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太首次發現李隆基可變得鐵石心腸,不為人情所動,隻重成敗。然而,此正為成敗關鍵。若警告李重俊,李重俊肯否聽入耳,實為疑問,問題在他們一方隻可泄露大概,不可詳釋得到這個結論的諸般細節,泄出的話,等於泄露高小子的秘密。所以李隆基對如何拿捏大感頭痛,李隆基肯把最困難的事攬上身,是不畏難、負責任的表現。


    李隆基沉吟道:「今晚便有個機會。」


    符太道:「霜蕎的雅集?」


    李隆基點頭應是,道:「大相府、長公主府、相王府三者,防守力最薄弱的,正是相王府,且缺乏高手,對方一攻便破,斬瓜切菜的殺人,我們必須改變這個形勢。解決辦法非常簡單,卻不易辦到,須祭出太醫大人來,條件是王父一如我們所料的,對太子何時起兵毫不知情。」


    符太皺眉道:「究竟是什麽娘的辦法?」


    李隆基胸有成竹的道:「就是將王父誆到興慶宮來。」


    雙目倏地射出冷峻神色,以異乎尋常的緩慢語調,沉聲道:「『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聖神皇帝大恩大德,賜我隆基十八鐵衛,他們不但精於陣戰、巷戰,人人武技強橫,可以一擋百,且不懼對方強手。商豫則是由鷹爺一手培植出來,欠的惟實戰經驗,加上得太少你坐鎮,縱然田上淵親自領軍來攻,我們倚興慶宮堅守,敵人亦要吃不完兜著走。可是,要取得想像中的輝煌戰果,必須先辦妥一件事。」


    符太嘆道:「有你臨淄王老哥為此傷腦筋,鄙人輕鬆得若飄然雲端,且開始手癢,他奶奶的,老子不知多麽希望老田來。」


    李隆基笑道:「太少肯定失望,老田的頭號目標定為武三思,武三思如能保命,必全力反撲,令老宗、老田得不償失。隻要抓著幾個北幫徒眾,老田跳下大河仍洗不清嫌疑。」


    符太道:「勿學大混蛋般賣關子,臨淄王究竟有何妙策,可令相王躲到興慶宮來?」


    李隆基欣然道:「那就看太醫大人今晚的說書如何精采,有否賣關子,在節骨眼上說些不說些的,令聽者意猶未盡。」


    符太一頭霧水的道:「這樣便可以引你王父到興慶宮來聽多次說書?」


    李隆基道:「不但要引王父來,還要引長公主來,成為我李氏族人的秘密說書會。」


    接著道:「楊清仁絕不缺席。」


    符太皺眉道:「行得通嗎?」


    李隆基道:「不是行得通與否的問題,是易似探囊,沒一個唐室李氏能抵受誘惑。外人很難明白我們的感情,河曲大捷,乃自我大唐開國大破頡利後的唯一盛事,吐氣揚眉,遠過當年鷹爺割下契丹的盡忠、孫萬榮兩人的首級。比之突厥的強大,契丹遠有不及,之所以得逞一時,皆因大周朝無人。」


    符太道:「有少許明白了。」


    李隆基道:「何況擊破契丹,發生在聖神皇帝的大周朝,怎可和復辟後的大唐時代相比?唉!可是,郭大帥的報告卻語焉不詳,略去了最精采的部分,張仁願則一問三不知的,非常吊胃口。」


    符太記起張仁願抵西京的第一天,立被召進大明宮,親口向李顯、韋後、李旦、太平等一眾皇室成員,詳述戰事的過程,可見李隆基所言非虛,那種似親歷其境的感覺,實乃沒法親自參與戰事,然所有榮譽全歸於他們的皇室成員,夢寐以求的事。


    難怪昨天球賽前,太平和李旦這般著緊。不是李隆基親口道來,他永遠不明白,故亦不可能想出此計。


    符太道:「這是錯有錯著,我們拉大隊去追鳥妖,結果隻得老子一個人回朔方接小敏兒,郭元振和張仁願又到了河套去鞏固收回來的失地,沒和老子碰過頭,是的確不曉得我們幹過什麽好事。他奶奶的!這樣也能收神效,供今天之用,你老兄還非真命天子,誰是?」


    李隆基不好意思的道:「太少令隆基臉紅,一切言之尚早,大家兄弟,本該不用說感激的話,但隆基確銘感於心,言詞難表。」


    稍頓,續道:「今夜太醫勉為其難,落力表演後,隆基會在接著的那天,安排大人與隆基和兩個兄長在興慶宮內巧遇,屆時隆基會提出有關河曲大捷的刁鑽問題,太醫大人則解釋事關機密,不可在大庭廣眾說出來,但換過是『自己人』,當然沒此禁忌。」


    符太拍腿道:「好計!虧你想得出來。如此根本不用和太平說話,也不用慫恿令王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又哈哈笑道:「老子堅持隻說一次,時間為後晚,地點興慶宮。他奶奶的,今趟還不反算老宗、老田一著。」


    李隆基壓低聲音道:「更精采的,是老宗、老田以為鴻鵠將至,我們李族的人集中在興慶宮待他們來宰。」


    符太問道:「剛才你老兄說過,須先辦妥一件事,究竟是什麽娘的一件事?」


    李隆基欣然道:「太醫真的手癢哩!」


    第九章 馬車危情


    龍鷹讚嘆。


    贊的是團結的力量,李隆基、符太、高力士、宇文破,若各自為戰,絕不可能挽狂瀾於既倒,此刻卻是於沒辦法裏想出辦法,逆中求順,絕處逢生。


    印象和事實的分別可以這麽大,以前是將聽回來的零碎片段強作梳理,大部分來自想像,還大感自成其理,豈知與事實有這麽大的距離,因均非出自當事人之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地明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易並收藏天地明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