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居中來到他身側,道:「我們比預定的時間,早一個時辰抵西京。」


    龍鷹別頭朝桅帆望上去,點頭道:「今天是順風。」


    接著道:「對我們是好還是壞?」


    鄭居中道:「這個很難說,隻要我們不卸貨,分別不大。」


    龍鷹不得不掌握細節,問道:「如何將香料運往西市的店鋪去?」


    鄭居中嘆道:「西市在碼頭區旁,路程很短,但運送三船貨物,沒人幫忙是不成的。以前用的是黃河幫的腳夫,他們有組織、有規模,一切不用擔心,辦得妥妥貼貼,現在必須從頭做起,依一貫做法,到時有人來找我們洽談,現時很大機會是北幫的人。」


    龍鷹道:「如此就易辦。」


    鄭居中道:「全賴範爺,否則我們寸步難行。」


    龍鷹道:「就表麵看,今次隨來的兄弟,似比我以前見過的,質素上有更高的水平。如鄭兄般,便深明大體,有智有謀。」


    鄭居中謙讓兩句,沉聲道:「不瞞範爺,今次同行的兄弟,是從揚州和附近堂口精選出來,首先必須對本幫忠心耿耿,不容易被收買,其次是機靈大膽,不怕事,最後才是武功。幫主說,這趟不容有失,失財事小,丟臉事大,退也要退得漂漂亮亮。」


    稍頓,續道:「我們叨了範爺的光,自易幫主慘遭不幸,我們的船隊止於洛陽,官府和北幫雖沒留難,成本卻增高了,可是我們卻須忍氣呑聲,免致斷去到北方的水道命脈。」龍鷹問道:「你們做的是哪類生意?」


    鄭居中道:「主要是客貨運,收入穩定,養活很多兄弟。」


    龍鷹說出心內疑惑,問道:「你們今次人強馬壯的到長安去,負有別的任務嗎?」


    鄭居中道:「幫主指明,賣出物業,收回的須是金錠,在此事上絕不容讓。也因此怕皇甫長雄來個謀財害命,使我們人財兩失。」


    龍鷹失聲道:「皇甫長雄竟這般卑鄙無恥。」


    鄭居中道:「『香怪』的遭遇,是前車之鑑,這幾年他勢力日長,又看準我們力不及洛陽,遑論西京,故不得不防他有此一著。」


    接著冷哼道:「希望他這般做,就可拿他派來的人出一口氣。」


    龍鷹問道:「真正稱得上是高手的兄弟,有多少個?」


    鄭居中道:「至少有五人,是幫主點名派來的,他們全隱在另兩艘船上,範爺未見過他們。」


    龍鷹喜道:「這就成了。到永安渠的碼頭區後,勿要泊岸,用錨將船定在河心,到離天亮個許時辰方泊岸,辦得到嗎?」


    鄭居中嘆道:「現時我們變得人生路不熟,不知能否預先安排好泊位,要到西京方清楚。」


    龍鷹斷然道:「那我就直接和田上淵說,這個麵子,他定要給我的。」


    第十七章 西京長安


    對西京最貼切的形容,是一塊棋盤,街道不是東西向,就是南北向,排列整齊,方向端正。


    洛陽也大致如此,卻因城內河道縱橫交錯,街道須遷就地勢,未如西京規整。西京河流仍未能形成洛陽般的水道網,出奇地最主要的幾道大河流,亦是南北向和東西向,如永安渠、清明渠和漕渠。


    其中的永安渠,筆直貫通南北,於西市旁與東西走的漕渠交匯,另一南北向的清明渠,隔著一個裏坊,與永安渠並排而行,其與漕渠交匯的位置,因而亦隻隔一個裏坊。


    兩大交匯點,等於洛陽的新潭碼頭區,以千百計的船隻,群集於此。


    西京最著名的大河是永安渠,最著名的大街是朱雀大街。前者貫通南北,後者則為西京南北向十一條大街、東西向十四條大街的主軸。


    朱雀大街因皇城正大門朱雀門得名,南接都城正大門明德,北貫宮城正大門承天,由於北段在皇城內,故由朱雀門到承天門這截被稱為天街。


    朱雀大街寬達四十五丈,為西京最寬敞的大道,比洛陽有河貫穿的定鼎大街還要闊上五丈,乃當時全國最寬敞的大街。


    朱雀大街兩側的安化大街和啟夏大街分別南接城門安化和啟夏,各寬三十丈和三十七丈,僅次於朱雀大街,與朱雀大街成為南北向的三大主幹道。


    東西向也有三條主街,連接東西六座城門,東為延興、春明、通化三門,西為延平、金光和開遠。


    縱橫六街,形成西京的主幹道,寬度全在二十八丈以上。


    除「六街」外,其他街道在十丈到十五丈間,圍繞城牆的西順城街最窄,隻有五丈寬,但亦夠供四輛馬車並馳,可見西京街道的規模、天子居城的宏大氣魄。


    整體言之,西京城內街道寬窄變化自然、合理,與河道形勢和地理環境渾為一體,主從分明,襯托得皇城、宮城氣象萬千、磅礴莊嚴,盡顯大唐開國時如日中天的氣勢。


    純以感覺言,洛陽較為開放親民,長安則是高高在上,止於遠觀。


    西京的街道絕非虛有其表,配套措施盡善盡美,以排水論,主要街道兩旁均設排水溝,在街渠交叉點,上置石橋或木橋,即使傾盆大雨,仍不虞積水。


    「迢迢青槐樹,相去八九坊」。


    當局又於大街兩旁遍植槐樹,有專人管理,樹壞補種,使西京成為綠蔭滿城的美麗京都。街道寬暢不在話下,自太宗以來,對城市規管嚴格,有所謂「六不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地明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易並收藏天地明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