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五,陸天明起身離開錦州。
遼東現在沒什麽擔心的,小規模打鬥黃台吉玩不起,大規模作戰黃台吉需要時間準備。
傾國大戰至少需要醞釀兩個月,這期間不會有什麽戰事。
雙方徹底斷了消息,沈陽什麽情況也不得而知。
陸天明也不想知道,一方之主不會在意細枝末節。
現在得關注大明境內,是時候讓流賊名揚天下了。
隻有高迎祥取得撼動統治基礎的戰果,黃台吉才會趁人之危,否則他還會拖。
這家夥在記憶中都能隱忍好幾年,每次入關均能對應剿匪大戰,與流賊‘神交’十幾年,多次扣關打亂剿匪,讓流賊越坐越大,更別說現在。
親衛營前後各五百人,中間二十輛爬犁。
本來威嚴的隊伍,被陸天明莫名其妙的行為打破了。
胡三春在馬背上渾身發顫,不僅肚子晃悠,臉上的肉都在甩動。
腦子廢了,身體也廢了。
父母寵了一個好胃口,卻沒有教導一個好習慣。
就這還日夜笙歌,能不能活到三十都是個問題,早晚猝死,越想越氣,一腳踹下馬背,給老子減肥去。
忠勇侯在馬鞍上栓了根繩子,一頭係在他兄弟腰間,不時小跑一段距離,把身後的胡三春跑得渾身淌水,時不時摔倒,在雪地裏被拖一段。
他在救人,別人眼裏卻是另一番景象。
搞得隊伍氣氛凝重,誰也不敢亂說話,生怕惹惱他引來禍事。
孫承宗和祖大壽已經把遼西將門處理完了,從山海關運到寧遠十萬石糧。
實額發餉,讓遼西異常平穩,路過兵堡駐地,將官帶著士兵和百姓跪送。
打招呼,抖威風,均沒有必要。
遼西沒有多少地,過年得把這些人遷到薊鎮外開工坊,還是一樣的餉銀,他們會毫不猶豫聽話,現在說什麽都是扯淡,讓他們安穩過年吧。
方一藻其實有很多屬官,每個兵堡裏麵都有兵備使,寧遠還有巡撫衙門,巡按衙門,但他這個巡撫不出頭,屬官在遼西這地方也沒多大聲音,現在由總兵衙門發餉,更沒人鳥屬官。
皇帝以後隻會從方一藻嘴裏聽到些虛虛實實的詞匯。
陸天明就這麽不快不慢,走了五天才來到山海關,每個兵堡都路過了,每個兵堡都沒停留。
展示了他主人的威嚴,也展示了他上位者的憐憫,一路灑聲望完事。
十月初十。
山海關巍峨的城牆出現在海邊。
城頭三麵大旗,平遼將軍將旗之外,還有一個秦字旗和宋字旗。
秦良玉已到山海關,調兵需要時間,她也得熟悉一下山海關的兵馬。
宋字旗是山海總兵宋偉,又是個山西人,萬曆年到遼西,一路從遊擊熬到總兵,崇禎三年收複遵化立功,調為山海總兵,與薊鎮總兵馬世龍平級。
朝廷早把山海關與薊鎮分開了,隻不過他們頭上有一個共同的督師,讓人下意識以為還是從屬關係。
山海既是‘關’,也是‘城’,薊遼督師駐地,戰區中心從廣寧、錦州、寧遠一路後撤,盡顯戰略頹勢。
馬世龍、宋偉,屬於那種敢戰又弱戰之人,麾下無強軍,他們沒有怯戰,能規規矩矩輪值駐守,本身也算功績。
關城東門站著一群人,文武將官全部來了,三百多人。
方一藻以後駐守這裏,秦良玉是薊遼軍務總理,比祖大壽位階高,但也得駐守錦州,需要與方一藻在山海關談妥後勤事務。
陸天明距離百步下馬,大步向前走,後麵的人連忙跟上。
孫承宗畢竟致仕了,秦良玉帶頭迎了上來。
兩人剛碰麵,陸天明立刻彎腰躬身,“晚輩總算把您等來了。”
後麵的方一藻、李建泰等人本是跟著他隨意拱手,這腰一彎,把兩人閃了一下,動作太快,重心不穩,撲通跪下了,忙不迭起身,尷了個大尬。
秦良玉也沒有下官的樣子,笑著在他胳膊拍了兩下,“天明是老身所見天資之最,就算有所準備,真正見到大軍,老身也很吃驚。”
“晚輩討巧命好,隻要為了多數人做事,總能得到多數人支持。”
“好,此言大善,天明總是讓老身開心。”
兩人互相朝後麵的人點點頭,屬官躬身,算見過禮了,不管他們願不願意,薊遼現在是忠勇侯發餉,那秦良玉才是真正的上官。
私銀賞軍本為謀逆大罪,朝廷裝死,屬官若真彈劾忠勇侯和總兵,大概率被前線將官直接剁碎。
他們要麽辭官,要麽留下聽話。
所以,與孫承宗一起辭官的人很多,薊遼兩鎮有七十多名下層官員。
督師衙門在後關,並不在關城內,眾人從護城河進城,連著穿過四道巨大的關門,兩個甕城,才來到山海關西麵的軍營。
回頭望一眼巨大關牆,陸天明輕微搖搖頭,這裏不僅阻止物資流通,連人心也分割了。
忠勇侯不是主官,山海關屬官無需跟在身邊見禮,陸天明勉強到南關轉了一圈,算是完成巡視,大夥就散了。
核心幾人到總兵衙門商議交接之事。
剛在主位落座,孫承宗就給他遞過來一封信,“天明,不能在山海關磨蹭了,立刻回京吧。”
陸天明疑惑打開,是英國公給他的信,流賊在開封與鳳陽之間異常活躍,
南邊的偏師在滁州與江南水軍碰了一麵,跑到揚州府,藏在鄉野民間隱匿了,可能會進攻大城。
陸天明看完直接扔旁邊的炭盆,高迎祥與徐弘基的合作一定被徐家兄妹拖慢了,自己不能著急,讓他們先溜著吧。
秦良玉不關心孫承宗的事,鄭重問道,“天明,老身來的時候,剛好碰到張世澤帶著五千騎軍西去,為何讓他們去往京城?遼西更缺兵。”
陸天明搖搖頭,“錦州的兵力足夠,甚至多了,白杆兵無需去錦州,前輩去看一眼就知道了。至於騎軍為何入京,前輩可能不想聽,就是您想的那樣,全部回京能嚇壞朝臣,不回京又會被別人猜忌,恰當回京一點,剛好夠利用,哄哄皇帝,也迷惑一下南邊。”
“果然如此,老身的確不想聽京城的爛事,那就專心遼西防務吧。”
遼東現在沒什麽擔心的,小規模打鬥黃台吉玩不起,大規模作戰黃台吉需要時間準備。
傾國大戰至少需要醞釀兩個月,這期間不會有什麽戰事。
雙方徹底斷了消息,沈陽什麽情況也不得而知。
陸天明也不想知道,一方之主不會在意細枝末節。
現在得關注大明境內,是時候讓流賊名揚天下了。
隻有高迎祥取得撼動統治基礎的戰果,黃台吉才會趁人之危,否則他還會拖。
這家夥在記憶中都能隱忍好幾年,每次入關均能對應剿匪大戰,與流賊‘神交’十幾年,多次扣關打亂剿匪,讓流賊越坐越大,更別說現在。
親衛營前後各五百人,中間二十輛爬犁。
本來威嚴的隊伍,被陸天明莫名其妙的行為打破了。
胡三春在馬背上渾身發顫,不僅肚子晃悠,臉上的肉都在甩動。
腦子廢了,身體也廢了。
父母寵了一個好胃口,卻沒有教導一個好習慣。
就這還日夜笙歌,能不能活到三十都是個問題,早晚猝死,越想越氣,一腳踹下馬背,給老子減肥去。
忠勇侯在馬鞍上栓了根繩子,一頭係在他兄弟腰間,不時小跑一段距離,把身後的胡三春跑得渾身淌水,時不時摔倒,在雪地裏被拖一段。
他在救人,別人眼裏卻是另一番景象。
搞得隊伍氣氛凝重,誰也不敢亂說話,生怕惹惱他引來禍事。
孫承宗和祖大壽已經把遼西將門處理完了,從山海關運到寧遠十萬石糧。
實額發餉,讓遼西異常平穩,路過兵堡駐地,將官帶著士兵和百姓跪送。
打招呼,抖威風,均沒有必要。
遼西沒有多少地,過年得把這些人遷到薊鎮外開工坊,還是一樣的餉銀,他們會毫不猶豫聽話,現在說什麽都是扯淡,讓他們安穩過年吧。
方一藻其實有很多屬官,每個兵堡裏麵都有兵備使,寧遠還有巡撫衙門,巡按衙門,但他這個巡撫不出頭,屬官在遼西這地方也沒多大聲音,現在由總兵衙門發餉,更沒人鳥屬官。
皇帝以後隻會從方一藻嘴裏聽到些虛虛實實的詞匯。
陸天明就這麽不快不慢,走了五天才來到山海關,每個兵堡都路過了,每個兵堡都沒停留。
展示了他主人的威嚴,也展示了他上位者的憐憫,一路灑聲望完事。
十月初十。
山海關巍峨的城牆出現在海邊。
城頭三麵大旗,平遼將軍將旗之外,還有一個秦字旗和宋字旗。
秦良玉已到山海關,調兵需要時間,她也得熟悉一下山海關的兵馬。
宋字旗是山海總兵宋偉,又是個山西人,萬曆年到遼西,一路從遊擊熬到總兵,崇禎三年收複遵化立功,調為山海總兵,與薊鎮總兵馬世龍平級。
朝廷早把山海關與薊鎮分開了,隻不過他們頭上有一個共同的督師,讓人下意識以為還是從屬關係。
山海既是‘關’,也是‘城’,薊遼督師駐地,戰區中心從廣寧、錦州、寧遠一路後撤,盡顯戰略頹勢。
馬世龍、宋偉,屬於那種敢戰又弱戰之人,麾下無強軍,他們沒有怯戰,能規規矩矩輪值駐守,本身也算功績。
關城東門站著一群人,文武將官全部來了,三百多人。
方一藻以後駐守這裏,秦良玉是薊遼軍務總理,比祖大壽位階高,但也得駐守錦州,需要與方一藻在山海關談妥後勤事務。
陸天明距離百步下馬,大步向前走,後麵的人連忙跟上。
孫承宗畢竟致仕了,秦良玉帶頭迎了上來。
兩人剛碰麵,陸天明立刻彎腰躬身,“晚輩總算把您等來了。”
後麵的方一藻、李建泰等人本是跟著他隨意拱手,這腰一彎,把兩人閃了一下,動作太快,重心不穩,撲通跪下了,忙不迭起身,尷了個大尬。
秦良玉也沒有下官的樣子,笑著在他胳膊拍了兩下,“天明是老身所見天資之最,就算有所準備,真正見到大軍,老身也很吃驚。”
“晚輩討巧命好,隻要為了多數人做事,總能得到多數人支持。”
“好,此言大善,天明總是讓老身開心。”
兩人互相朝後麵的人點點頭,屬官躬身,算見過禮了,不管他們願不願意,薊遼現在是忠勇侯發餉,那秦良玉才是真正的上官。
私銀賞軍本為謀逆大罪,朝廷裝死,屬官若真彈劾忠勇侯和總兵,大概率被前線將官直接剁碎。
他們要麽辭官,要麽留下聽話。
所以,與孫承宗一起辭官的人很多,薊遼兩鎮有七十多名下層官員。
督師衙門在後關,並不在關城內,眾人從護城河進城,連著穿過四道巨大的關門,兩個甕城,才來到山海關西麵的軍營。
回頭望一眼巨大關牆,陸天明輕微搖搖頭,這裏不僅阻止物資流通,連人心也分割了。
忠勇侯不是主官,山海關屬官無需跟在身邊見禮,陸天明勉強到南關轉了一圈,算是完成巡視,大夥就散了。
核心幾人到總兵衙門商議交接之事。
剛在主位落座,孫承宗就給他遞過來一封信,“天明,不能在山海關磨蹭了,立刻回京吧。”
陸天明疑惑打開,是英國公給他的信,流賊在開封與鳳陽之間異常活躍,
南邊的偏師在滁州與江南水軍碰了一麵,跑到揚州府,藏在鄉野民間隱匿了,可能會進攻大城。
陸天明看完直接扔旁邊的炭盆,高迎祥與徐弘基的合作一定被徐家兄妹拖慢了,自己不能著急,讓他們先溜著吧。
秦良玉不關心孫承宗的事,鄭重問道,“天明,老身來的時候,剛好碰到張世澤帶著五千騎軍西去,為何讓他們去往京城?遼西更缺兵。”
陸天明搖搖頭,“錦州的兵力足夠,甚至多了,白杆兵無需去錦州,前輩去看一眼就知道了。至於騎軍為何入京,前輩可能不想聽,就是您想的那樣,全部回京能嚇壞朝臣,不回京又會被別人猜忌,恰當回京一點,剛好夠利用,哄哄皇帝,也迷惑一下南邊。”
“果然如此,老身的確不想聽京城的爛事,那就專心遼西防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