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須經怎樣的程序?」
李顯道:「一般情況,舉凡重大的朝政,是先與娘娘商議,像上次任河間王為大統領的情況,議定後交由婕妤起草,再頒布朝廷。亦有由朕提議,婕妤起草後,經娘娘過目。唉!若這樣一個關係重大的諭旨落在娘娘手上,肯定被硬壓下去,至乎胎死腹中。」
龍鷹道:「由德高望重的大臣,在朝會上公然向皇上作此建議又如何?等於把事情擺上檯麵,就看皇上是否頂得住娘娘和宗賊?」
李顯先現喜色,接而黯淡下去,頹然道:「朝上哪來德高望重的大臣?即使有,也不敢提出來。」
龍鷹陪他苦笑,道:「皇上倒清楚處境。」
接著道:「長公主又如何?」
李顯大喜道:「對!對!」
龍鷹首次相信李顯有反抗惡後的誠意和決心,故隨事情的起伏,表現出內在應有的情緒。
龍鷹靈機一觸,道:「事情成敗,還要看相王和長公主的配合,說服他們的工作,不宜由皇上親自抓,因會打草驚蛇,小民有個提議。」
李顯頓然變得精神奕奕,仿似脫胎換骨般,欣然道:「輕舟說出來。」
他的振作,落在龍鷹眼裏,怎都有點夕照雖燦爛,卻是日落西山之時,若如迴光返照,心裏惻然。
自己有可能仍保得住他的性命嗎?
旋即將此想法排諸腦海之外。
沉聲道:「皇上就當小民今天所說的,是臨淄王向皇上稟上,與小民沒半點關係。」
李顯愕然道:「隆基?」
龍鷹解釋道:「這是必須的手段,首先,可令小民置身事外,大利於與田上淵在江湖上的鬥爭。其次,是必須由同是皇族的臨淄王去說動長公主和他王父,因小民和相王及長公主,中間沒有信任的基礎。」
李顯猶豫道:「可是……」
龍鷹拍胸保證道:「皇上不用擔心臨淄王方麵,由小民向他解釋清楚,對唐室臨淄王是忠心不二,殆無疑問。」
李顯問道:「輕舟熟悉臨淄王?」
龍鷹道:「在洛陽已有交往,臨淄王慷慨俠義,豁達大度,令人生出好感。」
任他如何吹噓,不問宮外事的李顯難知真偽,且肯定高力士在李顯前為李隆基美言不絕,自己隻是多添幾句。
李顯終於首肯,同意道:「確為辦法!朕立即召他來見,以堅定他的信心。」
龍鷹心忖這就最好,現時李顯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前所未有,顯示出燕欽融一事,對他的衝擊有多大。
韋、宗是弄巧反拙。
龍鷹道:「皇上明鑑,此事乃皇上、臨淄王和小民間的秘密,不容泄露半點消息,對相王、長公主亦如是。」
李顯點頭表示明白。
龍鷹暗鬆一口氣。
此為兩全其美之計。
首先,他龍鷹置身事外,得以保著和宗楚客鬥而不破的關係,有利無害。
更重要的,是讓李隆基為唐室皇族立大功,想想如此一個能扭轉整個形勢的大計,不但由他提出來,且得李顯首肯,是何等偉大的成就。
這也是讓李隆基展露才華的機會,他必須說服太平、說服其王父,那並不容易,因顧慮太多了,李旦實缺乏這個勇氣,且一旦決定邁步,壓根兒沒退路可言,直至分出勝負,成王敗寇。
在這個過程裏,太平和李旦再沒法視李隆基為以前不務正事、遊手好閑的皇族子弟,李隆基的地位勢猛然揚升,讓他們看到李隆基隱藏著的一麵。
一時間,韋宗集團仍弄不清楚有李隆基在暗裏作怪,隻認為由太平策動,對他們做出淩厲反擊。
龍鷹道:「若沒有其他事,小民告退了。」
李顯往他望來,現出感激的神色,道:「輕舟是河曲之戰的大功臣,若朕任命輕舟軍中要職,誰都不敢有異議。」
龍鷹道:「皇上明鑑,宗賊一方最可慮者,實為勢力龐大的北幫,武大相就是這般的栽在田上淵手裏。故今次小民籍口返南方籌款,乘機擊潰北幫在關外的勢力,乃摧毀北幫的第一步。小民與田上淵的決戰,將在關中進行,故小民不宜負擔任何官職。」
李顯記起龍鷹曾報上斬殺田上淵頭號大將練元之事,不過到此刻,他才比較明白。
道:「輕舟明天可入宮來見朕嗎?」
龍鷹道:「小民盡量抽時間來。」
告退離開。
第四章 雁行效應
龍鷹離開守衛森嚴的禦書房,宇文朔、高力士,還有李隆基,正在以半廊連接的轎廳(停放轎子的屋子或供客人、主人上下轎的地方,也是供轎夫喝茶休息的處所,不完全等同於現代車庫)等待。前兩者該為候命,李隆基則是營造和他碰頭的機會。
李隆基一洗頹氣,神采飛揚,雙目閃閃有神,顧盼生威,令人心折。
高力士不待龍鷹說話,逕自進入禦園,到禦書房伺候李顯。
李隆基定神的大量龍鷹,嘆道:「範爺神人也。」
廳內得他們三人,宮娥、侍臣退避。
龍鷹知他從高力士處曉得成功殺練元之事,故有此感嘆。
龍鷹來到兩人身前,向李隆基欣然道:「記得臨淄王向太醫大人說過的『雁行效應』嗎?小弟幸不辱命,終炮製出這麽一個可能性,往後就要看臨淄王的本領。記著,小弟和你在洛陽時已是素識。」
李顯道:「一般情況,舉凡重大的朝政,是先與娘娘商議,像上次任河間王為大統領的情況,議定後交由婕妤起草,再頒布朝廷。亦有由朕提議,婕妤起草後,經娘娘過目。唉!若這樣一個關係重大的諭旨落在娘娘手上,肯定被硬壓下去,至乎胎死腹中。」
龍鷹道:「由德高望重的大臣,在朝會上公然向皇上作此建議又如何?等於把事情擺上檯麵,就看皇上是否頂得住娘娘和宗賊?」
李顯先現喜色,接而黯淡下去,頹然道:「朝上哪來德高望重的大臣?即使有,也不敢提出來。」
龍鷹陪他苦笑,道:「皇上倒清楚處境。」
接著道:「長公主又如何?」
李顯大喜道:「對!對!」
龍鷹首次相信李顯有反抗惡後的誠意和決心,故隨事情的起伏,表現出內在應有的情緒。
龍鷹靈機一觸,道:「事情成敗,還要看相王和長公主的配合,說服他們的工作,不宜由皇上親自抓,因會打草驚蛇,小民有個提議。」
李顯頓然變得精神奕奕,仿似脫胎換骨般,欣然道:「輕舟說出來。」
他的振作,落在龍鷹眼裏,怎都有點夕照雖燦爛,卻是日落西山之時,若如迴光返照,心裏惻然。
自己有可能仍保得住他的性命嗎?
旋即將此想法排諸腦海之外。
沉聲道:「皇上就當小民今天所說的,是臨淄王向皇上稟上,與小民沒半點關係。」
李顯愕然道:「隆基?」
龍鷹解釋道:「這是必須的手段,首先,可令小民置身事外,大利於與田上淵在江湖上的鬥爭。其次,是必須由同是皇族的臨淄王去說動長公主和他王父,因小民和相王及長公主,中間沒有信任的基礎。」
李顯猶豫道:「可是……」
龍鷹拍胸保證道:「皇上不用擔心臨淄王方麵,由小民向他解釋清楚,對唐室臨淄王是忠心不二,殆無疑問。」
李顯問道:「輕舟熟悉臨淄王?」
龍鷹道:「在洛陽已有交往,臨淄王慷慨俠義,豁達大度,令人生出好感。」
任他如何吹噓,不問宮外事的李顯難知真偽,且肯定高力士在李顯前為李隆基美言不絕,自己隻是多添幾句。
李顯終於首肯,同意道:「確為辦法!朕立即召他來見,以堅定他的信心。」
龍鷹心忖這就最好,現時李顯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前所未有,顯示出燕欽融一事,對他的衝擊有多大。
韋、宗是弄巧反拙。
龍鷹道:「皇上明鑑,此事乃皇上、臨淄王和小民間的秘密,不容泄露半點消息,對相王、長公主亦如是。」
李顯點頭表示明白。
龍鷹暗鬆一口氣。
此為兩全其美之計。
首先,他龍鷹置身事外,得以保著和宗楚客鬥而不破的關係,有利無害。
更重要的,是讓李隆基為唐室皇族立大功,想想如此一個能扭轉整個形勢的大計,不但由他提出來,且得李顯首肯,是何等偉大的成就。
這也是讓李隆基展露才華的機會,他必須說服太平、說服其王父,那並不容易,因顧慮太多了,李旦實缺乏這個勇氣,且一旦決定邁步,壓根兒沒退路可言,直至分出勝負,成王敗寇。
在這個過程裏,太平和李旦再沒法視李隆基為以前不務正事、遊手好閑的皇族子弟,李隆基的地位勢猛然揚升,讓他們看到李隆基隱藏著的一麵。
一時間,韋宗集團仍弄不清楚有李隆基在暗裏作怪,隻認為由太平策動,對他們做出淩厲反擊。
龍鷹道:「若沒有其他事,小民告退了。」
李顯往他望來,現出感激的神色,道:「輕舟是河曲之戰的大功臣,若朕任命輕舟軍中要職,誰都不敢有異議。」
龍鷹道:「皇上明鑑,宗賊一方最可慮者,實為勢力龐大的北幫,武大相就是這般的栽在田上淵手裏。故今次小民籍口返南方籌款,乘機擊潰北幫在關外的勢力,乃摧毀北幫的第一步。小民與田上淵的決戰,將在關中進行,故小民不宜負擔任何官職。」
李顯記起龍鷹曾報上斬殺田上淵頭號大將練元之事,不過到此刻,他才比較明白。
道:「輕舟明天可入宮來見朕嗎?」
龍鷹道:「小民盡量抽時間來。」
告退離開。
第四章 雁行效應
龍鷹離開守衛森嚴的禦書房,宇文朔、高力士,還有李隆基,正在以半廊連接的轎廳(停放轎子的屋子或供客人、主人上下轎的地方,也是供轎夫喝茶休息的處所,不完全等同於現代車庫)等待。前兩者該為候命,李隆基則是營造和他碰頭的機會。
李隆基一洗頹氣,神采飛揚,雙目閃閃有神,顧盼生威,令人心折。
高力士不待龍鷹說話,逕自進入禦園,到禦書房伺候李顯。
李隆基定神的大量龍鷹,嘆道:「範爺神人也。」
廳內得他們三人,宮娥、侍臣退避。
龍鷹知他從高力士處曉得成功殺練元之事,故有此感嘆。
龍鷹來到兩人身前,向李隆基欣然道:「記得臨淄王向太醫大人說過的『雁行效應』嗎?小弟幸不辱命,終炮製出這麽一個可能性,往後就要看臨淄王的本領。記著,小弟和你在洛陽時已是素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