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驚漩......你竟真得動我下手......
"保護瀅王!!"
李驚漩的大喝聲隨即傳來,一直按兵不動的家臣當即拔出兵器撲向武生!武生們明顯呆愣住,還未能回神,已經有數人被砍成了肉泥,頓時刀光劍影,慘叫不斷。
李驚瀅慢慢滑倒,感覺到意識被漸漸侵噬,無力的笑了笑:你們以為李驚漩利用完你們以後會不殺人滅口嗎?一群蠢材......
身子驀然一輕,一個溫暖的懷抱將李驚瀅包裹起來,李驚瀅混噩地看向摟著他的人。
隻見李驚漩目眥欲裂,雙目通紅,他用手拚命的捂住李驚瀅的傷口,神情慌亂,憤怒地大喝著命人去請禦醫。若不是李驚瀅適才親眼見他蓄意放縱武生行兇,李驚瀅真會以為他毫不知情,並且在這種慌亂的情況下真情流露。
"驚瀅!堅持住!不要怕!禦醫馬上就來!"
耳中迴響著李驚漩帶著慌亂的語調,眼中晃動著他脆弱惶恐的表情,仿佛自己的存在真得對他萬般重要,仿佛這是一場他從來沒有預料到的噩夢。
真的很可笑......明知他的演技爐火純青,卻還傻傻得一瞬間在心底閃過他不是故意的念頭......
李驚瀅感覺到某種隱藏在心底的甜蜜東西也隨著傷口的迸裂而粉碎,隨著血水的流淌,一滴不剩地離開了他。
"八皇兄......"李驚瀅氣若遊絲地扯動嘴角,揚起一個淡如浮萍的微笑。
"驚瀅你不要說話!馬上就沒事了!你不會有事!"
"你的演技......足以亂真了......"
李驚瀅用盡最後的力氣揚起一絲鄙夷的微笑,便合上了雙眼,放棄了掙紮。李驚漩的聲音也從腦海中消失了,不知道是因為失去意識而再也聽不到,還是李驚漩聽到他的話以後再懶得偽裝。
李驚瀅這次實在命大,那一刀雖刀身入肉,卻未及要害筋骨,沒有性命之憂。在眾禦醫小心翼翼的調理下,李驚瀅很快便甦醒了過來,隻是傷口太深,容易迸裂,一時無法動彈。而且他失血過多,氣虛血弱,四肢乏力,出征一事隻得作罷。
瀅王臨行前在漩王府被刺,險些喪命,李擎煊勃然大怒!而李驚漩早早便跪到了崇陽殿前負荊請罪。
據聞他向父皇懺悔之時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再加上他痛苦自責,本人已經十分憔悴。李擎煊雖惱他保護不周,但看他這般淒楚的模樣,也不便再遷怒於他,最後隻罰他跪在祖宗牌位前思過三日,就此作罷。
李驚瀅清醒後聽得此事,淡淡一笑,這招苦肉計真是用的好。
李驚瀅也知道,就算自己向父皇告狀,說行刺之時李驚漩有意袖手旁觀之意,李驚漩也可以推說是李驚瀅當時危在旦夕,所以才會覺得皇兄救得太晚。而且,李驚漩抓準一大盲點加以利用:若真要行刺,也沒人會笨到在自己家中動手而沾腥上身。
所以武生的行刺自然是有人栽贓嫁禍,想一石二鳥,即除李驚瀅又害李驚漩。李驚漩不光無過,最後救下李驚瀅還是一功,並且他自己也是受害之人,令人深感同情,自然不會再追究他一時疏忽令李驚瀅受傷一事。
李驚瀅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倍感無聊之際,便會不由想像若那一刀致命,李驚漩又會是怎樣一番說辭?隻怕還要到父皇麵前上演一幕自刎謝罪的戲碼吧?
李驚瀅身負重傷,出征一事隻得另擇人選。李驚瀅雖氣惱這個萬金難求的機會從指間流走,卻也無計可施,便更加責備自己大意輕敵,與這個籌碼失之交臂。
李驚瀅原以為李驚漩會使盡渾身解數也要得到這個機會,甚至都替他想好了說辭,比如兒臣連累九皇弟受傷,願代弟征戰沙場,一日不勝便絕不返朝雲雲。
卻出乎意料的,最後李擎煊選中了李驚鴻領兵征戰蒙古,令李驚瀅一想到李驚漩機關算盡卻還是沒能得償所願,便直笑到肚子疼。
有傷在身的李驚瀅無法參加李驚鴻的餞別宴,萬般氣惱自己無法親眼看到李驚漩失望的嘴臉。誰知李驚鴻臨行前竟來探望了他,倒令李驚瀅有些受寵若驚。
李驚瀅坐起身子都極為勉強,隻能倚在床上根本行不了禮。李驚鴻倒不介意這些繁文縟節,甚至沒有坐下歇息,也沒有任何安撫或道別的言語,更沒有禮物呈上,而是丟下簡單兩個字便轉身就走,令李驚瀅一頭霧水。
而李驚鴻所說的兩個字為:"真蠢。"
鑑於以前就因李驚鴻辭不達意而產生誤會,李驚瀅對真蠢二字做了百般推測捉摸。
不知道六皇兄是指他輕信了李驚漩孤身赴宴太蠢,還是覺得李驚漩冒了這麽大風險卻仍未能除掉他實在太蠢,亦或根本不是指受傷一事,而是在其它事上太蠢?
百思不得其解,李驚瀅費盡心力的想了兩天後,最終放棄。也深刻認識到為何父皇為六皇兄挑選副將之時會那般慎之再慎,比挑主將還要用心。若副將沒點聯想力、領悟力,對李驚鴻有所了解,那還真難聽懂得他的天書之語......
調理了半個多月,李驚瀅終於能下床了,隻是行動多有不便。期間也隻有李驚濤親自前來探望了幾回,李驚海與李驚漩也隻是形式上送了些補品便沒了動靜。李擎煊也因戰事不斷而沒有心力去關注他,隻能每日向禦醫詢問一下傷勢的情況,賜了不少珍貴的藥材便不再多做其它。
李驚瀅雖樂得輕鬆,但夜深人靜之時,便未免有些寂寥落寞。
雖明知幾位兄弟之中除了李驚濤外,所謂的兄弟情根本是空口白話,但依然禁不住希望他們或多、或少的顧念血脈之情而流露出一星半點的關懷之意,哪怕隻是一瞬......
當李驚瀅發現自己開始回想童年住在儲秀宮的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後,他自嘲的笑了笑。
原以為已經淡忘的記憶,卻原來還是這般清晰的恍如昨日。溫柔體貼從不生氣的大皇兄、狡滑壞脾氣愛欺負人的四皇兄、終日一臉木訥雷打不動的六皇兄、總是藏著許多秘密愛笑的八皇兄......
雖然仍與今日一樣有著諸多矛盾,卻從不會滲著血腥、透著寒冷。惱了、怒了便拳腳相向,打上一架,第二天最多也隻是互相惡瞪幾眼,從不會把憤怒隱藏在笑容之下,更不會百般設計陷害,對自己的兄弟用盡心機。
還懷念過去,說明我並沒有真正的長大吧?
李驚瀅苦笑著,慢慢地合上了雙眼。
第四章
李驚鴻的離開,形成了李驚海、李驚漩、李驚瀅三足鼎立的局麵。而他們也知道,隻要其中兩人暗中結盟除去另一個,便會打破四位皇子長年勢均力敵的僵局!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卻也是一個足以功敗垂成的禍端。
明爭暗鬥了多年,對彼此都深知已經沒有信任可言。就算是一時利益相同的結盟,也難保不是另一場算計的開始。所以,他們雖都有意尋找其中一人暫時聯手,卻又不敢貿然相邀,都在試探著、等待著。
李驚瀅當然也知道這是除去其中一人的大好良機。他也早就預計到,其中一位皇子一旦離開,餘下的三位皇子便會立刻行動,隻賭最後誰是那個被孤立起來的犧牲者。
李驚瀅施計尋得領兵的機會,一則是為將來打算,二則便是想避過這場風暴。可惜事與願違,最終他也捲入了這個風眼之中,稍不留神便會粉身碎骨。不過事已至此,即來之則安之,李驚瀅也明白與其繼續懊惱後悔,不如盡快自保方為上策。
所以,他也在絞盡腦汁的冥思苦想,在心中掂量應該與誰結盟:
李驚濤向來不是這場戰爭中的一角,沒有人會去考慮拉攏他。李驚瀅有時真的很羨慕這位太子,不論下麵爭得多麽頭破血流、充滿血雨腥風,他都泰然自若的終日流連於芳花秀糙之中,儼然一副超然了悟的仙風道骨。倒愈顯了其它人看不透紅塵俗事,為浮華虛名而心力交瘁的愚昧。
李驚海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若李驚瀅與他結盟,便要時時小心自己會被反咬一口。而且,他是那種事逢厲害便會棄車保帥的人,其它人在他眼中都隻是可供利用的兵卒,不必指望他會顧念什麽兄弟情誼而手下留情。
李驚瀅若選擇他,整個合作過程必然耗盡心力,步步為營,小心提防,實在不是上上之選。
而李驚漩......若沒有漩王府那一刀,李驚瀅也許會考慮與此人結盟。
因為李驚漩雖態度曖昧,敵我難明,卻不會像李驚海那樣就算合作順利也會有反噬之意。若他同意結盟,就算最終失敗,他最無情時也隻是袖手旁觀、落井下石,絕不會在合作順利途中便萌生陷害之意,算是個真小人。
雖然這樣的人也絕不是合作的上上之選,隻是相較李驚海而言,已是首選。
可惜,此刻的李驚瀅一想到李驚漩便如梗在喉,胸前的傷口便開始隱隱作痛。受傷時,李驚漩每個以假亂真的眼神、動作都令他心寒不已,不禁覺得自己從未看透過這個人。
雖然爭鬥了多年,明槍暗箭也互有得失,可是,死......卻是李驚瀅從未想過的策略。
他從沒想過殺掉李驚漩,就算真有那一天,他也會借刀殺人,絕不會親自下手,更沒有勇氣去親眼目睹派出的殺手在自己的眼前將哥哥殺害......
當李驚瀅察覺到李驚漩並不是這麽想時,他有了一種莫名的恐懼感。
李驚漩是一個會在關鍵時刻殺掉他的男人,他可以冷血的看著自己被殺還裝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他甚至會利用自己的死亡去偽裝成一個憐弟情深的兄長,自己在他的眼中隻是一枚可利用的棋子罷了。
李驚瀅低估了這個醒悟帶來的震憾,他這才發現自己心目中的八皇兄,依然與童年歲月中令他眷戀的身影重疊著......他甚至已經分不清,那個總是守在他身邊、有好東西總是想著他、闖了禍便一力承擔、值得信賴依靠的八皇兄,是否隻是自己夢中的一個影子?從未有過那樣的一個人?
原本清晰的回憶變得模糊起來,恍惚朦朧的好像分不清夢境與現實,李驚瀅不由怔怔地出起了神。
會不會......這些令人溫暖的回憶,隻是我自欺欺人編織出的幻像?隻是編的太過投入、太過完美,以至於我已經遺忘了這些隻是幻影,而將它們當成了真實的記憶......?
"王爺,時候不早了,早些歇息吧。"福海挑了挑燈芯,輕聲說道。
李驚瀅收回了思緒,疲倦的一笑,便亂沒形象的往桌上一趴,似是撒嬌般喃喃著:"後頸好酸......福海,給我捏一捏......"
福海一聽李驚瀅的嘟囔聲,便知他的孩子心性起來了,寵溺地笑著為他按摩起來。
"保護瀅王!!"
李驚漩的大喝聲隨即傳來,一直按兵不動的家臣當即拔出兵器撲向武生!武生們明顯呆愣住,還未能回神,已經有數人被砍成了肉泥,頓時刀光劍影,慘叫不斷。
李驚瀅慢慢滑倒,感覺到意識被漸漸侵噬,無力的笑了笑:你們以為李驚漩利用完你們以後會不殺人滅口嗎?一群蠢材......
身子驀然一輕,一個溫暖的懷抱將李驚瀅包裹起來,李驚瀅混噩地看向摟著他的人。
隻見李驚漩目眥欲裂,雙目通紅,他用手拚命的捂住李驚瀅的傷口,神情慌亂,憤怒地大喝著命人去請禦醫。若不是李驚瀅適才親眼見他蓄意放縱武生行兇,李驚瀅真會以為他毫不知情,並且在這種慌亂的情況下真情流露。
"驚瀅!堅持住!不要怕!禦醫馬上就來!"
耳中迴響著李驚漩帶著慌亂的語調,眼中晃動著他脆弱惶恐的表情,仿佛自己的存在真得對他萬般重要,仿佛這是一場他從來沒有預料到的噩夢。
真的很可笑......明知他的演技爐火純青,卻還傻傻得一瞬間在心底閃過他不是故意的念頭......
李驚瀅感覺到某種隱藏在心底的甜蜜東西也隨著傷口的迸裂而粉碎,隨著血水的流淌,一滴不剩地離開了他。
"八皇兄......"李驚瀅氣若遊絲地扯動嘴角,揚起一個淡如浮萍的微笑。
"驚瀅你不要說話!馬上就沒事了!你不會有事!"
"你的演技......足以亂真了......"
李驚瀅用盡最後的力氣揚起一絲鄙夷的微笑,便合上了雙眼,放棄了掙紮。李驚漩的聲音也從腦海中消失了,不知道是因為失去意識而再也聽不到,還是李驚漩聽到他的話以後再懶得偽裝。
李驚瀅這次實在命大,那一刀雖刀身入肉,卻未及要害筋骨,沒有性命之憂。在眾禦醫小心翼翼的調理下,李驚瀅很快便甦醒了過來,隻是傷口太深,容易迸裂,一時無法動彈。而且他失血過多,氣虛血弱,四肢乏力,出征一事隻得作罷。
瀅王臨行前在漩王府被刺,險些喪命,李擎煊勃然大怒!而李驚漩早早便跪到了崇陽殿前負荊請罪。
據聞他向父皇懺悔之時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再加上他痛苦自責,本人已經十分憔悴。李擎煊雖惱他保護不周,但看他這般淒楚的模樣,也不便再遷怒於他,最後隻罰他跪在祖宗牌位前思過三日,就此作罷。
李驚瀅清醒後聽得此事,淡淡一笑,這招苦肉計真是用的好。
李驚瀅也知道,就算自己向父皇告狀,說行刺之時李驚漩有意袖手旁觀之意,李驚漩也可以推說是李驚瀅當時危在旦夕,所以才會覺得皇兄救得太晚。而且,李驚漩抓準一大盲點加以利用:若真要行刺,也沒人會笨到在自己家中動手而沾腥上身。
所以武生的行刺自然是有人栽贓嫁禍,想一石二鳥,即除李驚瀅又害李驚漩。李驚漩不光無過,最後救下李驚瀅還是一功,並且他自己也是受害之人,令人深感同情,自然不會再追究他一時疏忽令李驚瀅受傷一事。
李驚瀅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倍感無聊之際,便會不由想像若那一刀致命,李驚漩又會是怎樣一番說辭?隻怕還要到父皇麵前上演一幕自刎謝罪的戲碼吧?
李驚瀅身負重傷,出征一事隻得另擇人選。李驚瀅雖氣惱這個萬金難求的機會從指間流走,卻也無計可施,便更加責備自己大意輕敵,與這個籌碼失之交臂。
李驚瀅原以為李驚漩會使盡渾身解數也要得到這個機會,甚至都替他想好了說辭,比如兒臣連累九皇弟受傷,願代弟征戰沙場,一日不勝便絕不返朝雲雲。
卻出乎意料的,最後李擎煊選中了李驚鴻領兵征戰蒙古,令李驚瀅一想到李驚漩機關算盡卻還是沒能得償所願,便直笑到肚子疼。
有傷在身的李驚瀅無法參加李驚鴻的餞別宴,萬般氣惱自己無法親眼看到李驚漩失望的嘴臉。誰知李驚鴻臨行前竟來探望了他,倒令李驚瀅有些受寵若驚。
李驚瀅坐起身子都極為勉強,隻能倚在床上根本行不了禮。李驚鴻倒不介意這些繁文縟節,甚至沒有坐下歇息,也沒有任何安撫或道別的言語,更沒有禮物呈上,而是丟下簡單兩個字便轉身就走,令李驚瀅一頭霧水。
而李驚鴻所說的兩個字為:"真蠢。"
鑑於以前就因李驚鴻辭不達意而產生誤會,李驚瀅對真蠢二字做了百般推測捉摸。
不知道六皇兄是指他輕信了李驚漩孤身赴宴太蠢,還是覺得李驚漩冒了這麽大風險卻仍未能除掉他實在太蠢,亦或根本不是指受傷一事,而是在其它事上太蠢?
百思不得其解,李驚瀅費盡心力的想了兩天後,最終放棄。也深刻認識到為何父皇為六皇兄挑選副將之時會那般慎之再慎,比挑主將還要用心。若副將沒點聯想力、領悟力,對李驚鴻有所了解,那還真難聽懂得他的天書之語......
調理了半個多月,李驚瀅終於能下床了,隻是行動多有不便。期間也隻有李驚濤親自前來探望了幾回,李驚海與李驚漩也隻是形式上送了些補品便沒了動靜。李擎煊也因戰事不斷而沒有心力去關注他,隻能每日向禦醫詢問一下傷勢的情況,賜了不少珍貴的藥材便不再多做其它。
李驚瀅雖樂得輕鬆,但夜深人靜之時,便未免有些寂寥落寞。
雖明知幾位兄弟之中除了李驚濤外,所謂的兄弟情根本是空口白話,但依然禁不住希望他們或多、或少的顧念血脈之情而流露出一星半點的關懷之意,哪怕隻是一瞬......
當李驚瀅發現自己開始回想童年住在儲秀宮的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後,他自嘲的笑了笑。
原以為已經淡忘的記憶,卻原來還是這般清晰的恍如昨日。溫柔體貼從不生氣的大皇兄、狡滑壞脾氣愛欺負人的四皇兄、終日一臉木訥雷打不動的六皇兄、總是藏著許多秘密愛笑的八皇兄......
雖然仍與今日一樣有著諸多矛盾,卻從不會滲著血腥、透著寒冷。惱了、怒了便拳腳相向,打上一架,第二天最多也隻是互相惡瞪幾眼,從不會把憤怒隱藏在笑容之下,更不會百般設計陷害,對自己的兄弟用盡心機。
還懷念過去,說明我並沒有真正的長大吧?
李驚瀅苦笑著,慢慢地合上了雙眼。
第四章
李驚鴻的離開,形成了李驚海、李驚漩、李驚瀅三足鼎立的局麵。而他們也知道,隻要其中兩人暗中結盟除去另一個,便會打破四位皇子長年勢均力敵的僵局!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卻也是一個足以功敗垂成的禍端。
明爭暗鬥了多年,對彼此都深知已經沒有信任可言。就算是一時利益相同的結盟,也難保不是另一場算計的開始。所以,他們雖都有意尋找其中一人暫時聯手,卻又不敢貿然相邀,都在試探著、等待著。
李驚瀅當然也知道這是除去其中一人的大好良機。他也早就預計到,其中一位皇子一旦離開,餘下的三位皇子便會立刻行動,隻賭最後誰是那個被孤立起來的犧牲者。
李驚瀅施計尋得領兵的機會,一則是為將來打算,二則便是想避過這場風暴。可惜事與願違,最終他也捲入了這個風眼之中,稍不留神便會粉身碎骨。不過事已至此,即來之則安之,李驚瀅也明白與其繼續懊惱後悔,不如盡快自保方為上策。
所以,他也在絞盡腦汁的冥思苦想,在心中掂量應該與誰結盟:
李驚濤向來不是這場戰爭中的一角,沒有人會去考慮拉攏他。李驚瀅有時真的很羨慕這位太子,不論下麵爭得多麽頭破血流、充滿血雨腥風,他都泰然自若的終日流連於芳花秀糙之中,儼然一副超然了悟的仙風道骨。倒愈顯了其它人看不透紅塵俗事,為浮華虛名而心力交瘁的愚昧。
李驚海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若李驚瀅與他結盟,便要時時小心自己會被反咬一口。而且,他是那種事逢厲害便會棄車保帥的人,其它人在他眼中都隻是可供利用的兵卒,不必指望他會顧念什麽兄弟情誼而手下留情。
李驚瀅若選擇他,整個合作過程必然耗盡心力,步步為營,小心提防,實在不是上上之選。
而李驚漩......若沒有漩王府那一刀,李驚瀅也許會考慮與此人結盟。
因為李驚漩雖態度曖昧,敵我難明,卻不會像李驚海那樣就算合作順利也會有反噬之意。若他同意結盟,就算最終失敗,他最無情時也隻是袖手旁觀、落井下石,絕不會在合作順利途中便萌生陷害之意,算是個真小人。
雖然這樣的人也絕不是合作的上上之選,隻是相較李驚海而言,已是首選。
可惜,此刻的李驚瀅一想到李驚漩便如梗在喉,胸前的傷口便開始隱隱作痛。受傷時,李驚漩每個以假亂真的眼神、動作都令他心寒不已,不禁覺得自己從未看透過這個人。
雖然爭鬥了多年,明槍暗箭也互有得失,可是,死......卻是李驚瀅從未想過的策略。
他從沒想過殺掉李驚漩,就算真有那一天,他也會借刀殺人,絕不會親自下手,更沒有勇氣去親眼目睹派出的殺手在自己的眼前將哥哥殺害......
當李驚瀅察覺到李驚漩並不是這麽想時,他有了一種莫名的恐懼感。
李驚漩是一個會在關鍵時刻殺掉他的男人,他可以冷血的看著自己被殺還裝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他甚至會利用自己的死亡去偽裝成一個憐弟情深的兄長,自己在他的眼中隻是一枚可利用的棋子罷了。
李驚瀅低估了這個醒悟帶來的震憾,他這才發現自己心目中的八皇兄,依然與童年歲月中令他眷戀的身影重疊著......他甚至已經分不清,那個總是守在他身邊、有好東西總是想著他、闖了禍便一力承擔、值得信賴依靠的八皇兄,是否隻是自己夢中的一個影子?從未有過那樣的一個人?
原本清晰的回憶變得模糊起來,恍惚朦朧的好像分不清夢境與現實,李驚瀅不由怔怔地出起了神。
會不會......這些令人溫暖的回憶,隻是我自欺欺人編織出的幻像?隻是編的太過投入、太過完美,以至於我已經遺忘了這些隻是幻影,而將它們當成了真實的記憶......?
"王爺,時候不早了,早些歇息吧。"福海挑了挑燈芯,輕聲說道。
李驚瀅收回了思緒,疲倦的一笑,便亂沒形象的往桌上一趴,似是撒嬌般喃喃著:"後頸好酸......福海,給我捏一捏......"
福海一聽李驚瀅的嘟囔聲,便知他的孩子心性起來了,寵溺地笑著為他按摩起來。