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狼軍向來兇殘成性,以殺人為樂,惡名遠播塞內外,但聽聞是一回事,現在親眼目睹,豈可坐視?
還有另一個考慮。
就是絕不能讓他們趕在前頭,早一步抵達統萬。
唯一須考慮的,是這樣以一人之力去挑戰天下最強悍、人數眾多的狼軍,等於明著告訴他們自己是龍鷹,除非能殺盡對方每一個人,那是不可能的事。
想到這裏,心中一動。
翌日午後,龍鷹在草原邊緣位置,追上狼軍。
比之龍鷹原定會合己方兄弟的路線,突厥人偏往西南,現在立營之地,乃烏那水東岸,這道位於庫結沙之南的河流,全長五十多裏,源頭該來自沙漠邊緣區的胡洛鹽池,在地麵下淌流二十多裏後,冒出地麵,然後鑽回地麵下,從有到無。短短一道河,卻形成河穀盆地的地表,夾雜石質山嶺、草原和湖泊,景色瑰麗多變。
龍鷹無心欣賞,一意向禽獸不如的賊兵討公道,並要他們清楚明白,不分老幼濫殺無辜須付出的代價。如非在準備工夫上,花了他近兩個時辰,在午前可追上對方。
突厥人選河穀旁的草原高地紮營,分五組,四組居外圍,每組百帳,中央的一組比外圍四組的帳篷加起來還要多,達五百帳,約略估計,人數在五千之間。以狼軍的實力論,如此一個突擊部隊,可抵得住二萬唐兵的衝擊,且勝麵還是以狼軍為高。
即使行軍於千裏無人之境,在防禦上仍是一絲不苟,於營地四周高處遣人放哨,隻要有敵來犯,可悍然反擊。
憑其位置估計,敵方該是避過毛烏素沙漠最寬厚的部分,取道狹窄的沙漠帶,切過沙漠區抵另一邊的統萬古城,此為最短的路線,即使現在龍鷹等人立即從駱駝堰出發,絕快不過他們。
所以龍鷹是既為被屠的牧民,也為自己。
龍鷹先潛往烏那水東南方盡處的高崖,卸下裝備,包括在屠殺現場尋獲的大批箭矢,其中六十多枝包上就地取材綁上布帛的火箭,這才再潛往敵營東北方,裝作從屠場直追上來的模樣,奔上麵向對方營地的一座山嶺之顛,以他自己也不明白的言語,槌胸頓足,狂咒亂罵,神態悲憤至極。
最接近他的崗哨,亦在四百多步外,且須上坡下坡。站崗的四個狼軍,先是莫名其妙,接著露出恍然神色,卻完全不當他是一回事,還放聲嘲笑,著他過去受死。
營地內的人紛紛從帳內走出來,看發生何事,見狀後無不發出恥笑之聲,笑他不自量力,像在看猴戲。
龍鷹心忖你這群獸兵還不中計。
原來他現在穿上的是被屠牧民的裝束,戴著有其民族特色的帽子,加上仍是「範輕舟」的外表,即使狼軍裏有人見過他,不單沒法認出他是龍鷹,還以為是外出未返、避過死劫的漏網牧民,追上來報復。
龍鷹狀似瘋狂,卻是暗裏留神,看可否將對方的主將引出來,認清樣貌,時機至時來個擒賊先擒王。
此一先鋒部隊,所負任務非同小可,關係到默啜的主力大軍能否在無定河北取得強大的據點,與勝敗息息相關。其徒步遠奔千裏,肯定兵精將良,領軍者必為默啜認為可負此重責的猛將,如能斬下他的首級,對狼軍打擊之嚴重,無庸置疑。
不論龍鷹如何神勇蓋世,若正麵硬撼,數百狼軍足可令他力盡而亡,遑論以千計的悍勇戰士,因而隻可智取。
崗哨分出三個人,朝他趕來。
就在此時,十多人從敵營處走出來,看其他狼軍讓路的姿態,知為將領級的人物,領頭者身材不高,卻很結實,肩寬脖粗,令人不敢小覷。
龍鷹特別留意他的麵相,皆因有點眼熟,旋又醒覺,實從未見過此人,感到似曾相識,皆因其麵相酷肖默啜之子匐俱。我的娘!竟這麽幸運,遇上的該是默啜之弟咄悉匐。
龍鷹目的已達,消失在石嶺另一邊。
龍鷹從休息養神回醒過來,內心一片冰寒,不受任何情緒困擾,一心大開殺戒。不知是否因魔種的關係,在戰場上,他化為另一個人,可不擇手段,就為打擊敵人,今趟更是義不容辭。
他從烏那水東南端的藏身處,靈巧如狸的走出來,帶備足夠的箭矢,以鬼魅般的速度,藉地形的掩護,此刻仍在壑底,下一刻攀上崖頂,攛高伏低,采迂迴曲折的路線,摸往敵營。
明月高掛天上,夜空繁星點點,在這裏,有著探手可摘星的接近。
敵方廣布烏那水東岸的五組營地,沒有燃著火炬,事實上無此需要,在這幹旱無雲的高土原,月亮就是最佳的照明燈。
惟營地外九個崗哨,火把高燃,或許在預防龍鷹這個假扮遇害者親屬的人來拚命。哨衛增加一倍至八人,個個打醒精神監視遠近,顯然上頭有命令壓下來,疏忽職守者會被重罰,故沒人敢大意。由此可見,今趟由默啜之弟咄悉匐親自率師的行動,不容有失。
宰殺高原牧民顯然是魯莽之舉,如非他們殺人放火,龍鷹失諸交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要在這樣的能見度下,瞞過經驗老到的突厥人,是不可能的,戰術惟有以快製慢,在敵人看不到,又在龍鷹箭程的位置,逐一射殺,奪得敵營旁的製高點,可在敵人反撲前,予敵方最大的損害。
如此戰術,將持續至天明,令對方疲於奔命,大幅削減敵人應變的能力。
還有另一個考慮。
就是絕不能讓他們趕在前頭,早一步抵達統萬。
唯一須考慮的,是這樣以一人之力去挑戰天下最強悍、人數眾多的狼軍,等於明著告訴他們自己是龍鷹,除非能殺盡對方每一個人,那是不可能的事。
想到這裏,心中一動。
翌日午後,龍鷹在草原邊緣位置,追上狼軍。
比之龍鷹原定會合己方兄弟的路線,突厥人偏往西南,現在立營之地,乃烏那水東岸,這道位於庫結沙之南的河流,全長五十多裏,源頭該來自沙漠邊緣區的胡洛鹽池,在地麵下淌流二十多裏後,冒出地麵,然後鑽回地麵下,從有到無。短短一道河,卻形成河穀盆地的地表,夾雜石質山嶺、草原和湖泊,景色瑰麗多變。
龍鷹無心欣賞,一意向禽獸不如的賊兵討公道,並要他們清楚明白,不分老幼濫殺無辜須付出的代價。如非在準備工夫上,花了他近兩個時辰,在午前可追上對方。
突厥人選河穀旁的草原高地紮營,分五組,四組居外圍,每組百帳,中央的一組比外圍四組的帳篷加起來還要多,達五百帳,約略估計,人數在五千之間。以狼軍的實力論,如此一個突擊部隊,可抵得住二萬唐兵的衝擊,且勝麵還是以狼軍為高。
即使行軍於千裏無人之境,在防禦上仍是一絲不苟,於營地四周高處遣人放哨,隻要有敵來犯,可悍然反擊。
憑其位置估計,敵方該是避過毛烏素沙漠最寬厚的部分,取道狹窄的沙漠帶,切過沙漠區抵另一邊的統萬古城,此為最短的路線,即使現在龍鷹等人立即從駱駝堰出發,絕快不過他們。
所以龍鷹是既為被屠的牧民,也為自己。
龍鷹先潛往烏那水東南方盡處的高崖,卸下裝備,包括在屠殺現場尋獲的大批箭矢,其中六十多枝包上就地取材綁上布帛的火箭,這才再潛往敵營東北方,裝作從屠場直追上來的模樣,奔上麵向對方營地的一座山嶺之顛,以他自己也不明白的言語,槌胸頓足,狂咒亂罵,神態悲憤至極。
最接近他的崗哨,亦在四百多步外,且須上坡下坡。站崗的四個狼軍,先是莫名其妙,接著露出恍然神色,卻完全不當他是一回事,還放聲嘲笑,著他過去受死。
營地內的人紛紛從帳內走出來,看發生何事,見狀後無不發出恥笑之聲,笑他不自量力,像在看猴戲。
龍鷹心忖你這群獸兵還不中計。
原來他現在穿上的是被屠牧民的裝束,戴著有其民族特色的帽子,加上仍是「範輕舟」的外表,即使狼軍裏有人見過他,不單沒法認出他是龍鷹,還以為是外出未返、避過死劫的漏網牧民,追上來報復。
龍鷹狀似瘋狂,卻是暗裏留神,看可否將對方的主將引出來,認清樣貌,時機至時來個擒賊先擒王。
此一先鋒部隊,所負任務非同小可,關係到默啜的主力大軍能否在無定河北取得強大的據點,與勝敗息息相關。其徒步遠奔千裏,肯定兵精將良,領軍者必為默啜認為可負此重責的猛將,如能斬下他的首級,對狼軍打擊之嚴重,無庸置疑。
不論龍鷹如何神勇蓋世,若正麵硬撼,數百狼軍足可令他力盡而亡,遑論以千計的悍勇戰士,因而隻可智取。
崗哨分出三個人,朝他趕來。
就在此時,十多人從敵營處走出來,看其他狼軍讓路的姿態,知為將領級的人物,領頭者身材不高,卻很結實,肩寬脖粗,令人不敢小覷。
龍鷹特別留意他的麵相,皆因有點眼熟,旋又醒覺,實從未見過此人,感到似曾相識,皆因其麵相酷肖默啜之子匐俱。我的娘!竟這麽幸運,遇上的該是默啜之弟咄悉匐。
龍鷹目的已達,消失在石嶺另一邊。
龍鷹從休息養神回醒過來,內心一片冰寒,不受任何情緒困擾,一心大開殺戒。不知是否因魔種的關係,在戰場上,他化為另一個人,可不擇手段,就為打擊敵人,今趟更是義不容辭。
他從烏那水東南端的藏身處,靈巧如狸的走出來,帶備足夠的箭矢,以鬼魅般的速度,藉地形的掩護,此刻仍在壑底,下一刻攀上崖頂,攛高伏低,采迂迴曲折的路線,摸往敵營。
明月高掛天上,夜空繁星點點,在這裏,有著探手可摘星的接近。
敵方廣布烏那水東岸的五組營地,沒有燃著火炬,事實上無此需要,在這幹旱無雲的高土原,月亮就是最佳的照明燈。
惟營地外九個崗哨,火把高燃,或許在預防龍鷹這個假扮遇害者親屬的人來拚命。哨衛增加一倍至八人,個個打醒精神監視遠近,顯然上頭有命令壓下來,疏忽職守者會被重罰,故沒人敢大意。由此可見,今趟由默啜之弟咄悉匐親自率師的行動,不容有失。
宰殺高原牧民顯然是魯莽之舉,如非他們殺人放火,龍鷹失諸交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要在這樣的能見度下,瞞過經驗老到的突厥人,是不可能的,戰術惟有以快製慢,在敵人看不到,又在龍鷹箭程的位置,逐一射殺,奪得敵營旁的製高點,可在敵人反撲前,予敵方最大的損害。
如此戰術,將持續至天明,令對方疲於奔命,大幅削減敵人應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