爬上了縷縷霞光,又是新的一天。
平民百姓都打著哈欠起床開門,城市裏逐漸熱鬧起來,倒夜香的,掃大街的,慢慢的那賣早點的也擺出了攤子,來來往往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老百姓過著尋常的日子,熱熱鬧鬧,興興旺旺,渾不知就在夜裏,那兵馬踏過腳下的青石板路,已然是一場大的變故。
世事無常,人生如戲。
昨日還是位高權重,今朝便成為了階下囚。
周維謙麵如土色,披頭散髮,打著顫緊靠在天牢cháo濕的石壁上,驚恐不安的看著獄外正悠閑踱步的端王。
一幹人犯都被分別關押在不同的牢房裏,端王一大早就來到了天牢,也不說話,就是來來回回的看著獄中的人,眼神冷冷的,看的那些人心裏發毛。
本來是高床暖被,怎知卻是一朝無常,嘩啦啦似大廈傾。
膽小的已經嚇得心神俱裂,隻抓著那濕漉漉的稻糙,驚惶如過街老鼠。
膽大的還能強裝出一臉的鎮定,但是額上漉漉而下的冷汗,卻暴露了心裏的恐懼不安,也隻是個銀樣蠟槍頭罷了。
端王慢慢走到周維謙的牢前,周維謙忽然大聲叫道:"齊青揚!你可知本太傅乃是先帝禦筆欽點輔政,你有何資格可抓我?"
端王聞言輕蔑的一笑,看向正緊抓住牢門瞪著自己的周維謙,"周太傅,我勸你還是省點力氣!本王也是奉命行事,你喝吼本王已是以下犯上,本王心情好,就不與你計較了。"
說完,袖子一揮,揚長而去。
看著端王離開的背影,周維謙驚疑不定。
回到禦書房,江隆聿正皺著眉頭,喝著醒神湯,祈安站在身後,手指輕柔的幫他按摩著太陽穴。
見端王進來,江隆聿連忙問道,"怎麽樣了?"
"在京的人,已經全部都被抓起來了,無一人漏網!就算還有些人沒被抓到,不過也是遲早的事情,躲不了多久。宮中吳誌偉安排的人,也都被全部換下了。"
"這就好!"江隆聿這時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往後一靠,神色顯得輕鬆不少。
"現在隻剩吳誌偉了,怎麽樣?你想好怎麽做了嗎?"
江隆聿沉思了一會兒,然後抬頭道,"假傳聖旨,還是顯得輕了一點……"
他眼珠子轉轉,看向端王,"他們畢竟是先帝欽點的大臣,除非是謀朝篡逆之罪,不然還是無法一擊即中,永無翻身!"
端王點點頭,"不錯,有遺詔在那裏梗著,隻有把罪名羅列得更嚴重一些,才能讓天下人心服。"
聽見端王這樣說,江隆聿一時間沉默不語,隻用手指輕輕敲擊著自己那潔白的牙齒,沉思著。
"而且--"端王又道,"雖然抓住了周維謙,但是,他若是抵死不認,我們也沒那麽多時間來配他耗!"
他頓了頓,繼續道,"吳誌偉的人馬已經在路上,等他回京可就不妙了!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嗯……"江隆聿皺起眉頭,焦躁的應了一聲。
兩人都靜默了下來,一直沒有吭聲的祈安看看二人,輕聲的開了口,"其實……祈安有一個主意,說不定能為皇上爭取到一點時間。"
江隆聿聞言回頭看向祈安,"你說。"
"就是‘漏網之魚。"祈安道,"現在吳誌偉正在返京的路上,皇上不如幹脆就讓漏網之魚逃出京城去投靠吳誌偉,他生性多疑,聽說京城有變,定不會再貿然進城,而會原地駐下,以便觀察情況。"
祈安一路說來,江隆聿和端王都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不錯!吳誌偉多疑,能利用他的疑心爭取到時間,這主意的確不錯!"端王讚賞的看向祈安,"你真是讓本王刮目相看了!"
聽見端王的誇獎,祈安俯身行禮,"王爺過獎了,祈安不敢當。"
端王大笑,拍拍祈安的肩膀,道,"在本王麵前就別客氣了!"
然後他又調頭看向江隆聿,道,"那本王這就去安排?"
而江隆聿自聽見祈安的妙計,就一直不曾說話,似乎在考慮著別的問題,此時聽見端王這樣問,揮揮手,回答道,"別急。"
他想了一會兒,抬起頭來,卻是笑了,"如果周維謙招了,那罪名可就是鐵板釘釘確鑿無疑,吳誌偉要是知道自己已經陰謀敗露,他反還是不反?"
"一定會反。"不知道他這樣說是什麽意思,端王還是回答道,"他斷不會束手就擒,定要搏上一搏,求得個死裏逃生的機會!"
"他反了,那我出兵去拿他也就師出有名了!"江隆聿手指輕輕敲擊著紫檀木桌麵,發出一聲接一聲的脆響。
"你想到什麽了嗎?"端王見狀問道。
江隆聿點點頭,然後看了看一旁靜立的祈安,然後又調頭對端王道,"得讓一個人出場了。"
他笑得胸有成竹,緩緩說道,"朕安排他潛在吳誌偉身邊已經五年,把那人的腔調神情都學了個十成。"
聽見江隆聿說來,端王心裏已經大概猜到他在打什麽主意,"難道你想……"
江隆聿咧嘴一笑,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說道,"我要讓吳誌偉不反也不成!"
端王會意,衝著侄子豎了豎大拇指,贊道,"你這小子,倒是已經學會什麽叫未雨綢繆了!本王這就去好好的讓周維謙慌上一場!"
說完抬腿離開了禦書房。
見舅舅離開,江隆聿站起身來,在房間內來回踱步。
祈安看著眼前慢慢走動的人,心裏卻是驚疑不定。
什麽時候江隆聿竟然派了人潛伏在了吳誌偉身邊?自己卻渾然不知。
難怪他對吳誌偉和斷天門有聯繫這等機密之事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原來早有準備!
隻是自己卻完全不知!一丁點也不知道!
難道他竟然覺得自己不值得信任麽?
祈安略帶苦澀的心想。
江隆聿來回走了幾圈,抬眼看見祈安臉色疲憊又有些憂慮,於是柔聲道,"你如果累了,可以先去休息,不用陪朕。"
狠毒。
讓祈安覺得有一股刺骨的寒意,從心裏一點一滴的浸了出來……
明宏十一年秋,風雲變幻。
一切都還是未知……
第十七章
夜晚的京城,人們都早早的進入了夢鄉。
更夫像往常一樣走街串巷,不時敲敲手裏的梆子,吆喝著:"天幹物燥,小心火燭~~~"
長長的尾音拖了很久,卻忽然被一陣激烈的腳步聲打斷。
一群群舉著火把,全副武裝的官兵從目瞪口呆的更夫身邊跑了過去。大街上,更是兵馬如cháo,一片混亂。
更夫嚇呆了。他打更幾十年,都沒見過這大半夜的卻滿街滿巷都是官兵的光景,明晃晃的刀槍在火光下閃著森然的光芒。
該不會是出了什麽不得了的事情了吧?
更夫顫抖著,牙齒打著架。身後有人跑了過來,撞了他一下,早就嚇得腳軟的更夫就一下子癱到了地上,半天爬不起來。
領頭的將領似乎是個年輕人,看見更夫癱倒,隻是掃了一眼,就策馬調頭往城西的方向奔去,身後,軍隊也井然有序的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嚇癱的更夫眼看著那一排排火把逐漸遠去,方才擦了擦冷汗,渾身都濕透了,急忙連滾帶爬的逃回家去。
林秉哲帶著端王的那五千親兵,來到了城西。
城西,京城左禦都尉兼京畿巡城使寧少華,正帶著自己手下等待在那裏。
看見對方到達,寧少華上前一步,抱拳行禮道:"林護衛。"
林秉哲連忙跳下馬來,也抱拳還了一禮,"寧都尉,皇上的密令--"
寧少華咧嘴一笑,道,"臣都已知曉,全聽林護衛調遣!"
林秉哲點點頭,"那些人的府邸--"
"都已在監視之中,保證連一隻老鼠都逃不出來!"
聽見寧少華的回答,秉哲從懷裏掏出一個用黃綾布包好的東西來,抖了開來,竟是一份聖旨。
他高高舉起,朗聲宣布道,"皇上有旨,太傅吳誌偉、周維謙等人圖謀不軌,令爾等速將其黨羽抓獲!不得有誤!欽此!"
火把分成幾路,往不同的方向奔去。隨後,京城裏,四處響起了喧鬧聲,間或有火光映紅了漆黑的夜空。
明宏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晚,太傅吳誌偉在京的黨羽在睡夢中被一網成擒!
那夜,京城的夜空被火把照亮,連綿不絕的火光像是一條又一條燃燒的枷鎖,銬住了周太傅,銬住了張禦史,銬住了陳都督……
那夜,禦書房的燈,一直不曾熄滅過,江隆聿徹夜未眠。
天邊爬上了縷縷霞光,又是新的一天。
平民百姓都打著哈欠起床開門,城市裏逐漸熱鬧起來,倒夜香的,掃大街的,慢慢的那賣早點的也擺出了攤子,來來往往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老百姓過著尋常的日子,熱熱鬧鬧,興興旺旺,渾不知就在夜裏,那兵馬踏過腳下的青石板路,已然是一場大的變故。
世事無常,人生如戲。
昨日還是位高權重,今朝便成為了階下囚。
周維謙麵如土色,披頭散髮,打著顫緊靠在天牢cháo濕的石壁上,驚恐不安的看著獄外正悠閑踱步的端王。
一幹人犯都被分別關押在不同的牢房裏,端王一大早就來到了天牢,也不說話,就是來來回回的看著獄中的人,眼神冷冷的,看的那些人心裏發毛。
本來是高床暖被,怎知卻是一朝無常,嘩啦啦似大廈傾。
膽小的已經嚇得心神俱裂,隻抓著那濕漉漉的稻糙,驚惶如過街老鼠。
膽大的還能強裝出一臉的鎮定,但是額上漉漉而下的冷汗,卻暴露了心裏的恐懼不安,也隻是個銀樣蠟槍頭罷了。
端王慢慢走到周維謙的牢前,周維謙忽然大聲叫道:"齊青揚!你可知本太傅乃是先帝禦筆欽點輔政,你有何資格可抓我?"
端王聞言輕蔑的一笑,看向正緊抓住牢門瞪著自己的周維謙,"周太傅,我勸你還是省點力氣!本王也是奉命行事,你喝吼本王已是以下犯上,本王心情好,就不與你計較了。"
說完,袖子一揮,揚長而去。
看著端王離開的背影,周維謙驚疑不定。
回到禦書房,江隆聿正皺著眉頭,喝著醒神湯,祈安站在身後,手指輕柔的幫他按摩著太陽穴。
見端王進來,江隆聿連忙問道,"怎麽樣了?"
"在京的人,已經全部都被抓起來了,無一人漏網!就算還有些人沒被抓到,不過也是遲早的事情,躲不了多久。宮中吳誌偉安排的人,也都被全部換下了。"
"這就好!"江隆聿這時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往後一靠,神色顯得輕鬆不少。
"現在隻剩吳誌偉了,怎麽樣?你想好怎麽做了嗎?"
江隆聿沉思了一會兒,然後抬頭道,"假傳聖旨,還是顯得輕了一點……"
他眼珠子轉轉,看向端王,"他們畢竟是先帝欽點的大臣,除非是謀朝篡逆之罪,不然還是無法一擊即中,永無翻身!"
端王點點頭,"不錯,有遺詔在那裏梗著,隻有把罪名羅列得更嚴重一些,才能讓天下人心服。"
聽見端王這樣說,江隆聿一時間沉默不語,隻用手指輕輕敲擊著自己那潔白的牙齒,沉思著。
"而且--"端王又道,"雖然抓住了周維謙,但是,他若是抵死不認,我們也沒那麽多時間來配他耗!"
他頓了頓,繼續道,"吳誌偉的人馬已經在路上,等他回京可就不妙了!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嗯……"江隆聿皺起眉頭,焦躁的應了一聲。
兩人都靜默了下來,一直沒有吭聲的祈安看看二人,輕聲的開了口,"其實……祈安有一個主意,說不定能為皇上爭取到一點時間。"
江隆聿聞言回頭看向祈安,"你說。"
"就是‘漏網之魚。"祈安道,"現在吳誌偉正在返京的路上,皇上不如幹脆就讓漏網之魚逃出京城去投靠吳誌偉,他生性多疑,聽說京城有變,定不會再貿然進城,而會原地駐下,以便觀察情況。"
祈安一路說來,江隆聿和端王都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不錯!吳誌偉多疑,能利用他的疑心爭取到時間,這主意的確不錯!"端王讚賞的看向祈安,"你真是讓本王刮目相看了!"
聽見端王的誇獎,祈安俯身行禮,"王爺過獎了,祈安不敢當。"
端王大笑,拍拍祈安的肩膀,道,"在本王麵前就別客氣了!"
然後他又調頭看向江隆聿,道,"那本王這就去安排?"
而江隆聿自聽見祈安的妙計,就一直不曾說話,似乎在考慮著別的問題,此時聽見端王這樣問,揮揮手,回答道,"別急。"
他想了一會兒,抬起頭來,卻是笑了,"如果周維謙招了,那罪名可就是鐵板釘釘確鑿無疑,吳誌偉要是知道自己已經陰謀敗露,他反還是不反?"
"一定會反。"不知道他這樣說是什麽意思,端王還是回答道,"他斷不會束手就擒,定要搏上一搏,求得個死裏逃生的機會!"
"他反了,那我出兵去拿他也就師出有名了!"江隆聿手指輕輕敲擊著紫檀木桌麵,發出一聲接一聲的脆響。
"你想到什麽了嗎?"端王見狀問道。
江隆聿點點頭,然後看了看一旁靜立的祈安,然後又調頭對端王道,"得讓一個人出場了。"
他笑得胸有成竹,緩緩說道,"朕安排他潛在吳誌偉身邊已經五年,把那人的腔調神情都學了個十成。"
聽見江隆聿說來,端王心裏已經大概猜到他在打什麽主意,"難道你想……"
江隆聿咧嘴一笑,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說道,"我要讓吳誌偉不反也不成!"
端王會意,衝著侄子豎了豎大拇指,贊道,"你這小子,倒是已經學會什麽叫未雨綢繆了!本王這就去好好的讓周維謙慌上一場!"
說完抬腿離開了禦書房。
見舅舅離開,江隆聿站起身來,在房間內來回踱步。
祈安看著眼前慢慢走動的人,心裏卻是驚疑不定。
什麽時候江隆聿竟然派了人潛伏在了吳誌偉身邊?自己卻渾然不知。
難怪他對吳誌偉和斷天門有聯繫這等機密之事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原來早有準備!
隻是自己卻完全不知!一丁點也不知道!
難道他竟然覺得自己不值得信任麽?
祈安略帶苦澀的心想。
江隆聿來回走了幾圈,抬眼看見祈安臉色疲憊又有些憂慮,於是柔聲道,"你如果累了,可以先去休息,不用陪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