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用問?」圖魯什一手脫鞋,一手抓葡萄,贈著屁股上炕,笑道:「老話說『黃農當王』嘛!」


    「嗬,粗大哥,還真有人細玩意呀!」


    努爾哈赤異常興奮地笑道:「說出話來,還有很有據。」


    「歷來黃者為先,黃者為貴。」


    圖魯什賣著關子,說道:「黃袍是帝王之服,黃榜為皇帝文告,黃金為諸物之首……」


    圖魯什還要歷數「黃」字之責,額亦都馬上接過話道:「那就依你的!不過,你忘了一個根本的,就是『黃旗紫蓋』。」


    「『黃旗紫蓋』是什麽意思?」


    圖魯什瞪著圓眼不解地問道。


    「這就怪你看『三國』不到家嘍!」


    額亦都笑著說道:「《三國誌》裏有話說『黃旗紫蓋』見於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手。」


    「什麽之乎者也,我不懂,幹脆你就說個明白。」


    圖魯什焦急地耍著性子。


    「歷來傳說,天空出現黃旗紫蓋狀的雲氣,為出皇帝之兆。」


    額亦都解釋著,又抓起一粒葡萄,剛要往嘴裏送,被圖魯什一手奪去,說道:「那好!就依你說的。」


    於是,眾人在說說笑笑中,初定了四旗的順序,並規定各旗大小為六尺見方,上繡金雲龍,旗杆長一丈五尺五,接著議論各旗之主。


    正當大夥議論熱烈之時,範文憲送賀禮來到。


    努爾哈赤親自把範文憲迎到屋裏。


    眾人落坐之後,談起民族稱呼,範文憲建議:「漢與女真有隙始於金。由於金朝宋代,其政不明,錯殺無辜,使漢人視女真為洪水猛獸。所以,以鄙人之見,女真族更名為好。」


    眾人表示贊同。


    於是你一言,他一語,議起新的民族名字。


    安費揚古琢磨了半天,說道:「過去有的漢人稱女真為滿殊。我看『滿殊』二字頗有吉祥之意,菩薩中不是有『曼殊師利』的佛號嗎?」


    他說著激動地站起來,又說道:「如果我們取滿殊第一字,取建州之尾字,豈不可稱滿洲之族嗎?」


    「妙哉!妙哉!」範文憲連聲稱讚,然後補充道:「滿字偏旁為水,若州字再加上水旁,就是『洲』字。這樣,『滿洲』二字就含有水意,也意味著滿洲民族有如水般長流不息,永遠強大。」


    眾人聽罷,讚不絕口,隨之將女真族,改名為滿洲族,由額爾德尼創製的新文字,稱為滿文。


    滿文的使用,滿洲族四旗的確定,很快使原建州各部以及被征服,歸順的分散的女真人統一起來,親密起來。


    第二十九章 宮中奇案


    朱少陽身在宮中,整天皇上都讓他陪著一起吃喝玩樂,日子過得十分愜意。


    可是朱少陽心裏卻十分焦急。


    首先是要找尋母鼎的四幅圖,現還缺其二,其次便是他在這其間發現這皇上也一點都不過問朝政。


    尤其是連前段時間黃河泛濫,淹死眾多百姓,使之成為難民,他都似乎並不將此當成一回事,這令有著現代民權意識朱少陽尤感到傷心失望。


    這樣下去,長此下去,國將不國,不知要有多少黎民麵姓災殃。


    再者,朝中的官員貪汙收鬱之風嚴重,朱少陽在一次次的官場遊歷中,發現國庫中的很多白銀不見了,細細一調查,發現竟有十幾位官員牽涉其中,雖說最後白銀退回,可是這些官員居然連國庫中的白銀都敢貪汙,那麽其它的不知又該如何。


    這些事情朱少陽覺得十分頭疼,一方麵他要盡快拿到剩餘的兩幅圖,這樣他就得出宮,可是萬曆皇帝根本就不讓他出宮,還經常派人「保護」他。


    另一方麵作為大明皇室後裔的他又不忍心看到朝廷的沒落及腐敗,雖然,他作為現代人,早已明白歷史的最終趨向,但眼下畢竟自己身在其中,看著時局的發展,總不是一股好滋味。


    因此,這些天來,朱少陽的內心一直在苦苦思索著一個問題。


    那就是,走出大明王朝後裔的束縛,順著歷史真正的潮流,去扶佐時代的明君。


    這個明君就是努爾哈赤。


    漸漸地,朱少陽的腦中形成了另一種思路。


    此刻,在他的眼中,杯裏的酒也是苦酒。


    可是,另一旁的萬曆泉帝卻與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邊喝著酒,一邊欣賞宮女的舞姿,看神情似乎十分陶醉,真是「皇帝不急,急了太監。」


    正在朱少陽沉思之時,忽然一位小太監來報:「皇上,張禦史有要事求見。」


    萬曆皇帝聽此消息,不禁臉上露出一絲不悅之色,揮了揮手示意宮女們退下。


    於是聲色頻頻的後花園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偌大的花園隻剩下萬曆皇帝和朱少陽以及一些待從。


    不一會兒,張禦史隨著小太臨來到了萬曆皇帝的麵前。


    萬曆皇帝源了一眼張禦史,緩緩說道:「張愛卿,這麽著急見朕,不知有何要事啊!」


    張禦史急忙說道:「皇上,據為臣所知,近段時間來,朝中官員的子女屢有失蹤現象,據臣估計,此事之後麵必有陰謀,因此,為巨希望皇上能派人查清此事。」


    萬曆皇帝聽罷,沉思了片刻,說道:「這事朕也有所耳聞,既然張禦史也希望朕能派人查清此事,那麽朕便答應愛卿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尋鼎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易並收藏尋鼎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