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玄清的聲音在耳鼓內震盪著,若無其事的道:「若一時被逼離開,可令人的聲譽蕩然無存,那範輕舟該早沒有可再一次失掉的聲譽。」


    天女指的,是被逐離境若能令人名譽掃地,早在神都被逐時,範輕舟已身敗名裂,還有什麽可以失去。這番話暗含諷刺,反證楊清仁的判斷立不住腳。


    楊清仁若要反駁天女,輕而易舉,因前後兩次驅逐,不論在性質、環境、形勢各方麵,差異明顯。被女帝驅逐而非被處決,實屬罕有殊榮。那時「範輕舟」孑然一身,拍拍屁股可以走人,不似現在的「棄館而逃」,且有那麽多人來,就那麽多人被逐,非常難看,突顯出在實力較量上,「範輕舟」遠有不如,故慘遭驅逐,倉皇撤走。一去一回,相差千裏。


    不過,若楊清仁駁回天女,太沒風度了。


    楊清仁並不明白,閔玄清這番話背後,另含深意,因她清楚「範輕舟」是龍鷹,就像上趟被女帝所逐般,非是真的被逐,是計中之計。今趟也不例外,田上淵表麵占盡優勢,純屬假象,很快便嚐到苦果。於天女來說,她處於奇異的心態,在她芳心裏本完美無瑕的河間王,朝日初升般冒起於唐室子弟的超卓人物,經事實驗證,已被龍鷹比了下去,失掉耀目的光芒。故此,一時按捺不住,對楊清仁貶「範輕舟」的說話,來個冷嘲熱諷,也含有警醒他的意味,異常複雜。


    龍鷹敢肯定「這怎麽相同」的一句話,來到楊清仁口邊,差在沒吐出來。


    楊清仁啞然笑道:「玄清這番話未嚐無理,且說得有趣。我也提醒長公主,觀範輕舟來京後的作風行事,忽然忍氣吞聲,必有後著。」


    這番話是給閔玄清逼出來的,楊清仁理該沒打算說。


    龍鷹此時更肯定給台勒虛雲算了一著。他奶奶的!「範輕舟」的後著,當然是奇襲北幫總壇,今次是跳下黃河仍洗不清嫌疑。


    北上賣香,變為全麵反擊北幫,這就是台勒虛雲一手炮製的形勢。


    這口氣絕難咽下去。


    想到這裏,再沒續聽的閑情,悄悄離開。


    少尹府。內堂。


    陸石夫聽罷,道:「此事在午後時分開始流傳,火勢般擴散,我到七色館找你,隻找到居中。田上淵確來勢洶洶。」


    龍鷹道:「我想見田上淵,有辦法嗎?最重要是保密。」


    陸石夫道:「尋著樂彥便成,我立即使信得過的人想辦法,保證沒人曉得。」


    說罷離堂處理,一刻鍾後回來,道:「耐心點待一會兒,田上淵知你找他,會拋開一切來見。」


    龍鷹順口問起少尹被分權的事。


    陸石夫嘆道:「此事已成定局,武奸鬼怎鬥得過宗楚客、長公主和韋氏子弟三方連手。經過『神龍政變』,連皇上對兵權握在誰人手裏,亦很有感覺,因此以唐室子弟分掌城衛兵權,大得皇上認同,武奸鬼怎說都沒用。」


    龍鷹道:「皇上是否開始有自己的主意?」


    陸石夫道:「我並不清楚,不過理該如此,像皇上這種不知民間疾苦的人,對自己的利益卻比誰都清楚,非常怕死。」


    龍鷹道:「不止這麽簡單,皇上對他母皇,有著非常特殊的感情,糅集極端的畏懼和崇慕,超越了韋後對他的影響。正是這個心態,令他靠近武氏子弟,也是這個心態,使皇上對武奸鬼言聽計從。所以一天李顯在,沒人可動搖武奸鬼的權位。」


    陸石夫倒抽一口涼氣道:「殺他又如何?以前絕辦不到,但在兵權變動下,已非沒可能。」


    龍鷹道:「那須另一場政變。否則以武奸鬼的小心謹慎,左右高手如雲,田上淵亦無計可施。」


    接著道:「現時京師瞬息萬變,什麽事都可以忽然發生,陸大哥須未雨綢繆。」


    陸石夫道:「第一天抵西京,我已有這個準備。說得難聽些,我現在是與武三思共存亡。他何時失勢,我何時開小差有那麽遠,溜那麽遠,否則勢作他的陪葬。」


    龍鷹道:「他不會失勢,卻會掉命。除李顯和韋後外,誰不想殺他?五王之事後,武氏子弟在老奸巨猾的宗楚客竭力營造下,愈發神憎鬼厭。如何開小差是很高的技巧,有沒有辦法讓我安排幾個真正的高手到你身邊?」


    陸石夫道:「武奸鬼首肯便成,現時掌權的,人人視軍規如無物。」


    龍鷹喜道:「這就成了!」


    手下來報,樂彥到。


    第十二章 層出不窮


    樂彥一直沉默,心事重重,很難想像他以前侃侃而談、口若懸河的模樣。該是為掩人耳目,他輕車簡從,以沒有標記的馬車接載龍鷹,到駛至西市東北的碼頭區,龍鷹方知田上淵刻下在碼頭區其中一艘船上。


    兩人下車登船,樂彥親自劃舟,說出禮貌上客套言詞外第一句話,道:「範當家的心情,可以想見,我也很為難。」


    龍鷹沒想過樂彥說這些話。當然,他不至天真得以為樂彥會秉持江湖道義,樂彥本身亦不認為今趟「範輕舟」硬闖西京,沒踩場子的味兒,不滿是雙方麵的。


    須知不論田上淵表麵說詞如何冠冕堂皇,驅趕就是驅趕,限時限刻,中間沒絲毫迴旋的地方,不歡而散。日後若「範輕舟」再次北來,又或北幫南下大江,就是兵戎相見的後果。誰都知道「河水不犯井水」是句廢話,南北交易頻繁,怎可涇渭分明。故田上淵的驅逐行動,無異於兩方爭拚的觸發點,友好合作的關係一筆勾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地明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易並收藏天地明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