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陽也不說話,隻是點了點頭。


    龍千山聽後,似乎是溺水的人找到了一塊浮木,忙將龍仙兒扶在了一張椅子上。


    朱少陽看著倒在椅上昏迷著的龍仙兒,發現她雖然受傷昏迷,但仍是十分美麗,而她的臉色則發白,嘴唇也發紫,這正是中毒的症狀。


    於是,他連忙將龍仙兒身上的幾枚暗器—一撥下,流出的血是黑色的,果然暗器中有毒。


    朱少陽見此,知道再不把毒吸出,龍仙兒的命就保不住了。


    於是,他運起真氣,將雙掌帖在龍仙兒的丹田以及患傷處。


    龍千山見此也不阻攔,他知道朱少陽是在運功為女兒驅毒。


    隨著朱少陽的真氣驅人以及時間的過去,龍仙兒漸漸有了反應。


    緊接著她喉嚨一漲,一口血吐在了朱少陽的臉上。


    她睜開眼一看,發現朱少陽的雙掌帖在自己身上,。心中不由十分羞怒,手一抬一巴掌打在了朱少陽的左臉上,隨這眼一黑,又昏倒在椅子上。


    朱少陽被龍仙兒一巴掌打得有些怒火,他不知道,古時候可是男女接受不親的,他見龍仙兒體內的毒血已被逼出。


    便用袖子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及毒血,隨後又掏出一粒藥丸給龍千山,說道:「龍小姐的毒血已被逼出,太師再讓她服下此粒藥丸,休息幾日,便可痊癒了!」


    說完,便向龍千山告辭。


    龍千山一邊道謝,一邊令下人送來少陽出府,而他自己則忙叫丫環扶著龍仙兒回房休息,一場壽宴結果弄得龍府上下如此慌張,真是世事誰能預料!


    第十九章 出使遼東


    這一天,朱少陽正在房裏休息,心中一直在想著如何出皇宮。


    突然,一位老太臨在他房門前叫他即刻去幹清宮中一趟,說皇上有要事與他相商。


    朱少陽聞及,便起身與老太監一同前往幹清宮。


    原來,幾天前張禦史就向萬曆皇帝寫了奏章,把李家父子在關外的所作所為—一作了陳述。並暗示皇上,應接受五代十國歷史的教訓,以防「陳橋兵變」,易姓改朝。


    他明知故問地問皇上:「唐宋以來,幾十年間皇帝就換了八個姓,戰爭不息,原因何在?」


    萬曆皇帝雖是很少過問朝政,但對歷史還是了解的,他嘆息道:「戰爭不息,因家不安的原因,在於將領權力過重,君權反而弱小。要長治久安,就必須剝奪他們的權力。」


    平日,萬曆皇上十分信用張禦史,對他的奏章,言談也很重視。


    因此對李成梁地位益隆,兵權過重,格外存心。


    當晚他在謹身殿,孤身對燈坐在書案前,麵對眾多彈劾李成梁的奏章,躊躇不定,暗自思忖,李成梁身為總兵,李氏一門又數將,確是兵權太重了。


    想到這裏他自言自語道:「李氏父子,若存二心,其後果將不堪設想呀!」


    他不安地站起身,在花氈上踱著步子,又思考著.自從隆慶元年,李成梁出任遼東副總兵,這二十多年來,曾多次討伐夷寇,屢立戰功,若將李氏父子革職,誰人去鎮守邊陲?


    煩惱、憂慮、恐懼,一陣陣向萬曆皇帝襲來。


    當他百思而難尋出路時。


    忽然,一個老年太臨挑燈進來,伏身跪道:「皇上,已過二更,請皇上回宮安歇!」


    萬曆皇帝悶悶不久,神情憂鬱地走出大殿。


    老太監提燈在前引路,皇上默然向幹清宮走去。


    「踢踏!踢踏!」朝靴聲在宮院迴響。


    「窸窣!窸窣!」


    竹葉在甬道兩側搖動,萬曆皇帝走著,走著。


    驀地想起「陳橋兵變」,刀光劍影仿佛就在跟前,他心裏感動十分恐懼,仿佛身後有人跟隨。


    他下意識的回頭看了看,並未見任何人影。


    「踢踏!踢踏!」


    「窸窣!窸窣!」


    聲音如故。


    萬曆皇帝越走越感到緊張,兩腳有些發顫。


    他害怕起來,強作精神,小聲喝問:「是誰在身後?」


    說著剛想轉身說話,在前麵引路的老太臨似乎聽見皇上跟他說話。


    但一句話也沒聽見,就忙回過頭,舉著燈籠,問道:「皇上,您有什麽吩咐?」


    「這」


    萬曆皇帝還未來得及答話「幹清宮」裏當值的宮娥,已經三五成群地迎來接架。


    宮燈如晝,盤香繚繞。


    萬曆皇帝在恍憂惚惚中躺在禦榻。


    他剛迷迷糊糊地入睡,李成梁的名字,響在耳邊。


    最使他驚慌的是李成梁就成了趙匡胤……最叫他害怕的是快到黎明的時分,他夢見李成梁手舉利劍,從房樑上跳下,直刺他前胸……他驚叫著,醒了,再也不能入睡。


    第二天,一大早。


    萬曆皇帝用膳之後,就差人把張禦史叫來,進殿議事。


    萬曆皇帝的這次召見有些機密,他既不在「奏天殿」,也不在「華蓋殿」和「謹身殿」,而是在「交泰殿」一座書房。


    張禦史進殿跪拜後,皇上就把他讓到一座膝椅上,講述了昨晚上的一切。


    然後提起張禦史上呈的奏書,說道:「愛卿的奏章,聯已欽閱,甚合吾意。保是,如今遼東不穩,如果對李氏父子的懲辦探之過急,恐怕會狗急跳牆,引火燒身。而如今,聯的身旁又無人可重用,所以,愛卿,還是三日後答覆你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尋鼎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易並收藏尋鼎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