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今年,這樣子似乎就行不通了。
你說不批吧?人家寫得確實不錯。你說批吧……今年雲深豈不是太誇張了?
二十多歲的進士,一年出一兩個,已經是相當稀罕了。雲深這樣的情況,無論對外或是對上,都不好交代。
宋問或許是有真水準,將學生帶到這樣的程度。這個毋須懷疑。
可,宋問是宋問,學生是學生。單獨一份卷子拿出來,沒得話說。一起拿出來,便能知其中真假。
不妥不妥。
這是決計不可能的。
吏部尚書深感頭疼。這都是什麽事兒啊?
茲事體大,確難抉擇。
他一手撐在桌上,看著一排卷子,慢慢敲著桌麵。
一人試探道:“事情該不會如此簡單,雲深學子怕不是早有準備?莫非是宋問,提早知道了考題,然後教他們如何應對?”
其餘人噤聲,但心裏差不多也冒出這麽一個想法,隻是不好說而已。
禮部侍郎搖手道:“這話說得太嚴重,不妥不妥。”
那人說:“現在不過是你我在探討,哪來什麽妥不妥?”
另外一人道:“莫說是張右丞這麽想,外人看見,也免不了這麽想。”
某人幫著禮部侍郎插嘴道:“外人是外人,外人不知實情,難免胡亂猜測。你我既是考官,於此事該當嚴謹才是。”
這眼看這竟然要吵起來了,吏部尚書揮揮手道:“好了,都先回去休息吧。待卷子閱完,再做討論。”
此事可能確實要查一查,看看是否有所疏漏。再將卷子整理一下,拿去問問陛下的意見。
眾人將卷子都放回遠處,互相道別,先行回去。
禮部侍郎送走他們,一直站在門口沒有離去。
吏部尚書也正有事想問問他,畢竟科舉的主考官,歷來是他。
看他如此動作,便知道他是有話要說,請他到旁邊的座位上,才問道:“葉侍郎,是有何事?”
“方才張右丞說的話。我確實有些疑慮。”禮部侍郎一手負後,神情嚴肅道:“科考之前,我來這裏領卷子,發現卷冊外麵的封條沒有貼緊。”
吏部尚書聽聞臉色一變,搖頭:“絕不可能,卷子送到尚書省以後,我親自貼的封條。之後再無人動過了。”
禮部侍郎道:“我隻當它是鬆動了,所以也沒有在意。如今看來,或許真像右丞說的一樣,別有隱情。”
吏部尚書皺眉,踱了兩步,回頭道:“侍郎這是何意?莫非你也覺得,雲深學子舞弊了?”
“不不不。王尚書誤會下官的意思了。”禮部侍郎起身道,“若真是如此,也該稍有避諱,哪敢如此大膽?再者今年雲深的學子裏,諸如李公子,馮公子等人,心性甚高,豈可能與他們同流合汙?何況那些文章,看著結構相似,內容卻不盡相同。應當是梳理過了。硬說是舞弊,未免有些牽強。”
吏部尚書點頭:“我也是如此考慮的。那侍郎究竟所指何意?”
禮部侍郎指向自己的桌子,請他過去一看。
“今年的考生,實在是叫人稱嘆,若非雲深的幾篇文章太過紮眼,國子監今年就要大出風頭了。”禮部侍郎挑揀了兩份拿出來,放到他麵前,說道:“這往年進士的水準,不該是如此。”
禮部侍郎道:“照理來說,今年的題出得並不簡單,時間也算不上充裕。這些都是剛剛結業的學生,年紀輕輕,閱歷疏淺,卻接二連三的冒出來,實在是不應該啊。”
吏部尚書拿起來一看。刨去文采,扣題緊密,邏輯鮮明,該答的點,都答的完整了。的確是不錯的。算不上甲殼科,及第可取。
他偏頭想了想,奇怪道:“劉陽?這是誰?”
禮部侍郎:“哦,尚書可能不認識,這位是禮部郎中的小孫。太學今年的生徒。”
吏部尚書點頭:“未有聽聞。”
哪裏橫空出世的才子?
禮部侍郎點頭道:“墨經,雜文,都答得挺好。”
如果李洵與馮文述,是文采與實質俱在,那這位劉公子,就是宋問說的華麗了。
排比,對偶,典故,引用。仔細看一遍,就覺得有些雜亂。
若是真將考點一一羅列出來,那麽李與馮兩人,還比不上這位劉公子詳盡。
禮部侍郎就默默看著尚書。
見慣了文章。哪些是需要時間去琢磨的,那些是限定時間趕工的,一目了然。
“也未必吧,許是押題押中了。”吏部尚書斂起袖子道:“這還有大半的卷子未批,再看,再看。”
隨後五天時間裏,吏部尚書與禮部侍郎二人,將所有的卷子都過目了一遍。
一是雲深。雲深出色在答題結構特別,新穎,亮眼。這個他們一時摸不清楚,暫且不談。
二是國子監。國子監生徒歷來出色,今年尤勝。往年都是國子學的學子較為優秀,今年太學的學生,卻力壓國子學。
考官們寫了“通”的卷子,左右加在一起,都快上百份了。叫眾人不得不有些懷疑。
你說巧,巧一兩個人就罷,哪有巧了這麽多的?
隻不過,禮部侍郎與吏部尚書懷疑的對象,與眾人有些不同而已。
吏部尚書將幾份卷子收起,暫時封冊,帶去上稟陛下。
唐贄近來心情愉悅。唐清遠與許君阮的親事已經定下,定親的聘禮送到將軍府,在長安城裏傳做一段美談。
才子佳人,郎才女貌,舉國同慶。
子女成婚,他總算了卻一樁心事。這一來,身體也好轉不少。
正與唐清遠說話,問問他近幾日時局的看法,就聽內侍喊,吏部尚書求見。
唐贄拂袖一揮,宣他進諫。
唐贄笑道:“王尚書,卷子批得如何?今年的考生裏,有沒有可用之材?”
吏部尚書如實作答:“粗略批改,有近一百人。”
“有一百人?”唐贄微驚,皺眉道:“比往年多了一倍?”
吏部尚書抬起頭:“正是。”
隨後他便將事情大致相告。
唐贄伸手,接過他手裏的卷冊,翻開掃了幾眼。
前麵幾張卷子,都是雲深學子的卷子,唐贄也沒細看,就覺得有些相似。怒而摔桌道:“這雲深書院真是好大的膽子!集體舞弊不成?”
唐清遠走過去,撿起卷冊看了幾眼。
吏部尚書抬頭道:“陛下,臣覺得雲深書院,未必舞弊。”
唐贄手撐在膝蓋上:“你還替他們開脫?不然,你說是誰?”
吏部尚書含糊其辭,推卸左右。隻上請唐贄徹查此事。
毫無證據便張口誣陷,對方還是太學生徒,父輩為同朝官僚,他自然不可能實言相托。
唐清遠:“父親,僅憑一言將其定罪,未免太過武斷。於考生而言,這罪責實在太大了一點。”
你說不批吧?人家寫得確實不錯。你說批吧……今年雲深豈不是太誇張了?
二十多歲的進士,一年出一兩個,已經是相當稀罕了。雲深這樣的情況,無論對外或是對上,都不好交代。
宋問或許是有真水準,將學生帶到這樣的程度。這個毋須懷疑。
可,宋問是宋問,學生是學生。單獨一份卷子拿出來,沒得話說。一起拿出來,便能知其中真假。
不妥不妥。
這是決計不可能的。
吏部尚書深感頭疼。這都是什麽事兒啊?
茲事體大,確難抉擇。
他一手撐在桌上,看著一排卷子,慢慢敲著桌麵。
一人試探道:“事情該不會如此簡單,雲深學子怕不是早有準備?莫非是宋問,提早知道了考題,然後教他們如何應對?”
其餘人噤聲,但心裏差不多也冒出這麽一個想法,隻是不好說而已。
禮部侍郎搖手道:“這話說得太嚴重,不妥不妥。”
那人說:“現在不過是你我在探討,哪來什麽妥不妥?”
另外一人道:“莫說是張右丞這麽想,外人看見,也免不了這麽想。”
某人幫著禮部侍郎插嘴道:“外人是外人,外人不知實情,難免胡亂猜測。你我既是考官,於此事該當嚴謹才是。”
這眼看這竟然要吵起來了,吏部尚書揮揮手道:“好了,都先回去休息吧。待卷子閱完,再做討論。”
此事可能確實要查一查,看看是否有所疏漏。再將卷子整理一下,拿去問問陛下的意見。
眾人將卷子都放回遠處,互相道別,先行回去。
禮部侍郎送走他們,一直站在門口沒有離去。
吏部尚書也正有事想問問他,畢竟科舉的主考官,歷來是他。
看他如此動作,便知道他是有話要說,請他到旁邊的座位上,才問道:“葉侍郎,是有何事?”
“方才張右丞說的話。我確實有些疑慮。”禮部侍郎一手負後,神情嚴肅道:“科考之前,我來這裏領卷子,發現卷冊外麵的封條沒有貼緊。”
吏部尚書聽聞臉色一變,搖頭:“絕不可能,卷子送到尚書省以後,我親自貼的封條。之後再無人動過了。”
禮部侍郎道:“我隻當它是鬆動了,所以也沒有在意。如今看來,或許真像右丞說的一樣,別有隱情。”
吏部尚書皺眉,踱了兩步,回頭道:“侍郎這是何意?莫非你也覺得,雲深學子舞弊了?”
“不不不。王尚書誤會下官的意思了。”禮部侍郎起身道,“若真是如此,也該稍有避諱,哪敢如此大膽?再者今年雲深的學子裏,諸如李公子,馮公子等人,心性甚高,豈可能與他們同流合汙?何況那些文章,看著結構相似,內容卻不盡相同。應當是梳理過了。硬說是舞弊,未免有些牽強。”
吏部尚書點頭:“我也是如此考慮的。那侍郎究竟所指何意?”
禮部侍郎指向自己的桌子,請他過去一看。
“今年的考生,實在是叫人稱嘆,若非雲深的幾篇文章太過紮眼,國子監今年就要大出風頭了。”禮部侍郎挑揀了兩份拿出來,放到他麵前,說道:“這往年進士的水準,不該是如此。”
禮部侍郎道:“照理來說,今年的題出得並不簡單,時間也算不上充裕。這些都是剛剛結業的學生,年紀輕輕,閱歷疏淺,卻接二連三的冒出來,實在是不應該啊。”
吏部尚書拿起來一看。刨去文采,扣題緊密,邏輯鮮明,該答的點,都答的完整了。的確是不錯的。算不上甲殼科,及第可取。
他偏頭想了想,奇怪道:“劉陽?這是誰?”
禮部侍郎:“哦,尚書可能不認識,這位是禮部郎中的小孫。太學今年的生徒。”
吏部尚書點頭:“未有聽聞。”
哪裏橫空出世的才子?
禮部侍郎點頭道:“墨經,雜文,都答得挺好。”
如果李洵與馮文述,是文采與實質俱在,那這位劉公子,就是宋問說的華麗了。
排比,對偶,典故,引用。仔細看一遍,就覺得有些雜亂。
若是真將考點一一羅列出來,那麽李與馮兩人,還比不上這位劉公子詳盡。
禮部侍郎就默默看著尚書。
見慣了文章。哪些是需要時間去琢磨的,那些是限定時間趕工的,一目了然。
“也未必吧,許是押題押中了。”吏部尚書斂起袖子道:“這還有大半的卷子未批,再看,再看。”
隨後五天時間裏,吏部尚書與禮部侍郎二人,將所有的卷子都過目了一遍。
一是雲深。雲深出色在答題結構特別,新穎,亮眼。這個他們一時摸不清楚,暫且不談。
二是國子監。國子監生徒歷來出色,今年尤勝。往年都是國子學的學子較為優秀,今年太學的學生,卻力壓國子學。
考官們寫了“通”的卷子,左右加在一起,都快上百份了。叫眾人不得不有些懷疑。
你說巧,巧一兩個人就罷,哪有巧了這麽多的?
隻不過,禮部侍郎與吏部尚書懷疑的對象,與眾人有些不同而已。
吏部尚書將幾份卷子收起,暫時封冊,帶去上稟陛下。
唐贄近來心情愉悅。唐清遠與許君阮的親事已經定下,定親的聘禮送到將軍府,在長安城裏傳做一段美談。
才子佳人,郎才女貌,舉國同慶。
子女成婚,他總算了卻一樁心事。這一來,身體也好轉不少。
正與唐清遠說話,問問他近幾日時局的看法,就聽內侍喊,吏部尚書求見。
唐贄拂袖一揮,宣他進諫。
唐贄笑道:“王尚書,卷子批得如何?今年的考生裏,有沒有可用之材?”
吏部尚書如實作答:“粗略批改,有近一百人。”
“有一百人?”唐贄微驚,皺眉道:“比往年多了一倍?”
吏部尚書抬起頭:“正是。”
隨後他便將事情大致相告。
唐贄伸手,接過他手裏的卷冊,翻開掃了幾眼。
前麵幾張卷子,都是雲深學子的卷子,唐贄也沒細看,就覺得有些相似。怒而摔桌道:“這雲深書院真是好大的膽子!集體舞弊不成?”
唐清遠走過去,撿起卷冊看了幾眼。
吏部尚書抬頭道:“陛下,臣覺得雲深書院,未必舞弊。”
唐贄手撐在膝蓋上:“你還替他們開脫?不然,你說是誰?”
吏部尚書含糊其辭,推卸左右。隻上請唐贄徹查此事。
毫無證據便張口誣陷,對方還是太學生徒,父輩為同朝官僚,他自然不可能實言相托。
唐清遠:“父親,僅憑一言將其定罪,未免太過武斷。於考生而言,這罪責實在太大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