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俯首在李顯耳邊說了句話。
李顯此時才發覺小方仍跪在龍桌前,等他發落,道:「退!」
小方謝主隆恩後,退出禦書房外。
上官婉兒輕聲道:「範當家江湖經驗豐富,又得郭大帥推許為當世智士,難得的是對皇上忠心耿耿,為逐外敵奮不顧身,扮龍鷹立下奇功。皇上何不請範當家獻計,可如何振興皇權?」
這番話由李顯自己的心腹,溫柔婉轉的說出來,際此皇權風雨飄搖的時刻,句句打進李顯心坎內。
果然李顯雙目重現生機,往獨坐另一邊的龍鷹瞧去。
龍鷹起立,跪倒龍駕之前,語調鏗鏘的道:「皇上一句說話,輕舟肝腦塗地,誓為皇上效死命!」
李顯嘴唇顫震,欲言又止。
龍鷹此招,是要抬李顯上轎,以後走的,將是與愛妻對抗的不歸路。
高力士又湊在李顯耳邊,耳語道:「如任得此事不了了之,以後無人再把皇上放在眼裏。」
這是隻有胖公公、湯公公之輩敢向皇帝說的話,此刻由高力士說出來,可見龍鷹離西京後,李顯和高力士間關係的發展。
李顯的目光移往龍桌上的聖諭。
萬眾期待下,李顯瞧往龍鷹,道:「輕舟有何妙計可處理眼前之事?」眾人放下心來。
李顯腰骨挺不起來,他們挺得多直仍於事無補。
高力士又俯首提醒李顯,李顯方懂賜坐,可見他六神無主,失去方寸。
龍鷹坐好後,欣然道:「眼前之事,乃上天賜予皇上千載一時之機,可令宮內朝上,重拾正軌,關鍵在如何拿捏,軟硬得宜,令皇上不用太過為難。」
聽到最後一句,李顯精神大振。
坐在對麵的符太、宇文朔,李顯身後的高力士,後側的上官婉兒均拿眼來看龍鷹,不明白這種事怎可能麵麵俱圓。
禦書房與女帝在上陽宮的「內書房」格調布置,大體相同,不知是否李顯懷念他母皇,吩咐做此安排。
龍鷹接下去道:「韋捷的大統領之位,肯定掉了,卻不用斬他,因將遭娘娘激烈反對,皇上也難向公主交代。赦韋捷死罪,不可由皇上道出,須由大宮監收這個人情,令大宮監以後可作為皇上和娘娘間的橋樑。」
李顯籲了一口氣,神態輕鬆了些兒,頷首表示欣賞。
惟有深切了解李顯,方能說出這麽中聽的話來。
李顯對惡妻想法上的轉變,該源自湯公公「臨危忠告」,其影響力,於此特殊情況,顯露無遺。
李顯想保住夜夜笙歌、尋歡作樂的帝皇生活,必須守住皇權在握的底線。
龍鷹的話,加上龍桌上被毀聖諭鐵錚錚的不移現實,令一向軟弱的李顯,不得不鐵了龍心。
龍鷹待李顯咀嚼清楚他言外之意,續道:「皇上可藉此事,來個連消帶打。首先,我們須了解今趟叛亂的本質,絕不可隻視之為一場叛亂,現在已被平定,而該視之為叛亂裏另一叛亂,大相的遇害,更為明證。」
稍頓後,一字一字,加重語調沉聲道:「叛亂至今尚未平息,且是方興未艾,駙馬爺的公然漠視皇上聖諭,正為叛亂仍在進行的徵兆,故在此事上,皇上不可以讓半步,讓步將兵敗如山倒,沒法挽回。」
李顯動容。
上官婉兒輕聲道:「範當家句句金石良言,皇上垂察。」
李顯朝符太瞧去。
符太道:「大唐病了,必須及時對症下藥,否則華佗再世,仍難有回天之力。」李顯雙目現出茫然之色,心神不知飛到哪裏去。
宇文朔道:「大唐的未來,皇上一言可決。」
高力士又湊在李顯耳邊,道:「皇上想想聖神皇帝,知該怎麽辦。」
李顯的目光回到龍鷹處。
第十七章 突破缺口
高力士的兩句話,是截至目前為止,說得最直率、露骨的諫言,卻非沒脈絡可尋,勾起李顯因過去長時間耽溺逸樂,被深深埋藏的記憶。
兩句話意之所指,就是李顯不引以為誡,勢步上乃父高宗的後塵。
而最弔詭之處,是不論李顯有否絕地反擊的勇氣,他的命運早註定了,問題隻在「何時」。以田上淵混毒的高明,肯定在韋婆娘協助下,完成了上半部。由於表麵上沒任何用毒的徵狀,故進行下半部時,無可預防,無從破解,像獨孤善明般的高手,仍難倖免,何況被韋婆娘的人重重包圍、常伺在旁的絕局下。
故此龍鷹等藉李顯反擊成勢成形的韋宗集團,亦因命懸一線的李顯註定是失敗的,乃他們與敵周旋的一時之計。
禦書房內,除李顯本身和上官婉兒外,人人清楚。
李顯望向龍鷹的眼神空空洞洞,對龍鷹視而不見。
龍鷹生出似曾相識,旋又醒悟在現實裏,未見過李顯如此神情,而是在符小子的《洛陽篇》讀過,描述的是李顯在湯公公的病榻旁,聽湯公公的「臨終勸告」,符太和武三思進入湯公公臥房時的情景。
當時,李顯抬頭朝兩人望來,就是眼前此刻的神態,對武三思視而不見。湯公公說過什麽,除李顯外,沒人曉得,可是,際此剎那,龍鷹猜到用詞或許不同,但該與高力士剛說出來的兩句話,大同小異。
就是防範韋婆娘成為另一個女帝,唐室李氏子弟,將遭受滅頂大禍。
李顯此時才發覺小方仍跪在龍桌前,等他發落,道:「退!」
小方謝主隆恩後,退出禦書房外。
上官婉兒輕聲道:「範當家江湖經驗豐富,又得郭大帥推許為當世智士,難得的是對皇上忠心耿耿,為逐外敵奮不顧身,扮龍鷹立下奇功。皇上何不請範當家獻計,可如何振興皇權?」
這番話由李顯自己的心腹,溫柔婉轉的說出來,際此皇權風雨飄搖的時刻,句句打進李顯心坎內。
果然李顯雙目重現生機,往獨坐另一邊的龍鷹瞧去。
龍鷹起立,跪倒龍駕之前,語調鏗鏘的道:「皇上一句說話,輕舟肝腦塗地,誓為皇上效死命!」
李顯嘴唇顫震,欲言又止。
龍鷹此招,是要抬李顯上轎,以後走的,將是與愛妻對抗的不歸路。
高力士又湊在李顯耳邊,耳語道:「如任得此事不了了之,以後無人再把皇上放在眼裏。」
這是隻有胖公公、湯公公之輩敢向皇帝說的話,此刻由高力士說出來,可見龍鷹離西京後,李顯和高力士間關係的發展。
李顯的目光移往龍桌上的聖諭。
萬眾期待下,李顯瞧往龍鷹,道:「輕舟有何妙計可處理眼前之事?」眾人放下心來。
李顯腰骨挺不起來,他們挺得多直仍於事無補。
高力士又俯首提醒李顯,李顯方懂賜坐,可見他六神無主,失去方寸。
龍鷹坐好後,欣然道:「眼前之事,乃上天賜予皇上千載一時之機,可令宮內朝上,重拾正軌,關鍵在如何拿捏,軟硬得宜,令皇上不用太過為難。」
聽到最後一句,李顯精神大振。
坐在對麵的符太、宇文朔,李顯身後的高力士,後側的上官婉兒均拿眼來看龍鷹,不明白這種事怎可能麵麵俱圓。
禦書房與女帝在上陽宮的「內書房」格調布置,大體相同,不知是否李顯懷念他母皇,吩咐做此安排。
龍鷹接下去道:「韋捷的大統領之位,肯定掉了,卻不用斬他,因將遭娘娘激烈反對,皇上也難向公主交代。赦韋捷死罪,不可由皇上道出,須由大宮監收這個人情,令大宮監以後可作為皇上和娘娘間的橋樑。」
李顯籲了一口氣,神態輕鬆了些兒,頷首表示欣賞。
惟有深切了解李顯,方能說出這麽中聽的話來。
李顯對惡妻想法上的轉變,該源自湯公公「臨危忠告」,其影響力,於此特殊情況,顯露無遺。
李顯想保住夜夜笙歌、尋歡作樂的帝皇生活,必須守住皇權在握的底線。
龍鷹的話,加上龍桌上被毀聖諭鐵錚錚的不移現實,令一向軟弱的李顯,不得不鐵了龍心。
龍鷹待李顯咀嚼清楚他言外之意,續道:「皇上可藉此事,來個連消帶打。首先,我們須了解今趟叛亂的本質,絕不可隻視之為一場叛亂,現在已被平定,而該視之為叛亂裏另一叛亂,大相的遇害,更為明證。」
稍頓後,一字一字,加重語調沉聲道:「叛亂至今尚未平息,且是方興未艾,駙馬爺的公然漠視皇上聖諭,正為叛亂仍在進行的徵兆,故在此事上,皇上不可以讓半步,讓步將兵敗如山倒,沒法挽回。」
李顯動容。
上官婉兒輕聲道:「範當家句句金石良言,皇上垂察。」
李顯朝符太瞧去。
符太道:「大唐病了,必須及時對症下藥,否則華佗再世,仍難有回天之力。」李顯雙目現出茫然之色,心神不知飛到哪裏去。
宇文朔道:「大唐的未來,皇上一言可決。」
高力士又湊在李顯耳邊,道:「皇上想想聖神皇帝,知該怎麽辦。」
李顯的目光回到龍鷹處。
第十七章 突破缺口
高力士的兩句話,是截至目前為止,說得最直率、露骨的諫言,卻非沒脈絡可尋,勾起李顯因過去長時間耽溺逸樂,被深深埋藏的記憶。
兩句話意之所指,就是李顯不引以為誡,勢步上乃父高宗的後塵。
而最弔詭之處,是不論李顯有否絕地反擊的勇氣,他的命運早註定了,問題隻在「何時」。以田上淵混毒的高明,肯定在韋婆娘協助下,完成了上半部。由於表麵上沒任何用毒的徵狀,故進行下半部時,無可預防,無從破解,像獨孤善明般的高手,仍難倖免,何況被韋婆娘的人重重包圍、常伺在旁的絕局下。
故此龍鷹等藉李顯反擊成勢成形的韋宗集團,亦因命懸一線的李顯註定是失敗的,乃他們與敵周旋的一時之計。
禦書房內,除李顯本身和上官婉兒外,人人清楚。
李顯望向龍鷹的眼神空空洞洞,對龍鷹視而不見。
龍鷹生出似曾相識,旋又醒悟在現實裏,未見過李顯如此神情,而是在符小子的《洛陽篇》讀過,描述的是李顯在湯公公的病榻旁,聽湯公公的「臨終勸告」,符太和武三思進入湯公公臥房時的情景。
當時,李顯抬頭朝兩人望來,就是眼前此刻的神態,對武三思視而不見。湯公公說過什麽,除李顯外,沒人曉得,可是,際此剎那,龍鷹猜到用詞或許不同,但該與高力士剛說出來的兩句話,大同小異。
就是防範韋婆娘成為另一個女帝,唐室李氏子弟,將遭受滅頂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