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璃沉默了一會,就朝顧敬低聲道了幾句,顧敬一怔,良久,張了張口,卻又閉上,抬腳在庫房裏走了幾步,心裏想了幾圈,然後才道:“這……掌櫃的怕是也沒法,不過,不過如果將這消息轉賣給別家,到時也能得一筆銀子!”
“轉賣消息?”莫璃一怔,隨即就搖頭,“顧大叔,咱直接參與吧,等爹一回來,您就跟我一塊說服我爹。”
隻有參與了這場買賣的角逐,才能掙開本家那邊的壓製。
“直接參與!?”顧敬詫異,“璃璃,掌櫃的可沒那麽多銀子壓進去啊,再說這紫花布也是分上中下三等的,織染局那邊要的定是上等料子,如今別說是上等紫花布了,就是下等紫花布,掌櫃的也不定能尋到貨源呢。”
“顧大叔,這一次定會例外。”莫璃搖頭,“織染局不一定就要上等料子,而且我能幫爹找到貨源,您說服爹爹參與這事,即便不正麵跟莫氏本家那對上也行,隻要爹時時留心,這事定能成。顧大叔,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機會,你千萬別讓爹錯過了。”
顧敬還是有些躊躇:“話是沒錯,可是璃璃,我是擔心你爹會怕更加得罪了莫三老爺那邊。”
莫璃緩緩道:“商場如戰場,本來就是你死我活,如今沒得罪不一樣不曾好過,既如此,得罪他們又何妨,搶不到是他們沒本事。”
顧敬一怔,看著眼前的姑娘,半響說不出話來。
第四十二章出手
更新時間2011-11-2812:36:32字數:3067
顧敬雖跟莫六斤同歲,但因他是曾跟在莫老太爺身邊的人,加上顧敬一直就在莫家做事,前後一算,少說也有三十來年了。所以顧敬在莫六斤眼裏,更像是親人,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莫六斤甚至是將顧敬當成是自己的長輩來看待,平日裏生意上的事,他也多是找顧敬商量著辦的。
親情是很個神奇的玩意,它既能讓為人父母者對自己的子女毫無保留地付出,但同時,又能讓為人父母者對自己的孩子懷有不信任的態度。或者說,孩子在父母眼裏永遠是孩子,孩子說的話,特別是當說到一些所謂大人的事情時,很多時候是不會被父母重視的。此等慣性,無論古今,都一樣。
莫璃雖上一世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她卻曾管教過幾個妾室的孩子,所以深知這一點。因此她一開始就先找了顧敬,顧敬雖也算是她的長輩,但亦算是莫家的下人。這種身份上的差距,使得顧敬對莫璃的話不得不認真考慮,而且莫璃道出此事,亦非異想天開,而顧敬也不是十分愚鈍之人,再說以眼下莫家麵臨的情況來看,這確實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機會。
半柱香時間後,顧敬被說得有些心動了,他手中的冊子不知什麽時候早已放下,兩手交握在一塊來回走了幾步,然後才站在莫璃跟前道:“隻是大姑娘親自去跟掌櫃說這些話豈不更好,我到底是個下人,再說這事兒……”
“顧大叔就不要跟我這般謙虛了,您也知道爹向來是將您視作兄長,您的話他多是會聽的。”莫璃輕輕一笑,然後就是一嘆,“而且我是女子,又將出閣了,為著以後婆家那邊不將我看低,爹是怎麽都不會贊同我沾染外頭買賣上的事兒,所以我隻能求顧大叔代我出麵幫我說服我爹,到時這事如何辦,我再暗中隻會您。”
“璃璃啊,你跟當年的老太爺真有幾分相似,就可惜是女兒家……”顧敬看了莫璃良久,忽然想起當年手把手教自己的,雲裳閣的第一任掌櫃。那會他才是個十幾歲的少年,什麽都不懂,連字都不認得。若不是當年的老太爺,他真不知自己這一輩子會怎麽過,想著想著,心頭不由感慨萬千,於是便點了點頭道:“掌櫃那邊我會盡量去說服的,雖說是個難得的機會,但你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就算掌櫃有心,照我看這事多半也是成不了。畢竟這真不是小本買賣該奢望的事,即便有可靠的消息和一些人情關係在裏頭,但充足的銀錢和貨源也是必不可少的。還有,還得防止得罪人的事兒,不然雲裳閣以後怕是做不下去,買賣這事兒啊,最忌是擋人財路。”
“我明白的,所以很多事情還是需要顧大叔幫我想著,爹那邊就拜託您了。”莫璃鬆了口氣,隻要顧大叔點頭了,那她爹那邊多半就不會有問題,畢竟眼下店裏的境況確實是不容樂觀。
看著莫璃轉身出去的背影,顧敬又嘆了口氣,心道大姑娘要是哥兒就好了,掌櫃的也就不需像現在這般焦心,店裏的買賣也能比現在有起色。
四天後,就在莫六斤借著墨染的關係,為紫花布批文的事悄悄奔走,各方打聽消息時。
謝家那邊,謝老太太正好收到嚴氏從瘦湖別院那傳回的消息,前兒半夜謝月娘身上的事兒弄幹淨了,今日一早也緩過神,睜了眼,還能吃些東西了。至於那事的過程如何,回來的人未細說,謝老太太也不想聽,隻簡單問了幾句,曉得對以後沒什麽影響後,就擰著眉頭舒了口氣。謝家這邊的事算是處理好了,目前看來沒走露一絲風聲,隻是楊家那邊卻遲遲未送消息過來,謝老太太生了半日的悶氣後,就將這一股子怒火全推到楊家那邊。
於是當日下午,謝老太太將次子叫來房中訓了半日,傍晚,謝家二爺即修書一封,送到巡按察院處。次日一早,楊同知楊大人剛進衙府,還不等坐下喝杯熱茶呢,就被知府大人叫過去劈頭蓋臉一頓臭罵。一開始楊大人還摸不清腦袋,後來一想,心裏就有了譜,再一琢磨,即察覺自己明年升官的事兒怕是要黃了!謝家這大手一壓,別說以後升官了,他的官路能不能繼續走下去都難說,這眼看馬屁要拍到馬腿上了。
晚上,楊大人白著臉回至家中,就一口氣直奔楊夫人那去。
當晚,楊家上房的燈燭一直燃到下半夜也未見有人去吹,直到燈油燒盡了,才慢慢熄滅。
翌日一早,天才灰濛濛亮,楊夫人就頂著微青的眼圈從床上起來。花了一盞茶的功夫仔細挑好衣服後,讓兩三個丫鬟幫忙著換上,再往臉上抹了厚厚一層粉,又戴了滿滿一頭珠翠,然後才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備上貴重禮品,親自拎著,上了車往謝府去了。
隻是她這一去,卻吃了閉門羹。
謝老太太身上不利慡,不想見客,門房的人連禮物也沒收,就將楊夫人請了出去。
楊夫人急啊,心裏火燒火燎的,於是又厚著臉皮陪著笑上去道,謝老太太不見也成,那她見見二奶奶嚴氏也可以。結果門房的人給她丟過來一句:二奶奶眼下不在府裏,至於去了哪兒,什麽時候回來,無可奉告。
謝府的三奶奶和四奶奶倒是在,可在這當口,楊夫人哪敢隨便見去,萬一被謝老太太以為她想到處宣揚什麽話,那她家老爺的前途可就全玩完了。
權勢是把雙刃劍,你想要借著權勢將別人踩到腳底下的同時,就要有被權勢撕碎自尊,被隨意賤踏的覺悟。
楊夫人磨蹭了一會後,終不得進,正好那會天忽的下起雨,她剛下謝家台階,就被一陣風捲起的沙塵迷了眼,還不急揉呢,天上的雨就澆了下來。偏這一趟出來也不曾帶傘,於是慌亂中,扶著丫鬟的手還差點摔了一跤,好容易上了車後,她半邊身子已經被雨水打濕了,身子抖了抖,然後眼一閉,嘴一張,就連著打了兩個打噴嚏。
楊夫人又是氣悶,又是忐忑地擦著臉上的水珠,心裏暗自思量著,莫家那事她若再不給個交代,謝家這邊怕是真會惱羞成怒,到時若真施壓下來,那她這可真是自作聰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如此看來,她跟莫家那邊真沒法好言好語的解決了,即便是拚著嫌貧愛富媚上賤下的名聲,她也得將這門親退了。不管怎麽說,跟得罪謝家比起來,跟以後的好處比起來,那點名聲根本不值一提。楊夫人坐在自家馬車裏猶自想著,打算這兩日跟自家老爺商量妥後就去辦,待事情真正辦妥後,她再拎著禮物到謝家這來,到時無論是賠罪還是提親都好說了。
隻是楊夫人沒想到的是,莫璃根本不可能會讓她如願,謝家也不可能真的神不知鬼不覺地將自己摘幹淨了。
這幾天時間裏,莫璃找了個藉口,求了莫老太太開口讓阿聖去瘦湖附近的佛光寺那住兩日。佛光寺後山處種了一大片野生樹莓,每到成熟季節,寺院的僧人就將樹莓都摘下來,用百年秘方製成美味的果醬存放,然後平日裏拿出來招待香客,聽說這果醬極受香客的青睞,但寺院卻從不外賣。
不過世事無絕對,但若真想從寺院帶一些回去慢慢吃,也不是不可以。
一就是大把的捐香油錢,銀子砸得多了,就是佛也得給你幾分薄麵,何況幾瓶果醬乎;二自然就是所謂的有緣人了,佛家常掛在嘴上的話,僧人們多少也會敬業一些,表表姿態。
“轉賣消息?”莫璃一怔,隨即就搖頭,“顧大叔,咱直接參與吧,等爹一回來,您就跟我一塊說服我爹。”
隻有參與了這場買賣的角逐,才能掙開本家那邊的壓製。
“直接參與!?”顧敬詫異,“璃璃,掌櫃的可沒那麽多銀子壓進去啊,再說這紫花布也是分上中下三等的,織染局那邊要的定是上等料子,如今別說是上等紫花布了,就是下等紫花布,掌櫃的也不定能尋到貨源呢。”
“顧大叔,這一次定會例外。”莫璃搖頭,“織染局不一定就要上等料子,而且我能幫爹找到貨源,您說服爹爹參與這事,即便不正麵跟莫氏本家那對上也行,隻要爹時時留心,這事定能成。顧大叔,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機會,你千萬別讓爹錯過了。”
顧敬還是有些躊躇:“話是沒錯,可是璃璃,我是擔心你爹會怕更加得罪了莫三老爺那邊。”
莫璃緩緩道:“商場如戰場,本來就是你死我活,如今沒得罪不一樣不曾好過,既如此,得罪他們又何妨,搶不到是他們沒本事。”
顧敬一怔,看著眼前的姑娘,半響說不出話來。
第四十二章出手
更新時間2011-11-2812:36:32字數:3067
顧敬雖跟莫六斤同歲,但因他是曾跟在莫老太爺身邊的人,加上顧敬一直就在莫家做事,前後一算,少說也有三十來年了。所以顧敬在莫六斤眼裏,更像是親人,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莫六斤甚至是將顧敬當成是自己的長輩來看待,平日裏生意上的事,他也多是找顧敬商量著辦的。
親情是很個神奇的玩意,它既能讓為人父母者對自己的子女毫無保留地付出,但同時,又能讓為人父母者對自己的孩子懷有不信任的態度。或者說,孩子在父母眼裏永遠是孩子,孩子說的話,特別是當說到一些所謂大人的事情時,很多時候是不會被父母重視的。此等慣性,無論古今,都一樣。
莫璃雖上一世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她卻曾管教過幾個妾室的孩子,所以深知這一點。因此她一開始就先找了顧敬,顧敬雖也算是她的長輩,但亦算是莫家的下人。這種身份上的差距,使得顧敬對莫璃的話不得不認真考慮,而且莫璃道出此事,亦非異想天開,而顧敬也不是十分愚鈍之人,再說以眼下莫家麵臨的情況來看,這確實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機會。
半柱香時間後,顧敬被說得有些心動了,他手中的冊子不知什麽時候早已放下,兩手交握在一塊來回走了幾步,然後才站在莫璃跟前道:“隻是大姑娘親自去跟掌櫃說這些話豈不更好,我到底是個下人,再說這事兒……”
“顧大叔就不要跟我這般謙虛了,您也知道爹向來是將您視作兄長,您的話他多是會聽的。”莫璃輕輕一笑,然後就是一嘆,“而且我是女子,又將出閣了,為著以後婆家那邊不將我看低,爹是怎麽都不會贊同我沾染外頭買賣上的事兒,所以我隻能求顧大叔代我出麵幫我說服我爹,到時這事如何辦,我再暗中隻會您。”
“璃璃啊,你跟當年的老太爺真有幾分相似,就可惜是女兒家……”顧敬看了莫璃良久,忽然想起當年手把手教自己的,雲裳閣的第一任掌櫃。那會他才是個十幾歲的少年,什麽都不懂,連字都不認得。若不是當年的老太爺,他真不知自己這一輩子會怎麽過,想著想著,心頭不由感慨萬千,於是便點了點頭道:“掌櫃那邊我會盡量去說服的,雖說是個難得的機會,但你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就算掌櫃有心,照我看這事多半也是成不了。畢竟這真不是小本買賣該奢望的事,即便有可靠的消息和一些人情關係在裏頭,但充足的銀錢和貨源也是必不可少的。還有,還得防止得罪人的事兒,不然雲裳閣以後怕是做不下去,買賣這事兒啊,最忌是擋人財路。”
“我明白的,所以很多事情還是需要顧大叔幫我想著,爹那邊就拜託您了。”莫璃鬆了口氣,隻要顧大叔點頭了,那她爹那邊多半就不會有問題,畢竟眼下店裏的境況確實是不容樂觀。
看著莫璃轉身出去的背影,顧敬又嘆了口氣,心道大姑娘要是哥兒就好了,掌櫃的也就不需像現在這般焦心,店裏的買賣也能比現在有起色。
四天後,就在莫六斤借著墨染的關係,為紫花布批文的事悄悄奔走,各方打聽消息時。
謝家那邊,謝老太太正好收到嚴氏從瘦湖別院那傳回的消息,前兒半夜謝月娘身上的事兒弄幹淨了,今日一早也緩過神,睜了眼,還能吃些東西了。至於那事的過程如何,回來的人未細說,謝老太太也不想聽,隻簡單問了幾句,曉得對以後沒什麽影響後,就擰著眉頭舒了口氣。謝家這邊的事算是處理好了,目前看來沒走露一絲風聲,隻是楊家那邊卻遲遲未送消息過來,謝老太太生了半日的悶氣後,就將這一股子怒火全推到楊家那邊。
於是當日下午,謝老太太將次子叫來房中訓了半日,傍晚,謝家二爺即修書一封,送到巡按察院處。次日一早,楊同知楊大人剛進衙府,還不等坐下喝杯熱茶呢,就被知府大人叫過去劈頭蓋臉一頓臭罵。一開始楊大人還摸不清腦袋,後來一想,心裏就有了譜,再一琢磨,即察覺自己明年升官的事兒怕是要黃了!謝家這大手一壓,別說以後升官了,他的官路能不能繼續走下去都難說,這眼看馬屁要拍到馬腿上了。
晚上,楊大人白著臉回至家中,就一口氣直奔楊夫人那去。
當晚,楊家上房的燈燭一直燃到下半夜也未見有人去吹,直到燈油燒盡了,才慢慢熄滅。
翌日一早,天才灰濛濛亮,楊夫人就頂著微青的眼圈從床上起來。花了一盞茶的功夫仔細挑好衣服後,讓兩三個丫鬟幫忙著換上,再往臉上抹了厚厚一層粉,又戴了滿滿一頭珠翠,然後才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備上貴重禮品,親自拎著,上了車往謝府去了。
隻是她這一去,卻吃了閉門羹。
謝老太太身上不利慡,不想見客,門房的人連禮物也沒收,就將楊夫人請了出去。
楊夫人急啊,心裏火燒火燎的,於是又厚著臉皮陪著笑上去道,謝老太太不見也成,那她見見二奶奶嚴氏也可以。結果門房的人給她丟過來一句:二奶奶眼下不在府裏,至於去了哪兒,什麽時候回來,無可奉告。
謝府的三奶奶和四奶奶倒是在,可在這當口,楊夫人哪敢隨便見去,萬一被謝老太太以為她想到處宣揚什麽話,那她家老爺的前途可就全玩完了。
權勢是把雙刃劍,你想要借著權勢將別人踩到腳底下的同時,就要有被權勢撕碎自尊,被隨意賤踏的覺悟。
楊夫人磨蹭了一會後,終不得進,正好那會天忽的下起雨,她剛下謝家台階,就被一陣風捲起的沙塵迷了眼,還不急揉呢,天上的雨就澆了下來。偏這一趟出來也不曾帶傘,於是慌亂中,扶著丫鬟的手還差點摔了一跤,好容易上了車後,她半邊身子已經被雨水打濕了,身子抖了抖,然後眼一閉,嘴一張,就連著打了兩個打噴嚏。
楊夫人又是氣悶,又是忐忑地擦著臉上的水珠,心裏暗自思量著,莫家那事她若再不給個交代,謝家這邊怕是真會惱羞成怒,到時若真施壓下來,那她這可真是自作聰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如此看來,她跟莫家那邊真沒法好言好語的解決了,即便是拚著嫌貧愛富媚上賤下的名聲,她也得將這門親退了。不管怎麽說,跟得罪謝家比起來,跟以後的好處比起來,那點名聲根本不值一提。楊夫人坐在自家馬車裏猶自想著,打算這兩日跟自家老爺商量妥後就去辦,待事情真正辦妥後,她再拎著禮物到謝家這來,到時無論是賠罪還是提親都好說了。
隻是楊夫人沒想到的是,莫璃根本不可能會讓她如願,謝家也不可能真的神不知鬼不覺地將自己摘幹淨了。
這幾天時間裏,莫璃找了個藉口,求了莫老太太開口讓阿聖去瘦湖附近的佛光寺那住兩日。佛光寺後山處種了一大片野生樹莓,每到成熟季節,寺院的僧人就將樹莓都摘下來,用百年秘方製成美味的果醬存放,然後平日裏拿出來招待香客,聽說這果醬極受香客的青睞,但寺院卻從不外賣。
不過世事無絕對,但若真想從寺院帶一些回去慢慢吃,也不是不可以。
一就是大把的捐香油錢,銀子砸得多了,就是佛也得給你幾分薄麵,何況幾瓶果醬乎;二自然就是所謂的有緣人了,佛家常掛在嘴上的話,僧人們多少也會敬業一些,表表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