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樣,有眉目還是讓他高興了好一陣。
片刻過後,朱少陽施展輕功向李府飛去。
等朱少陽回到李府,李成梁派出去找尋努爾哈赤的三路人馬也已回到了府中。
李成梁見沒追到努爾哈赤,心中真是氣極萬分,一時在客廳裏來回踱著步。
朱少陽見李成梁這副神情,心中想了想,走到了李成梁的身邊,故意地說道:「李將軍,不知有什麽事困攏你呢?」
李成梁一見是朱少陽忙說道:「喔!是朱大俠,你什麽時候出府的,有沒有看到可疑人離開府中?」朱少陽聽了說道:「在下一早便出府去尋找一位朋友,李將軍,是不是府中出了什麽事?」
李成梁聽罷,擺了擺手,說道:「沒事!沒事!」
這時,韓總管走了進來,李成梁立即讓朱少陽出去了。
李成梁未等韓老七站穩,便開口問道:「你們究竟是如何看管努爾哈赤的,竟讓他給跑了,還連周梨花父女也不見了。」
韓總管見主子發如此大火,不由低聲說道:「大人,在下有一辦法可保大人照樣進官晉爵!」
李成梁一聽,趕緊迫問道:「韓老七,有何辦法,快快說來!」
韓總管於是開口說道:「大人,既然努爾哈赤逃了,我們可以上報說『混世龍』已被我們燒死,這樣一來,皇上不也就心定了嗎?而大人你也可以升官晉爵了!」
李成梁聽罷,不由眉頭一舒,說道:「不錯,此不失為條良計,韓老七,真有你的。」
說罷,使哈哈笑了起來,而韓總管則在一旁陪笑著。
這天,李成梁以幫忙參政軍務的名義請朱少陽加入軍隊,而朱少陽則趁機答應了李成梁,三日後。
朱少陽便被正式編入了明軍。
不久,婆豬江建州衛王兀堂起兵,攻占明境邊城,王兀堂採用穩紮穩打的辦法,攻一地占一地。
當王兀堂部人馬攻至鴉兒河岸時,馬上踞山守城,憑藉天險河穀,安營紮寨,休養生息,以待再戰。
王兀堂的起兵,引起了萬曆皇帝的注意,馬上派李成梁率兵鎮壓,當李成梁的兵馬連夜趕到鴉兒河岸時,立即遭到王兀堂的猛烈還擊,一時箭如飛蝗,使明軍寸步難行。
當晚,李成梁坐在軍帳裏,憂心如焚,食不下咽。
第二天,李成梁召集各路兵馬推選有謀之士的來獻策。
軍帳裏擠滿了「謀士」。
朱少陽也被推選進來,他進帳後找到靠軍帳的一個角落坐下,低頭不語。
不一會兒,李成梁手托水菸袋站起,他拿出大將的風度,說道:「眼下我明軍與叛匪隔河相望,他們憑藉一河之險,拒我於城下。如今我軍既無軍船,又無訓練有素的水兵,很難渡河。因此,請諸位進帳獻策。」
坐在眾人之後的朱少陽,本不想進帳,因為他不想見到這個虛偽的人。
但當他進帳後,則意識清醒地搖了搖頭,自我勸慰道:「小不忍,則亂大謀。要想砍倒眼前這棵大樹,還得等待機會。」
於是,沉思了一會,向前施禮道:「在下倒有一計。」
李成梁一連聽了七個人的獻策,覺得都不可取,他疲倦地坐在墊著東北虎虎皮的太師椅上,連連打著哈欠。
當朱少陽站在他麵前,他半眯著眼睛,應付地說:「朱大俠,你說吧!」
朱少陽馬上平身直立,說道:「兵法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以在下之見,此戰應以己之長,攻他人之短。我明軍人多勢眾,便宣告對手兵敗!」
「譁眾取寵!」
李成梁把身子側來倒去,不耐煩地說,不過,他琢磨了一陣兒,又覺得朱少陽的話中有理,就又瞥了一眼朱少陽,說道:「朱大俠,我要聽你說說怎麽過河?」
朱少陽見李成梁不可一世的樣子,本不想再說下去,但轉念又一想機不可失。
於是又慷慨陳詞地說道:「當年諸葛亮能草船借箭,大破曹軍,我們就不能先收箭,後攻城嗎?」
「什麽?」
李成梁驀地站起來,仔細問道:「你說什麽?」
「先收箭,後攻城。」
朱少陽大聲回答著。
「箭,怎麽收?城,怎麽攻?」
李成梁頗有興趣地湊到朱少陽麵前,目不轉睛地問道。
朱少陽依然筆直如鬆,侃侃而談:「我們攻城最大難題,並非水深浪急,而是敵軍飛箭如蝗,如果我們能使對方箭盡糧絕,豈不可以甕中捉鱉了嗎?」
李成梁欣喜若狂。
悄悄地把來少陽拉到內帳。
李成梁親自為他倒了一碗熱茶,朱少陽喝了茶,全麵陳述了自己的計策。
第十三章 參軍取證
於是。
當夜各路軍馬,披星戴月,進山割草,然後各紮二百個單人,總共一千二百個草人都在拂曉前,送到岸邊。
寅時未過,金鼓齊鳴,殺聲震天。
王兀堂聽到對岸的吶喊聲,以為明軍要過河攻城,連忙命令弓箭手,萬箭齊發,射向對岸。
東方剛露曙光。
李成梁命令手執草人的明軍退下,然後把新鮮羊血灑到河岸和水裏。
清晨,王兀堂遠眺河岸,見對岸血流成河,暗自欣喜,當天就殺豬宰羊,犒勞了弓箭手。
片刻過後,朱少陽施展輕功向李府飛去。
等朱少陽回到李府,李成梁派出去找尋努爾哈赤的三路人馬也已回到了府中。
李成梁見沒追到努爾哈赤,心中真是氣極萬分,一時在客廳裏來回踱著步。
朱少陽見李成梁這副神情,心中想了想,走到了李成梁的身邊,故意地說道:「李將軍,不知有什麽事困攏你呢?」
李成梁一見是朱少陽忙說道:「喔!是朱大俠,你什麽時候出府的,有沒有看到可疑人離開府中?」朱少陽聽了說道:「在下一早便出府去尋找一位朋友,李將軍,是不是府中出了什麽事?」
李成梁聽罷,擺了擺手,說道:「沒事!沒事!」
這時,韓總管走了進來,李成梁立即讓朱少陽出去了。
李成梁未等韓老七站穩,便開口問道:「你們究竟是如何看管努爾哈赤的,竟讓他給跑了,還連周梨花父女也不見了。」
韓總管見主子發如此大火,不由低聲說道:「大人,在下有一辦法可保大人照樣進官晉爵!」
李成梁一聽,趕緊迫問道:「韓老七,有何辦法,快快說來!」
韓總管於是開口說道:「大人,既然努爾哈赤逃了,我們可以上報說『混世龍』已被我們燒死,這樣一來,皇上不也就心定了嗎?而大人你也可以升官晉爵了!」
李成梁聽罷,不由眉頭一舒,說道:「不錯,此不失為條良計,韓老七,真有你的。」
說罷,使哈哈笑了起來,而韓總管則在一旁陪笑著。
這天,李成梁以幫忙參政軍務的名義請朱少陽加入軍隊,而朱少陽則趁機答應了李成梁,三日後。
朱少陽便被正式編入了明軍。
不久,婆豬江建州衛王兀堂起兵,攻占明境邊城,王兀堂採用穩紮穩打的辦法,攻一地占一地。
當王兀堂部人馬攻至鴉兒河岸時,馬上踞山守城,憑藉天險河穀,安營紮寨,休養生息,以待再戰。
王兀堂的起兵,引起了萬曆皇帝的注意,馬上派李成梁率兵鎮壓,當李成梁的兵馬連夜趕到鴉兒河岸時,立即遭到王兀堂的猛烈還擊,一時箭如飛蝗,使明軍寸步難行。
當晚,李成梁坐在軍帳裏,憂心如焚,食不下咽。
第二天,李成梁召集各路兵馬推選有謀之士的來獻策。
軍帳裏擠滿了「謀士」。
朱少陽也被推選進來,他進帳後找到靠軍帳的一個角落坐下,低頭不語。
不一會兒,李成梁手托水菸袋站起,他拿出大將的風度,說道:「眼下我明軍與叛匪隔河相望,他們憑藉一河之險,拒我於城下。如今我軍既無軍船,又無訓練有素的水兵,很難渡河。因此,請諸位進帳獻策。」
坐在眾人之後的朱少陽,本不想進帳,因為他不想見到這個虛偽的人。
但當他進帳後,則意識清醒地搖了搖頭,自我勸慰道:「小不忍,則亂大謀。要想砍倒眼前這棵大樹,還得等待機會。」
於是,沉思了一會,向前施禮道:「在下倒有一計。」
李成梁一連聽了七個人的獻策,覺得都不可取,他疲倦地坐在墊著東北虎虎皮的太師椅上,連連打著哈欠。
當朱少陽站在他麵前,他半眯著眼睛,應付地說:「朱大俠,你說吧!」
朱少陽馬上平身直立,說道:「兵法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以在下之見,此戰應以己之長,攻他人之短。我明軍人多勢眾,便宣告對手兵敗!」
「譁眾取寵!」
李成梁把身子側來倒去,不耐煩地說,不過,他琢磨了一陣兒,又覺得朱少陽的話中有理,就又瞥了一眼朱少陽,說道:「朱大俠,我要聽你說說怎麽過河?」
朱少陽見李成梁不可一世的樣子,本不想再說下去,但轉念又一想機不可失。
於是又慷慨陳詞地說道:「當年諸葛亮能草船借箭,大破曹軍,我們就不能先收箭,後攻城嗎?」
「什麽?」
李成梁驀地站起來,仔細問道:「你說什麽?」
「先收箭,後攻城。」
朱少陽大聲回答著。
「箭,怎麽收?城,怎麽攻?」
李成梁頗有興趣地湊到朱少陽麵前,目不轉睛地問道。
朱少陽依然筆直如鬆,侃侃而談:「我們攻城最大難題,並非水深浪急,而是敵軍飛箭如蝗,如果我們能使對方箭盡糧絕,豈不可以甕中捉鱉了嗎?」
李成梁欣喜若狂。
悄悄地把來少陽拉到內帳。
李成梁親自為他倒了一碗熱茶,朱少陽喝了茶,全麵陳述了自己的計策。
第十三章 參軍取證
於是。
當夜各路軍馬,披星戴月,進山割草,然後各紮二百個單人,總共一千二百個草人都在拂曉前,送到岸邊。
寅時未過,金鼓齊鳴,殺聲震天。
王兀堂聽到對岸的吶喊聲,以為明軍要過河攻城,連忙命令弓箭手,萬箭齊發,射向對岸。
東方剛露曙光。
李成梁命令手執草人的明軍退下,然後把新鮮羊血灑到河岸和水裏。
清晨,王兀堂遠眺河岸,見對岸血流成河,暗自欣喜,當天就殺豬宰羊,犒勞了弓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