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韋後和安樂,竟可合謀對付李顯,不但有乖倫常,更為天理所不容。
上官婉兒和韋後母女不謀而合之處,就是保持權勢。當發覺權勢受到威脅,為求目的,不擇手段。
如非上官婉兒從龍鷹看到李顯的一線生機,那她昨夜謁見韋後時,大可能將燕欽融的事和盤托出。
胖公公一直苦口婆心的勸自己,萬勿以己度人,戒掉認為自己不會這麽做,別人也不那麽做,自欺欺人的錯覺。
此想法的延伸,是假設上官婉兒對他龍鷹再沒任何期望時,為保權,亦為保命,會不會徹底投向韋宗集團的一方?
這個想像,令他整條脊骨寒慘慘的,心中顫慄。
眼前大才女似是順口問兩句,背後的驅動力大不簡單,難怪她說出昨夜見韋後一事前,神色這般古怪。
我的娘!這就是宮廷鬥爭。高小子顯然比他勝任多了,對李顯的暗自悲泣,視若無睹。
龍鷹冷然道:「大家放心,我可以做出保證,在安樂大婚之前,皇上不會出事,讓我們有充足的時間,把內奸揪出來。」
接著續道:「何況我們還有厲害殺著,就是由郭元振藉李重俊的事發聲,以忠心支持皇上,來個指桑罵槐,鎮住任何想改朝換代者的野心。」
上官婉兒一雙美目亮起來,待要說話時,那邊的高力士打出請龍鷹入書齋見李顯的手勢。
李顯聽畢,好半晌方有點明白。
他眼皮仍紅腫,幸好藉哭泣泄掉積聚心內的抑鬱和哀傷,平復過來。
書齋內得他們兩人,感覺異樣,頗有重演以前龍鷹和女帝親密關係的滋味。
以往見李顯,總有宇文朔貼身保護,現在這般單獨見龍鷹,顯示李顯視他為心腹。
「籌款?」
龍鷹道:「皇上明察,安樂公主委託小民為她籌募婚典的經費。」
李顯仰望屋樑,嘆道:「裹兒這個女兒,教朕沒法狠下心腸。唉!延秀又是孤苦無依。大相走得太早哩!有他在,可為朕拿主意。」
目光落往坐在右下首的龍鷹處,問道:「朕批錯了嗎?」
人的性情,一旦鑄成,神仙都變不了。
龍鷹一句「皇上沒錯」,可敷衍過去,然而此時的李顯,六神無主,他需要的,是怒海裏的浮木,黑夜中的明燈,龍鷹怎都要有些與別人不同的表現,方可爭取得皇帝的配合。
為官之難,也在這些地方。
想當年的狄仁傑何等瀟灑,英明神武的女帝,倚之為安邦定國的樑柱。若狄仁傑其時尚在,怎可能有「神龍政變」?
龍鷹道:「皇上現今需要的,正是時間,以整頓內外,重振皇綱,找出大相府被襲的真相。」
李顯聽得精神一振,打手勢著他續說下去,龍顏現出生氣。
心病還須心藥醫。
昨天李顯兩度召相王、太平來商議,又見「範輕舟」,正因深感帝座受脅。雖然無從曉得三兄妹談的內容,但誰都可猜到,相王和太平對韋後、宗楚客有何好說話。三人又是同病相憐,曾受女帝打壓迫害,一旦李顯醒悟重蹈高宗當年覆轍,不用任何想像力,也猜得到他心內的憂慮。
龍鷹朋白他的痛苦。
道:「水靜無紋,哪怕輕輕一觸,將泛起波紋漣漪,不利皇上行事。」
李顯龍目放光,壓低聲音道:「朕可以幹什麽?」
龍鷹道:「當然是扶植相王和太平長公主,令他們成為穩定朝廷的力量,使傾頹的朝政重返正軌,有異心者,重新安份守己,一切如舊。」
此番話,投李顯所好,逢迎他怯懦畏縮性格。
「一切如舊」,關鍵在處。
龍鷹剛向符太說「禮失而求諸野」。
現時的李顯問計「範輕舟」,是另一種的「禮失而求諸野」,沒有更貼切的形容了。
李顯果然聽得盡洗失意頹唐之氣,整個人神氣起來,嘆道:「輕舟這席話,令朕有重溫當年在洛陽,得聞輕舟『真言咒』的滋味。」
龍鷹暗嘆一口氣。
李顯道:「朕怎走出第一步?」
龍鷹道:「欲速不達。須先攪濁這池清水,利用八公主大婚,弄得全城鬧哄哄的。至於行事的細節,皇上找相王和長公主商量,他們比小民熟悉朝政,明白小民不明白的東西。」
李顯不住點頭,道:「對!對!要找他們來說話。」
他的龍膽比正常人小很多,「神龍政變」時,須人抱上馬載他到玄武門。今趟兵變,駭破了他已比其他人小的膽,到現在仍猶有餘悸,故若可一切如舊,乃他最大心願。
李顯最怕「範輕舟」等逼他去對付韋後和宗楚客,那是他負荷不來的事。現在聽到「範輕舟」輕鬆多了的提議,龍心大悅,必然也。
龍鷹補充一句,道:「此乃混水摸魚的道理。皇上明鑑。」
心想的混水摸魚的確是真的,然而摸魚的既非李顯,也非李旦、太平,而是李隆基。此正是他今天不得不來見李顯的原因。
又提醒道:「保密關係重大,絕不可外泄,請皇上提醒相王和長公主。」
李顯點頭道:「朕有分寸。」
接著問道:「在這個時期內,輕舟會為朕找出大相遇害的真相。對嗎?」
聞弦歌,悉雅意。
龍鷹肅容道:「皇上令下,小民立即著手調查,據初步的看法,事件該與娘娘無關,至於確切情況,須做進一步的了解。」
上官婉兒和韋後母女不謀而合之處,就是保持權勢。當發覺權勢受到威脅,為求目的,不擇手段。
如非上官婉兒從龍鷹看到李顯的一線生機,那她昨夜謁見韋後時,大可能將燕欽融的事和盤托出。
胖公公一直苦口婆心的勸自己,萬勿以己度人,戒掉認為自己不會這麽做,別人也不那麽做,自欺欺人的錯覺。
此想法的延伸,是假設上官婉兒對他龍鷹再沒任何期望時,為保權,亦為保命,會不會徹底投向韋宗集團的一方?
這個想像,令他整條脊骨寒慘慘的,心中顫慄。
眼前大才女似是順口問兩句,背後的驅動力大不簡單,難怪她說出昨夜見韋後一事前,神色這般古怪。
我的娘!這就是宮廷鬥爭。高小子顯然比他勝任多了,對李顯的暗自悲泣,視若無睹。
龍鷹冷然道:「大家放心,我可以做出保證,在安樂大婚之前,皇上不會出事,讓我們有充足的時間,把內奸揪出來。」
接著續道:「何況我們還有厲害殺著,就是由郭元振藉李重俊的事發聲,以忠心支持皇上,來個指桑罵槐,鎮住任何想改朝換代者的野心。」
上官婉兒一雙美目亮起來,待要說話時,那邊的高力士打出請龍鷹入書齋見李顯的手勢。
李顯聽畢,好半晌方有點明白。
他眼皮仍紅腫,幸好藉哭泣泄掉積聚心內的抑鬱和哀傷,平復過來。
書齋內得他們兩人,感覺異樣,頗有重演以前龍鷹和女帝親密關係的滋味。
以往見李顯,總有宇文朔貼身保護,現在這般單獨見龍鷹,顯示李顯視他為心腹。
「籌款?」
龍鷹道:「皇上明察,安樂公主委託小民為她籌募婚典的經費。」
李顯仰望屋樑,嘆道:「裹兒這個女兒,教朕沒法狠下心腸。唉!延秀又是孤苦無依。大相走得太早哩!有他在,可為朕拿主意。」
目光落往坐在右下首的龍鷹處,問道:「朕批錯了嗎?」
人的性情,一旦鑄成,神仙都變不了。
龍鷹一句「皇上沒錯」,可敷衍過去,然而此時的李顯,六神無主,他需要的,是怒海裏的浮木,黑夜中的明燈,龍鷹怎都要有些與別人不同的表現,方可爭取得皇帝的配合。
為官之難,也在這些地方。
想當年的狄仁傑何等瀟灑,英明神武的女帝,倚之為安邦定國的樑柱。若狄仁傑其時尚在,怎可能有「神龍政變」?
龍鷹道:「皇上現今需要的,正是時間,以整頓內外,重振皇綱,找出大相府被襲的真相。」
李顯聽得精神一振,打手勢著他續說下去,龍顏現出生氣。
心病還須心藥醫。
昨天李顯兩度召相王、太平來商議,又見「範輕舟」,正因深感帝座受脅。雖然無從曉得三兄妹談的內容,但誰都可猜到,相王和太平對韋後、宗楚客有何好說話。三人又是同病相憐,曾受女帝打壓迫害,一旦李顯醒悟重蹈高宗當年覆轍,不用任何想像力,也猜得到他心內的憂慮。
龍鷹朋白他的痛苦。
道:「水靜無紋,哪怕輕輕一觸,將泛起波紋漣漪,不利皇上行事。」
李顯龍目放光,壓低聲音道:「朕可以幹什麽?」
龍鷹道:「當然是扶植相王和太平長公主,令他們成為穩定朝廷的力量,使傾頹的朝政重返正軌,有異心者,重新安份守己,一切如舊。」
此番話,投李顯所好,逢迎他怯懦畏縮性格。
「一切如舊」,關鍵在處。
龍鷹剛向符太說「禮失而求諸野」。
現時的李顯問計「範輕舟」,是另一種的「禮失而求諸野」,沒有更貼切的形容了。
李顯果然聽得盡洗失意頹唐之氣,整個人神氣起來,嘆道:「輕舟這席話,令朕有重溫當年在洛陽,得聞輕舟『真言咒』的滋味。」
龍鷹暗嘆一口氣。
李顯道:「朕怎走出第一步?」
龍鷹道:「欲速不達。須先攪濁這池清水,利用八公主大婚,弄得全城鬧哄哄的。至於行事的細節,皇上找相王和長公主商量,他們比小民熟悉朝政,明白小民不明白的東西。」
李顯不住點頭,道:「對!對!要找他們來說話。」
他的龍膽比正常人小很多,「神龍政變」時,須人抱上馬載他到玄武門。今趟兵變,駭破了他已比其他人小的膽,到現在仍猶有餘悸,故若可一切如舊,乃他最大心願。
李顯最怕「範輕舟」等逼他去對付韋後和宗楚客,那是他負荷不來的事。現在聽到「範輕舟」輕鬆多了的提議,龍心大悅,必然也。
龍鷹補充一句,道:「此乃混水摸魚的道理。皇上明鑑。」
心想的混水摸魚的確是真的,然而摸魚的既非李顯,也非李旦、太平,而是李隆基。此正是他今天不得不來見李顯的原因。
又提醒道:「保密關係重大,絕不可外泄,請皇上提醒相王和長公主。」
李顯點頭道:「朕有分寸。」
接著問道:「在這個時期內,輕舟會為朕找出大相遇害的真相。對嗎?」
聞弦歌,悉雅意。
龍鷹肅容道:「皇上令下,小民立即著手調查,據初步的看法,事件該與娘娘無關,至於確切情況,須做進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